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3

第 20 章

第 20 章. 光的干涉和衍射. ( I nterference & diffraction of light ) (8). 相干条件. 其中. §20-1 光波的相干叠加. 一 . 光的干涉. 两束光 (1) 频率相同; (2) 光振动方向相同; (3) 相差恒定;. 则在空间相遇区域就会形成稳定的 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布 ,这种现象称为 光的干涉 。. 二 . 相干叠加和非相干叠加 由波动理论知 , 光矢量平行、频率相同、振幅为 E 1 和 E 2 的两列光波在某处叠加后 , 合振动的振幅为. 即光强.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20 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20 章 光的干涉和衍射 (Interference & diffraction of light) (8)

  2. 相干条件 其中 §20-1 光波的相干叠加 一.光的干涉 两束光 (1)频率相同; (2)光振动方向相同; (3)相差恒定; 则在空间相遇区域就会形成稳定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布,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 二.相干叠加和非相干叠加 由波动理论知, 光矢量平行、频率相同、振幅为E1和E2的两列光波在某处叠加后,合振动的振幅为

  3. 即光强 在波动光学中,光强定义为 1.非相干叠加 对普通光源来说,由于原子发光是间歇的、随机的、独立的,在观察时间内,相位差不能保持恒定,变化次数极多,可取0~2π间的一切可能值,且机会均等,因此

  4. (20-2) 于是非相干叠加时的光强为 I=I1+I2 (20-1) 可见,在非相干叠加时,总光强等于两光源单独发出的光波在该处产生的光强之和,且光强是均匀分布的。 2.相干叠加 如果在观察时间内,相位差保持恒定,则合成光强为 可见,在相干叠加时,合成光强在空间形成强弱相间的稳定分布。这是相干叠加的重要特征。

  5. (20-3) (20-2) 如果I1=I2 ,则合成光强为 =±2k, Imax=4I1, 明纹(加强) =±(2k+1), Imin=0, 暗纹(减弱)

  6. =±2k, Imax=4I1, 明纹(加强) =±(2k+1), Imin=0, 暗纹(减弱) 三. 光程和光程差 光的频率v由光源确定。光速由媒质确定。 真空中,光速: c=v 媒质中,光速: =v ∵ n=c/ ∴ = /n 由此可见,光经过不同媒质时,波长要发生变化。这对讨论光经过几种媒质后的相干叠加问题,是很不方便的。为此引入光程的概念。

  7. n=c/ = /n 1.光程 设经时间t,光在折射率为n媒质中通过的几何路程为r,则nr称为光程。 显然,光程 nr=n t =c t 。 光程的物理意义: 光程等于在相同的时间内光在真空中通过的路程。 引入光程概念后,就能将光在媒质中通过的几何路程折算为真空中的路程来研究。这就避免了波长随媒质变化而带来的困难。

  8. e1 s1 n1 p r1 s1 e2 n1 p S1p= r1 n2 n2 S2p= r2 r2 s2 s2 图20-1 图20-2 2.光程差—两束光光程之差 n1r1- n2r2 = - (r2-e2 +n2e2) (r1-e1 +n1e1) =

  9. s1 r1 n1 p n2 r2 s2 =±2k ,明纹(加强) =±(2k+1) ,暗纹(减弱) 明纹 即 = 暗纹 3.两束光干涉的强弱取决于光程差,而不是几何路程之差 设相干光源s1和s2的初相相同,到达p点的干涉强弱取决于相差: 真空中的波长 光程差

  10. 1 2 s 图20-3 4.薄透镜不产生附加程差 从S发出的光线1、2到达S'点光程相等。

  11. 明纹 即 = 暗纹 四.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如前所述,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是不相干的。 利用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光源的微小部分(视为点光源或线光源)发出的光设法分成两束,使这两束光在空间经不同路径再会聚。 虽然这个光源的相位不断地变化,但任何相位的改变总是同时发生在这两列光波中,因此,在会聚点上,这两束光的相位差是恒定不变的,从而满足相干条件而成为相干光。 对初相相同的两相干光源 , 有 光程差

