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82 Views
聆听新课程. 音乐教育实践简报. 指导专家 :郑 莉 李 存 郭志平 责 编:毕 颖 编 委:王欣果 刘 娟 巫庆华 林建华 金 铃 黄美琴 武 静 王 倩 刘 璐. 音乐教育实践指导小组. 课标引领.
E N D
聆听新课程 音乐教育实践简报 指导专家:郑 莉 李 存 郭志平 责 编:毕 颖 编 委:王欣果 刘 娟 巫庆华 林建华 金 铃 黄美琴 武 静 王 倩 刘 璐 音乐教育实践指导小组
课标引领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学生,更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活动建议: “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或方法,都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 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鼓励学生根据指定专题或自选专题,主动收集文字、乐谱、图片、音响、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以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对音乐展开联想与想象,用口头描述、 撰写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鉴赏心得。 可采用办音乐墙报或召开专题音乐班会等形式, 交流鉴赏体验。 序曲
变奏曲 所谓“变奏”即同一主题的多种呈现方式。我们现在呈现给您的既是高中音乐新教材中的一个教学片断,我们提供给您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介绍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展示三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发实习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视与思考,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创新,对学习者学力的提升与关注,对音乐风格的体验与把握。 我们期盼同学们拓宽思路,积极参与,大胆创新,深入反思,充分挖掘潜能,创设出更为精彩的教学设计,展现您更为精彩的教学魅力! ——郑 莉
课堂教学设计三步曲 ——《非洲歌舞音乐》的课堂设计 宋曼蕾 作为高中新课程实验区的一线教师,有幸被邀到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举办的“名师大讲堂”作现场示范教学,我选择了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五单元的《非洲歌舞音乐》作为教学内容。课后,很多老师纷纷向我询问:“高中的音乐课原来可以上成这样生动、有趣?您是如何进行课例的设计的呢?”作为试验省的先行者,我愿意与所有实施新课程的教师共同分享与探讨自己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一些做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一、透彻理解教材内容,确定教授的“知识与技能” 首先我认为: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师应通过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中教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而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的教材中,每课都设有一个 “知识”栏目,详细地罗列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对于高中的教学来说,我觉得这栏目非常有必要——因为作为高中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教材的能力,能从中获取和理解有关的学习内容;而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不同的音乐作品,使他们更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其中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从而最终掌握学习音乐的方法。
所以我设计了“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环节,首先让学生了解和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及知识点,然后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与探讨:如“什么是多线条、多层次的节奏?”、“非洲鼓如何模仿语言传达信息?”、“呼应歌是怎样的一种歌唱形式?”“为什么说非洲的音乐有很强的功能性?”等;于是,确定本课将从“歌”、“舞”、“乐(乐器)”三个方面对非洲的音乐进行体验和学习。所以我设计了“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环节,首先让学生了解和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及知识点,然后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与探讨:如“什么是多线条、多层次的节奏?”、“非洲鼓如何模仿语言传达信息?”、“呼应歌是怎样的一种歌唱形式?”“为什么说非洲的音乐有很强的功能性?”等;于是,确定本课将从“歌”、“舞”、“乐(乐器)”三个方面对非洲的音乐进行体验和学习。 二、反复筛选音乐素材,设计适当的“过程与方法” 当教学的知识内容确定后,我会反复聆听教材中提供的音乐素材,并进行筛选,从中寻找出最具特点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的重点,然后设计一些简单、可操作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音乐当中。如何让学生理解非洲鼓乐的“多线条、多层次”的节奏特点呢?我最终选定的《鼓舞》这个作品,首先,作为“圣鼓”的表演说明了音乐的功能性——一种国王权利的象征,其次,这首鼓乐有一定的规律性:从教材的文字和图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它是由一位首席鼓手领奏的鼓乐,主要敲出以下的节奏:
