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358 Views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课件. 第一章第二章. 一 时间和时刻. 1. 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2. 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一点。. 例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 5 秒内”指的是时刻 B .“经过 0.00001 秒”指的是时刻 C .“经过 0.00001 秒”指的是时间 D .“第 5 秒末”指的是时间. C. 例 2 、以下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每晚 19 : 00 准时开播 B. 小明今天早晨 9 : 00 才到校,只能赶上上第二节课
E N D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课件 第一章第二章
一 时间和时刻 1.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2.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一点。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5秒内”指的是时刻 B.“经过0.00001秒”指的是时刻 C.“经过0.00001秒”指的是时间 D.“第5秒末”指的是时间 C
例2、以下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每晚19:00准时开播 B. 小明今天早晨9:00才到校,只能赶上上第二节课 C. 计时开始后第5S末,我答出了这道题 D. 这种电池的使用寿命能超过12h D
二 参考系 1.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 2.参考系任意选择。不能选择它本身。但应以观测方便和描述简单为原则。 3.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结论往往不同。 例3、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可能运动情况是( )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要慢。 BCD
三.质点 1.用来代替物体有质量的点。 2.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把物体视为质点。 例4.下列研究对象不能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汽车从台州到杭州的运行时间 B.研究发球时排球的旋转速度 C.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 D.测定子弹头穿过扑克牌所需的时间 AC
例5.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 ) A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 B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 C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 D表演精 ACEF 彩芭蕾舞演员 E参加百米跑竞赛的运动员 F在斜下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的箱子 D 例6、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就是没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B.质量小、体积小的物体总能看成一个质点 C.计算火车过桥时间,可以将火车看成质点 D.地球很大,并且在自转,但研究地球的公转周期,可将地球看成质点
四.位移 1.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得物理量。 2.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3它是矢量。与物体运动的轨迹无关。 4.在单向直线运动的时候,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5.路程: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例7.一个人沿半径是20m的水平圆形轨道匀速率跑步,求此人由A点运动到B点这四分之一圆周经过的路程、位移。当此人运动一周回到原地.它的路程和位移又是多少 例8、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 A.速率 B.路程 C.加速度 D.弹力 CD
五.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分类(1)平均速度(粗略) (2)瞬时速度(精确) (3)平均速率 (4)瞬时速度 AC 例9、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 ) 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一个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变速运动中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例10.一辆汽车沿着笔直的公路以速度v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跑完其余1/3的路程,则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例10.一辆汽车沿着笔直的公路以速度v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跑完其余1/3的路程,则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B. C. D. A 例11.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时,50m处的速度是6m/s,16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7.5m/s,则整个长跑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 ) C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例12、一个运动员绕400米跑道一圈中,测得他在100m处的速度为6m/s,60s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7.5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0m/s B.6.67m/s C.6.75m/s D.7.5m/s A
六.加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 它是矢量式注意方向性。 3.单位:m/s2 它是矢量 D 例13.用加速度概念可以描述 ( ) A.物体运动的快慢。 B.物体增加的速度。 C.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 D.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D 例14、在现实中,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却很小 B.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正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 例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匀加速是加速度不断增加的运动 C.速度越大,加速度肯定也越大 B.加速度减小,速度肯定减小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无论加速度大小怎么变化,速度都增大
例16.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2m/s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速度大小反弹回来,与墙壁接触时间为0.2s。例16.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2m/s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速度大小反弹回来,与墙壁接触时间为0.2s。 例17、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则在这1s内该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
