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11 Views
江苏省几个稻作区播期处理对稻米垩白性状的影响. 姓 名:成 勤 勤 丁 涛 ( 研究生 ) 班级名称:农 学 9902 院系名称:农学院 农学系. 江苏省几个稻作区播期处理对稻米垩白性状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聚类结果 小结与讨论. 0. 前言.
E N D
江苏省几个稻作区播期处理对稻米垩白性状的影响江苏省几个稻作区播期处理对稻米垩白性状的影响 姓 名:成 勤 勤 丁 涛 (研究生) 班级名称:农 学 9902 院系名称:农学院 农学系
江苏省几个稻作区播期处理对稻米垩白性状的影响江苏省几个稻作区播期处理对稻米垩白性状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聚类结果 • 小结与讨论
0.前言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在我国三大粮食品种(水稻、小麦、玉米)中居于首位。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稻米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地改进稻米品质已经成为水稻育种和栽培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稻米品质除了受本身品种的遗传基因控制外,环境条件对其也有很大影响。栽培条件、外界气候、贮藏技术等因素都能改变一个品种的品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稻米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不同,冯银喜对优质稻12个性状的研究认为最不稳定的性状之一是垩白。不少科技工作者认为胚乳中垩白在不同品质水平的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气候条件、水肥状况、种植密度与病虫害等都对垩白的发生有很大影响。一个地区优势稻品种间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表现。江苏省是水稻种植的大省,地处特殊的稻作区,南北纬度差异达5°,具有过渡带气候生态特征。在江苏省,水稻种植种类比较齐全,籼粳等不同温光气候生态类型均有分布,在优质水稻生产中选择适宜于当地生产的品种及类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江苏省不同稻作区播期处理对不同类型品种稻米垩白性状的影响作一分析,以期为制定江苏省优质米生产计划布局和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 试验于2002年实施,选择在江苏5个纬度点(昆山、扬州、建湖、东海、沛县)进行试验。设计了4—7个不同类型品种(盐204、镇稻88、早丰9号、9516、9-92、8优161-10、9520、S015和杂交中籼65002),进行播期试验,播期设置分别为4/30、5/10、5/20、5/30、6/9 (大苗、大中苗、中苗、小苗、乳苗栽培) 五个。共计130个处理,各处理重复一次,小区面积20M2左右,田间管理措施以当地的高产栽培为准。于成熟期适时收获取样脱粒,晒干,并在室内放置3个月后测定其品质性状。具体测定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891-1999优质稻谷》,包括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
2.结果与分析 • 2.1太湖农区(以昆山为例) • 2.2沿江农区(以扬州为例) • 2.3里下河农区(以建湖为例) • 2.4淮北农区(以东海、沛县为例)
2.结果与分析2.1太湖农区稻米垩白性状的播期处理 (昆山为例) 表1 太湖地区稻米垩白性状的方差分析
表2 太湖地区稻米垩白性状在品种、播期处理间差异的多重比较
表3 扬州地区播期处理间稻米垩白性状的方差分析 2.2沿江农区稻米垩白性状的播期处理
表4 扬州地区播期处理间稻米垩白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单位(%)
表5 不同播期处理下扬州不同品种类型稻米垩白性状的变化 单位:%
2.3里下河地区(建湖)稻米垩白性状的播期处理 表6 里下河地区(建湖)稻米垩白性状的方差分析
表7 建湖稻米垩白性状在品种、播期处理的差异性多重比较
2.4 淮北农区稻米垩白性状的播期处理(1) 东海点稻米垩白性状的播期处理 表8 东海品种及播期对对垩白性状影响的方差分析
表9 东海点品种及播期间垩白性状差异的多重比较 单位%
表10 东海不同类型品种稻米垩白性状的播期变化特征 单位:%
(2) 不同播期处理下沛县稻米的垩白性状特征 表11 沛县品种及播期对垩白性状影响的方差分析
表12 沛县品种及播期对对垩白性状影响的多重比较 单位:%
表13 沛县不同类型品种稻米垩白性状的播期变化特征 单位 %
3.稻米垩白性状的聚类结果 • 垩白度>5%(指垩白性状低于三级标准 )的类别中,主要以扬州与沛县两地为主,东海点最少。各纬度点的品种特性表现为:昆山点主要是杂交中籼稻65002。扬州点以S015为主。建湖点主要是9520品种。东海点主要以早丰9号为主。沛县点则表现为盐204品种少量出现,其它三个品种出现的概率均较大。在播期处理上,建湖、东海点在大苗与小苗栽培时没有出现在此列中。另外,昆山点各播期处理均匀出现,扬州点、沛县点在大苗、大中苗栽培时出现的概率略高于它播期处理。
4.小结与讨论4.1不同农区稻米垩白性状播期处理的差异性4.小结与讨论4.1不同农区稻米垩白性状播期处理的差异性 • (1)不同类型品种稻米的垩白性状在不同农区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性。在太湖地区表现为种植早熟晚粳品种的性状较优;扬州地区早、中熟中粳以及杂交中籼稻的垩白性状较好;里下河地区最好种植籼稻以及早熟中粳稻,以提高稻米的垩白性状;东海点各类品种的垩白性状均较好,是所试地点内垩白性状最优的区域;沛县点应以早熟中粳稻为宜。 (2)不同农区稻米垩白性状的播期处理特征。在太湖农区适当迟播是优质栽培的途径,而在扬州、建湖,早播栽培(大苗)是优质途径,东海的优质栽培措施是在高产的前提下适当迟播,而沛县以中苗栽培为优。
4.2不同农区稻米垩白性状播期处理的优化 • 在太湖地区,应该选择迟熟中粳或早熟晚粳稻品种类型,并以大中苗、中苗栽培为优。沿江农区种植早熟中粳、中熟中粳及杂交中籼稻时,其垩白率无论在何种播期处理下均较低,而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受播期处理的影响较大。在建湖地区,应避免采用大中苗栽培。东海地区稻米垩白性状总体上较优,播期处理的影响较小。而沛县地区,种植杂交中籼稻时,其垩白性状较劣;小苗或乳苗栽培迟熟中粳时,其垩白性状也较差,早、中熟中粳稻的种植也有变劣的风险。
谢谢! 敬请诸位老师同学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