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4

分类与编目

分类与编目. 主讲:裴成发. 1 绪论 2 分类法概述 3 文献分类法的类型 4 分类法结构剖析 5 类目体系的建立. 6 国内外分类法介绍 7 分类检索工具 8 著录标准 9 AACR2 10 机读目录 (MARC). 目 录. 1 绪论. 1.1 讲授内容 分类与编目是图书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 1 、分类与编目的基本理论 2 、国内外著名的分类法 3 、国内外著名的著录规则和机读目录 4 、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 5 、 CNMARC. 1.2 课程重点.

Download Presentation

分类与编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分类与编目 主讲:裴成发

  2. 1 绪论 2 分类法概述 3 文献分类法的类型 4 分类法结构剖析 5 类目体系的建立 6 国内外分类法介绍 7 分类检索工具 8 著录标准 9 AACR2 10 机读目录(MARC) 目 录

  3. 1 绪论 • 1.1讲授内容 • 分类与编目是图书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 • 1、分类与编目的基本理论 • 2、国内外著名的分类法 • 3、国内外著名的著录规则和机读目录 • 4、《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 5、CNMARC

  4. 1.2 课程重点 • 掌握分类与编目的基本理论 • 掌握分类与编目的基本方法 • 掌握《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 掌握CNMARC

  5. 1.3 本课程的难点 • 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文献信息的分类问题。 • CNMARC各字段及其标识与具体著录。

  6. 1.4 本课程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 明确基本理论,诸如类、分类、文献分类等。 • 明确课程重点中的关键问题,如分类与类分、著录与编目、复分与仿分等。

  7. 分类部分 信息 文献 分类法

  8. 2 分类法概述 • 主要介绍信息组织的重要环节之一——分类法的基本情况。为了有助于学习与研究,先就分类法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包括类、分类、文献分类、科学分类与文献分类、分类法及分类法的类型等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分类法的结构(以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结构为主,兼及分面组配分类法)、类目体系的建立等。为了使人们对分类法的基本结构和类目体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接着对国外著名的分类法进行评述。最后对分类语言和分类检索工具进行讨论。

  9. 2.1 分类法的含义 • 要了解分类法的含义,先要明确构成分类法内涵的基本要素。本节中我们首先从“类”和“分类”的概念入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分类法进行研究。

  10. 2.1.1“类”的含义 • “类”这一词语最早来源于拉丁文 “Classis”。据有关史书记载,“类”的含义在古罗马时期是指对市民的称呼,这种称呼主要是根据财产的多少来划分的。可见,“类”是一种经过划分的结果。当然,当时划分“类”的原则和标准,主要是“财产”。

  11.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进展,“类”逐渐被赋予哲学的内涵。如培根的知识分类思想等均反映了这一点。所谓类,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组事物的对象的集合。表现在具体的事物上,它既代表具体的事物对象,如程控交换机、计算机、宇宙飞船等,又反映比较抽象的事物对象,如市场经济、图书情报、知识管理、信息技术等。类在文献分类体系中又称为类目,表示类目概念的名称叫做类名。如果将一个具体的类目归入相关的类目体系中,类目就成为分类体系的基本构成单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进展,“类”逐渐被赋予哲学的内涵。如培根的知识分类思想等均反映了这一点。所谓类,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组事物的对象的集合。表现在具体的事物上,它既代表具体的事物对象,如程控交换机、计算机、宇宙飞船等,又反映比较抽象的事物对象,如市场经济、图书情报、知识管理、信息技术等。类在文献分类体系中又称为类目,表示类目概念的名称叫做类名。如果将一个具体的类目归入相关的类目体系中,类目就成为分类体系的基本构成单元。

  12. 2.1.2分类的含义 • 当我们对“类”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接着就可以对分类问题进行说明了。类是一种抽象化的概念,而分类是人们对事物进行重新认识的过程。如,对于“书”这一具体的事物,一般人们都知道它的基本含义,但当我们将图书、期刊、小册子等加以区分时,就要对这三种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尽管图书、期刊和小册子都属于文献的范畴,但图书一般包含相对独立的主题概念,期刊则反映的主题较多,且连续出版,这是图书和期刊的根本区别。对于图书和小册子的区别主要在于文字符号的数和所站版面的多少等。

