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7

第 2 課 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

第 2 課 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 公民與社會選修 ( 上 ). 師大附中 魏嘉美. 但實際上社會是有階層 ( 階級 ) 的. 人類社會為何會有階層產生?. 人類的社會目標總是宣稱 追求平等與團結. 社會位置讓別人認識「你」. 公司名稱: 是 財富 的象徵。 同一職位上,通常「大」報社的薪資比「小」報社薪資 高。. 職稱: 代表 社會地位 的高低。 例如總編輯是主管階級,在媒體社交場合上受人尊敬。. 名片 權力與地位的象徵. 聯 X 報 要聞版 總編輯 王小明

jil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2 課 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2 課 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 公民與社會選修(上) 師大附中 魏嘉美

  2. 但實際上社會是有階層(階級)的 人類社會為何會有階層產生? 人類的社會目標總是宣稱 追求平等與團結

  3. 社會位置讓別人認識「你」 公司名稱: 是財富的象徵。 同一職位上,通常「大」報社的薪資比「小」報社薪資高。 職稱: 代表社會地位的高低。 例如總編輯是主管階級,在媒體社交場合上受人尊敬。 名片 權力與地位的象徵 聯X報 要聞版 總編輯 王小明 聯X報系 電話:02-2352XXXX 分機:3610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X號

  4. 壹、社會階層化 一、社會階層的意義 (一)社會階層的定義 指一個社會中的各群體,按照他們所擁有【 社會資源 】 的不同,區分為各種不同等級的狀態,且此一狀態具有 某種程度的【 持續性、穩定性 】,甚至會在世代間 延續下去。 (二)社會階層的意涵 1.顯示社會上不平等的層級體制。 2.產生於個人的生長背景,也受到社會結構的影響。 3.表現在經濟上的財富與所得、政治權力與資源、 社會聲望與地位、文化資本與社會關係網絡。

  5. 二、社會階層的形成 (社會地位) (政治地位) (經濟地位)

  6. 社會階層的劃分—收入 + 資產 1.是最常被用來劃分社會階層的第一項指標。 2.高收入者可藉由營養食品及醫療資源維持身體 健康、接受高等教育以發展自我、從事休閒 生活以抒發身心等,這些費用通常十分昂貴, 收入低的民眾難以負擔。

  7. 社會階層的劃分—社會聲望 1. 指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地位,受到他人認同 與尊敬的程度。 2. 通常依據個人的職業來衡量,不同社會的職業 聲望存有差異。

  8. 表2-1 臺灣與美國職業聲望量表

  9. 社會階層的劃分—權力 1. 能夠左右別人的行動與意願就是一種權力。 2. 政治權力指某些人或群體對於公共事務的決策, 具有較強烈與直接的影響力,此影響力可能來 自於: (1)個人所擔任的職位—如政府機構中的決策官員。 (2)與職位無關—如傳統家族裡的長老。

  10. 權力的不平等—不同社會原因不同 民主 權力來自投票 民主 權力來自投票 皇帝或國王 權力來自血緣 軍事 權力來自武力 宗教 權力來自神秘

  11. 擁有財富和權力,社會地位卻不高,如:黑社會老大。擁有財富和權力,社會地位卻不高,如:黑社會老大。 擁有財富和地位,但權力不大,如:富有的慈善家。 財富 權力 地位 同時具有財富、地位與權力,在現實社會中屬於金字塔頂端階級。如:總統、微軟總裁、台碩王永慶等。 擁有權力和地位,但財富不多,如:刻苦的宗教領袖。 資料來源:《圖解社會學》,吳逸驊著,2006年12月初版20刷,P.175

  12. 競爭 社會有限資源 財富、權力、地位 階層化 壟斷 兩極化

  13. 社會階層化的理論–功能論 肉販 只要願意就能勝任 醫生 很厲害的人才能勝任 1. 社會階層可把具備不同才能和不同訓練的人們, 妥善地安排在適當的社會位置上,讓這些人 各自發揮所長,有助於社會的順利運作,對社會 具有重要的功能。 2. 社會中有些工作特別重要,因替代性很小,必須 提供較多的資源,才能吸引最有能力的人,接受 特殊訓練,並獲得應有的職位。例如:醫生。 3. 社會階層讓所有人擔任適當的工作,提高社會 整體的功能表現。

  14. 社會階層化的理論–衝突論 馬克思 1.社會階層之所以產生,是因社會中優勢階層剝奪 弱勢階層利益所形成的一種衝突現象。 2. 社會階層化來自權力的運作與掌控,處於社會 階層的低階位置,並不是因為個人能力較差。 3. 主張應致力於檢視社會階層化現象,必要時以 特定政策予以修正,避免權力集中在少數社會 階層上層者的手上。 資本主義社會就是不平等…

