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k likes | 1.61k Views
中药鉴定学实验. 总论. 一、中药鉴定的法定依据 二、药材鉴定取样法 三、药材来源鉴定法 四、药材性状鉴定法 五、药材显微鉴定法 六、药材理化鉴定法. 各论. 实验一 组织制片技术 一、 目的要求 (1) 掌握徒手制片、粉末制片和表面制片的方法。 (2) 熟悉生物显微镜使用方法及作图要领。. 二、仪器、试剂及材料 1 .仪器 生物显微镜、酒精灯、盖玻片、载玻片、镊子、解剖针、擦镜纸、吸水纸、火柴、绘图铅笔 (HB 、 2H 、 4H) 、直尺和橡皮,以上都是每次实验必备品。另需单(双面)刀片或剃刀、徒手切片器、培养皿。
E N D
总论 • 一、中药鉴定的法定依据 • 二、药材鉴定取样法 • 三、药材来源鉴定法 • 四、药材性状鉴定法 • 五、药材显微鉴定法 • 六、药材理化鉴定法
各论 实验一 组织制片技术 一、 目的要求 (1)掌握徒手制片、粉末制片和表面制片的方法。 (2)熟悉生物显微镜使用方法及作图要领。
二、仪器、试剂及材料 1.仪器 生物显微镜、酒精灯、盖玻片、载玻片、镊子、解剖针、擦镜纸、吸水纸、火柴、绘图铅笔(HB、2H、4H)、直尺和橡皮,以上都是每次实验必备品。另需单(双面)刀片或剃刀、徒手切片器、培养皿。 2.试剂 甘油、水、水合氯醛试液、甘油醋酸试液、间苯三 酚试液、浓盐酸,以上都是实验室必备试液。 3.材料 制作徒手切片和表面制片,可选用新鲜药材;制作粉末片,选用干燥药材的粉末。
三、实验内容 1.生物显微镜的使用 生物显微镜由光学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光学部分包括成像系统——目镜和物镜,照明系统——聚光器、可变光栏和反射镜。物镜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目镜将第一次放大的像作第二次放大,两者相乘即是观察到的放大倍数。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臂、镜筒、载物台、粗细调节手轮及推动器或压夹。使用生物显微镜时,利用反射镜将外来光线导入聚光镜中,由聚光镜将光线会聚在标本上,用光栏调节光线强度。观察时视野范围内应均匀明亮,先用低倍镜观察,如需要放大,可将目的物调至视野中央,然后转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
低倍镜的操作方法 ① 将显微镜放置离桌缘约10cm处,镜臂应靠近胸前。 ② 对光。上升聚光镜到载物台水平,打开光栏至最大限度,再将低倍镜转至镜筒的正下方,使对准载物台上的透光孔(转动时,听到“得”一声,即已对正)然后用二手转动反光镜,同时从接目镜向下看,直至镜中出现一明亮而均匀的视野为止。 ③ 装片。将欲观察的标本片从镜前方横置于载物台上,(注意盖玻片应向上)使标本对准透光孔的中央。 ④ 调节焦距。从侧面注视接物镜与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旋转粗调节手轮,使镜筒慢慢下降(或使载物台慢慢上升),直至物镜几乎与标本片相接触,但切勿触及标本片,以免造成镜头与标本片的损坏。自目镜向下观察,同时旋转粗调节手轮,使物镜慢慢上升(或使载物台慢慢下降),直至在视野中看到物象为止。 ⑤ 看到物象后,若观看部分不在视野中心,则慢慢移动载片,使之适中,再转动细调节手轮,直至看到最清楚的物象为止。 注意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倒像。如果观察过程中发现清晰的图像逐渐模糊,说明调节手轮失灵,应进行检修。
高倍镜的操作方法 应先在低倍镜下选择物像,移至视野中心,换转高倍 镜,应能看到欲观察之物像,转动细调节手轮使之图像清晰。更换高倍镜时如出现镜头触及载玻片现象,则要检查标本切片是否放反,或高低倍镜是否配套。高倍镜头观察物象时,只能用细调节手轮调节焦距。 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象转至高倍镜下观察时,通常视野转暗,可调节聚光器和光栅以增加亮度。 高低倍镜视野中心的校正:由于显微镜使用过久或使用 不当,有时出现高低倍镜视野中心不重合的现象,影响工作效率,因此使用前应事先校对高低倍镜视野中心。方法是先在高倍镜中寻找一物,移至视野中心,转过低倍物镜,观察此物在低倍镜视野中所在的部位,记下座标位置,以后凡在低倍镜视野中找到的物体就移动至所记录的座标位置,转过高倍镜,正置视野中心。
光源的调节 观察不同的对象要使用不同强弱的光线,如观察无色的薄壁细胞、淀粉粒的层纹、细小的草酸钙晶体等需要较暗的光线;组织较厚的、有色的厚壁细胞等就需要较强的光线。 调节光源有几种方法: ① 转动反光镜,凹面光强,平面光较暗(带电光源的显微镜可直接调节光线的明暗)。 ② 升降聚光器,上升光强,下降光暗。 ③ 调节光栅,开大光强,关小光弱。 ④ 加滤光片。