(1) ||: xxxxx :||: xxxxxx :|| (2) ||: xx x | xx x | xxxx | xx x :|| 如何让学生能参与到音乐中进行体验呢?于是,我把这些节奏设计成为简单的数字形式,让学生进行分组的合奏练习: 第一组:|1234 5| ,第二组:|123456| (要求学生拍出重音的位置) 然后,跟随着音乐的片断直接参与到音乐的演奏中,体验鼓乐的演奏;接着告诉学生,鼓乐的节奏还可以不断地发展、变化,建议学生在三拍子的基础上作出节奏的变化来:如:|xxx x | x xxxx |等,从而理解教材中“高度发展的节奏是非洲音乐的最主要特点,而且往往即兴演奏”这句话的含义;非洲的鼓手甚至还可以在不同的拍子中进行合奏——最后,我让第三组同学打出以下的二拍子节奏:||: 12 3| 12 3| 1234|56 7:||(彩色部分为重音)
于是三组同学打着不同的节奏,在老师的指挥下合作演奏了一段非洲的“鼓乐”, 我想学生能从中真正地体验到非洲鼓乐的节奏性,“知识与技能”已经通过音乐的体验活动而获得了。 三、多方搜寻各种资料,凸现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典型的音响、音像以及实物等教学材料,能更直接、深刻地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本课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更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参与的意识。故此,搜寻各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尤为重要。如:我截选了《探索发现》中的一段“学习鼓语”的资料片断,让学生了解神秘的“非洲鼓语”,是根据语言的音高和节奏而设计的,并由于传播的原因,需要不断地重复;我拿出“拇指钢琴”——姆比拉的实物,让学生尝试如何演奏,并找出它的音高规律,再聆听“姆比拉”的音乐,学生会关注到音乐中的不断重复的旋律特征与乐器的构造有关;我选择了一首典型而简单的非洲歌曲《Hello my baby》让学生观赏,并随音乐学唱、学跳、并随画面拍出重音的位置,再次让学生体验到非洲音乐的旋律不断重复、重音不在第一拍、一领众唱的呼应歌形式;课中还观看了电影《我是谁》中的驱邪仪式的舞蹈场面,使学生了解到非洲舞蹈的功能性……学生都会“贪婪”、惊讶地观看着这些教学资料,使我的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它能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在音乐课中共享与理解着人类不同的音乐文明。 宋曼蕾
特色鲜明的教学风采 ---好课的标志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郑莉 中国有句俗话:“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它告诉我们一个客观规律:差异、特色、个性是这个世界得以真实存在与健康发展的本质。但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严重地出现趋同、追风现象,很难跳出固有的教学套路,既违背了教育本质,也有悖于艺术规律。于是,寻觅特色、发现拓展就成了一种期盼。昌平名师大讲堂上宋曼蕾老师的《非洲歌舞音乐》,抚平了笔者的焦虑,她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异国音乐,更是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另类”教学,使我们在领略她独特教学风采的同时,更引发了一些深层思考。 这三次翻看教案,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但一次比一次坚信:课是上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极普通的教学环节没提供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那什么是这节课得以成功展示的基础呢?笔者的目光突然锁定在常被人忽略的教学理念上。教案开篇有这样一段不同寻常的话:一、不是教教材,而是教能力;二、不求回答最好,只求人人思考;三、共享人类音乐文明的优秀成果,应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与追求。这段话冲散了眼前的迷雾,发现了本节课成功的基础,同时揭示出宋老师的教学境界、教学追求与教学风格。
课堂上,宋老师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自主教育平台,引导孩子们探索发现,参与体验,聆听感受,相互启发。通过非洲歌舞音乐中跳动的节奏,摇动的旋律,摆动的歌声,晃动的躯体,把孩子们带进了非洲丛林,带进了非洲音乐,带进了非洲文化。这一连串的教学行为,使课堂渐入佳境,从走进非洲到走进非洲音乐,从感官参与到自主创新,沉闷的教案在崭新的教学理念的支撑下,鲜活、生动、真实地在这个自主教育平台上拓展延伸。课堂上,宋老师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自主教育平台,引导孩子们探索发现,参与体验,聆听感受,相互启发。通过非洲歌舞音乐中跳动的节奏,摇动的旋律,摆动的歌声,晃动的躯体,把孩子们带进了非洲丛林,带进了非洲音乐,带进了非洲文化。这一连串的教学行为,使课堂渐入佳境,从走进非洲到走进非洲音乐,从感官参与到自主创新,沉闷的教案在崭新的教学理念的支撑下,鲜活、生动、真实地在这个自主教育平台上拓展延伸。 宋老师把教学理念锁定在提升能力、引发思考、共享文明上,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丰富的音乐教学活动,使我突然想起“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这句直白、质朴的语言,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揭示着教育的真谛。宋老师用她的创新教学行为大胆的向传统教学理念挑战,向无效的教学行为挑战,向自我价值体现的教学模式挑战,勇敢地和孩子们站在一起,将自己置于一个“头羊”、“首席”、“朋友”、“导师”的位置,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关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体验孩子们学习的感受,提升孩子们学习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一堂好课!