  13. 可见,所谓分类是指人们认识事物、区别事物,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事物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属性对其进行区分和类聚的过程。所谓类聚,指人们将已经认识了的事物,对其逐一区分后,再将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进行归类。如果借用哲学术语来解释分类,分类实际就是对事物进行演义和归纳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认识的分类对象主要有3类,即实物(具体)、概念(抽象)、实物与概念的结合体。可见,所谓分类是指人们认识事物、区别事物,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事物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属性对其进行区分和类聚的过程。所谓类聚,指人们将已经认识了的事物,对其逐一区分后,再将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进行归类。如果借用哲学术语来解释分类,分类实际就是对事物进行演义和归纳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认识的分类对象主要有3类,即实物(具体)、概念(抽象)、实物与概念的结合体。

  14. 2.1.3.文献分类的含义 • 所谓文献分类,指根据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与相关的其他特征,对各种类型的文献予以系统地揭示、区分,并进行组织的一种方法。

  15. 要有效地对文献进行分类,需要了解文献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文献的本质属性是指载体上所记录的科学知识内容,它从根本上体现文献的价值、使用价值。文献的非本质属性是指与本质属性相对应的属性,一般体现在文献的形式特征上,如载体、语种等。要有效地对文献进行分类,需要了解文献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文献的本质属性是指载体上所记录的科学知识内容,它从根本上体现文献的价值、使用价值。文献的非本质属性是指与本质属性相对应的属性,一般体现在文献的形式特征上,如载体、语种等。

  16. 文献分类的特征 • 文献分类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揭示文献。就是对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评价,并进行揭示的过程。从内容方面揭示文献是帮助人们了解文献本质属性,以便正确判断文献所属的学科性质和专业领域及其范围。从形式方面揭示文献,主要是了解文献的类型等。2)区分文献。就是根据揭示出来的文献的内容特征与形式特征,将不同类型的文献的内容特征或形式特征进行比较,从而将文献区别开来。

  17. 3)组织文献。是指将区分开来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组织标准,(如分类标准等)将文献及其相关记录存储于文献体系的逻辑系统中。3)组织文献。是指将区分开来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组织标准,(如分类标准等)将文献及其相关记录存储于文献体系的逻辑系统中。

  18. 2 .2文献分类法及其类型 • 文献分类法是文献分类的基本工具,是文献分类和分类标引以及分类检索的规范。文献分类法发展到今天也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从早期的分类思想的萌芽到现代分类法的发展,体现了科学与知识进展的过程。

  19. 2.2.1.文献分类法的发展状况 • 2.2.1.1中国古代分类法 • 我国最早的分类法当属汉代的《七略》。汉代以后我国的分类思想和分类法逐步在由七分法向四分法过度。四分法是我国分类法的另一个系统,其创始人应为荀勖,他所编制的《中经新簿》将文献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到晋元帝时,李充在《中经新簿》的基础上编制了《晋元帝四部书目》。这是四分法的发展时期。直到《隋书经籍志》的编撰完成,才表明我国的四分法的文献分类思想已经基本成熟。

  20. 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隋书经籍志》是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四部的标识“甲、乙、丙、丁”转换并确定为经、史、子、集。是体现部类的名称由次第向内容方面的转变;二是在《隋书经籍志》之后四分法在我国古代分类思想和分类法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分类思想和分类体系一直沿袭到清代。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隋书经籍志》是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四部的标识“甲、乙、丙、丁”转换并确定为经、史、子、集。是体现部类的名称由次第向内容方面的转变;二是在《隋书经籍志》之后四分法在我国古代分类思想和分类法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分类思想和分类体系一直沿袭到清代。

  21. 2.2.1.2中国近代分类法 • 近代,由于我国的社会的性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因而在分类思想和分类法的编制方面明显地受到了西方分类思想和分类法的影响,诸如仿《杜威十进分类法》(沈祖荣等,1917年)、《世界图书分类法》(杜定友,1922年)、《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王云五,1928年)、《中国十进分类法》(皮高品,1934年)、《中国图书分类法》(刘国钧,1929年)等。