使用显微镜注意点 ① 取拿显微镜时,必须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轻取轻放,防止因撞击使镜头内各组透镜脱胶而影响观察的清晰度。 ② 每次观察标本片时,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看清物象后,再换高倍镜。 ③ 要注意保持显微镜的干燥和清洁,使用前后,均需将显微镜擦干净,注意镜头要用擦镜纸或绸巾单向擦拂,切勿用手、手帕或纸片等去擦,观察临时制片时,要防止水分或药液外溢以致沾污镜头及其他部分。
2 粉末制片法 此法是鉴定生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简便快速,主要鉴别细胞的形态特征。
粉末的制备 •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适量,置粉碎器中,粉碎,使之全部样品通过0.17~0.25mm孔径的筛子(相当于药典4~5号筛),中成药则应通过0.15mm孔径的筛子(相当于药典6号筛),装于瓶中备用。 • 注意:若有较多的组织(如纤维等)不能通过筛子,而作为残渣(头子)遗去,就会影响该药材特征的检出,造成结果判断的困难。 • 特别坚硬的药材可用锉刀将其锉成粉末。
粉末制片 • 一般制片:取粉末少许,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1~2滴蒸馏水或甘油醋酸试液,用解剖针混合均匀,然后将盖玻片一侧边沿轻轻压在粉末旁载片上,慢慢放下,若盖下后润湿剂未充满盖片,则可在一侧滴加少量润湿剂,使之充满盖片;若润湿剂过多而溢出盖片外,则用滤纸屑从侧面将过多的润湿剂吸去,保持制片清洁,即可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观察细胞中的不溶性物质如淀粉粒、脂肪油滴、色素颗粒等。凡含淀粉粒的粉末进行鉴定时,必须先按此法进行装片。
水合氯醛处理制片:取粉末少许,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1~2滴,混合后在小火焰上来回加热,并以解剖针搅拌(切勿使溶液蒸干),补充2~3次水合氯醛试液,然后将处理的粉末集中一处,为防止水合氯醛结晶析出,滴加稀甘油混合后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屑清洁盖玻片周围的多余药液,即可置显微镜下观察。水合氯醛试液可除去细胞中的淀粉,油脂等,增加细胞壁的折光率,还能使萎缩的细胞壁膨胀,从而使细胞的形态更加清晰。水合氯醛处理制片:取粉末少许,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1~2滴,混合后在小火焰上来回加热,并以解剖针搅拌(切勿使溶液蒸干),补充2~3次水合氯醛试液,然后将处理的粉末集中一处,为防止水合氯醛结晶析出,滴加稀甘油混合后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屑清洁盖玻片周围的多余药液,即可置显微镜下观察。水合氯醛试液可除去细胞中的淀粉,油脂等,增加细胞壁的折光率,还能使萎缩的细胞壁膨胀,从而使细胞的形态更加清晰。
3.组织简图绘制要领 • 常用的各种组织简图代表符号
(1)绘图的一般原则: • ①一切结构均用线条来表示。线条要求粗细均匀,圆滑,明暗一致。 • ②所有结构线条不能用尺或其他圆规或曲线板等工具代画,必须徒手作图,以表示生物的自然形态。 • ③显示立体结构可用透视线条来表示。对球体、圆柱体或圆锥体的立体结构可以用圆点衬托明暗光线的方式,而不可用任何涂影来表示。点要小而圆,由密到稀逐步过渡。 • ④各部位应先画出引线再注文字。引线用直尺画实线来表示,要求细直、均匀、不交叉,以免误指。图内的结构名称,可直接用文字写明,也可用数码代注,再在图下集中注明。注字书写要求清楚、端正。图下需注明标本的名称、部位和放大倍数。用显微目尺量出被测观察物在同一方向上的实际长度或大小
(2)徒手绘图法的步骤: • ①选择最典型的标本或结构。 • ②仔细观察各部位的形状和结构及其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较明显的立体结构。 • ③用较淡的铅笔(2H或4H),按照实物或显微图像的比例关系和立体投影画出轮廓草图,经反复对照修改后,再用较浓的铅笔(HB或 2H)绘出修改图。 • ④画引线,注字。
实验二 显微测量和显微描绘技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解离制片法。 (2)掌握显微测微尺的校正和使用方法。 (3)掌握描绘器的使用方法。
(二)仪器、试剂及材料 1.仪器 XS系列显微镜、单(双)面刀片、烧杯、试管、目镜测微尺、载台测微尺、显微描绘器、绘图板、恒温水浴、量筒。 2.试剂 10%硝酸、10%铬酸、浓硝酸、氯酸钾、5%~15%的氢氧化钾溶液 3.材料 虎杖、麦冬等。
