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33 Views
第 6 章 串行口通信技术. 6 . 1 串行通信基础. 8.1.1 串行通信的分类. 1. 同步通信. 图 8- 2 同步通信的格式. 2. 异步通信. 图 8- 3 异步通信的格式. 6.1.2 串行通信的制式. 图 8- 4 串行通信的数据传送方向. 6.2 串行通信总线标准及其接口. 6.2.1 RS-232C 接口. 图 8- 5 PC 与外设的 RS-232 直接连接. 引脚号. 符号. IO 方向. 功能描述. 1. DCD. I. 数据载波检测. 2. RXD. I. 接收数据. 3.
E N D
第6章 串行口通信技术 6.1 串行通信基础 8.1.1 串行通信的分类 1.同步通信 图8- 2 同步通信的格式
2.异步通信 图8- 3 异步通信的格式
6.1.2 串行通信的制式 图8- 4 串行通信的数据传送方向
6.2 串行通信总线标准及其接口 6.2.1 RS-232C接口 图8- 5 PC与外设的RS-232直接连接
引脚号 符号 IO方向 功能描述 1 DCD I 数据载波检测 2 RXD I 接收数据 3 TXD O 发送数据 4 DTR O 数据终端就绪 5 GNG - 信号地 6 DSR I 数据设备就绪 7 RTS O 请求发送 8 CTS I 允许发送 9 RI I 振铃指示 表6- 1 PC常用的RS-232C接口信号定义(9针)
引脚号 符号 IO方向 功能描述 2 TXD O 发送数据 3 RXD I 接收数据 4 RTS O 请求发送 5 CTS I 允许发送 6 DSR I 数据设备就绪 7 GND - 信号地 8 DCD I 数据载波检测 20 DTR O 数据终端就绪 22 RI I 振铃指示 表6- 2 PC常用的RS-232C接口信号定义(25针)
表格7-4 几种串行接口标准的比较 特性参数 RS-232C RS-423 RS-422 RS-485 工作模式 单端发 单端收 单端发 双端收 双端发 双端收 双端发 双端收 在传输线上允许的驱动器和接收器数目 1个驱动器 1个接收器 1个驱动器 10个接收器 1个驱动器 10个接收器 32个驱动器 32个接收器 最大电缆长度 15m 1200m (1kb/s) 1200m (90kb/s) 1200m (100kb/s) 最大速率 20kb/s 100kb/s (12m) 10Mb/s (12m) 10Mb/s (15m) 驱动器输出 (最大电压) ±25V ±6V ±6V -7V~+12V 驱动器输出 (信号电平) ±5V(带负载) ±15V(未带负载) ±3.6V(带负载) ±6V(未带负载) ±2V(带负载) ±6V(未带负载) ±1.5V(带负载) ±5V(末带负载) 驱动器负载阻抗 3kΩ~7kΩ 450Ω 100Ω 54Ω 驱动器电源开路电流 (高阻抗态) Vmax/300Ω (开路) ±100μA(开路) ±100μA(开路) ±100μA(开路) 接收器输入电压范围 ±15V ±10V ±12V -7V~+12V 接收器输入灵敏度 ±3V ±200mV ±200mV ±200mV 接收器输入阻抗 2kΩ~7kΩ 4kΩmi n 4kΩmin 12kΩmin 6.2.2 RS-449、RS-422、RS-423及RS-485接口
6.3 MCS-51的串行口 6.3.1 MCS-51串行口的结构 图8- 11 MCS-51串行口发送和接收电路框图
SM0 SM1 工作方式 功能说明 波特率 0 0 方式0 同步移位寄存器 fosc/12 0 1 方式1 8位数据UART 可变(T1溢出率/n) 1 0 方式2 9位数据UART fosc/64或fosc/32 1 1 方式3 9位数据UART 可变(T1溢出率/n) 1.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图8- 12 SCON各位定义 表8- 3 串行口工作方式
2.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 图8- 13 PCON各位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