  22. 从这些分类法的基本分类思想和分类体系的架构,均受到了西方分类思想和分类法的影响,尤其是受到《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简称DC或DDC)的很大影响。近代的分类法主要特点在于突破了传统的四分法的体制模式,借鉴了西方科学分类的思想,建立了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新的分类体系,这是我国近代分类法的基本特征。

  23. 2.2.1.3中国当代分类法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分类法体系和分类法的编制比较成熟,几十年来,我们先后编制了30多种分类法,尤其是《中图法》、《科图法》《人大法》《武大法》等对我国的文献分类起着非常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现代分类法的主要特征在于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分类为基础而建立的文献分类思想和分类体系。同时能够充分考虑分类法的应用,以及分类法编制采用集体合作与即使修订、创新。

  24. 2.2.1.4国外分类法及其影响 • 国外分类思想与分类法对我国分类思想的创建和分类法的编制曾产生过影响,诸如《杜威十进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简称LC或LCC)、《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简称UDC)《克特展开制分类法》(Cutter’s Expansive Classification简称EC)、《布利斯书目分类法》(Bliss Bibliographic Classifi-cation简称BC)、《日本十进分类法》(Nippon Decimal Classification简称NDC)、《冒号分类法》(Colon Classification简称CC)等。

  25. 2.2.1.5分类法发展趋势 • 现代分类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的逐步完善,使得分类法的编制、修订也正在朝着信息化的方面发展。如《杜威十进分类法》(第21版)在修订的过程中,不仅注意了类目和类目内容方面问题,而且也特别注意了分类法的适应性问题,该分类法在类目修订方面体现了明确的分类指导思想,将早期的公共管理类中的“管辖范围/主题”改变为“主题/管辖范围”,仅此说明分类思想由强调范围向强调主题的方面转向。《杜威十进分类法》(第21版)的电子版也已经出版。《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分类系统计算机化的速度发展很快,如《国会分类法分类数据的美国机读目录格式》是该分类法迈向自动化的重要一步。

  26. 3.文献分类法的类型 •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分类法的编制方式、类目体系,以及类目的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文献分类法主要包括3种类型,即: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等。

  27. 3.1等级列举式分类法 •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分类法类型。又称列举式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列举式分类法主要是将所有的类目组成一个等级系统。从理论上说,这种分类体系可以不断递分下去至于无穷。因此也有人将该类分类法称之为穷举式分类法。著名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有《杜威十进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等。

  28.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结构一般是等级式树状结构。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等级链。比如《杜威十进分类法》中的“500纯粹科学”大类,在该大类下位类“510数学”,到“516几何学”就构成一个等级链。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结构一般是等级式树状结构。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等级链。比如《杜威十进分类法》中的“500纯粹科学”大类,在该大类下位类“510数学”,到“516几何学”就构成一个等级链。

  29. 500纯粹科学 • 510 数学 • …… • 516 几何学 • 516 .1总论 • 516 .3 解析几何学 • 516. 32平面 • 516. 35 古典代数几何学 • 516. 352 投影和平面的曲线与表面 • 516. 353 代数簇

  30. 《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尽管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混合号码体制,但同样显示出等级链的特征,如在“Z 目录学与图书馆学”大类中,既体现了号码混合制的特点,也体现了等级链关系。

  31. 3.2分面组配式分类法 • 分面组配式分类法是指在类目之间完全采用分面结构、将文献的内容分析为若干个因素,从分面寻找相应的类号,并按照一定的次序将其排列组配成一个完整的分类号。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的特点主要在于将事物分面。那么,究竟什么是面?所谓面就是指事物的一个方面和一个侧面。

  32. 一个分面就是将特定知识领域中的同类但相互排斥的组面,每一个组面都依据一个单一系列的分类特征从其总体领域进行逐步派生出来。由于在对文献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文献所涉及的主题往往不只是一个,在多主题情况下,就包括多个组面,为了明确区分不同的组面。分面组配式分类法采用不同的组面区分符号,这种区分符号通常称为分面符号。《冒号分类法》的分面符号如下表(表4-1)。:一个分面就是将特定知识领域中的同类但相互排斥的组面,每一个组面都依据一个单一系列的分类特征从其总体领域进行逐步派生出来。由于在对文献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文献所涉及的主题往往不只是一个,在多主题情况下,就包括多个组面,为了明确区分不同的组面。分面组配式分类法采用不同的组面区分符号,这种区分符号通常称为分面符号。《冒号分类法》的分面符号如下表(表4-1)。:

