1 / 37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杨 应 崧 2009 ·4. 提 纲. 一、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三、启示 四、思路 五、方法 六、方案介绍 七、验证 —— 试点评估. 一、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 (一)成效 1 、促进了高职教育理论的广泛学习与研讨; 2 、普遍增强了质量意识; 3 、争取了投入,加快了院校建设步伐; 4 、规范了院校管理; 5 、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6 、引导院校关注并培育自身的特色; 7 、加强了宏观管理。.

jena-jones
Download Presentation

思考 · 启示 · 更新 · 验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思考·启示·更新·验证 杨 应 崧 2009·4

  2. 提 纲 • 一、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 •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 三、启示 • 四、思路 • 五、方法 • 六、方案介绍 • 七、验证——试点评估

  3.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 • (一)成效 • 1、促进了高职教育理论的广泛学习与研讨; • 2、普遍增强了质量意识; • 3、争取了投入,加快了院校建设步伐; • 4、规范了院校管理; • 5、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 6、引导院校关注并培育自身的特色; • 7、加强了宏观管理。

  4.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 • (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理念亟待更新 ——宗旨 ——内涵 ——创新 • 2、评估目标重心漂移 • ——向“鉴定”漂移 • ——向“外延漂移” • ——向“优秀”漂移

  5. (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 3、评估主体单一 • ——单一 • ——错位(主次) • 4、评估指标刚性过大 • 强调量化标准,且 • ——未考虑地区差异 • ——未考虑行业、专业差异 • ——未考虑动态发展

  6. (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 5、评估方法刻板 • ——形式过重,导致疲于应付 • ——考察过宽,导致缺少“灵气” • —— 访谈不透,导致缺乏“深度” • ——缺少“整体” ,导致“把脉”不准

  7. (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 6、信息缺陷 • ——缺少原始性——影响可靠性 • ——缺少即时性——影响准确性 • ——缺少动态性——影响指导性 • ——缺少比较性——影响有效性 • ——缺少综合性——影响整体性 • ——缺少透明性——影响自发性

  8.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 (一)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与要求贯穿于整个方案设计,引导高职院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建设。 • (二)引导学校把注意力集中到内涵建设上来。

  9.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 (三)以分析诊断、促进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目标,激发学校参与评估的内在需求。 • (四)引导学校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 ——逐步从规范管理(PDCA)走向知识管理(CCDU)。 • (五)强化宏观管理和社会监督的效度与力度。

  10.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 (六)逐步形成: • ——以学校为核心、 • ——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 • ——社会参与的 •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1.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 简而言之:三个字 • 1、“引”——引导办学方向、推进教学改革。 • 2、“变”——变“要我评”为“我要评”。 • 3、“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2. 三、启 示 • (一)、知识管理(KM)理论的启示 1、知识可以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类; • 2、知识主要来自于经验; • 3、知识创新循环:CCDU; • 4、隐性知识在知识创新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 • 5、共享、交流、互动是知识创造的推动力;

  13. (一)、知识管理(KM)理论的启示 • 6、知识管理是为了充分利用组织的智力资本、不断提高组织的知识获取、创造、传递与应用(CCDU)的能力,而对组织实施管理的理念与模式。 • 7、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中,知识的获取、创造、传递与应用都在一个先进的知识管理信息平台上进行。 • 8、“采纳和实施知识管理是企业融入知识经济的关键环节。”。

  14. (二)、平衡记分卡(BSC)理论的启示 • 1、评估宗旨:“衡量什么,得到什么。” • 2、评估逻辑:果——因——效 。 • 3、指标体系: • 主要成效区(KRA)——关键成功因素(KSF)—— 主要业绩指标(KPI)

  15. (三)、培训项目评价的启示 • 1、瓦氏(Warr,Bird and Rackham)模型 • ——背景评价(需求评价)。 • ——投入(条件、输入)评价。 • ——反应评价。 • ——产出(效果)评价。

  16. (三)、培训项目评价的启示 • 2、汉勃林(Hamblin)模型 • ——反应。 • ——学习。 • ——工作行为。 • ——执行。 • ——最终评价。指对受训者所在组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评价。

  17. 3、培训项目评价的启示 • 3、柯克帕德里克(Kirkpatrick)模型 • ——反应水准。 • ——学习水准。 • ——工作行为水准。 • ——结果水准。

  18. (三)、培训项目评价的启示 • 4、三种评价模型的比较 • ——瓦氏模型有对背景和投入的评价,后两种只着重对效果的评价。 • ——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按瓦氏模型做出的评价似乎更为全面、准确。 • ——从培训实际出发,汉氏和柯氏模型的操作性更强,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19. (四)、“田园工作”的启示 “田园工作”的要点: ——强调“整体论” • ——时间上要求一年以上的周期 • ——空间上限制在一个有限的区域 • ——技巧上要求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 • ——理论概括上要求由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性的理论

