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19 Views
《 矿用电气设备 》 课程教学设计(说课). 专兼职教师团队: 孙慧峰、崔新跃 马黎明(平煤一矿首席技师) 王国展(平煤一矿首席技师).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 矿用电气设备 》 课程教学设计(说课). 主要内容. 课程 设计. 课程 教学特点. 课程 设计思路. 课程 设计流程. 教学效果 分析与评价. 考核与评价 设计. 课程 定位. 教学实施设计. 课程总体 设计. 教学单元 设计.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思路. 学生在经历真实或
E N D
《矿用电气设备》课程教学设计(说课) 专兼职教师团队: 孙慧峰、崔新跃 马黎明(平煤一矿首席技师) 王国展(平煤一矿首席技师)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矿用电气设备》课程教学设计(说课) 主要内容 课程 设计 课程 教学特点 课程 设计思路 课程 设计流程 教学效果 分析与评价 考核与评价 设计 课程 定位 教学实施设计 课程总体 设计 教学单元 设计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思路 学生在经历真实或 准真实的工作活动 的过程中学习和 掌握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的学习 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思路 学习的行动主体 学生 学生学习的目标 职业岗位中的行动能力 学生学习的途径 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 教师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是教学的重点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宗旨围绕 教学设计基于 课程内容源于 煤矿电气技术应用 煤矿电修工作岗位 服务于工矿企业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选取:开发学习任务 以煤矿采区供电系统为载体 • ※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三段式” • 将课堂延伸到煤矿电修车间 • ※教学媒体确定:多媒体、实物、现场录像、实训设备等 • 教学方法选择: 团队协作、演示操作、小组讨论、角色互换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学习成果展示: 产品演示、张贴板、PPT文稿 • 整合校内外知识与技能 • ※考核方案设计:“两结合”的“四评” • 过程+结果、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师傅)
第二部分 课程设计流程 课程定位 一、课程定位 1.教学目标确定 2.学习任务开发 3.教学对象分析 4.课程教学设计 二、课程总体设计 《学习任务单》设计 三、教学单元设计 师生之间交流 教师之间交流 三级督导反馈信息 教学模式:“行动导向三段式” 四、教学实施设计 “两结合”的“四评”考核 五、考核与评价设计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课程定位 电工电子基本电路 的分析与设计 检测仪器的选用和使用 电路图及机械图绘制 专业基础 课程 核心课程 先修课程 《矿用电气设备》 后续课程 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应用 第一层次岗位实习 电力电子及变频器应用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课程总体设计 1.课程教学目标 依据: 1.人才规格需求 2.职业岗位要求 3.毕业生信息反馈 • 知识目标: 掌握常用矿用电气设备的结构原理 熟悉常用矿用电气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措施 掌握常用矿用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 • 能力目标: 能正确地对常用矿用电气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 能熟练地对常用矿用电气设备进行故障查询与处理 能正确地编制常用矿用电气设备的修理工艺 • 素质目标: 自我评估能力、 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安全与环保意识
任务三 任务二 任务一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课程总体设计 2.学习任务开发 开发步骤 职业岗位要求 教学载体 知识与技能 学习任务 知识点: 1、…… ……… 技能点: 1、…… ……… 煤矿采区 供电系统 矿用电气设备 职业岗位和要求 职业岗位 电缆修理工 电机维修工 设备管理工 防爆开关维修工 技术员 岗位要求 熟悉设备性能原理、构造及作用。会使用、维护和修理。 参照: 维修电工职业标准 煤矿“三大规程” 企业安全文化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课程总体设计 2.学习任务开发 确定教学载体 矿用电气设备 煤矿井下采区供电系统 高压配电箱 高压进线 矿用变压器 矿用低压馈电开关 矿用磁力启动器 工作面配电点 工作面配电点 矿用煤电钻综保装置 用电设备 电动机 工作面负荷 工作面负荷 教学载体——煤矿井下采区供电系统
岗位工种 情感 态度 岗位要求 知识点 技能点 1、掌握一定的电工基本知识,熟知有关标准和规定要求 2、熟悉所维修范围的供电系统,电气设备和电缆线路的主要技术特征以及电缆的分布情况 3.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 1.种类、规格、型号 2.截面积选择、电缆试验及注意事项 1.电工工具的使用 2.电缆修补、接线及电缆试验 充分认识职业道德对集体与个人发展的作用 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质量意识 电缆修理工 1、熟悉检修工艺标准、交流异步电动机拆卸与下线工艺 2. 熟悉电动机常见故障分析、判断与故障处理 3. 能正确进行电动机修后试验及参数测试 4、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文明生产 1.交、直流电动机结构、原理;型号;铭牌,接线,槽数、节距、极距计算及展开图绘制。下线工艺标准, 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2.文明生产要求、环境保护、安全操作知识 3.电气设备修理工艺及其编制方法 1正确选用仪器、仪表 2.正确准备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3.交、直流异步电动机拆卸与下线,常见故障分析、判断与故障处理、修后试验 电机修理工 防爆开关维修工 1.熟悉检修工艺标准,具有识图能力 2.矿用隔爆真空磁力启动器及馈电开关的电气接线,电路保护、故障分析、故障处理与调试 1.矿用隔爆真空磁力启动器及馈电开关结构、原理 2.矿用隔爆真空磁力启动器电路保护、故障分析 1.矿用隔爆真空磁力启动器、馈电开关电气接线 2.合理选用工具、仪器仪表及材料 1.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防爆电气标准》及电气有关作业规程 2.掌握所维修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特征、工作原理 3.熟悉所管辖的设备工作原理及性能 1.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特征、工作原理、设备检修质量标准安全规程 1.