  33. 表4-1《冒号分类法》分面符号 • 基本范畴 组配符号 分面符号 • 本体(Personality) ,(逗号) (P) • 物质(Matter) ;(分号) (M) • 动力(Energy) :(冒号) (E) • 空间(Space) · (圆点) (S) • 时间(Time) ‘(反向逗号) (T)

  34. 在明确了分面符号以后,就要注意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的组配公式。组配公式是依据分面标记时所遵循的分面固定次序对各分面进行依次排列,并赋予相应的分面组配符号而形成的。在上表我们已经看到分面的组配和分面符号。由于知识门类的差异,表现在相应的类目上的分面公式仍然有所差异。在明确了分面符号以后,就要注意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的组配公式。组配公式是依据分面标记时所遵循的分面固定次序对各分面进行依次排列,并赋予相应的分面组配符号而形成的。在上表我们已经看到分面的组配和分面符号。由于知识门类的差异,表现在相应的类目上的分面公式仍然有所差异。

  35. 所以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往往都对其类目规定了相应的分面组配公式,如所以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往往都对其类目规定了相应的分面组配公式,如 • 图书馆的分面公式为: • 2[P];[M]:[E][2P]; • 文学类的分面公式为: • O[P],[P2],[P3],[P4]; • 历史类的分面公式为: • V[P],[P2]:[E][2P]‘[T]。

  36. 3.3半分面分类法 • 半分面分类法又称为列举——组配式分类法。是指以等级列举式的类目体系为基础,在类目拓展方面采用分面组配的方法,实现等级列举式类表与分面组配同等标引的功能。这是半分面分类法的特点。

  37. 由于该分类法既具有等级列举式类表的基本属性,又兼及分面分类法的一般特征,使其在相关类目的修订或改进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且类目之间的组配也需要分面分类法的多种辅助符号或号码进行标记,因而使这一类分类法在分类标引方面的标记程序比较复杂,且标记符号显得冗长。这又是该类分类法所存在的明显的缺陷。由于该分类法既具有等级列举式类表的基本属性,又兼及分面分类法的一般特征,使其在相关类目的修订或改进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且类目之间的组配也需要分面分类法的多种辅助符号或号码进行标记,因而使这一类分类法在分类标引方面的标记程序比较复杂,且标记符号显得冗长。这又是该类分类法所存在的明显的缺陷。

  38. 该类分类法当以《国际十进分类法》和俄国的《图书馆书目分类法》为代表。如《国际十进分类法》它的类表结构采用的就是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体系,分为10个大类,即:该类分类法当以《国际十进分类法》和俄国的《图书馆书目分类法》为代表。如《国际十进分类法》它的类表结构采用的就是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体系,分为10个大类,即:

  39. 0 总论 • 1哲学、心理学 • 2 宗教、神学 • 3 社会科学 • 4 • 5 数学、自然科学 • 6 应用科学 • 7 艺术 • 8 语言学、文学 • 9 地理、历史

  40. 在利用附表复分的过程中则采用组配式,如“+”表示并列符号,该辅助号码可以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类目号码组配成一个集合类目,从而使主类目的范围得以扩大,如,在原来的“54化学”和“66化工”两个类号进行组配后,就形成了“54+66 化学和化工”;扩充符号“/”,将多个连续的类号组配以后,充分表示类目的范围,“592/599 动物分类学”;关联符号“:”来体现多个主题之间的关系,使得主类目的范围限定在某个类目相关的范围之内,诸如要标记统计学在农业中的应用,就可以利用关联符号将统计学的类号31与农业的类号63进行组配后形成“31:63”。

  41. 可见半分面分类法的主体结构是属于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基本体系,而分面组配的思想与方法又主要体现在附表的复分方面。可见半分面分类法的主体结构是属于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基本体系,而分面组配的思想与方法又主要体现在附表的复分方面。 • 不同类型的分类法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要求在对分类法的研究、学习和使用的同时,需要充分认识其特点,尤其是对各自的不足予以充分的认识。

