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k likes | 1.24k Views
雲端高互動合作閱讀平台發展與應用. 陳志銘 特聘教授兼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執行長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國立政治大學. 大綱. 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數位閱讀時代來臨 傳統閱讀 Vs. 數位閱讀 數位閱讀主要研究面向 數位閱讀相關輔助工具發展 雲端高互動合作式數位閱讀平台 雲端高互動合作式數位閱讀平台應用 Q & A. 大綱. 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數位閱讀時代來臨 傳統閱讀 Vs. 數位閱讀 數位閱讀主要研究面向 數位閱讀相關輔助工具發展 雲端高互動合作式數位閱讀平台 雲端高互動合作式數位閱讀平台應用 Q & A.
E N D
雲端高互動合作閱讀平台發展與應用 陳志銘 特聘教授兼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執行長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國立政治大學
大綱 • 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 數位閱讀時代來臨 • 傳統閱讀 Vs. 數位閱讀 • 數位閱讀主要研究面向 • 數位閱讀相關輔助工具發展 • 雲端高互動合作式數位閱讀平台 • 雲端高互動合作式數位閱讀平台應用 • Q & A
大綱 • 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 數位閱讀時代來臨 • 傳統閱讀 Vs. 數位閱讀 • 數位閱讀主要研究面向 • 數位閱讀相關輔助工具發展 • 雲端高互動合作式數位閱讀平台 • 雲端高互動合作式數位閱讀平台應用 • Q & A
為什麼要推動閱讀? • 許多醫學研究都發現,人的大腦愈用愈靈光。從大腦切片可以看到,愈常用腦的人,神經纖維之間的聯結愈濃密,觸類旁通的機會也愈高。 • 經常運用大腦的人,神經比較不易退化,而閱讀對大腦有保護作用。
閱讀的價值與重要性 • 刺激腦部發展,有助思考。閱讀有助思考,例如看到「難過」到底是什麼意思,可回前文尋找文意脈絡來解讀,如果看電視,不能重回,只能被動接受。 • 閱讀可以激發想像力,有想像力才有創造力。因為閱讀提供了想像的背景知識,從而提供了創造的基地,創造力強的人通常都有廣博的背景知識,而廣博的背景知識就是從大量閱讀而來。
閱讀與國家競爭力 孩子閱讀能力的高低,與個人未來學習、就業,甚至國家競爭 力息息相關: 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報告指出十五歲青少年的閱讀能力, 可能會影響每個國家在未來的全球經濟中,能擁有多少世界級 知識作者。參加測驗的學生必須閱讀短篇故事、網路信件、雜 誌圖表等各種形式的資訊,然後回答問題。 PISA從三個層面來衡量閱讀能力: 擷取資訊:能從閱讀的文字當中,找到需要的資訊。 解讀資訊:閱讀後,能正確解讀資訊所表達的意義。 思考和判斷力:能將閱讀的內容,配合自己的知識及想法,提 出屬於自己的見解。 根據PISA的定義,閱讀能力越強的人,越有能力蒐集、理解、 判斷資訊,以達成個人目標、增進知識、開發潛能,並運用資 訊,有效參與現代社會的複雜運作。
大綱 • 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 數位閱讀時代來臨 • 傳統閱讀 Vs. 數位閱讀 • 數位閱讀主要研究面向 • 數位閱讀相關輔助工具發展 • 雲端高互動合作式數位閱讀平台 • 雲端高互動合作式數位閱讀平台應用 • Q & A
