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60 Views
我國技職教育 之發展與前景. 國立光復商工 曹學仁 scott@mail.kfcivs.hlc.edu.tw 0937-165935. 前言 :. 技職教育,四十年來蓬勃發展,培育各級各類技術人才,對於國家經建發展,功不可沒。近年來,國內外環境變化甚大,技職教育正面臨重大衝擊,高職面臨存廢,如升學進修強烈,延遲分化、強化技能專業,落實職業與生涯認知 ﹑ 試探等轉型調適,值得重視。. 後期中等教育改革. 緩和升學競爭成效仍未顯著: 公私立學費及聲望差距等因素影響,國中生與家長,仍以就讀公立明星高中職為優先選擇,短期內並未因廢除聯考而有明顯差距。
E N D
我國技職教育 之發展與前景 國立光復商工 曹學仁 scott@mail.kfcivs.hlc.edu.tw 0937-165935
前言: • 技職教育,四十年來蓬勃發展,培育各級各類技術人才,對於國家經建發展,功不可沒。近年來,國內外環境變化甚大,技職教育正面臨重大衝擊,高職面臨存廢,如升學進修強烈,延遲分化、強化技能專業,落實職業與生涯認知﹑試探等轉型調適,值得重視。
後期中等教育改革 • 緩和升學競爭成效仍未顯著:公私立學費及聲望差距等因素影響,國中生與家長,仍以就讀公立明星高中職為優先選擇,短期內並未因廢除聯考而有明顯差距。 • 綜合高中發展有待解決問題:量的擴增快速,卻呈現課程規劃、課程彈性、選修幅度、師資調配、教師第二專長進修等配套問題。 • 私立學校招生日見不足:93年招生名額36萬人,國中畢業生31萬人,形成嚴重供需失調。 • 後期中等教育素質問題:多元入學方案、學年學分制、彈性多元評量等問題,影響教育素質。 • 高中職社區化推動難度高:涵括改善教學設施、課程區域合作、就近入學獎學金、社區合作專案等專案計畫計畫擬定之複雜度困難度均高。
教育的第二條國道? • 高等技職教育質量失衡,四技二專招生數由82年的四千人成長到92年九萬二千人,進修部則由650人成長到7萬人,技職學生在高等教育中占的比重快速增加 • 百分之六十科大或技院是由專科或學院改制升格而來,教育經費資源師資設備不足。
危機 • 技職教育與產業間互動與合作不足,學校課程的調整、設備的更新、師資實務專長的培養或新聘速度,遠不及產業變動的速度,導致高等技職體系培育的人才與產業界需求有落差。 • 實務經驗不足,投入產學合作意願不高;而國際化程度不足,更是致命傷,台灣學生英語能力差(屈居亞洲倒數第六) • 技專院校對國際學術資訊的掌握能力欠佳,缺乏與國外學術研究單位的溝通管道及合作平台,學校研發能力軟硬體配套措施不足,較不易邀請國外知名學者專家參與講學或技術合作等。
技職教育面臨挑戰 1.職業教育長久以來被視為國中畢業生的「第 二種選擇」,甚至淪為「次等教育」教師與 學生缺乏應有的自信與尊嚴。 2.分科過多, 過細,缺乏統整,形成資源浪費 與轉接的困難。 3.職校教學強調專業與實務課程,人文素養與 數理科能力相對受到忽略,影響學生未來發展 4.產學合作及建教合作未能落實,師資普遍缺 乏實務經驗,導致教學常與產業脫節。
技職教育面臨挑戰 5.各個階層技職校院間之課程缺乏橫向的統整與縱向的銜接,形成重複交集。 6.職校學生升學及進修管道偏窄,升學壓力仍重。大學錄取率將達百分百,四技二專僅約四成。 7.高等技職教育(科大及四技)之師資多來自普通教 育體系,教學與課程有往一般大學靠攏傾向。 8.職教與職訓機構未能緊密結合,既未分工,也缺乏合作機制,不利於技術人力之培養。 9.政府財政困難,影響對技職教育投資,已經多年資本門經費為零,教學設備無法或轉型。
技職教定位與發展影響因素-國內 • 社會價值觀對技職教之衝擊—文憑.二等 • 提提昇基礎核心能力與國際化— 1.核心能力日漸下降 2. 國際交流不足 • 人口結構改變—86年國中畢生38萬,92年剩32萬 • 技職教與普通教育育發展日趨模糊-課程.實務… • 教師業界實務經驗需求- 1.實務技術專家難進 2.重理論 3.習慣單純教學環境 • 產業結構改變—1.加速升級 2.高科技產業 3.產業外移 4.技術創造 5.外勞政策-基層人力取代
技職教定位與發展影響因素-國際 • 投資導向轉為創新導向趨勢-創新能力 • 產業國際分工趨勢- • 教育市場國際化趨勢-餐旅.語文.WTO • 資源經濟體系轉向知識經濟體系
技職教育政策問題 • 將技職教育孤立於產業界外,使得技職教育的內涵與實務脫節,也使產業界因缺乏參與管道,便也傾向於放棄技術訓練與培育人才的責任。 • 在教育體系中,將技職教育定位為次等教育,並進行歧視待遇,使發展失衡,弊病日深。 • 從結構制度到教材師資,教育部對於技職與普通教育都採取系統性差別待遇,使技職教育積弱不振,功能不彰,也強化了人們對普通教育的偏愛。