  12. p r1 K=2 s1 K=1 d s r2 * K=0 o K=1 s2 L 图20-4 K=2 明纹 暗纹 §20-2 双 缝 干 涉 一.双缝干涉实验 真空,s在s1s2的中垂线上,于是光源s1和s2的初相相同,干涉的强弱取决于从s1和s2发出的两光线的光程差: =r2-r1=

  13. x p r1 K=2 x s1 K=1 d s r2 * K=0 o K=-1 s2 L 图20-4 K=-2 明纹 (20-4) 暗纹 建立坐标系,将条纹位置用坐标x来表达最方便。 r12=L2+(x-d/2)2, r22=L2+(x+d/2)2 考虑到L»d, r1+r22L,于是明暗纹条件可写为

  14. 明纹,k =0,1,2,…... (20-4a) 暗纹,k =0,1,2,…... (20-4b) 明纹 (20-4) 暗纹 上式中的k为干涉条纹的级次。由上式求得条纹的坐标为 k=0,1,2,…依次称为零级、第一级、第二级明纹等等。零级亮纹(中央亮纹)在x=0处。 k=0,1,2,…分别称为第一级、第二级暗纹等等。

  15. x p r1 K=2 x s1 K=1 d s r2 * K=0 o K=-1 s2 L 图20-4 K=-2 (20-5) 条纹特征: (1)干涉条纹是平行双缝的直线条纹。中央为零级明纹,上下对称,明暗相间,均匀排列。 (2)相邻亮纹(或暗纹)间的距离为

  16. k=2 k=1 k=0 k=-1 k=-2 (3)如用白光作实验, 则除了中央亮纹仍是白色的外,其余各级条纹形成从中央向外由紫到红排列的彩色条纹—光谱。

  17. x x p r1 K=2 x x s1 K=1 d d s r2 * K=0 o K=-1 s2 L L p 图20-4 K=-2 r1 s1 r01 r2 o * s r02 s2 明纹 = 暗纹 图20-4a (4)讨论: =r02-r01+r2-r1 =r02-r01

  18. k=2 x k=1 k=0 k=-1 k=-2 例题20-1双缝间的距离d=0.25mm,双缝到屏幕的距离L=50cm,用波长4000Å~7000Å的白光照射双缝,求第2级明纹彩色带(第2级光谱)的宽度。 解 所求第2级明纹彩色带(光谱)的宽度实际上是7000Å的第2级亮纹和4000Å的的第2级亮纹之间的距离d。 明纹坐标为 代入:d=0.25mm, L=500mm, 2=7×10-4mm , 1= 4 ×10-4mm得: x=1.2mm

  19. e s1 n1 o s2 (零级) n2 图20-5 e (零级) 例题20-2将双缝用厚e、折射率分别为n1=1.4、n2=1.7的透明薄膜盖住,发现原中央明级处被第五级亮纹占据,如图20-5所示。所用波长=6000Å,问:原中央明级移到何处?膜厚e=? 解 零级处,由s1和s2发出的两光线的光程差为零,由此推知, 原中央明级向下移到原第五级亮纹处。 现在,原中央处被第五级亮纹占据,这表明两光线到达中央处的光程差是5: =5 =(n2 -n1)e =10-5m

  20. E s * 图20-6 明纹 暗纹 二.洛埃镜 由于半波损失的存在,洛埃镜的明暗纹恰好与杨氏双缝相反。 当光从光疏媒质射到光密媒质并在界面上反射时,反射光有半波损失。 计算光程差时,另加(或减)/2;计算位相差时,另加(或减)。

  21. 反射光 s D i n1 C A e n2 r n3 B 图20-7 透射光 §20-3 薄膜干涉 在阳光照射下,肥皂膜或水面上的油膜上面呈现美丽的彩色图案,这些都是常见的薄膜干涉现象。 一.薄膜干涉公式 在反射光中, ab两束平行光线产生的光程差: 还须考虑光在薄膜上下表面的反射有无半波损失。 有一个半波损失, 反中就要另加(或减)/2。