紙本教科書將淘汰 美教育部長:紙本教科書將淘汰(2012/10/3) 閱讀全文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16361> ……南韓是全世界網路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學生的學習成果向來超過美國學生,採用數位教學環境的速度也遠超過美國。南韓已定下2015年教科書全面數位化的目標。 ……互動式的輔助教學能幫助解答學生的問題。數位化的教學將設計個人化的問題,確保學生徹底學會。 即使在假期,學校的社交系統也能讓學生相互間,或與教師保持互動學習。 唐侃說,「世界正在激變,這是美國必須走的道路」。
學校採用電子書意願提高 "學校用電子書?" 有鑑於電子書業界的發展加快,學校裡的紙本教科書可能很快就會成為過去了。 把書本改為電子書瀏覽器/電子書能帶來數個好處。首先,資料更容易取得了。 使用電子書瀏覽器的學生可以把許多本教科書放在同一個機器上,幾秒內就可取 得。這代表即便書本的數量增加也不會影響學生背著的重量。許多國家,尤其是 學生常常背著很重的書包的亞洲國家,重量將減到最輕。 還有成本考量。在買了這個機器之後,購書的成本就降低了(與紙本書籍相比) 然後就更易獲得了。這對低收入地區和公立學校來說絕對是好處。 電子書常是互動式的,且能提供重點整理或其他資訊,是傳統教科書做不到的。 他們能以互動的方式提供最新的版本,對學生來說更具吸引力。電子書也能讓學 生調整字體大小,對視覺有困難的讀者來說能更舒適地閱讀。 許多學校都很樂意換成電子書──發現這也能替學校省錢。預估每年每100本書 之中就有15本因被破壞或是被弄丟,而需要換新,但這將不再是個問題。許多書 籍也都透過不同出版社提供,讓學校(或家長)得以選擇最便宜的版本。
圖書館電子書借閱成長 200% • 隨著適用於數位閱讀的行動裝置的熱賣,包括 Kindle 和 iPad,已經逐漸帶動電子書成為趨勢,近日電子書與數位有聲書經銷商 OverDrive 公佈了一項數據觀察,指出地方圖書館不僅緊緊跟上數位化的腳步,讀者的借閱率成長也非常驚人,與 2010 年相比,成長率達 200%,2011年 9 月份借閱量更大幅增加三倍,新增 1,200 萬本到年度總數上。 • 根據美國圖書館協會的統計,美國已經有超過 2/3 的地方圖書館都提供電子書借閱服務,與 Amazon Kindle 之間的合作也越來越密切,電子書很明顯已經是成型的時代趨勢,對實體書而言,完全取代應該是不會發生的,但是勢必帶來影響,甚至促成轉型,則幾乎是肯定的。 資料來源: http://mashable.com/2011/10/13/ebook-library-stats/
數位閱讀創造互動性更強閱讀模式 • 天下雜誌iPad互動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A-FQ2rnEDs • Live國中數學i觀念1 電子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EEQ4TWo_0M • Text 2.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QocWsWd7fc
大綱 • 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 數位閱讀時代來臨 • 傳統閱讀 Vs. 數位閱讀 • 數位閱讀主要研究面向 • 數位閱讀相關輔助工具發展 • 雲端高互動合作式數位閱讀平台 • 雲端高互動合作式數位閱讀平台應用 • Q & A
數位閱讀行為之特點 • 數位閱讀 • 廣義定義: 在電腦螢幕上進行文件閱讀或網站瀏覽的使用者,都可算是在進行數位閱讀。也就是說,不論是在螢幕上逐頁翻看一份自實體紙張掃描成圖檔的文件,或是捲動視窗瀏覽一份在電腦中直接編輯撰寫的文件,當我們的閱讀介面為「數位的」(digital),無論其內容原始來源,或呈現的型式為何,我們都可以認知上述的行為為數位閱讀(周暐達,2008)。 • 另一廣義定義: 數位閱讀是透過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專屬電子書閱讀器等載具將內容呈現與使用者,以達到閱讀學習或工作等目的之閱讀行為(夏蓉,2010) 。