设备日常维护、熟悉矿备的结构、性能、技术特征、工作原理 2.常用设备及备品备件 3.对配件、材料及工具进行质量鉴别 设备管理工 1.编制机电设备更新改造计划,设备旬、月及大、中、小检修计划及有关安全技术措施 2.协助抓好机电设备的安装、检修,提出处理事故的技术措施,参加处理和抢救 1.安全规程 2.设备检修工艺编制 3.设备故障的检修与处理方法 1.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和安全保护、装置的灵敏可靠程度,提高设备安装、检修的完好率、防爆率,及时发现、解决生产中的不安全问题 技术员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课程总体设计 2.学习任务开发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课程总体设计 3.教学对象分析 ★按照培养职业能力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 ★通过“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从“学”中“做”,到“做”中“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从学生—— 1.已有知识和技能2.学习难度3.学习兴趣、方式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课程总体设计 4.课程教学设计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 二、教学实施安排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设计 要素 1.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三段式”教学模式 前提:以煤矿井下采区供电系统为载体选取教学内容 条件 :“两个团队+两个基地” 核心:实施“行动导向三段式”教学 考核与评价:“两结合”的“四评”考核办法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设计 2.教学条件 矿用电气设备综合实训室 ◆硬件条件:“两个团队+两个基地” 两个团队: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3~5人一组的学生团队 两个基地:校内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 ◆软件条件:学时与实训安排 学时安排:连续4~6个学时集中安排 实训安排:集中实训融入学习任务 电气设备装配实训室 一矿 开关车间 一矿电 机车间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设计 “行动导向三段式” 教学 3.教学实施 第一阶段 校内实训室 “任务获取、知识准备” 第二阶段 校外实习基地 “实践补充、理论转化” 第三阶段 校内实训室 “知识整合、成果展示” 下达学习任务 ↓ 获取相关知识 ↓ 制订工作计划 岗前培训 ↓ 师傅演示操作 ↓ 师傅指导修改工作计划 ↓ 学生实施工作任务 ↓ 师傅考核、学生评价 比较疏理 ↓ 知识整合 ↓ 展示学习成果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设计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演示操作:学习任务演示 • 案例分析:以现场设备故障现象为案例 • 分组讨论:学生团队讨论制定工作方案、自查表等 • 角色扮演:在煤矿电修车间扮演操作人员角色 • 启发引导:教师和师傅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 张 贴 板:学生以张贴板、PPT文稿等形式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 “教学做”一体: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做中学”、“学中做” 教学媒体: 实物、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件、图片、影像、网络、技术资料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考核与评价设计 原则 • 评价主体:突出多元化; • 评价内容:突出对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评价; • 评价形式:体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注意过程考核 (形成性评价)与结果考核(终结性评价) 的结合等。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考核与评价设计 考核与评价办法:“两结合”的“四评” 设计思想 过程+结果、学校+企业、教师+学生 将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学生与教师同时参与评价。
学生自评 团队互评 教师(师傅) 评价团队 教师(师傅) 评价学生 “两结合”的“四评”办法 学生综合评价 学习任务考核: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工作态度和行为能力。 课程结束考核: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技能水平。 占40% 占60% 过程考核 结果考核 答辩、操作等多种形式 评价办法 学生综合评价= 过程考核×60% +结果考核40%= ×60% +结果考核40%
教学实况 第一阶段 第三阶段 学生团队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团队成员汇报 兼职教师实物教学 专职教师下达任务、补充知识 第二阶段 教师对学生团队点评 在一矿电修厂师傅指导学生 在一矿电修厂学生实践操作
1 2 第四部分 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1.教学效果分析 知识:学生具备常用矿用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与修理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1. Introduction 技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能力、与人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3
第四部分 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2.教学评价 ◆ 学 生 团 队: 改革点燃了我们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激情,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 企业技术人员评价: 将维修案例和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并以现场为课堂,贴近工作实际。 ◆ 同行教育专家: 教学设计针对职业岗位需求,能够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第五部分 课程教学特点 创新“行动导向三段式”教学模式 1、以煤矿电气设备(或系统)为载体承载课程内容 2、将课堂延伸到煤矿电修岗位,建立起学生、教师(师傅)、学习(工作)环境之间三角双向的互动关系 3、实施“两结合”的“四评”考核办法 学习(工作)环境 教师(师傅) 学生
谢谢! 《矿用电气设备》 二○○八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