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676 Views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浙江省 CDC 传染病防制所 陈恩富 efchen @cdc.zj.cn 0571-87235003 2005 年 8 月 杭州萧山. 主要内容:. 病原学 流行概况 猪群中发病情况 人群中发病情况 流行特征:传染源、潜伏期、人群易感性、传播途径和季节分布 有关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预防控控制要点. 一、病原学.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乳类、人和动物肠道以及皮肤病灶中均存在。能使多种动物发病,排在首位的是猪。链球菌可以分为很多个群,猪链球菌属于其中的化脓性链球菌群。
E N D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浙江省CDC传染病防制所 陈恩富 efchen@cdc.zj.cn 0571-87235003 2005年8月 杭州萧山
主要内容: • 病原学 • 流行概况 • 猪群中发病情况 • 人群中发病情况 • 流行特征:传染源、潜伏期、人群易感性、传播途径和季节分布 • 有关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预防控控制要点
一、病原学 •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乳类、人和动物肠道以及皮肤病灶中均存在。能使多种动物发病,排在首位的是猪。链球菌可以分为很多个群,猪链球菌属于其中的化脓性链球菌群。 • 1956年-1963年间de moor,首次通过生化和血清学方法,对猪败血性感染的新的α溶血性链球菌进行了鉴定,属于猪链球菌荚膜Ⅱ型。
根据菌体荚膜抗原特性的不同,猪链球菌可以分为35个血清型,其中致病性最强的是Ⅱ型,其次为1型。猪链球菌Ⅱ型又分为致病力不同的株,各菌株含有的毒力因子不同。根据菌体荚膜抗原特性的不同,猪链球菌可以分为35个血清型,其中致病性最强的是Ⅱ型,其次为1型。猪链球菌Ⅱ型又分为致病力不同的株,各菌株含有的毒力因子不同。 • 按溶血能力分类,猪链球菌属于a溶血性链球菌;按抗原结构(C抗原)分类(兰氏分类法),属于链球菌D群。
猪链球菌荚膜Ⅱ型菌株可感染任何日龄的猪,但多在3—12周龄的仔猪中流行。猪链球菌荚膜Ⅱ型菌株可感染任何日龄的猪,但多在3—12周龄的仔猪中流行。 • 狗、猫、牛、马、羊及兔、鼠等动物均可感染猪链球菌Ⅱ型。
二、流行概况 • 猪群发病情况 • 人群发病情况
(一)猪群发病情况 •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荷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巴西、丹麦、西班牙、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等先后均有报道,给世界养猪业造成很大的威胁。
国内猪群发病情况 • 1990年广东 • 1998-1999年江苏 • 2005年四川 • 近年在上海、浙江、北京、广东和东北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暴发流行。 • 省内猪群发病情况 • 2003年秋季,浙江省某养猪场发生该病暴发流行。
病猪表现突然不食,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2℃以上,流浆液性鼻液,有的鼻液中带有血性泡沫,便血,腹下、四肢与耳朵发紫,并有出血斑块,多数病猪于发病后1~2d内死亡,病死率在50%左右。病猪表现突然不食,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2℃以上,流浆液性鼻液,有的鼻液中带有血性泡沫,便血,腹下、四肢与耳朵发紫,并有出血斑块,多数病猪于发病后1~2d内死亡,病死率在50%左右。
猪只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均可感染,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猪只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均可感染,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 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气候突变、转群、长途运输及其他各种应激因素等都可诱发猪链球菌病的发生与流行。
猪链球菌II型不一定都具有致病性,毒力可能与夹膜多糖、MRP、EF等多种毒力因子有关。猪链球菌II型不一定都具有致病性,毒力可能与夹膜多糖、MRP、EF等多种毒力因子有关。 • 据我国江苏兽医研究所最近做的一次调查表明,正常猪群中猪链球菌II型的带菌率很高,平均为42.6%。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研究表明75%的健康猪携带有猪链球菌,3%的健康猪血液培养阳性,但不发病。
(二)人群发病情况 • 人感染猪链球菌并引起发病的情况比较少见,全球报告病例数也较少,主要分布在北欧和南亚一些养殖和食用猪肉的国家和地区。
