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746 Views
心电监护临床基本知识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林梅. 心电监护的意义. 进行心电监护主要是监护病人心率和律,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个是心跳的快慢,一个是心脏节律是否规整。 要想做好心电监护,还必须获得一个良好的心电监护信号,既 P 波清晰,无干扰的导联。心率的快慢,我们从监护屏幕上很容易识别,而心律是否规整,如何不规整的,这就 要求我们会鉴别心律失常。. 稳定的心电信号的获得. 1. 选择 p 波清楚地导联,如 II,V 1 导。 2. 检查监护仪是否连接地线 3. 打开滤波开关 4. 皮脂重的患者 , 可用酒精或细砂纸处理电极接触的胸部皮肤 , 胸部毛发严重者可适当备皮
E N D
心电监护临床基本知识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林梅
心电监护的意义 • 进行心电监护主要是监护病人心率和律,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心跳的快慢,一个是心脏节律是否规整。要想做好心电监护,还必须获得一个良好的心电监护信号,既P波清晰,无干扰的导联。心率的快慢,我们从监护屏幕上很容易识别,而心律是否规整,如何不规整的,这就 要求我们会鉴别心律失常。
稳定的心电信号的获得 • 1.选择p波清楚地导联,如II,V1导。 • 2.检查监护仪是否连接地线 • 3.打开滤波开关 • 4.皮脂重的患者,可用酒精或细砂纸处理电极接触的胸部皮肤,胸部毛发严重者可适当备皮 • 5.导连线完整无严重破损 • 6.电极片在有效期内,不要过期 • 7.正确放置电极位置,避开除颤部位
监护仪的使用 • 当前,临床上使用的监护仪,有三个或五个导联线的. • 1.首先打开心电监护的开关 • 2导联线连接电极贴于患者胸壁 • 3.电极位置的选择- • 右上 (RA) :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右下 (RL) :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中间 (C)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左上 (LA) :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左下 (LL) :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监护仪的养护 • 1.主机和分机应定期清洁 • 2.导联线用清洁,或用消毒液擦拭 • 3.屏幕用防静电的专用布擦拭,不要用酒精来擦拭 • 每半年厂家专人来保养
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 一、概念 • 二、传导系统的解剖 • 三、心律失常的分类 • 四、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心电图特点、处理方法
心律失常的概念(Cardiac Arrhythmia) • 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传导顺序的异常
一、心脏传导系统解剖与生理 窦房结: 正常起搏点, 自律性最高 结间束: 连接窦房结和房室结 房室结: 次级起搏点, 生理延迟作用 希氏束: 产生希氏束电位 束支: 右束支, 左束支(左前.左后) 浦肯野纤维: 传导速度快, 自律性低
心律失常分类(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分) 一、心脏冲动形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过缓,不齐,停博,病窦 2、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速,房扑,房颤,房性逸博和逸博心律 3、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4、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扑,室颤,室性逸博和逸博心律 二、冲动传导异常 1、窦房传导阻滞 2、房内传导阻滞 3、房室传导阻滞 4、室内传导阻滞 三、心脏冲动形成异常伴传导异常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HR:大于100次/分 一、病因 1.正常人:运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饮用咖啡等 2.某些病理状态:甲亢,发热,贫血,急性心肌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3.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 二、治疗:首先要去除病因,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必要时应用B-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
室性期前收缩(VPC) • 病因:1.健康人 • 2.冠心病,瓣膜病,高血压,心肌病,甲亢等,药物不良反应或中毒,电解质紊乱等
室性早搏心电图特点 室性早博:提前出现的QRS波,其前无P波;QRS波宽大畸形,时限大于0.12S;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完全代偿间歇
室性早搏lown分级标准 0级:无室性早搏 I级:单形,偶发室早小于30次/小时 II级:单形,频发室早:大于30次/小时 III级:频发,多形性室早 Ⅳ级:成对,连续≥3次的室性早搏 Ⅴ级:R on T 临床上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分级越高越危险,特别是II级以上,应及时处理
