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第七章 ( 上 )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第七章 ( 上 )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第一节 货币层次及其划分 第二节 货币供给及其决定机制 第三节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第一节 货币层次及其划分. 一、货币层次. 不同意义上的货币所包括的货币形式.随着层次的提高货币范围不断扩大.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 流动性:金融资产迅速变为现实货币购买力并不遭受损失 的能力。. 三、意义. 有利于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考察各种具有不同货币性的资产对经济的影响。 现金和活期存款作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其流通会直接引起市场商品供求变化; 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是潜在的购买力

jenn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 上 )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上)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第一节 货币层次及其划分 第二节 货币供给及其决定机制 第三节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2. 第一节 货币层次及其划分 一、货币层次 不同意义上的货币所包括的货币形式.随着层次的提高货币范围不断扩大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 流动性:金融资产迅速变为现实货币购买力并不遭受损失 的能力。

  3. 三、意义 • 有利于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考察各种具有不同货币性的资产对经济的影响。 • 现金和活期存款作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其流通会直接引起市场商品供求变化; • 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是潜在的购买力 • 有利于中央银行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

  4. 四、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M0(现钞):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钞,不包括银行的库存现金。 • M1(狭义货币):现钞+银行活期存款。 • M2(广义货币):M1+准货币(由银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5. (二)美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 M1=流通中的现金+非银行发行的旅行支票+各种活期存款+近似活期存款账户的存款(NOW和ATS账户) • M2= M1+隔夜回购协议和隔夜欧洲美元+储蓄和小额定期存款 +货币市场存款帐户(MMADs)+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s) 。 • M3= M2+长于隔夜的回购协议和欧洲美元+大额定期存款+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 • L= M3+非银行的社会公众持有的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商业票据等)

  6. (三)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 Mo=流通中的现金; • M1(狭义货币)=Mo+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 M2(货币和准货币)=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7. 第二节 货币供给及其决定机制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 货币供给: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 货币供给量:一国经济中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货币供给在一定时点上会形成一定的货币数量)

  8. 货币的供给 通货的供给 存款的供给 以商业银行为中介,借助于存款提现的方式间接地将通货传送到非商业银行社会公众手中。 • 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 • 经过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出现数倍的货币扩张.

  9. 二、货币供给的主要两个环节 (一)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 (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货币供应二级制”

  10. (一)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 1.基础货币的构成 B=C(通货)+R(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 是整个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基础货币的增加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多倍增加) • 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强力货币; 高能货币

  11. 2.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可知: 基础货币=中央银行资产-非基础货币负债 用公式表示:L1+L2      =(A1+A2+A3+A4+A5+A6)-       (L3+L4+L5+L6) • 财政收支状况(反映在A3、L3上) • 黄金存量的增减和国际收支状况(反映在A4、L4上) • 商业银行的存贷行为(反映在A2、L2上) •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反映在A1上) • 其他因素(反映在A5、A6、L5、L6上)

  12. 3.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度,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节较为主动。3.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度,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节较为主动。 • 金融市场较为健全; • 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能较灵活地开展,从而能有效抵消其他因素对基础货币的扰动

  13. (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1.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 以现金形式存入的资金或中央银行再贴现、再贷款形成的存款──原始存款 • 通过转账放款形式而形成的存款──派生存款

  14. 2.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 假设: • 银行体系由一家央行与多家商行组成 • 超额储备为0 • 法定储备率为10% • 客户一切存款存于银行,不提现 假设某人把100元现金存入甲银行,从而使甲银行的负债增加100元,按10%的法定准备金率,甲银行需交纳10元法定准备金,其余90元是可以贷出。假设90元贷给了A企业,A企业以支票的方式把这90元支付给了B企业,B企业以支票存款的方式存入乙银行...这一过程无限制持续下去,存款扩张过程如下:

  15. │ 银 行 │存款增加数│法定储备额│放款增加数│ ├────┼─────┼─────┼─────┤ │ 甲   │ +100 │ +10 │ +90 │ ├────┼─────┼─────┼─────┤ │ 乙   │ +90 │ + 9 │ +81 │ ├────┼─────┼─────┼─────┤ │ 丙   │ +81 │ +8.1 │ +72.9 │ ├────┼─────┼─────┼─────┤ │ │ │ │ │ └────┴─────┴─────┴─────┘ │ 总 计 │+1000(元) │ +100(元) │+900(元) │ └────┴─────┴─────┴─────┘

