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likes | 903 Views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章教学目的. 主要阐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解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 阐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针政策 ,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政策。.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 . 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3 .关于建设和谐文化
E N D
本章教学目的 • 主要阐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解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阐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针政策,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政策。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3.关于建设和谐文化 4.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 教学内容
相关链接 • “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去占领。”——江泽民 •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邓小平
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果我们的国家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还要宽广的包容、有比高山还要崇高的道德、有比爱自己还要宽广的博爱,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国家。 • ———温家宝 • 2008年3月18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
1、文化的含义 • “文化”是一个外延非常宽泛的词汇。关于文化的定义达300多种。 • 从“文化”概念的语言原义来考察,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表征。 “文化”一词在西方产生于拉丁语cultura,原义是指对土地的耕作,引申为耕种的作物。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他的“智慧文化即哲学”这句名言中对文化的转义作了明确的表述,文化一词从此就具有了培养、教育、发展、信仰、尊重等含义。
“文化”概念两个层面的理解: • “狭义文化”认为,文化是指作为观念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的各种精神现象或产物,如思想理论、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知识学问等。 • “广义文化”则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凡是打上人的印记的存在均为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精神文明与文化关系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而言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政治而言的。就其主要内容来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 。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形态 ;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载体形式 ;通过“文化建设”达到“精神文明”是最主要的途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根本一致的,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当代中国什么是先进文化? 1、应当是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是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文化,是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2、当今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 • 毛泽东---非常重视文化的作用,论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认为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双百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手抓,四有新人,三个面向 • 江泽民---三个代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四有公民等 • 胡锦涛---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第一、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 第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 第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也包括文化实力、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内容。 •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愈加激烈,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巨大压力,在文化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 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必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其中,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与竞争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既应该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又应该有精神文明。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有一个巨大的发展,同时也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一个巨大的发展,建立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
3)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保证3)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保证 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先进的文化是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基本反映,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 现代化建设不能偏离社会主义这个方向。离开了精神文明建设,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