1968年荷兰首次报道,200多人感染 • 1968-1984年荷兰30人感染 • 1984-1993年香港25人感染 • 1998年江苏25人感染,14人死亡 • 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日本、克罗地亚、泰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均有病例报道 • 2005年四川214人感染,39人死亡
国外多数学者认为猪链球菌感染是一种人类的动物源性职业病。国外多数学者认为猪链球菌感染是一种人类的动物源性职业病。 • 由于人们对猪链球菌认识还不够,且该菌的形态和生化特征易发生改变,给该菌的分离鉴定带来很大的困难。据此,国外一些学者认为该菌实际感染率比人们报道的要高得多。
文献报道显示,人类感染猪链球菌多为亚临床感染,发生临床病例非常少见。 猪链球菌II型抗体阳性率(新西兰)
三、流行特征 • 传染源 • 潜伏期 • 传播途径 • 人群易感性 • 季节分布 • 地区分布
(一)传染源 • 一些调查显示: • 病猪及带菌猪是人发病的主要感染来源; • 目前尚未发现人传人的现象,因此病人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很小; • 其它患病、带菌家畜在人群发病中的意义还不太明确。
(二)潜伏期 • 该病潜伏期较短,一般在3日内发病。 • 江苏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中,潜伏期最短的从接触到发病只有4个小时,25例病人中20例在暴露后2日内发病。 • 四川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中,潜伏期最短2小时,最长14.5天,中位数为2.4天。
四川资阳市病例暴露与发病时间分布(截止7.31)四川资阳市病例暴露与发病时间分布(截止7.31)
(三)传播途径 • 人主要通过屠宰、销售、加工、搬运等直接接触的方式感染。 • 接触时致病菌经破损皮肤等侵入人体,在几小时至几天内发病。 •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虽为感染性疾病,但尚未发现人传人的现象。 • 目前未发现因进食病死猪肉而发病者。
江苏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1 • 25人在发病前均有与病、死猪或来源不明猪肉直接接触史。 • 11人有屠宰自家病、死猪史;8人有屠宰他家病、死猪史; • 有3人有销售猪肉史; • 有3人有洗、切死猪肉或剥猪头皮史。 • 25人中有7例有明显的手指皮肤破损史。 • 有20例病家周围有病死猪发生史。
江苏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2 • 对每例病人,选择同村、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的健康人2名,同时选择同村或同乡、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10岁的屠夫2人以上作为对照,开展1∶M配对调查。 • 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不规则配对分析方法进行。
共调查27组,其中病人27例,对照142例,即1∶4的19组,1∶7的3组,1∶9的5组。共调查27组,其中病人27例,对照142例,即1∶4的19组,1∶7的3组,1∶9的5组。
经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有无其它动物死亡与食喂埋病、死猪没有意义,其它4个因素P值均小于0 05,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意义。其中除有无其它动物死亡P值为0.4339,其余因素的P值均小于0.20。
经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最终有意义的因素为家庭有无病死猪、屠宰病死猪和皮肤破损。食用喂养埋葬病死猪仍无显著性意义,加工病死猪P值为0.1758,也未能进入最后模型。经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最终有意义的因素为家庭有无病死猪、屠宰病死猪和皮肤破损。食用喂养埋葬病死猪仍无显著性意义,加工病死猪P值为0.1758,也未能进入最后模型。
四川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 181例病例中,除2例为接触病死羊外,其余病例均有病死猪接触史。 • 暴露方式包括宰杀、洗切加工、搬运等直接接触病死猪。 • 未发现病例之间有明确的接触史,病例也没有其它明显的动物、食物和水源等共同暴露因素。 • 目前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家庭成员中尚未发现二代病例,无证据表明该病能在人与人间传播。
(四)易感人群/高危人群 • 人群普遍易感,但是否发病或临床表现的轻重,取决于菌株的致病力,也就是菌株是否具有相关的毒力因子。 • 感染与暴露机会有关,因此生猪养殖、屠宰、销售、加工等人员是本病高危人群。
国内两起疫情数字: • 江苏:25例病人中5人为职业屠夫,3人为猪肉销售人员,17人病前有病死猪接触。 • 四川:病例均有病死猪(羊2例)接触史,包括屠宰、销售、搬运、加工等。
(五)季节分布 • 与猪群中发病情况类似,人群中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有夏、秋季多发,潮湿闷热的天气多发的特点。 • 人群发病前当地猪群中一般均先有疫情发生。