笔者之所以推崇宋曼蕾老师的《非洲歌舞音乐》,不是因为笔者和她相识,而是因为从她的教案和教学行为中,都张显着她独特的教育理念、音乐功底和教学方法。在她的教学流程、教学行为、教学语言(包括肢体语言)中,无处不蕴含着音乐,充溢着情感,举手投足都在音乐的拍点上,使人强烈地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上所下的功夫以及厚重的音乐底蕴。这绝不是肤浅地听听音乐就能办得到的,而是要细细的咀嚼音乐、久久的品味风格。在这堂课上,教师没有多余的表演,只有从不同角度对音乐的诠释、对学生的关注以及对教学的投入。 从音乐中来,到学生中去;再从学生中来,到音乐中去,她就是这样把控着课堂,这也正是她教学方法的独到之处。
工业时代的特征是“分工”,当今时代的特征是“融合”,宋老师把分工与融合作为教学方法,并应用到极致。她将复杂的教学环节进行演绎:初学时分工,表现时融合,分流难度,由浅入深,一气呵成。因此,我们看到的教学场面:一会儿是一、二、三、四、五,一会儿是头、手、脚、肩、嘴,一会儿是唱、拍、跳、扭、奏,一会儿是歌、舞、乐、心、灵。只见孩子们唱着非洲的歌、打着非洲的鼓、说着非洲的鼓语、跳着非洲的舞,好一番热闹,好一片激情,好一份快乐、好一阵沸腾。工业时代的特征是“分工”,当今时代的特征是“融合”,宋老师把分工与融合作为教学方法,并应用到极致。她将复杂的教学环节进行演绎:初学时分工,表现时融合,分流难度,由浅入深,一气呵成。因此,我们看到的教学场面:一会儿是一、二、三、四、五,一会儿是头、手、脚、肩、嘴,一会儿是唱、拍、跳、扭、奏,一会儿是歌、舞、乐、心、灵。只见孩子们唱着非洲的歌、打着非洲的鼓、说着非洲的鼓语、跳着非洲的舞,好一番热闹,好一片激情,好一份快乐、好一阵沸腾。 在短短45分钟内,被宋老师摆弄得还真有了点儿黑皮肤的感觉,只见他们在做课的舞台上,随着非洲音乐,争先恐后地扭动,忘记了他们是在做课,从局部到全身,从单声部到多声部,从不协调到协调,享受着非洲音乐带给他们的奇妙感觉。台下观摩的教师也情不自禁地拍打着节奏,完全沉浸在非洲歌舞音乐中。宋老师更是投入,头摇着,嘴说着,手敲着,脚跳着,与台下的她判若两人。
此时的课堂已失去以往的“理性”,不知是多层次、多声部、即兴发展创造的非洲音乐节奏“搞昏”了我们的头脑,还是宋老师的教学方法与人格魅力“迷倒”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只见全场都在音乐中摆动,在摆动中沉浸。此时的课堂已失去以往的“理性”,不知是多层次、多声部、即兴发展创造的非洲音乐节奏“搞昏”了我们的头脑,还是宋老师的教学方法与人格魅力“迷倒”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只见全场都在音乐中摆动,在摆动中沉浸。 到底什么是好课?笔者认为:我们的好课是充满活力与智慧的教与学的统一体,好课是使学生精神与身体都能感到愉快的场所,好课是一个激发师生音乐创造潜能的特殊空间,好课是一个团队集体合作创造艺术的载体。换句话说,好课启迪智慧,好课激发感情,好课使人受益一生。今天的课就是一堂使孩子们受益一生的好课。 宋曼蕾
吴 茜 体验非洲节奏 首先要了解高中阶段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非洲音乐对他们来说既不熟悉也不陌生。其次,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过多元音乐,本课从唤起学生初中阶段已有的知识作起始,将初高中音乐教材中一系列介绍世界多元音乐的单元看作一个整体,充分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延续性,这也是教师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组合与教学拓展的极好方式。 以非洲鼓乐《埃格贝克》为例,此曲是非洲鼓乐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学生通过欣赏这首乐曲能够快速地把握非洲音乐的特点。先介绍一下《埃格贝克》的曲式结构: 首先是铃鼓奏出基本拍(非洲鼓乐的一大特点就是至始至终都有一个基本拍引领),停止一两秒之后,铃鼓再次奏出基本拍,这时第一种鼓——阿哈猜进入与铃鼓合奏,阿哈猜演奏自己固有的节奏型。即铃鼓+阿哈猜,循环几次以后,音乐停止。