  42. 3.4 科学分类与文献分类 • 在分类理论界,通常有科学分类与文献分类之说。什么是科学分类,什么是文献分类呢?所谓科学分类,是指根据事物各自的特殊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对事物进行划分类别的。所谓文献分类是指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依据文献的内容特征和一些非本质属性等对文献进行划分类别的过程。

  43. 科学分类与文献分类的联系与区别 • 科学分类与文献分类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科学分类是文献分类的基础和前提,文献分类又必须依据科学分类。

  44. 科学分类与文献分类的联系与区别 • 二者的区别在于: • 1)研究的范畴不同,科学分类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规律的过程,属于哲学的范畴。文献分类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内容,属于知识的范畴; • 2)分类对象的差异,科学分类所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各学科知识,这些学科知识的划分往往有着抽象性,文献分类的对象多数情况下是实体,即文献本身,既涉及文献的内容,也涉及相关的形式等。

  45. 3)在分类所遵循的标准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文献分类通常以文献的内容为主要标准,同时兼及形式特征,并将其作为辅助标准看待。而科学分类的标准是惟一的,即事物的特殊矛盾及运动方式。4)所构成的分类体系的炯异,科学分类的分类体系概念清晰、界限明确。文献分类体系中无论是在大类还是一般的类目,所表现文献的内容主题等是非常复杂的。类目体系的建立、类目名称的组配、类目范围的限定、文献划分的参照、国家、民族、语言、时代、时间等的区分需要通过多种不同的划分方式和归类规则才能够完成。可见文献分类体系与科学分类体系有着明显的差异。简言之,科学分类是文献分类的基础,文献分类必须依据科学分类,这是研究文献分类与科学分类的目的所在。3)在分类所遵循的标准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文献分类通常以文献的内容为主要标准,同时兼及形式特征,并将其作为辅助标准看待。而科学分类的标准是惟一的,即事物的特殊矛盾及运动方式。4)所构成的分类体系的炯异,科学分类的分类体系概念清晰、界限明确。文献分类体系中无论是在大类还是一般的类目,所表现文献的内容主题等是非常复杂的。类目体系的建立、类目名称的组配、类目范围的限定、文献划分的参照、国家、民族、语言、时代、时间等的区分需要通过多种不同的划分方式和归类规则才能够完成。可见文献分类体系与科学分类体系有着明显的差异。简言之,科学分类是文献分类的基础,文献分类必须依据科学分类,这是研究文献分类与科学分类的目的所在。

  46. 4 分类法结构剖析 • 各种文献分类法的组成结构基本上相同,只是组成方式有所区别。分类法的结构体系一般由类目体系、标记符号、说明与注释、类目索引4部分组成。

  47. 4.1 类目体系 • 类目体系是根据类目内在关系和一定的原则组成的,是文献分类法的主体。分类语言的标识是分类号,而分类号所代表的类目的含义由类目体系决定。类目设置的合理与否、类目组织质量的高低,决定分类法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由于分类法的类目体系最为复杂,本节主要就分类法的类目体系的构成进行剖析。

  48. 类目体系一般是遵循知识分类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文献分类的实际需要而建立的。包括主表和附表。主表一般在基本部类的基础上,由基本大类、简表和祥表等构成。附表主要是指附于主表之后和主表内的相应类目之后的复分表等组成。类目体系一般是遵循知识分类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文献分类的实际需要而建立的。包括主表和附表。主表一般在基本部类的基础上,由基本大类、简表和祥表等构成。附表主要是指附于主表之后和主表内的相应类目之后的复分表等组成。

  49. 4.1.1. 主表 • (1)基本部类,是文献分类法为了合理展开而作的最基本、最概括的划分,是整个分类法展开的基础,是图书分类法的纲目,所以有的分类法称之为大纲。基本部类贯穿于主表中之中。 • 我国现行的分类法采用的基本部类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结合文献的实际需要,将知识分为五大部类。如《中图法》、《科图法》等均采用此基本序列。如《中图法》的5大部类构成:

  50.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哲学 • 社会科学 • 自然科学 • 综合性图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