四、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猪链球菌Ⅱ型广泛存在于猪的呼吸道中,猪活体扁桃体棉试子检查检出率多数在50%以上。 • 猪群是否会发生猪链球菌病与其带菌率的高低并无直接的关系,与菌株致病力(毒力因子)有关。 • 猪链球菌的毒力因子较为复杂,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和细胞外蛋白因子(ef)等。
荷兰Vecht 对180株猪链球菌2型菌株的mrp与ef分析发现:从病猪体内分离的菌株有80%为mrp(+) ef(+)表现型,相反,从健康猪扁桃体中分离的菌株仅2%为该表现型,而有86%表现为mrp(-) ef(-) 。 • 在用不同的表现型菌株感染小猪时发现, mrp(+) ef(+)的表现型菌株可以引起典型的脑炎、多发性浆液炎及多发性关节炎,而mrp(-) ef(-)的表现型菌株对猪则没有致病力。
江苏省农科院何孔旺等人从1998年和1999年江苏南通暴发流行2型猪链球菌病的病猪体内分离的猪链球菌2型菌株的检测结果亦证实了这一点。江苏省农科院何孔旺等人从1998年和1999年江苏南通暴发流行2型猪链球菌病的病猪体内分离的猪链球菌2型菌株的检测结果亦证实了这一点。
正常猪群中猪链球菌2型带菌率平均为40.9%(36/88);正常猪群中猪链球菌2型带菌率平均为40.9%(36/88); • 非疫区带菌率平均为42.6%; • 疫区带菌率平均为39.0%; • 疫区与非疫区之间差异不明显。
毒力因子mrp和ef的阳性率疫区与非疫区存在明显差异;毒力因子mrp和ef的阳性率疫区与非疫区存在明显差异; • 非疫区菌株除极少数表现为mrp+ef-或mrp-ef+外(各为5%),绝大多数都表现为对猪无毒力的mrp-ef-表现型(90%),无一株表现为mrp+ef+; • 疫区所有菌株均为对猪有强毒力的mrp+ef+表现型。
江苏武进县某猪场1999年曾从如皋引进一批猪,到达目的地后不久即暴发流行猪链球菌病,而本猪场原有的猪群同期未发生类似疫病。江苏武进县某猪场1999年曾从如皋引进一批猪,到达目的地后不久即暴发流行猪链球菌病,而本猪场原有的猪群同期未发生类似疫病。 • 说明菌株致病力对猪群是否发病有决定性意义。
以上两个例子是有关猪群中猪链球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上两个例子是有关猪群中猪链球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1998年江苏南通地区和2005年四川资阳等地区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中,从病人与病死猪中分离到的菌株同源。 • 人群发生重症猪链球菌感染综合症情况与猪群类似,感染菌株的致病力是关键。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预防控制 • 监测 • 流行病学调查 • 流行病学史和诊断 • 报告 • 预防要点 • 控制要点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预防控制 监测 • 在猪等动物流行疫区开展 • 在高危人群开展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预防控制 流行病学调查 • 了解动物流行情况 • 调查病死猪的接触情况、伤口情况 • 了解相似病人的发病情况(群体性?) • 个案调查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预防控制 流行病学史和诊断 • 前提条件 • 诊断需要会诊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预防控制 报告 • 医疗机构发现可疑病人电话报告CDC • CDC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省级专家组会诊(怀疑、疑似、临床、确诊、排除) • 省内首例临床或确诊病例由卫生部专家组审核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预防控制 预防要点 • 农业、粮贸部门的预防与控制 • 病死猪的卫生处理 • 避免病死猪的接触 • 暴露人群的日常个人防护 • 健康教育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预防控制 控制要点 • 及早公布疫情(四川经验) • 高覆盖、高频率、有震撼力 • 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 采取严禁宰杀病死猪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资阳经验,“四不一无害”) • 贯彻“四早”,降低病死率 • 预防为主,关口前移
全力救治 减少死亡 预防服药监 测 救治 禁 杀 禁 运 禁 食 无害化 感染发病 宰杀病死猪 猪发病 疫 苗 预防服药 改善环境 宣 传
预防性服药(推荐) • 对宰杀、切割、清洗病死猪肉的人员推荐进行预防性服药 • 猪链球菌Ⅱ型对青霉素、一代、二代、三代头孢菌素、红霉素等药物均敏感,对一周内宰杀、切割、清洗病死猪肉的人员推荐口服抗生素预防,一般不使用注射用抗生素,如服用阿莫西林,每次0.5g,每天3次。 • 伤口处理: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并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