  22. 反射光 s D i n1 C A e n2 r n3 B 图20-7 透射光 当n2 >n1=n3时,反射光有一个半波损失, 反中就要另加(或减)/2。透射光没有半波损失。 而当n1>n2>n3或n1<n2<n3时, 反射光没有半波损失,总的光程差就是反。透射光有半波损失, 等等。 此外还可见,在反射光中观察和在透射光中观察,光程差总是相差/2。这就意味着反射光和透射光的明暗条纹恰好相反。这叫条纹互补。这是能量守恒的必然结果。

  23. 反射光 透射光 暗纹 明纹 + 半 = 明纹 暗纹 (k =0,1,2……) 反射光 透射光 暗纹 明纹 + 半 = 明纹 暗纹 (20-6) (k=0,1,2……) 综上所述,薄膜干涉的明、暗纹条件是: 用入射角i来表示(P115), 则得薄膜干涉公式: 式中:n2 —薄膜的折射率;n1 —入射媒质的折射率。i是入射角。

  24. + 半 = e 1.25 1.50 例题20-3一平板玻璃(n=1.50)上有一层透明油膜(n=1.25),要使波长=6000Å的光垂直入射无反射,薄膜的最小膜厚e=? 解 凡是求解薄膜问题应先求出两反射光线的光程差。 对垂直入射,i =0,于是 2en2 无反射意味着反射光出现暗纹,所以 (k=0,1,2,……) n2=1.25(薄膜的折射率);要e最小,k =0 =1200Å=1.2×10-7m

  25. 7600Å×1.33 = 例题20-4阳光垂直照射在空气中的肥皂膜上,膜厚e=3800Å, 折射率n2=1.33 ,问:肥皂膜的正面和背面各呈什么颜色? 解 正面反射加强,有 在可见光范围内(7700Å~3900Å)的解为 k=1,… k=2, =6739Å 红色 k=3, =4043Å 紫色 k=4,...

  26. 7600Å×1.33 = 背面透射加强=反射减弱,于是有 在可见光范围内(7700Å~3900Å)的解为 k=1, … k=2, =5054Å 绿色 k=3, ...

  27. +半 = 例题20-5光线以i =30°入射到折射率n2=1.25的空气中的薄膜上。当波长1=6400Å时,反射最大;而当波长2=4000Å时,反射最小。求薄膜的最小厚度。 解 由于是空气中的薄膜,一定有半波损失,故 用1时, 用2时, 由上面两式得:

  28. 1=6400Å 2=4000Å 4(2k1-1)=5k2 要膜厚最小, 取k1=3,k2=4 于是得 = 6983Å

  29. e ×5500Å 1.38 1.50 ×5500Å 二.增透膜与高反射膜 为了减少反射引起的光能损失,常在许多光学仪器(如照相机、摄像机等)的镜头上镀一层厚度均匀的透明薄膜(常用氟化镁MgF2, n=1.38),用以增加透射,这个薄膜,就是增透膜。 镀膜时常采用光学厚度: 这是5500Å的黄绿光透射增强。 反射光加强的条件是 只有k=2, =4100Å 紫色。 在阳光下观察照相机镜头呈现紫色就是这个道理。

  30. MgF2 (1.38) MgF2 (1.38) MgF2 (1.38) ZnS (2.35) ZnS (2.35) 13~17层 1.50 图20-8 与增透膜相反,在另一些光学系统中希望光学表面具有很高的反射率(如He–Ne激光器要求反射99%),这时可在元件表面多层镀膜以增强反射,这类薄膜称为增反膜或高反射膜。 镀膜时, 要适当选择每层膜的厚度, 使反射加强。

  31. (k=1,2……) 明纹 (k=0,1,2……) 暗纹 e  图20-9 §20-4 薄膜的等厚干涉 一.劈尖干涉 由于尖角 很小,空气膜很薄,故劈尖干涉仍可用薄膜公式求解。 劈尖—由两块平板玻璃组成。 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在反射光中观察,有 式中n2为空气膜的折射率。 1.入射光波长一定时,一条条纹(一个k),对应 一个厚度,故称为等厚干涉。 级次愈高(k愈大),对应的膜厚愈大。