第二步,铃鼓奏出基本拍,第二种鼓——kaganu 进入与铃鼓合奏,即铃鼓+卡嘎努,循环几次以后,音乐停止。 第三、四、五种鼓都是这样进入,它们分别是基迪、克洛伯特、特特齐。 最后,铃鼓奏出基本拍,五种鼓一齐进入,各打各的节奏,最终形成一部多层次、具有复杂节奏的非洲鼓乐。 结构图如下: 铃鼓——铃鼓+阿哈猜——铃鼓+kaganu——铃鼓+基迪——铃鼓+克洛伯特——铃鼓+特特齐——铃鼓+阿哈猜+kaganu+基迪+克洛伯特+特特齐 要想让学生在一节课中体验并表现非洲音乐的这种多层次、复杂性的特点,以下课例可供教师们参考。具体课堂操作: 1. 教师有节奏地击掌八拍,速度中等,没有强拍,循环两次。 学生可以跟随教师一起击掌,直到形成稳定的节拍。 说明:基本拍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这是鼓乐中永远保持不变的一个基本节奏。 2. 击出8拍,重拍在第1拍,练习一次后改变。 学生模仿,快速击出8拍的极有规律的节拍。 说明:体会非洲音乐在节奏上是极有拍感的,了解非洲音乐的重拍一般不会落在第一拍上。快速的节奏可以体会到非洲味。
3. 在黑板上或者幻灯片上写出8个数字,然后圈出不同的音。可以请一位同学圈住他想重拍的节拍。全体学生按照该节奏模式循环击掌。带圈的数字为重拍。假想效果:1 ② 3 ④ 5 6 ⑦ ⑧ • 4. 学生创作三声部的复合节奏模式,假象效果如下: • 1 ② 3 ④ ⑤ 6 7 ⑧ • 2 ③ ④ 5 6 ⑦ ⑧ • ① 2 3 4 5 ⑥ 7 ⑧ • (教师控制速度,即教师的基本拍始终跟住) • 说明:对于学生来说,创作是根源,不必死守非洲的固定节奏,因为非洲节奏的宗旨是即兴的。复合节奏练习会增强学生体验非洲音乐特点,即高度复杂和多层次。 • 本环节操作步骤: • 每显示一行,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 将学生分为三组,任选一种节奏进行循环训练。 • 每一声部用不同的音色表现。如第一声部可击掌,第二声部可拍腿,第三声部可轻掇脚尖。 • 最后将这几种节奏复合起来。
【拓展本环节】 本课还需要学生学习的是如何利用身边的物体作为音源进行即兴创作,探寻各种音响。教师需要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合作学习中注意每位学生的参与。 将教材中非洲音乐节奏型挑选几种进行复合节奏训练,可以用各种鼓,或者用鼓的替代品,即如上所述的物体音源进行练习。
非洲音乐歌舞互动环节设计 孙梅 本设计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非洲歌舞音乐》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环节的设计,其中常规课程导入及非洲概况讲解忽略未计,旨在展示课堂中的互动环节,并与同行共同探讨。 环节一:教师引领学生先易后难地练习几个节奏型(手击掌练习) 教师分别与A、B、C、D各组单独练习,让学生体会其节奏中的变化,继而,五个声部再依次进入,使学生清晰地体会非洲音乐由简到繁的节奏变化过程。
乘着《音乐鉴赏》的翅膀 ——高伟 我们要说的是,音乐鉴赏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和体验的生成过程,鉴赏的效果是开放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对所要鉴赏的音乐作品要了然于“耳”。正如专家郑莉教授所言:音乐教师要对作品反复聆听,理性地听,最少十遍,方能进入课堂。仔细想想,“聆听十遍”其实并不过分,像其它语言学习一样,对于音乐语言的准确把握和深刻体验,需要一种有效的“语境”,而这“语境”就来自音乐教师对作品的反复聆听,来自教师引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体验。教师的欣赏经验显示,每一次聆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谓常听常新。 有人说,“音乐鉴赏课是最不好上的”,这话不无道理。正因为我们对自身,对音乐课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我们才会有这样的感慨。作为音乐鉴赏课的参与者和引领者,音乐教师的鉴赏习惯、鉴赏视野和鉴赏水平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奏鸣曲 实习教师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对某一作品片段的鉴赏问题,更重要的是树立宏观的课程意识,在鉴赏之外,在音乐文献之中探究更多的人文精神,给音乐鉴赏课赋予艺术审美、多元文化和表现创造的多重内涵,从音乐鉴赏中激发艺术灵感,触摸人类的文明。 已经踏入高中音乐新课改领域的实习教师,正在经历从兴奋到平静的过程,音乐教师们最津津乐道的恐怕是新课程内容设计的动态性和开放性,这给音乐教师流下了最大的教学空间,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音乐鉴赏课再也不是学生静坐着被动地聆听,而是在与音乐大师和音乐文化的碰撞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和审美的感悟。