(三)实验内容 1.解离制片法 2.显微测微尺的使用 3.描绘器的使用及描绘图放大倍数的计算
解离制片法 系利用化学试剂使植物体的细胞与细胞 间的中层物质溶解,细胞相互分离的方法。适用于研究细胞的立体形态结构,尤其适宜观察导管、管胞、石细胞和纤维等增厚壁的状况。欲解离的材料,需先切割成2mm的薄片。
根据选用解离的试剂不同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氢氧化钾解离法 硝酸-铬酸离析法 氯酸钾法
氢氧化钾解离法: 适用于柔软的植物材料。将切割好的材料置于坩埚中,加5%氢氧化钾溶液适量,加热至用玻璃棒挤压能离散为止。如离析的材料稍硬,可用6%~10%氢氧化钾液加热使之离析,尚可更换一次试液。待材料能被轻压离散时,倾去碱液,用水洗至中性,即可取所需部位加稀甘油制片观察。用氢氧化钾溶液能逐渐除去细胞中的淀粉、蛋白质、油脂及色素,其作用较水合氯醛强,并能使细胞膨胀,若作用时间较长,能使纤维性组织解离,并可引起薄壁组织的破坏和变形。所以加热处理时间不宜太长。
硝酸-铬酸离析法:适用于木质化组织,如木材、根、茎、树皮等材料,将材料放入坩埚或试管中,加10%硝酸与10%铬酸的等量混合液,其量为材料的20倍,放置浸渍的时间,视材料的性质而异,一般为1-2日或更长的时间。也可以采用加温的办法来缩短浸渍时间,以材料用玻璃棒轻压,可以离散为度,然后用水洗至中性,即可制片观察。硝酸-铬酸离析法:适用于木质化组织,如木材、根、茎、树皮等材料,将材料放入坩埚或试管中,加10%硝酸与10%铬酸的等量混合液,其量为材料的20倍,放置浸渍的时间,视材料的性质而异,一般为1-2日或更长的时间。也可以采用加温的办法来缩短浸渍时间,以材料用玻璃棒轻压,可以离散为度,然后用水洗至中性,即可制片观察。 • 硝酸和铬酸均为强氧化剂,解离速度较快,如解离柔软较嫩的材料,应注意掌握时间。经硝酸、铬酸解离的材料,草酸钙、碳酸钙结晶及淀粉粒、脂肪油等均已消失。
2.显微测微尺的使用 • 显微测微尺是用来测量显微镜下所见物体长度、大小的标尺,包括载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载台测微尺:为一特制的载玻片,在载玻片的中央封有 lmm长的小尺,精确分成10大格,每大格又分10小格,共100小格,每小格长度为 0.0lmm,即l0μm标尺的外围有一小黑环,便于在显微镜下寻找标尺。载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显微镜下物体的长度和大小,而是用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经过校正之后的目镜测微尺,方可用来测量显微镜下物体的大小。目镜测微尺为一直径约20mm的圆形玻片,玻片的中央部分具有一小尺,精确地分成50小格或100小格(图2—2)。使用目镜测微尺时,将目镜自镜筒中抽出,旋开镜片,将目镜测微尺的标尺正面向上,安放在目镜中部的隔板上,旋上镜片,放回原镜筒内,进行测量。由于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随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而改变,故在使用前必须将各物镜头逐一用载台测微尺加以校正,以便确定在使用此显微镜时各组镜头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1)目镜测微尺的校准:将载台测微尺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于高倍镜下将测微尺清晰地调整到视野的中央,将目镜测微尺放人目镜内(有的已将目镜测微尺固定在目镜内),适当移动载台测微尺,使二种尺子的刻度重合,找出二尺的重合刻度线,根据二条重合线问小格数的比值,计算目镜测微尺在高倍物镜下每小格的数值(μm)。如:目镜测微尺的77 小格(0→77)与载台测微尺的30小格(0.7→1.0)相重合则目镜测微尺在高倍镜下每小格为10μm×30÷77=3.89/μm。一般需测试数次,取其平均值。如果接物镜和接目镜的放大倍数改变,目镜测微尺应重新校正。 • (2)细微物体的测量:将欲测量物体封于载玻片上,于显微镜下用已校正的目镜测微尺测量其长度或直径为目镜测微尺的几小格,然后乘以每小格的微米数即得。如:高倍镜下测得薄荷腺鳞直径为24小格,即为 3.89μm×24=93μm。微细物体的测量,通常在高倍接物镜下测量,测定结果比较准确,但在测量较长的物体,如纤维、导管或非腺毛的长度时,则用低倍接物镜测量较好。
3.描绘器的使用及描绘图放大倍数的计算 描绘器是描绘显微镜下所见物体物像时所用的一种仪器,常见的有单独的描绘器和固定在目镜上的描绘器,描绘器(见图)由二个三棱镜A、B粘合在一起,A棱镜合面 PP,除中央部的小圆孔M外,均涂以水银,旁侧有一反射棱镜C,与垂直方向约呈75°角,其底面FF'上亦涂有水银。当载玻片上物体的物像经接物镜E、接目镜D及PP,平面上小孔M到达于眼时,同一双眼睛同时看到载物台的物体和图板上的铅笔、图纸,这样即可进行描绘。显微描绘器需配以绘图板。