技職教育結構問題 • 結構性問題--私校比重非常高,其擁有的資源不如公立學校,因為這種結構性的差異,外界普遍認為技職體系學校不像高教體系學校那麼強勢,所給予的正面評價相對來說也較低; • 技職體系升學管道狹窄(63年工技院),在注重升學的觀念下,技職學校成為學子升學選擇時的第二考量,這兩個因素應該是最主要的癥結。 • 從教育觀點而言,技職業教育重視實作有別於學術。卻在教育當局系統性歧視與扭曲政策下,未能充份發展特質。 • 技術職業教育既在立足點與發展機會上不如普通教育,也就無法發揮另一種學習選擇的功能。
技職教育定位 • 在施政者眼中,技職教育目的,是職業結構較低下位置從事人員的募集與補充,甚至可說是為配合完成整個階級支配結構所設計出制度; • 對教師與學生(家長)而言,通常是學校教育中的「失敗者」或「被放棄者」,才會走上技職教育一途。 • 技職教育無法獲得重要關注與資源挹注,李遠哲或科大認為技職教育畢業生「程度低落」,或是「有9成以上的技職學生想繼續升學
技職教育改革重點 • 同時兼顧升學與就業目標,滿足不同對象需求 • 逐漸擺脫以往終結教育色彩,朝向與終身教育體制相結合 • 在強調學力重於學歷的社會脈動中,技職教育將更具競爭的優勢 • 彈性調整技職學制,暢通學生進路管道 • 落實職業證照制度,提昇技職專業尊嚴 • 辦理綜合高中,輔導技職教育精緻發展 • 加強技職教育宣導,建立正確職業價值觀念
未來發展方向 1.提供促進學生適性發展技職教:過去技職教育和一般教育太相像,導致技職教育是學生的第二選擇。要有所區分,使學生有選擇方向,得到求知的滿足,才能凸顯技職教育的特色。 要達成理想需要全面改革技職教育現有的制度、師資等。高雄餐旅學院就是新制度的實驗學校, 2.結合終身教育理念:尊重技職教育技能。建立技職教育一貫的體制,讓學生有機會升學或進修。 3.讓想接受技職教育者都有機會接受技職教育:對不想升學者,弱勢族群等,提供技藝教育,協助就業, 助學貸款等。
技職教發展重點 • 以提昇國家競爭力為目標,規劃建立適合臺灣發展需要的技職教育系統。 • 因應社會、企業和個人發展,突破產官學研訓間的合作障礙,重新發展長期可行的合作模式。 • 檢討規劃技職教育整體教育內涵,塑造良好從業精神與態度。 • 在國家利益為主要考量前提下,尊重個人生涯發展的機會與需求,規劃各類課程與發展途徑。 • 在兼顧國家、企業、社會和個人需求考量下,結合官、訓、學、研、產、社區,共同規劃發展終生教育體系。
技職教育政策取向 • 配合產業升級培訓專業人才 • 加強建教合作充實實作經驗 • 縮短資源差距提升教育品質 • 改進技職課程因應人才需求 • 師資實務導向加強在職進修
技職教育具體措施 • 透過國中技藝教育,實現十年國教目的。 • 選擇具規模的高職改制為綜合中學。 • 打破過去直達車式升學制度,扭轉學校教育過度偏重升學及社會偏重文憑的觀念,強調以「學力」取代「學歷」。
高職教育=次等教育? • 高職教育被視為國中畢業生的第二選擇,淪為「次等教育」,高職師生缺乏應有的尊嚴 • 技院、科大設置,高職畢業生升學機會大增,技職教育無法避免文憑主義的衝擊,高級職校的職業準備教育功能漸趨淡化,形成數量逐漸萎縮及招生不足的現況,使高職師生產生前所未有的衝擊與低氣壓。 • 高職教育是產業界基本技術人員主要來源及培育的源頭,因此高職教育轉型是勢在必行
高職教育發展隱憂 • 曾志朗要讓高職教育自然萎縮 • 黃榮村要讓高職發展精緻化 • 李遠哲90年「教育改革檢討與改進會議」主張未來應廢除高職 • 陳總統92年高職校長會議鄭重宣布不廢高職,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和力量積極協助高職發展,讓台灣教育體系更多元化,讓孩子有更多選擇。 • 技專校院開放招收高中生50% • 技職教育政策一改再改,是技職教育發展隱憂
高職的定位 • 從82年到91年,高中職學生比例由32:68,調整為53:47,大幅增加高中生比重,造成外界有政府要廢除高職的疑慮 • 國中畢業生選志願,絕大多數以明星高中為首選(獎金留不注);接下來是辦學績效不錯公立高中、私立高中,其次是綜合高中、公立高職、私立高職,學生的發展已經被定住了。 • 社會價值觀最難撼動,教育當局應了解現實狀況,重新檢討後期中等教育的辦學方針,讓菁英高中帶動其他高中向上提昇,並挹注經費推動精緻高職,拓寬高職學生進路發展。
高職的願景 • 社區學院(3+2) • 科技高中 • 綜合高中 • 精緻高職 • 轉型(類科.功能-社大進修)
技職教育之發展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