  16. 100 + 90 + 81 + 71.9 + …… =100+100×(1-10%)+100×(1-10%)2+    100×(1-10%)3+…… =100×1/{1-(1-10%)} =100×1/10% =1000元 这样,100元的原始存款经过银行采用非现金结算的方式进行贷款,使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总额增加到了1000元,派生出900元的存款。

  17. 如果用ΔD表示银行系统活期存款的变动总额, 用ΔR表示银行初始准备金增加额(即原始存款变动额), 用rd表示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则有公式: 1 △D= ΔR·── K为派生倍数(存款扩张倍数)= 1/ rd rd 派生存款=ΔD-ΔR 银行信用扩张能力与原始存款成正比, 与法定储备率成反比

  18. 3.存款货币创造的条件 • 部分准备金制度 • 非现金结算制度 • 银行信贷活动

  19. 三、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 (一)含义 • 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它在货币供应量增长和紧缩时,分别起扩大和缩减作用 • 货币乘数用m表示、货币供给量用Ms表示,就有: m=Ms /B

  20. 超额储备 法定储备 (二)推导 总储备 C+D M1 C+D = m = m = C+R C+RR+ER B 超额储备率 现金漏损率 分子分母同除以D: C/D + 1 c +1 = C/d+ RR/D + ER/D c+ (RD +RT)/D + ER/D c +1 c +1 = = c+rd +t rt +e c+rd +(T/D)rt +e

  21. (三)影响货币乘数m的因素 1.rd、rt:其决定和变动代表了央行的作用,其变动与Ms反向变动,并发挥巨大影响. 2.超额储备率e:代表商业银行的行为对Ms的影响。作为存款货币的创造者,运用吸收的通货进行放款投资,对Ms的成倍增减有决定性影响。 3.现金漏损率c与定期存款比例t:代表社会公众的行为对Ms的影响

  22. 小结:  货币供给最终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社会公众共同作用的结果 • 中央银行发挥决定性作用:B、rd、rt • 商业银行是存款货币的创造者,使Ms成倍增减:e • 社会大众对货币资产的需求和选择行为影响Ms:c、t

  23. 第三节 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一、含义 (一)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 内生变量(非政策性变量) 在宏观经济体系以内得以确定的不为政策所左右的变量,如国民产出、失业率、价格水平 • 外生变量(政策性变量) 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如税率、战争、人口增长。

  24. (二)货币供应的外生性与内生性 • 外生性: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 • 内生性:非中央银行所能绝对控制,而是由经济主体决定

  25. 二、西方各学派的观点 (一)货币供给内生论 • 斯图亚特:一国经济活动水平使货币供给量与之相适应 • 马克思:流通的商品价值总额决定了社会的“必要货币量” • 新剑桥学派:货币供应是中央银行被动地适应公众货币需求的结果,不完全外生 • 新古典综合学派:托宾的“新观点”

  26. 托宾 “新观点”: 货币供给因受到货币需求的制约而内生 • 商业银行不是唯一的创造货币的机构 • 金融创新减少货币需求,相应增加货币供给; • 企业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

  27. (二)货币供给外生论 1.凯恩斯 • 名目主义者,认为货币惟有国家依靠其权力才能发行,强制流通,任何私人企业都无力与之抗衡; • 将货币的外生性作为宏观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假设; • 中央银行可以人为地进行调控,增减货币供应量; • 公开市场业务是增减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办法

  28. 2.货币主义 • 影响货币供给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现金比率,分别决定于货币当局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行为和公众的行为; • 但中央银行能够直接决定基础货币,而基础货币对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现金比率有决定性影响

  29. 三、货币供应量是具有很强内生性的外生变量 • 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 • 央行独享货币发行权 • 运用货币信用调节手段,扩张和收缩信用 • 不完全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 受经济社会中各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收付行为的决定

  30. 四、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一)基础货币的内生性 • 中央政府债权的内生性--财政体制的软约束性 • 金融机构债权的内生性--98年以前“倒逼机制” • 国外净资产的内生性--外汇储备占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比重不断上升,对冲外汇占款的操作空间狭小 (二)货币乘数的内生性:货币乘数出现不规则变化 • 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工具日益丰富 • 商业银行自主经营,一定程度上自主控制超额准备率; • 非现金交易工具增多,金融创新发展,现金漏损率也发生变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