4)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要充分发挥和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要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要求,还要进行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 • 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才能培养出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高级专门人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 “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道德是规范和理想的体现,纪律是保证,文化是基础) •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源泉 •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重在建设
案例:大众文化 “太平盛世”下的危机 镜头一:芙蓉姐姐能否承载“行为艺术”的嬗变 2005年,在网络舞台上,第一个大红大紫的莫过于芙蓉姐姐了。 年初,一个网名叫“芙蓉姐姐”的女性,在网络上陡然窜红。她成名的诀窍是,不断地在水木清华BBS上张贴自己的生活照,同时以令人生畏的激情,在网上发表了大量与玉照交相辉映的抒情文字。她那自我陶醉地扭动舞姿,做出风情状,颇有“行为艺术”的味道,曾经每天都有5000以上的人同时在线等待有关她的图片、文字和视频!
镜头二:“娱乐传销”的超级女声 超级女声虽然早就拉下了帷幕,但其鸣远未收兵,演出的舞台已经从演播室转向巡回演出,商业包装,娱乐炒作,“玉米”、“凉粉”、“笔迷”等富有新型文化含义及特殊群体标志的词语火速流行,数以亿计的目光集中在那几个年轻女孩的身上,关注程度空前绝后。
镜头三:用权谋哲学“烹饪”名著 四大名著虽然人气固然很旺。和《水煮三国》、《麻辣水浒》、《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等畅销书相比,对于青少年来说,究竟是原著有名,还是“烹饪”的名著影响更大,暂时还不好下结论。
镜头四:“民间国葬”演艺界明星 2005年4月10日,59岁的著名电影导演陈逸飞在上海去世,引起社会关注;8月18日,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因为心脏病发作,在家中去世,令喜爱她的观众愕然;8月30日,演员傅彪去世,悼念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者。9月1日,傅彪的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几千名群众自发来到现场。网上的悼念,更是隆重之至,以至于谁不知道傅彪,会被当成“娱乐文盲”。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5年7月6日,院士黄昆走了,科学界扼腕,许多普通公众相当茫然:黄昆是谁?在科学界赫赫有名,在公众面前却是陌生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原所长胡亚东说,不仅是黄昆,几乎所有科学家,特别是搞基础领域研究的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 物理大师黄昆
镜头五:艺名事件 豫剧大师常香玉生前留下的一份声明,称“将收回陈百玲对‘小香玉’这个艺名的继承权和使用权”。“声明”说,当初给孙女陈百玲起艺名叫小香玉,意思是要求她把常派豫剧表演艺术继承和发展下去。“可是她从1997年开始,就不按照这个承诺办事了”。祖母希望孙女经常上演《拷红》、《白蛇传》、《花木兰》,而“小香玉”却背离了豫剧传统剧目,改演别的节目。尽管小香玉坚信自己没有违背继承和发扬豫剧的誓言,但祖母的声明,还是说明了一切。
镜头六:从今往后的端午“祭”谁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2006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从今往后,端午节在世界上可能被“端午祭”所取代,一字之差,其“法人代表”已经大相径庭,端午节那天,我们祭祀屈原的同时,恐怕还需要祭祀失去了的文化遗产。与此同时,西方的圣诞节在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情人节、愚人节甚至万圣节都在以迅猛的速度与超强的普及率走进国人的生活。
镜头七:恶作剧搞得福娃“变脸” 2005年11月11日晚,北京2008年奥运吉祥物出炉,五个可爱的福娃从此被赋予了生命,和中国人民一起,大声向世界说出“北京欢迎你”。很快,五个可爱的奥运吉祥物“福娃”形象竟被网友篡改为各种版本——“超女版福娃”、“灌篮高手版福娃”、“葫芦娃版福娃”、“小新版福娃”等,被篡改的“福娃”竟然多达22个版本。 中国网络上那些“文化刽子手”们,为了证明其存在,为了引起网友的关注,不惜破坏代表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形象的文化产品,从“福娃”到中华民族象征的文化标志,被“动土”、“涂鸦”后的网络扭曲产品比比皆是,触目痛心。
镜头八:真正爱国的大思考——奥运圣火到广州镜头八:真正爱国的大思考——奥运圣火到广州
思考讨论 • 1.对案例中的八个镜头事件,你各有何看法? • 2.你是否认为大众文化是民间文化的灾难?为什么? • 3. 面对当今中国如此文化现状,你认为症结出在哪里?能否描述一下你理想的社会文化状态?
评论 • 八个镜头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眼球往往会被这种表演所吸引?为什么我们身边的人,包括我们自己越来越关心传统道德的反面?我们的社会,特别是我们当今的大众文化究竟是怎么了? • 应当承认,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在国人心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价值观混乱,甚至连最基本的善恶,美丑观念都受到了动摇,传统文化在经历了五四后,于文革中被进一步打倒,使国人的道德处于一个无以凭借的,相对真空的状态。随着80年代的改革开放,国门打开,西方文化,特别是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潮的蜂拥而至,它们令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人猝不及防,以至未辨明对错就已然受其影响,这一影响持续至今,即形成了我国当前社会文化混乱的现状。 •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度”,寻找一种平衡,在这寻找中,我们越来越迫切的需要一种主流文化形态予以领导。近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即表现了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四有”新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贯彻实施这一任务,以“八荣八耻”为基本道德观,改良传统文化,使国学中的精华具有时代意义,并使其吸收西方文化精华成为当今社会主流文化,滋养年轻一代中国公民,这是改变混乱现状的根本途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 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与方向 • 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 •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 • 历史与实践证明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根本 • 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 理想决定行动。