绘图时,先用HB型铅笔轻轻依物像描出组织等轮廓,再描绘其他细微特征。如要画的物体大于一个视野,则画完一个视野后,同时平移标本片和绘图纸,使描好的目的物像仍有少部分在视野中并重合,再如上法继续描绘至整个物体画完。绘图时,先用HB型铅笔轻轻依物像描出组织等轮廓,再描绘其他细微特征。如要画的物体大于一个视野,则画完一个视野后,同时平移标本片和绘图纸,使描好的目的物像仍有少部分在视野中并重合,再如上法继续描绘至整个物体画完。 • 描绘图的放大倍数,即图纸上描绘图大小被物像实物的大小除之即得。
实验三 中药材灰分、水分、浸出物测定及杂质检查法实验三 中药材灰分、水分、浸出物测定及杂质检查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方法。 (2)掌握水分的测定方法。 (3)掌握杂质的检查方法。 (二)、仪器、试剂及材料 仪器 分析天平、天平、扁形称量瓶、坩锅、表面皿、锥形瓶、移液管、蒸发皿、水分测定器、培养皿、干燥器、氯化钙干燥管、电炉、烘箱、箱形电阻炉、定量滤纸。 试剂 五氧化二磷、氯化钙等。 材料 含挥发油成分的根或根茎类中药材。(当归等)
(三)实验内容 1. 灰分测定法 药材取自大自然,采收后虽经产地加工,但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些无机物或掺杂物如泥砂等,为了控制药材的纯度,药典对一些药物规定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限量,总灰分包括植物体细胞组织及其内含物如各类结晶体等灰化的残留物(又称“生理灰分”)和外界的无机掺杂物灰化的残留物。酸不溶性灰分,大部分是外界的无机掺杂物灰化的残留物。
(1)总灰分测定法 测定用的供试品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混合均匀后,取供试品2~3g(如须测定酸不溶性灰分,可取供试品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总灰分的含量(%)。如供试品不易灰化,可将坩埚放冷,加热水或10%硝酸铵溶液2ml,使残渣湿润,然后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照前法炽灼,至坩埚内容物完全灰化。
(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 取上项所得的灰分,在坩锅中注意加入稀盐酸约10ml,用表面皿覆盖坩锅,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表面皿用热水5ml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滤渣连同滤纸移至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
2. 浸出物测定法 许多药材的有效成分尚不清楚,或已知的有效成分尚无精确的定量方法,浸出物的测定是最常用的控制质量的指标。药典对一些药材规定了水溶性浸出物或醇溶性浸出物的限量。如当归,用70%乙醇作溶剂,采用热浸法测定,其浸出物不得少于45.0%,地龙以水作溶剂,采用热浸法测定,其浸出物不得少于16.0%。供测定用的供试品须粉碎,使能通过2号筛,并混合均匀。
(1)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测定用的供试品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并混合均匀。 A. 冷浸法 取供试品约4g,称定重量,置250~300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水100ml,塞紧,冷浸,前6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18小时,用干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0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B.热浸法 取供试品约2~4g,称定重量,置100~250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水50~100ml,塞紧,称定重量,静置1小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小时。放冷后,取下锥形瓶,密塞,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干燥滤器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2)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热浸法须在水浴上加热)。以各该品种项下规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代替水为溶剂。