數位閱讀行為之特點 • 綜合上述的定義,欲探討數位閱讀的內涵可就其內容以及載具兩個部分著手。 • 以數位閱讀之數位內容而言 • 數位閱讀之數位內容來源可以為紙本資料經數位化處理後的數位化文件;或是原生檔案即為數位文件。 • 以數位閱讀之載具而言 • 近來數位閱讀已不限於個人電腦螢幕的呈現方式,隨著內容開始走向無線網路,包含如PDA、手機或電子紙為主要內涵之電子書閱讀器等載具,企圖讓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隨意閱讀的趨勢已越趨明確。
數位閱讀與紙本閱讀比較 • 那忠福(2010) • 紙本書內容與章節編排有一定整體架構,讀者可依循架構專心一致進行閱讀。 • 數位閱讀因其特性,架構不應單純像紙本書,一方面創造了閱讀的獨特經驗,但也同時面臨了因載體的多功能性,先天造成了在閱讀時,讓人容易分心的環境。 • 陳祥、蔡裕仁(2005) • 電子報的主動閱讀性,易造成閱讀行為的障礙,閱聽人需具備較強動機才能養成持續閱讀習慣。 • 陳穎青(2010) • 紙本閱讀>美食家 • 數位閱讀>情報狂 • 綜合以上可知,相較於傳統紙本閱讀模式,數位閱讀模式更具有跳躍性、選擇性和變化性。
數位閱讀與紙本閱讀比較 • 紙本具有獨有的觸感、容易翻頁交互參照及閱讀舒適等優點;缺點則為個人閱讀知識不易典藏累增,也難以傳播與分享。 • 數位閱讀最大的特色與優點在於使用方便、沒有紙本書的厚重、閱讀時間與地點彈性、閱讀學習可以無所不在、容易進行閱讀知識傳播與分享,以及可透過網路進行具互動性之合作閱讀等。
數位閱讀與紙本閱讀比較 • 數位閱讀具有互動性高、複雜超文本、非線性閱讀及在閱讀行為上傾向略讀(skimming)、瀏覽(browsing)、跳躍式(bouncing)等特性,容易導致學習者在進行閱讀學習時的注意力分散與認知負荷現象,因而導致淺層閱讀(shallow reading),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進行深度閱讀(in-depth reading)等問題。
數位閱讀模式的轉移 在電腦上的閱讀時間,白天時很平均,在晚上6點到9點的時間是電腦使用者閱讀的小高峰。 資料來源:http://readitlaterlist.com/blog/2011/01/is-mobile-affecting-when-we-read/ 用電腦來閱讀
數位閱讀模式的轉移 iPhone這種方便攜帶,隨時拿出來隨時看的設備上,閱讀行為的高峰就沒有這麼明顯,這代表著手機用戶在任何時間都可以用他自的手機來閱讀,像是: 吃早餐(早上6點有一個小高峰) 剛到公司先來看一下文章(早上9點的小高峰) 下班後的通勤時間,休息時候也都是用iPhone看文章的高峰(4點~11點) 用iPhone來閱讀
數位閱讀模式的轉移 iPad身為一個「行動設備 」,使用者並非隨時隨地的用它來閱讀。 從圖中可以發現,高峰值非常的明顯!這代表著使用者讀iPad就好像要準備要來讀一本好書一樣,工作忙了一天,於是把一整段的睡前休息時間留給iPad。而另一個早上的閱讀小高峰,是享用早餐的時間。 用iPad來閱讀
大綱 • 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 數位閱讀時代來臨 • 傳統閱讀 Vs. 數位閱讀 • 數位閱讀主要研究面向 • 數位閱讀相關輔助工具發展 • 雲端高互動合作式數位閱讀平台 • 雲端高互動合作式數位閱讀平台應用 • Q & A
數位閱讀研究主要面向 • Digital reading behavior • Print vs. digital • Preference for reading medium • Multi-tasking and learning •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nd traditional attachment
Digital Reading Behavior • 在最近的調查中顯示人們花在數位閱讀與紙本閱讀上的時間幾乎是相等的,可知目前數位閱讀已經開始影響閱讀行為的轉變。 • 使用者在螢幕上進行閱讀行為的特性具有: • 關鍵字關注 • 以瀏覽掃瞄為主 • 一次性的閱讀 • 非線性閱讀 • 廣泛的閱讀範圍
