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 likes | 896 Views
西方经济学 精品课程. 开放教育本科. 第 10 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学习要求 主要名词: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投资乘数 主要问题: 短期消费曲线与长期消费曲线的异同。 弗里德曼的相对收入理论及其评述。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及其评述。 影响三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因素。 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作用及其计算公式。 计算均衡收入、消费、投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 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 consumption function ) 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E N D
西方经济学 精品课程 开放教育本科
第10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 学习要求 • 主要名词: •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投资乘数 • 主要问题: • 短期消费曲线与长期消费曲线的异同。 • 弗里德曼的相对收入理论及其评述。 •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及其评述。 • 影响三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因素。 • 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作用及其计算公式。 • 计算均衡收入、消费、投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消费随收入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其函数表达式为: C=f(Y) 可用下图来表示消费函数: 一、消费函数
C C=bY Y 0 (消费函数)
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可以用消费倾向来表示。消费倾向包括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可以用消费倾向来表示。消费倾向包括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
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APC)
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
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 全部消费可分为两部分: 自发消费( )和引致消费( b·Y)。 (见下图)
C E 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区别在于短期消费曲线不经过原点,即收入(Y)为零时,仍然有消费C0 Y 0 短期消费函数
正储蓄 C 负储蓄 E 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区别在于短期消费曲线不经过原点,即收入(Y)为零时,仍然有消费C0 Y 0 短期消费函数
(1)APC和MPC是递减的,即由于收入增加,消费也 增加,但消费增长幅度要小于收入增长幅度 (2)MPC是消费曲线C= C0+bY的斜率 (3)APC>MPC 1> MPC >0 (4)消费和收入的关系: C>Y,APC>1 C<Y,1>APC>0 C=Y,APC=1 APC和MPC的变化规律:
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储蓄随收入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其函数表达式为: S=f(Y) 可用下图来表示储蓄函数: 二、储蓄函数:
S (净储蓄) · F · · 储蓄 0 E D Y (储蓄曲线)
储蓄与收入的关系,可用储蓄倾向来表示。储蓄倾向包括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关系,可用储蓄倾向来表示。储蓄倾向包括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APS) 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MPS)
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一生的收入决定其消费,长期中收入与消费的比例是稳定的。但这种收入不是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一生中的收入与财产 生命周期假说:
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消费也是稳定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消费也是稳定的。 持久收入指长期的、有规律的稳定收入,一般应持续三年以上,例如,固定的工资收入。 暂时性收入是一时的、非连续性的偶然收入,例如,偶而得到一笔遗产。 持久收入假说认为,决定人的消费的不是暂时性收入,而是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假说
均衡国民收入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国民收入。它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均衡国民收入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国民收入。它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 潜在国民收入 指利用社会上一切资源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它是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一、均衡国民收入与潜在国民收入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AD)分为居民的消费需求(C)和厂商的投资需求(I)。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AD)分为居民的消费需求(C)和厂商的投资需求(I)。 总需求=消费+投资 AD=C+I 两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
居民户的全部收入(工资、利息、利润、地租)部分用于消费,其余部分用于储蓄。根据收入法,总收入和总产量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AS)。因此:居民户的全部收入(工资、利息、利润、地租)部分用于消费,其余部分用于储蓄。根据收入法,总收入和总产量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AS)。因此: 总供给=消费+储蓄 AS=C+S 两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
由于: AD≡AS 而: AD=C+I;AS=C+S 从而: C+I≡C+S 即: I≡S 恒等关系:
两部门的总需求包括消费与投资: AD = C + I
C E Y 0 短期消费函数
C+I E Y 0
设 则有: 自发总需求
AD E Y 0
AD 在这一模型中,均衡Y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E Y 0
总需求变动必然引起均衡Y水平的变动。 总需求变动对Y的影响 · • 总需求与Y成同方向变动。 • 消费的变动与Y同方向变动。 • 储蓄的变动会引起Y反方向变动。 AD · · Y 0
总需求变动必然引起均衡Y水平的变动。 总需求变动对Y的影响 · • 总需求与Y成同方向变动。 • 消费的变动与Y同方向变动。 • 储蓄的变动会引起Y反方向变动。 AD · · Y 0
总需求变动对Y的影响 《蜜蜂的寓言》 总需求变动必然引起均衡Y水平的变动。 · • 总需求与Y成同方向变动。 • 消费的变动与Y同方向变动。 • 储蓄的变动会引起Y反方向变动。 AD · · Y 0
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AD · 需求缺口 · E K Y 0 紧缩性缺口(deflationary gap):
所谓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所谓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AD · E · 膨胀性缺口 Y 0 膨胀性缺口(inflationary gap):
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但是,一定量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多少,这就是乘数理论所要回答的问题。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但是,一定量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多少,这就是乘数理论所要回答的问题。 投资乘数的含义
乘数是指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即:乘数是指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即: 乘数(multiplier):
总需求的不同部分的增加都具有乘数性质。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等。总需求的不同部分的增加都具有乘数性质。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等。 投资乘数(investment multiplier)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假设投资增加1000元,若导致收入增加3000元,则乘数是3。假设投资增加1000元,若导致收入增加3000元,则乘数是3。
假设我利用闲置资源建造一幢价值$1000的房子。我的木匠和木材生产者会因此增加$ 1000收入。如果他们的MPC均为2/3,他们会支出$ 666.67(2/3×1000)购买新的消费品。这些商品的生产者又会增加$666.67的收入。如果他们的MPC也是2/3,他们又会支出$444.44(2/3×666.67)。如此下去,每一轮新支出都是上一轮收入的2/3。 这样,我最初的$1000投资就导致了一系列次一轮的再消费支出。最终的总和是一个有限的量。其计算过程见下表: 举例:
以上例子表明:在MPC为2/3时,乘数则为3,包括最初的投资1和其后增加的消费再支出2。以上例子表明:在MPC为2/3时,乘数则为3,包括最初的投资1和其后增加的消费再支出2。 乘数的公式为: 乘数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