2. 水分测定法 药材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如过量,不仅会霉烂变质,害虫生长,尚可使有效成分分解,特别是含苷类成分的药材,因此药典对一些药材规定了水分的限量。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依所含成分的不同而异。测定用的供试品,一般先破碎成直径不超过3mm的颗粒或碎片。直径和长度在3mm以下的花类、种子和果实类药材,可不破碎。减压干燥法需先经二号筛。
第一法(烘干法) 本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取供试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供试品不超过10mm,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
第二法(甲苯法) 本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仪器装置 如图。A为500ml的短颈圆底烧瓶;B为水分测定管;C为直形冷凝管,外管长40cm。使用前,全部仪器应清洁,并置烘箱中烘干。
测定法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水量1~4ml),精密称定,置A瓶中,加甲苯约200ml,必要时加入玻璃珠数粒,将仪器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入甲苯,至充满B管的狭细部分。将A瓶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钟馏出2滴。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 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将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5分钟,放冷至室温,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B管的管壁上,可用蘸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加亚甲蓝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察)。检读水量,并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
第三法(减压干燥法) 本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 减压干燥器 取直径12cm左右的培养皿,加入新鲜五氧化二磷干燥剂适量,使铺成0.5~1cm的厚度,放入直径30cm的减压干燥器中。 测定法 取供试品2~4g,混合均匀,分取约0.5 ~1g,置已在供试品同样条件下干燥并称重的称瓶中,精密称定,打开瓶盖,放入上述减压干燥器中,减压至2.67kPa(20mmHg)以下持续半小时, 室温放置24小时。在减压干燥器出口连接新鲜无水氯化钙干燥管,打开活塞,待内外压一致,关闭活塞,打开干燥器,盖上瓶盖,取出称瓶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
4.杂质检查 (四)作业 (五)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四 根及根茎类中药(一)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下列药材的性状鉴定特征:狗脊、贯众、细辛、虎杖、大黄、何首乌。 (2)掌握陈列的原植物标本鉴定特征。 (3)掌握大黄、绵马贯众的显微鉴定特征。 (4)掌握大黄、虎杖的理化鉴定方法。 二、仪器、试剂及材料 仪器 显微测定常用实验器具、试管、烧瓶、天 平、紫外分析灯。 试剂 甲醇、乙醇、稀盐酸、30%硝酸、含氯石 灰、硫酸。 材料 目的要求项需掌握的原植物标本和药材标本;绵马贯众叶柄基部横切片,大黄根茎横切片及粉末、紫萁贯众叶柄基部、何首乌根横切片。
(三)实验内容 1、原植物鉴定注意点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3、显微鉴定 (1)必须观察片 (2)选择观察片 4、理化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