音乐鉴赏课就是要在师生共同参与的音乐氛围中动起来、活起来,那种“千校一课”和“千课一面”的情景正在离我们愈来愈远了。 高中音乐课程的六个模块就像交响音乐中的六首组曲,共同组成了音乐课的恢弘篇章。而音乐鉴赏课像序曲,更像是主题与变奏的随想曲,统领着新课程。就让我们从音乐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奏响音乐课程改革的号角,在鉴赏中陪伴学生感悟音乐,愉悦心灵,在鉴赏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高伟
走进新课程,融入新角色 郑 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与现代的教育理念发生碰撞,每一位新世纪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时刻,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找准定位,调整角色。我们准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 1.高中音乐新课改的执行者。我们是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摒除禁锢,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主动迎接新课程带来的全新挑战,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与无法推卸的责任。 2.高中教育新理念的实践者。音乐新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点是拥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其音乐教材、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无一不彰显着时代的特征,这些全新的课程理念只能通过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来体现。 3.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建设者。高中音乐新课程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增强高中音乐课程的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方联手,为每个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发展创造空间。音乐新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
4.高中音乐新课堂的设计者。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我们应该从优化音乐课堂设计入手,以音乐为本体,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桥梁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持效性的同时,关注教学设计的规范性、创造性,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5.高中学生新蓝图的规划者。高中阶段正值学生兴趣、特长趋于稳定的时期,对学生进行人生职业生涯的指导与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自身发展路径,搭建潜能发展的有效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模块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规划人生的意识与能力,体现“人本教育”的理念。 首都师范大学的准音乐教师们,让我们以特有的艺术品质、人格魅力、教学方法和工作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当中去。 ----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