Digital Reading Behavior • 雖然人們花更多的時間在閱讀上,但與紙本閱讀的比較,對於文章內容的深入程度反而降低。 • 數位閱讀行為上傾向略讀(skimming)、瀏覽(browsing)、跳躍式(bouncing)。 • 如何讓使用者在數位閱讀行為上從淺層閱讀轉換為深入閱讀將會是未來的重要主題之一。
Print vs. Digital • 在過去許多研究指出數位文本的閱讀比起紙本會導致較低的理解力,然而Moyer(2011)最近提出一項研究,該研究調查66名美國大學生,結果顯示使用紙本、e-book或有聲書等對於理解並無太大差異。 • 數位閱讀在短篇文章(如電子郵件、留言、新聞或娛樂消息)上受到使用者的喜好。當使用者閱讀需要深入理解的文章時(如教科書)則還是偏好使用紙本。 • 新世代的學生可能會在閱讀習慣上有重大的轉變。
Preference for Reading Medium • 使用者在數位閱讀上所選擇的媒體相當多樣化,且會根據需求挑選不同的數位閱讀媒體。 • 即使電子教材提供了許多功能(如可即時搜尋、電子辭典、易於copy and paste),但最近一份刊登於紐約時報的報告指出,大部分的學生仍會使用紙本教科書。 • 數位閱讀雖然在略讀與閱讀範圍上佔有優勢,但仍無法超越紙本的筆記與深入閱讀功能。Ex:老師要求繳交上課作業筆記。
Multi-tasking and Learning • 多工閱讀並不是新的特色,但線上多工閱讀是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 新一代的年輕人習慣使用網路同時進行許多事情,也較為缺乏深入閱讀的能力。 • 隨著手持式設備的廣泛,未來如何解決線上多工閱讀的分心與提升記憶力將會是重點研究方向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nd Traditional Attachment • 設備的進步提供了閱讀的新方式(如觸控式設備),如何在新設備上發展新的閱讀方式也將會是一個新的方向。 • 有研究表示即使科技的進步,但人們還是會有傾向使用紙本來閱讀的習慣。紙本的一些特性(如頁碼、質感與氣味),仍是數位閱讀無法取代的。 • 新一代的讀者有可能會有不同的閱讀使用習慣,因此持續研究發展不同的閱讀研究將是必要的方向。
大綱 • 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 數位閱讀時代來臨 • 傳統閱讀 Vs. 數位閱讀 • 數位閱讀主要研究面向 • 數位閱讀相關輔助工具發展 • 雲端高互動合作式數位閱讀平台架構 • 雲端高互動合作式數位閱讀平台應用 • Q & A
篇名:Visual Design Guidelines ForImproving Learning FromDynamic AndInteractive Digital Text • 刊名:Computers & Education • 作者:Sung-Hee Jin • 年份:2013
研究目的 僅管數位文本的特色是具有動態性與互動性,但在數位文本本身的視覺設計上卻是類似傳統的印刷文本。 研究目的為從動態性與互動性來開發視覺設計指引,藉以希望能提高學習能力。
設計方法 • 設計概念: • 以視覺化設計來加強文本結構的理解(結構設計指引) • 加強關鍵重點,以幫助讀者閱讀數位文本(選擇性關注設計)
成效評估 • 此研究的測試包含了: • 前測-評估學生的知識、網路使用基礎、電腦使用基礎等。 • 結構測試-測試學生的分層與結構概念,學生被要求在白紙上以結構樹的方式寫下主題與子主題的關係。 • 理解測試-測試學生是否有透過閱讀來理解文章內容,由三位專家透過測試項目來交叉驗證。 • 可用性測試-參照Neilsen (1993) and Nokelainen (2006)所提出的四種評估量表測試。 • 易用性 • 意識結構 • 內容理解 • 使用滿意度
研究結論 • 此研究設計的可視覺化設計原則可以有效地幫助使用者理解文章架構與文章內容 • 文章組織架構的可視化 • 關鍵字(關鍵短語)的可視化 • 結構視覺設計對數位文本的閱讀有顯著的幫助,而關鍵字詞的引導能有效的提升學習者的專心度與注意力。