室速 • 按发作时间长短分 • 持续性室速:大于30秒,需药物或电复律 • 非持续性室速:小于30秒,常能自行终止 • 按ORS波形态分 • 单形性 • 多形性
室速 • 病因 • 1.多以阵发形式发生:常见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AMI最高,其次:心肌病,瓣膜病伴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 • 2.其他;长QT综合症,Brugadan综合症等
治疗要点 1.驱除病因和诱因 2.可选择药物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首选用:胺碘酮,其次利多卡因,B-受体阻滞剂等 3.对于室速患者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可电复律。
利多卡因 Ib类药物: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尤其AMI伴室性心律失常紧急情况下 (1)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100mg,必要时5-10分钟重复静注,总量不超过300mg,有效后用1-4mg/min维持。 (2)副作用:头晕,嗜睡。较大剂量可出现精神症状、低血压、肌肉抽动和呼吸抑制等
胺碘酮 III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多种心律失常,特别是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伴有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1)胺碘酮静脉注射,150mg注射时要稀释,缓慢(5-10分钟),有效后0.5-1mg/分维持。给药后第一个24h中,前6个小时0.5mg/分维持,后18个小时1mg/分维持,每天总量2g,最大剂量10g
胺碘酮 • (2)静脉给药注意事项 • 胺碘酮副反应:尖端扭转室速(1%),低血压(16%),心动过缓等,因此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QT间期等 • 静脉点滴时用5%G稀释,静脉炎的发生小于3%,药物浓度应在2mg/ml,太高浓度应中心静脉给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 (3)胺碘酮禁忌
胺碘酮 • 缓慢性心律失常 • 甲状腺功能障碍 • 肝硬化或肝脏其他疾患 • 严重肺疾患,特别是肺纤维化 • 严重的碘过敏 • 胺碘酮使用过并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扑动和颤动 • 当自发性异位搏动的频率超过阵发性心动过速的范围时,形成扑动或颤动。 • 病因:房扑和房颤见于风心病,冠心病,甲亢等 • 室扑室颤见于冠心病,心肌病,低钾等
房扑心电图特点 • 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的形态、波幅、间隔规则的锯齿状F波,通常在II、III、AVF和V1等导联最明显,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频率多为250-350次/分左右; • QRS波群与窦性相同 • F波与QRS波传导比例以偶数多见,奇数少见,固定或不固定,R-R间距可规则或不规则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 • 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的形态、波幅、间隔绝对不规则的f波,在II、III、AVF和V1等导联最清楚,频率多在350~600次/分左右 • QRS波与窦性相同,R-R间距绝对不规则,心室率>100-110次/分时为快心室率房颤
治疗要点 • 房颤:转复心律,控制室率,抗凝预防栓塞的发生 • 1.药物:洋地黄,胺碘酮 • 2.电复律 • 3.射频 • 室扑及室颤:200J双向波电除颤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 一、心电图表现:HR小于60次/分 二、病因 1.正常人 • 2.缺氧,甲低,颅内压增高等 • 3.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 4.窦房结病变,冠心病 三、治疗:有症状治疗。 • 1.阿托品:静脉注射0.5-1mg • 2.异丙肾:静脉1-3ug/分点滴,依心率的快慢调节药物的浓度,维持心率在55-60次/分 • 3.临时起搏器治疗,必要时安装永久起博器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 • 冲动从心房进入到心室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滞。 • 病因: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Ⅱ度I型(AVB)(Mobitz I型): • 心电图的特点:为一系列连续出现的P波中,P-P间期依次缩短,甚至发生一次P波突然脱落,而出现长的P-P间期,如此周而复始。
Ⅱ度II型AVB(Mobitz II型): 心电图特点: 为一系列连续出现的P波中,多数P-P间期相等,但间歇性发生P波脱漏,而出现长的P-P间期。
III°房室传导阻滞 • 心电图特点: • P-P间期和R-R间期有各自的规律性,P波与QRS波群无关,P波频率较QRS波频率快, QRS波群缓慢而规律,为被动出现的逸博心律 • 治疗 • 同心动过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