  32. (20-7) l 暗纹 明纹 e ek+1 ek  图20-10 2.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平行直线条纹。此时叠合处为一暗纹。 3.任意两相邻亮纹(或暗纹)所对应的空气膜厚度差为

  33. (20-7) l 暗纹 明纹 e ek+1 ek  l sin = (20-8) 即 图20-10 4.设相邻两亮纹(或暗纹)间的距离为l,则有 l sin =e

  34. e 1.57 SiO2 3.42 Si 图20-11 例题20-6制造半导体元件时,常常需要精确地测量硅片上的二氧化硅(SiO2)薄膜的厚度,这时可用化学方法把二氧化硅薄膜一部分腐蚀掉,使它成为劈尖状(见图20-11)。已知SiO2和Si的折射率分别为n2=1.57和n3=3.42,所用波长为=6000Å,观察到劈尖上共出现8条暗纹,且第八条暗纹恰好出现在斜面的最高点。求 SiO2薄膜的厚度。 解 由薄膜公式,得: k=0,1,2,…... 取k=7,得 此时尖顶处是亮纹还是暗纹?

  35. l a 标准平面 H  工件 图20-12 例题20-7在检测某工件表面平整度时,在工件上放一标准平面玻璃,使其间形成一空气劈尖,并观察到弯曲的干涉条纹,如图20-12所示。试根据条纹弯曲方向,判断工件表面上纹路是凹还是凸?并求纹路深度H。 解 若工件表面是平的,等厚条纹应为平行于棱边的直线条纹。由于一条条纹对应 一个厚度,由图20-12的纹路弯曲情况可知, 工件表面的纹路是凹下去的。 由图:H=asin 因 :lsin =/2, 所以纹路深度

  36. n1 n2  n3 图20-13 例题20-8波长的光垂直入射折射率为n2的劈尖薄膜,n1>n2 ,n2 <n3 ,如图20-13所示 。在反射光中观察,从尖顶算起,第二条明纹对应的薄厚是多少? 解 由薄膜公式,有 显然,取k=2; 于是第二条明纹对应的薄厚为

  37. R r (k=1,2…) 明环 A e = (k=0,1,2...) 暗环 o B 图20-14 二.牛 顿 环 在一块平玻璃B上放一曲率半径R很大的平凸透镜A,在A、B之间形成一层很薄的劈形空气层—薄膜。 设平行光垂直入射空气薄膜, 在反射光中观察到一组以接触点o为中心的同心圆环(见图20-14),故称为牛顿环。 式中n2为空气膜的折射率。

  38. R (k=1,2…) 明环半径: r (k=1,2…) 明环 A e = (k=0,1,2...) 暗环 o 暗环半径: (k=0,1,2…) B 图20-14 (20-9) 因R2=r2+(R-e)2=r2+R2-2Re+e2 由于R»e,上式中e2可略去,因此得

  39. 例题20-9将牛顿环由空气移入一透明液体中,发现第8明环半径由1.40cm变为1.21cm,求该液体的折射率。例题20-9将牛顿环由空气移入一透明液体中,发现第8明环半径由1.40cm变为1.21cm,求该液体的折射率。 解 由牛顿环的明环公式,得 空气中: 液体中:

  40. 明环(k=1,2…) = 暗环(k=0,1,2...) 由图20-15知: o2 o1 R2 R1 ∴明环半径 r e e2 e1 暗环半径 图20-15 例题20-10牛顿环装置由曲率半径(R1和R2)很大的两个透镜组成,设入射光波长为,求明暗环半径。 解 由薄膜公式,得