  15. 社會階層化的理論比較 功能論 衝突論 1.功能論強調個人能力以 【 分配酬勞】的解釋, 忽略了社會中所存在的 偏見與歧視等因素。 2.衝突論重視【歷史 】與 【社會 】等非個人所能 控制之力量,對於社會階層 形成的重要性。 在討論社會階層如何形成時, 同時分析個人、歷史與社會等 各種因素,避免以偏蓋全。 在討論社會階層如何形成時, 同時分析個人、歷史與社會等 各種因素,避免以偏蓋全。

  16. 一、社會階層化的三個層次

  17.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一)經濟不平等 1.意義:【 財富】分配不均導致的經濟不平等,是最常被 注意到的社會階層化現象。 2.現象舉例:以美國為例,財富排序中最前面1%的人擁有 全國財富的38%;在排序最後80%的人卻僅擁有 全國財富的17%。 3.許多國家透過課徵所得稅或遺產稅,以降低家戶財富 複製的現象。 4.經濟不平等的原因: (1)個人因素 (2)性別階層化 (3)族群階層化 (4)所得分配不均。 5.測量經濟不平等的工具,最常用的是「五分位數法」。

  18. 五分位數法 1. 將全國家庭依所得大小排序後,再將戶數 分為五等分。 2. 五分位數=(最高20%家庭的平均所得) ÷ (最低20%家庭平均所得) 3.結果:得到倍數愈大,表示所得分配愈不平均。

  19. 表2-1 臺灣地區戶數五等分位組之所得分配與所得差距

  20. 衡量所得分配情形的指標 • (一)羅倫斯曲線(Lorez curve):

  21. 2007-2008世界各國的吉尼係數 圖照來源:維基百科

  22. (二)社會聲望不平等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1.意義:主要是指人們享有不同的【 社會聲望】。 社會地位高的群體,具有較高的聲望,易得到人們 的尊重,因此可以獲得較多人際關係的支持,將使 社會地位高的人獲得更多的資源。 2.現象舉例:以台灣為例,某些較好的私立學校或明星班 級,較願意讓社會地位高家庭之子女進入就讀。 3.對於聲望的界定最能代表的就是職業。 「職業聲望量表」是根據「社會經濟地位指數」(SEI), 客觀測量職業聲望的高低。 SEI(socioeconomic index)是美國社會學家鄧肯(Duncan)設計的一種測量人們社會聲望地位的指標。根據每一個職業的收入(代表經濟地位)和教育水平(代表社會地位)估計出來,SEI就代表人們的綜合社會地位。

  23. (三)權力不平等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1.意義: (1)指對於公共事務的【影響力 】有所不同。 (2)在權力平等的社會裡,政治權力是公開、 公正,且可自由競爭的;在權力不平等的 社會中,則是由少數人掌握對政治事務的 決定權,而他們所做的決定,也往往對自己 所屬的團體較有利。 (3)無論是獨裁、威權或民主國家中,同樣可能 存在權力不平等的現象。

  24.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三)權力不平等 2.權力菁英(the power elite) (1)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C. Wright Mills, 1916- 1962) 根據對美國社會的觀察,提出「權力菁英」的 概念。 (2)權力菁英指權力掌握在政府、軍隊將領和商業 領袖所形成的菁英團體中。 (3)社會中大多數人對公共政策的制定,幾乎不具 有影響力,真正能決定這些政策的是社會中極 少數的一群人,即為權力菁英。

  25.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四、文化資本的不平等 Max Weber則提出 不平等的多樣性 馬克思以人與生產工具 的關係來定義階級 階級– 以收入與財富衡量,資本 主義社會的不平等來源 地位 –以聲望衡量 權力 –以政治影響力 衡量,政治社會的不平等來源 還有呢?