篇名: Construction of Cognitive Maps to Improve E-book Reading and Navigation • 刊名:Computers & Education • 作者:Liang-Yi Li, Gwo-Dong Chen*, Sheng-Jie Yang • 年份:2013
研究目的 • 近來研究表示對於讀者來說,在螢幕上閱讀需要深入理解的文章(如學術著作)比起使用紙本更加困難。讀者難以有效的建立認知地圖。 • 缺乏上下文提示 • 無效用的引導 • 本研究提出一個視覺化提示地圖(visual cue map),藉著頁面、穿插在內頁中的互動性工具列,來實現出實際書頁之間的相對關係。
認知地圖 • Cognitive map • 有關在e-book上認知地圖的相關研究是較少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超文本系統,雖然超文本系統提供多樣化架構與自我學習的優勢,但也使讀者較難建構出認知地圖。 • 人們大腦在建構認知地圖時大多依據的是上下文章的線索(如章節、頁碼),也會使用書籤將重要段落或目前進度來進行標示。
電子書閱讀器 • E-book readers • E-book設備(如kindle、iPad)的普及,許多電子書軟體也隨之開發,提供了搜索、註釋,導航、動態展示等功能,但目前並無任何研究設計的e-book閱讀器支援認知地圖的建設。 • 最常見到的是使用滾輪(scrollbar)來做為目前進度的標示,區分已讀與未讀區域,但仍效果薄弱。
發展工具 • 本研究所提出的視覺化提示概念圖,藉由在穿插在頁內空間的工具欄來反應書本的結構相對關係。可以感測相對距離與空間關係以支援讀著對於認知地圖的建設。 • 三大設計目標 • 提供基本的標註功能-書籤、註釋與加亮標示等 • 支援學生所創建的視覺提示地圖 • 鼓勵讀者創建上下文提示 • Surveying • Questioning
閱讀模式 • Reading guidance module提供了預讀與閱讀兩中模式。系統會判斷讀者是否已經讀過之前章節來選擇不同模式。 • 預讀模式: • 每一頁為一個小button,具有綠色標籤的為每一章節的篇章標題註釋,並要求讀者要建立摘要內容,總結摘要部分則以紅色標籤標示,最後系統會進入提問模式要求讀者在各個標題的部分提出問題,最後才會進入閱讀模式。 • 閱讀模式: • 系統會要求讀者藉著思考問題,並試著在內文中尋找答案,讀者也能使用底線、註釋與書籤來進行標註,而當頁面區塊變成黑色,則表示已被閱讀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研究結論 • 視覺提示地圖有助於讀者在認知地圖上的建構,今後可朝不同類型的文本架構去發展。 • 另外本研究並無討論到利用視覺提示地圖是否會造成讀者在專注程度上的分心,從而影響到讀者的閱讀理解部份,未來可朝這部分再設計實驗並加強系統功能。
篇名: Augmenting Paper-based Reading Activity with Direct Access to Digital Materials and Scaffolded Questioning • 刊名:Computers & Education • 作者:Nian-Shing Chen , Daniel Chia-En Teng, Cheng-Han Lee, Kinshuk • 年份:2011
研究動機 • 紙本閱讀文本透過文字、符號、圖表輔助學習者閱讀理解的幫助非常有限。 • 整合補充性的數位閱讀文本內容與閱讀策略到紙本的閱讀環境,可能會有助於提升紙本閱讀的成效。 • 本研究透過行動通訊與QR Code 技術傳送紙本閱讀之補充內容與鷹架問題(scaffolded question),支援學習者進行更有效的紙本閱讀。 • 透過智慧型手機掃描黏貼於紙本閱讀文本之QR Code方式,提取預先儲存於遠端教材資料庫的閱讀補充內容與鷹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