x/m a b t/s O 七.两种图像 1.x-t图像 (1)反应的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通过图像会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如匀速,加速,减速等 (3)通过图像会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4)通过图像会判断物体运动方向。 例18、在直线上运动的物体a和b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知 ( ) B A.两物体均作匀速直线运动,a的速率较小 B.两物体均作匀速直线运动,b的速率较小 C.两物体均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D.两物体均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例19.如图所示,是A、B两运动物体的s—t图象(位移-时间图像),由图象分析例19.如图所示,是A、B两运动物体的s—t图象(位移-时间图像),由图象分析 A图象与S轴交点表示:, A、B两图象与t轴交点表示:, A、B两图象交点P表示:, A、B两物体分别作什么运动。 初位置的位移为8m A的交点表示4s末位移为0 B的交点表示1s末才开始运动 A,B两物体相遇 方向相反的匀速直线运动
2 v-t图像 (1)反应的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通过图像会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如匀速,加速,减速等 (3)通过图像会判断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4)通过图像会判断物体运动方向。 (5)通过图像会利用面积表示位移。 例20、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升空,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 A.在t2时刻火箭到达最大高度 B.在t4时刻火箭落回地面 C.在t1至t2时间内火箭加速度最大 D.在t2至 t3时间内火箭静止在最大高度处 C
例21、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D A.第1s内和第2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2s内和第3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2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D.第3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八.打点计时器 (1)电磁打点计时器。 (2)电火花计时器。 例2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每秒50次的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7所示。选出A、B、C、D、E共5个计数点,每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实验点(图中未画出)。以A为起点量出的到各点的位移标在图上。则:AE段的平均速度为;C点的瞬时速度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23、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主要步骤有: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接好电路 B.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开启小车 C.换上纸带,重复实验三次,选择一条较理想的纸带 D.把一条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们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E.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按合理的实验顺序排列应为( ) ADBEC
九.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直线,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3.两个基本公式:
4.六个推论公式 (1) (2和3) (4) (5) 逆向思维法 (6)
例24. 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x=(4t+2t2),由它可知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分别是( ) A.0, 4m/s2 B. 4m/s, 2m/s2 C. 4m/s, 1m/s2 D. 4m/s, 4m/s2 D 例25. 物体的初速度是v0,以加速度是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使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倍,则经过的位移是( ) D A B C D
26、(8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是8m,第2S内的位移是10m,求:26、(8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是8m,第2S内的位移是10m,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物体的初速度。 提示:用推论5
5.四个比例式:一个物体做出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5.四个比例式:一个物体做出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 故 (3)第1秒、第2秒、第3秒……第n秒的位移之比 (1)1秒末、2秒末、3秒末……n秒末的瞬时速度 之比 (2) 前1秒、前2秒、前3秒……前n秒位移之比 (4)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例27 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其第1s末的速度与第3秒末的速度之比是;第3s内的位移与第5s内的位移之比是 ; 若第1s的位移是3m,则第3s内的位移是m。 1:3 5:9 15
6.刹车问题 注意:在刹车问题中计算速度或位移时,一定要带汽车实际运动的时间,即应先判断汽车速度减为0时所用的时间。 例28:汽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5m/s,加速度大小为3m/s2。 (1)求6s末的速度 (2)7s内的位移 (3)最后1s内的位移 答案(1)0 (2)37.5m (3)1.5m
十.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1)只受重力 (2)初速度为0 2.加速度为g,通常取9.8m/s2,即无论轻重的物体,每过1s速度可以增加9.8m/s。 3.重力加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公式 a=g v0=0
例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C.从静止开始下落的钢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从静止开始下落的钢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因为阻力与重力相比可以忽略,所以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BD
例30某人要测一座高塔的高度,从这座塔顶上静止释放一个小石块,测得石块从释放到落地时间是3.0s,(g取10m/s2)例30某人要测一座高塔的高度,从这座塔顶上静止释放一个小石块,测得石块从释放到落地时间是3.0s,(g取10m/s2) (1)石块落地时的速度? (2)问塔有多高? 例31在火星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1S内下落4m。求 (1)该物体在第2S未的速度。 (2)在3S内该物体下落的高度。 注意:火星上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再是9.8m/s2了。要通过题目中的条件获得。
十一.伽利略的科学研究过程 即:伽利略给出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就是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验证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