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281 Views
清代戏曲. 苏州派. 苏州派. 明清之际,苏州地区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工商业一直很繁荣,市民阶层也有较大发展,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产生了一批风格相近的剧作家群体,中国戏曲史上称其为苏州派,代表作家是李玉。由于这个作家群体社会地位比较低,与广大民众有密切联系,因此其作品较能真实地反映社会面貌,特别是苏州地区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 苏州派及其代表作家. 李玉. 生平. 前期代表作:“一人永占”. 后期代表作: 《 清忠谱 》. 其他代表作家. 朱素臣的 《 十五贯 》. 朱佐朝 《 渔家乐 》. 李渔. 生平.
E N D
苏州派 苏州派 明清之际,苏州地区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工商业一直很繁荣,市民阶层也有较大发展,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产生了一批风格相近的剧作家群体,中国戏曲史上称其为苏州派,代表作家是李玉。由于这个作家群体社会地位比较低,与广大民众有密切联系,因此其作品较能真实地反映社会面貌,特别是苏州地区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
苏州派及其代表作家 李玉 生平 前期代表作:“一人永占” 后期代表作:《清忠谱》 其他代表作家 朱素臣的《十五贯》 朱佐朝《渔家乐》
李渔 生平 李渔(1610~1680),原名仙侣,字谪仙,改名渔,字笠鸿,后字笠翁,别署笠道人、随庵道人、新亭樵客、湖上笠翁等。生于江苏如皋。屡试不中后于1648年顺治五年,迁居杭州以卖文为生。顺治十四年(1657年)移居金陵,开芥子园书坊,广交文士,并蓄养家姬,教习歌舞,逢迎公卿大夫。康熙十六年(1677年)再迁杭州至终。 创作 创作概况 代表作:《风筝误》
《长生殿》 作者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年轻时候受过良好的教育。1668年流寓北京,为国子监生,后二十年在游历的过程中求取功名不成还遭家难,生活非常贫困。1688年,洪生三易其稿的《长生殿》问世,从而享誉全国。但在1689年8月的一次演出中卷入一场公案而被国子监除名,生活更加潦倒。1691年,洪生被迫离京返回杭州,,但此后《长生殿》的影响却越来越大,并于1704年,建宁织造曹寅特邀洪生及一些名优在织造府会演《长生殿》,一时传为盛事。洪生从南京返回杭州时酒醉落水而亡。 洪生一生共创作了不少诗词,现存《啸月楼集》、《稗畦集》、《稗畦集续》等诗集,所作戏曲有名目可考的有十二种,唯有《长生殿》和《四婵娟》杂剧流传于世。
《长生殿》 主旨 作者在第一出《传概》中道出了他的主旨: 古今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哪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 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长生殿》 艺术特色 一、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 二、在艺术结构上《长生殿》以李、杨爱情生活为经,以政治生活为纬来编织全剧 。 三、《长生殿》曲词典雅清丽,抒情性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桃花扇》 作者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一字季重,号东塘、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第四十六代孙。年轻时潜心苦读、用心举业,却多次铩羽而归,遂有归隐之心。在内心是仕是隐交战不已之时,康熙二十三年(1684),他为南巡途径山东前来祭孔的康熙御前讲经,而被破格任命为国子监博士。1686年奉旨随工部侍郎前往淮阳,疏浚黄河海口。由于河道总督与漕运总督发生纠纷,使河工拖延三年之久。孔尚任无聊之余,常与南方人士作诗应和。1689年,返京仍作国子监博士
《桃花扇》 思想内容 《桃花扇》的作者借老礼赞之口明确地表明作者的思想是:“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离合”是指侯方域和李香君两人的爱情离合,作者正是通过两人的离合向大家展现了南明王朝衰亡的历史。
《桃花扇》 艺术特色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李香君 阮大铖 (二)戏剧结构。 (三)《桃花扇》的悲剧性的结局,有力地打破了古代戏剧习见的大团圆程式,给读者或观众留下了更大的思考余地。
清代中后期的戏曲 清代中期戏曲的倾向 代表作家 杨潮观和《吟风阁》杂剧 蒋士铨 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