  41. n=1.68 n2=1.60 e eo n=1.58 例题20-11 平板玻璃和平凸透镜构成牛顿环,全部浸入n2=1.60的液体中,凸透镜可向上移动, 如图所示。用波长=500n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从上往下观察,看到中心是一个暗斑,求凸透镜顶点距平板玻璃的距离是多少。 解 (k=0,1,2…) 中心处: e=eo, k=0 凸透镜顶点距平板玻璃的距离: =78.1nm

  42. M2 1 M1 G1 G2 s 2 图20-16  §20-5 迈克耳逊干涉仪 时间相干性 一.迈克耳逊干涉仪 M1和M2是两块平面反射镜,其中M2是固定的,M1可作微小移动。G1有一半透明的薄银层,起分光作用。G2起补偿作用。M1′是M1对G1形成的虚像。M2和M1′间形成一空气薄膜。 当M1、M2严格垂直时,M1′和M2之间形成等厚空气膜,可观察到等倾条纹的圆形条纹;当M1、M2不严格垂直时,M1′和M2之间形成空气劈尖,这时可观察到等厚干涉的直线条纹。

  43. (20-10) M2 1 M1 G1 G2 s 2 图20-16  每当M1移动/2 ,光线1、2的光程差就改变一个,视场中就会看见一条条纹移过。 如果看见N条条纹移过,则反射镜M1移动的距离是 迈克耳逊干涉仪有着广泛的用途,如精密测量长度、测媒质的折射率、检查光学元件的质量和测定光谱精细结构等。

  44. M2 1 e n M1 G1 G2 s 2 图20-16 = 51538Å  例题20-12把厚度为e、折射率为n=1.40的透明薄膜插入迈克耳逊干涉仪的一臂(一条光路)中,(1)求光线1、2光程差和位相差的改变量;(2)若插入薄膜的过程中,观察到7条条纹移过,所用波长=5890Å,求薄膜的厚度e=? 解(1)  =2(n-1)e ; (2) 能否用下式求解: 应由: =2(n-1)e=7  , 得:

  45. 波列长x = c t 二.时间相干性 前面讲到,由于原子发光的间歇性和随机性,不同原子发出的光是不相干的,同一个原子不同时刻发出的光也是不相干的。要得到相干光,只有将一个原子一次发出的光(一个波列)分为两束再使其相聚。 显然,要产生相干,两束光的光程差就必须小于一个波列长度:  <  x—相干长度

  46. < 问:为什么窗玻璃在阳光下看不见干涉条纹? =(7900-3900)Å,=6000 Å 算得相干长度: x=9×10-7m= 9×10-4mm 显然,光线在窗玻璃上下反射后的光程差已远超过上述数值,故看不见干涉条纹。 He–Ne激光: =6328Å, =10-7Å 相干长度: x=40km 可见,激光的相干性很好。 *20-6 偏振光的干涉和应用 (自学)

  47. 衍射屏 衍射屏 观察屏 观察屏 L ¢ L L l l S * a l ³ 10-3 a S * 图20-17 图20-18 §20-7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 一.光的衍射现象 光在传播路径中遇到障碍物时,能绕过障碍物边缘而进入几何阴影传播,并且产生强弱不均的光强分布,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衍射。

  48. dE(p)  · dS p Q S(波前) P点的合成光强: 设初相为零 I = E2 图20-19 二.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惠更斯原理:媒质中波所传到的各点都可看作是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就决定新的波阵面。 菲涅耳指出:波阵面上各点发出的子波在空间相遇时会产生干涉。“子波相干叠加”—这就是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P点的合振动:

  49. 有限远 有限远 无限远 菲涅耳衍射: 有限远 光源 障碍物 观察屏 无限远 有限远 观察屏 无限远 夫琅和费衍射: 无限远 图20-20 S * 衍射的分类 干涉和衍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干涉是有限多条光线的相干叠加;衍射是无限多条光线的相干叠加。

  50. p  A b o C S B * f 图20-21 三. 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 当衍射角=0时, 设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 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都会聚于o点,且没有光程差,故它们相互干涉加强,在o点处形成一平行于缝的明条纹,称为中央明纹。 对衍射角 ,两边缘光线A、B的光程差是 =BC=bsi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