  20. 四、思 路 • (一)、由使命(各方需求)确定主要目标区(KRA) • 1、高职院校主要的利益相关方: • 学生、教职工、举办者、用人单位、家长、政府(社区)。前三个在学校内部,后三个在学校外部。 • 2、主要成效区(KRA) : • 成果(S) • 培养过程与管理(P&M) • 学习与创新(L&I) • 资源(R)

  21. 四、思 路 • (二)、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 1、指标体系的特点 : • (1)、立足点不在评估对象的上面或者外面,而是在它的里面。 • (2)、评估双方的注意力都容易集中于对内涵的发掘和机制的探索上 。

  22. (二)、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二)、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 (3)、指标体系的形成过程决定了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 • (4)、因为抓住了关键、要害和内在逻辑,因此省时、省力、简捷、有效。 • (5)、因为以“采集平台”为基础,减少了评估双方的随意性,提高了评估结论的收敛性。

  23. 2、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24. 2、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25. 四、思 路 • (三)、在“PDCA”基础上搭建知识管理平台 • 1、大大提高信息的即时性、原始性和公开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鉴定、诊断的准确性。大大减少评估前的材料准备工作量 。 • 2、引导院校逐步将日常管理从建立“戴明循环(PDCA)”向建立“知识创新循环(CCDU)”的方向提升。 • 3、大大加快院校内部和院校之间信息交流的速度与深度,使得比较交流成为促进院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 4、有利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利益相关方对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实时、准确,因而也更加有效的监督,从而提高决策的及时性和科学性。

  26. 五、方法 • 1、由“果”切入——主要根据知识管理平台提供的真实、即时、足够、知识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 2、探究成因——开展以“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的现场考察调查。 • 3、多元主体——专家组组成、信息采集、考察过程等体现多元参与、全息成像。 • 4、点上剖析——应用成功实践,实现纵向修正。

  27. 六、方案介绍 • (一)、评估的指导思想 • ——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 • ——坚持“20字方针” • ——切实落实教高[2006]16文要求 • ——以分析研究、促进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目标,激发学校参与评估的内在需求 • ——引入多元主体,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强调平等交流 • ——淡化结论等次,重在实际成效 • ——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28. 六、方案介绍 • (二)、评估原则 • ——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 •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 ——系统设计与重点考察相结合 • ——考察评价与促进发展相结合 • ——客观、科学、民主、公正、效率和效益相结合

  29. 六、方案介绍 • (三)、主要评估指标 • 1、领导作用 • 2、师资队伍 • 3、课程建设 • 4、实践教学 • 5、特色专业建设 • 6、教学管理 • 7、社会评价

  30. 六、方案介绍 • (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运行状态信息平台(另作介绍) • 特点: • 自下而上生成; • 反映即时状态; • 部分信息知识化; • 服务于知识管理(充分交流共享)。

  31. 七、验证——广东省试点评估 • (一)试点评估的成效 • 1、试点表明,新的评估方案、指标体系、状态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是可行的 。 • 2、试点表明,新方案是贯彻、落实16号文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引导院校和专家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到内涵建设上来。

  32. 七、验证——广东省试点评估 • 3、试点表明,新方案体现了知识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推动院校建立自我监控、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机制 。 • 4、试点表明,新方案重点突出、针对性增强,工作实效提高。

  33. 七、验证——广东省试点评估 • 5、试点表明,新方案明显减轻了院校迎评、参评的心理压力和工作负担。 • 6、试点表明,新一轮评估对评估的组织、评估专家、被评院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 七、验证——广东省试点评估 • (二)问题与不足 • 1、评估日程安排较紧,因此,评估活动的机动时间显得不够。 2、信息平台智能化程度不够高,使用还不十分方便。 3、评估前的专家培训还需加强。

  35. 七、验证——广东省试点评估 • (三)试点成功要素 • 1、教育部高教司对试点评估给予了高度重视。 • 2、广东省教育厅为试点评估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 。 • 3、试评院校的强烈责任感、良好基础、认真准备和真诚配合。 • 4、专家组严格按照教育部制订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草案)》有关规定实施试点评估 。

  36. 七、验证——广东省试点评估 • (四)体会 • 1、需深入学习、宣传“16号文”精神; • 2、把握新方案的制定理念与思路; • 3、制订好实施细则; • 4、组织好专家队伍; • 5、做实运行状态信息平台建设和数据采集工作; • 6、加强过程监控,及时总结、调整。

  37. 欢 迎 批 评 指 教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