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与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广泛的社会共识(必然性、广泛性、包容性,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 理想是有层次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为之奋斗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延绵不断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 二者相互交融,熔铸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 • 2006年3月胡锦涛“八荣八耻” • 确立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是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与追求; •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 •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新风 • 胡锦涛同志2006年3月4日下午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讲话: •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胡总书记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 ,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建设文明民主国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全面阐述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是对中华民族树立正确价值观进行高度概括。 • 有政协委员这样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为全体人民提出了共同努力的道德方向。 • “八个为荣”是对中华民族悠久文明中优良传统品德的坚持和体现;“八个为耻”是中华民族道德准则中所摒弃的,也是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所提出的。
案例:偶像变迁的思考 • 谁没有过青春年华?谁在青春年少时没有过偶像崇拜?然而,在不同时代的青春话语里,偶像的含义也是各不相同的。 • 偶像伴随着一代代的人成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雷锋、陈景润、邓丽君,80年代的张海迪、老山英雄、北岛、三毛……这些名字已经成为不同时代难以磨灭的记忆。回顾中国社会近半个世纪以来偶像的变迁,我们能够看到其中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的巨大变化。
案例:偶像变迁的思考 • 60年代 英雄辈出的激情岁月 • 标志偶像:雷锋、保尔·柯察金、王进喜 …… • 雷锋__近半个世纪前牺牲的一个普通士兵,作为一种精神或信仰的代名词已影响了整个中国达几十年之久。 • 保尔·柯察金__对于40岁以上的人来说,保尔是他们青少年时期心目中熠熠生辉的偶像。 •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终的 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 • 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 业 ——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雷锋”在西点军校
案例:偶像变迁的思考 • 70年代 精神解放后的饥渴选择 • 标志偶像:陈景润 邓丽君 …… • 陈景润成为七八十年代年轻人最崇敬的人物之一,“向科学进军”也成为那个时代最鼓舞人心的口号。它所造成的影响之一,是后来的许多孩子在被问到“长大后做什么时”都会铿锵有力地回答“当科学家”。陈景润身上所表现出的对于科学的投入、执着、严谨以及爱国主义的激情,使经历了“文革”动荡的国人深受感染,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的价值和魅力。在偶像的感召下,许多年轻人怀着科技报国的激情,投身科学研究的领域。 • 邓丽君: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邓丽君的歌曲是一种具有颠覆效果的符号。她那清甜圆润、缠绵柔情的歌声,让大陆听惯了激昂高亢的革命歌曲的年轻人耳目一新。
案例:偶像变迁的思考 • 80年代 从单一走向多元 • 标志偶像:张海迪 中国女排 港台明星…… • 张海迪:被誉为“中国保尔”的张海迪,从5岁起高位截瘫,胸以下都失去了知觉,但几十年来,她学医救人、写小说、画油画、拍电视、唱歌、读硕士…一系列常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张海迪做到了。聪慧的头脑,灿烂的笑容,坚韧与激情——正是张海迪不甘心命运的摆布,在逆境中崛起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一代代的青年,并成为他们战胜逆境的激励力量。
案例:偶像变迁的思考 • 中国女排 • 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的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成为整个80年代中国社会奋斗激情的集中体现,崇高而朴实的“女排精神”激荡了整整一代人的灵魂。“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成为口号,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女排的热潮。
案例:偶像变迁的思考 • 90年代 流行时代的文化符号 • 标志偶像:罗大佑 崔健 王朔 周星驰 王菲 …… • 罗大佑 • 一袭黑衣、遮住半个脸的墨镜和一头长长的卷发,是罗大佑最鲜明的外在形象。他早期最具批判色彩与人文精神的《之乎者也》、《青春舞曲》、《家》等作品,使他在一夕之间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叛逆偶像,留下了“愤怒青年”的形象。 • 崔健 • 1986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当他穿一件长褂子,身背一把破吉他,两裤脚一高一低地蹦上舞台时,台下的观众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音乐起处,崔健唱出了“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时,台下变得静悄悄。十分钟后歌曲结束时,在热烈的欢呼和掌声中,中国第一位摇滚歌星诞生了,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摇滚第一人”、“摇滚教父”的崔健,由于表达了一种极端个性与独立的文化反叛,使崔健成为一代青年的精神偶像。
案例:偶像变迁的思考 • 周星驰 • 1997年《大话西游》首次播出时,遭到了一片冷落。没有人能看懂其中乱七八糟的线索、无厘头的对话和表演。还在内地被评为当年的“十大最差引进片”之一。 • 而在2000年,这部被冷落了几年的片子通过网络传播、人际传播、盗版DVD等方式率先在年轻人中传播开来,在全国的大学校园内迅速火热起来。大学生们彼此询问看过多少遍《大话西游》,并以使用《大话西游》的经典对白为乐:“你真是唐僧”,“我Kao!I服了You!”,“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这些古怪的句子成为年轻人彼此认可身份的暗语,如同“天龙盖地虎”一般,如果你不懂,必然会产生被抛弃到时代洪流之外的恐慌。 • 周星驰或许不能称为偶像,因为他一直是一个“搞笑”的小人物角色,与传统的偶像形象相差太远。人们喜欢周星驰,是因为他把世间的一切都可以拿来开玩笑,生活的种种尴尬和无奈在他的一句“我Kao”声中消解。然而,在种种笑掉大牙的片段后面,他还表达了小人物的辛酸、真诚和无奈。2001年5月,主演《大话西游》的周星驰,在北京大学礼堂受到青年学生英雄式的欢迎。这是大众文化胜利的又一个标志。
思考讨论 1.本案例中所提到的上个世纪的偶像中,你都知道并崇拜哪些? • 2.试分析各个年代不同偶像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对社会产生的作用。 • 3.目前你的偶像是谁?你喜欢或崇拜他/她的原因是什么?试分析这种类型偶像对社会正在产生或即将产生的作用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