  26.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皮耶·布迪厄 ( Pierre Bourdieu) (四)文化資本不平等 (四)文化資本不平等 1.意義 (1)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2)提出文化 資本的概念,認為文化資本的 不平等影響人類社會生活。 (2)文化資本指被社會認為有價值 且較為高尚的各種不同知識與 技能。 (3)例如:古典音樂與文學就被 認為文化資本較高。

  27. ◎階級慣習與生活風格 • 布迪厄認為,文化資本可以由父母傳遞給子女,也就是上一代的文化資本、文化品味(taste)會影響到下一代,個人透過家庭階層繼承文化資本,並且形成「階級慣習」(class habitus)。

  28. 富人 窮人 圖2-9 上層階級的家庭,不僅讓子女提早 上英語補習班,甚至提供國外遊 學、留學的機會。

  29.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四)文化資本不平等 2.文化資本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 (1)布迪厄特別關心文化資本不平等對個人受教育 機會造成的影響,認為社會階層上層的家庭較 有能力提供子女文化資本,學校所教導的課程, 通常也是社會公認有價值的知識與技能。 (2)在還沒就學前就已經透過家庭累積相當文化資本 的上層階層家庭子女,因家裡提供了學校所教導 與要求的各項相關知識,學習發展通常較為早 熟,較有機會在學校教育中出類拔萃。 → 教育普及的程度、教育機會的均等、升學制度的公平性等,都是影響社會階層能否改變的重要關鍵。 →EX:多元入學方案與繁星計畫。

  30. 民國50年,出生在宜蘭冬山鄉貧苦農家。 小時候唯一的課外讀物是: 農民曆。 13歲時父親車禍去世。 高二開始寫作(台北復興高中) 大學考上台大哲學系,後來轉到台大中文系。 簡媜為什麼能成為有名的散文家?

  31. 簡媜出身宜蘭冬山河的平凡人家,13歲時父親驟然去世,簡媜出身宜蘭冬山河的平凡人家,13歲時父親驟然去世, 對鄉下人家來說,父親走了,意味著家的支柱倒塌,從今 以後人生都要靠自己。當別的小女孩仍在花一般的夢幻年 紀時,簡媜已經抽高想成為一棵堅毅的樹,給自己靠,也 給弟弟妹妹靠。 15歲,簡媜離開宜蘭,到台北求學。她從小就好學, 無論大大小小比賽都拿獎,戲稱自己得了「獎狀癖」。 高中聯考時,她離開家鄉,參加台北市立高中聯合招生,沒 想到只考上倒數第二名的學校。學校裡很多同學都很自卑, 書包總是故意反揹,不讓人家瞧見校名。

  32. 簡媜不相信自己只能如此,日日苦讀,有天她又在學校簡媜不相信自己只能如此,日日苦讀,有天她又在學校 留晚了,要坐車回家時,聽到一段對話,老奶奶看著她唸 書唸到半夜,跟老爺爺說︰「你看,真用功!」老爺爺卻 大聲地說︰「用什麼功!XX高中的,假用功!」 簡媜被刺傷,她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徬徨,又沒錢補習, 拿什麼跟人家比?但她愈想愈不甘心,為什麼自己要 被一 個沒有修養的陌生人傷害?她心中響起一陣回音︰「除非 自我放棄,否則誰也傷不了我!」最後簡媜更努力,第一 年就考上台灣大學。

  33. 寫作對她來說更是一場嚴厲的試煉。她不是一寫就在文壇引來掌聲的作家,高中時她開始投稿,她伏案桌前,老老實實用稿紙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一篇又一篇文章,再依照當時的行規投稿自附回郵,以方便出版社退稿。每回投稿前,她都在郵筒前祝福這些稿件「一路順風」,但這批稿件好像會認路一樣,沒多久又躺回她的信箱。寫作對她來說更是一場嚴厲的試煉。她不是一寫就在文壇引來掌聲的作家,高中時她開始投稿,她伏案桌前,老老實實用稿紙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一篇又一篇文章,再依照當時的行規投稿自附回郵,以方便出版社退稿。每回投稿前,她都在郵筒前祝福這些稿件「一路順風」,但這批稿件好像會認路一樣,沒多久又躺回她的信箱。 那一疊疊退稿沒有打倒她,因為她打心底不服輸。好不容易文章被報紙副刊登了,她紅著眼一看再看; 被退稿,她就把稿子撕了餵垃圾桶,心想:「總有一 天…」為了那一天,吃再多苦都值得。二十年後,她成為文壇舉足輕重的作家,純文學讀者卻愈來愈少,她還繼續堅持,她說:「文學不是為了湊熱鬧而來。」

  34. 回望年少時的失敗,簡媜心存感激。她說︰「當老天給你荒野,祂是要你做一隻高飛的鷹。年輕人不要怕痛,每個人的傷口只有自己可以撫慰,就像小鳥受傷了都是自己舔傷口。」回望年少時的失敗,簡媜心存感激。她說︰「當老天給你荒野,祂是要你做一隻高飛的鷹。年輕人不要怕痛,每個人的傷口只有自己可以撫慰,就像小鳥受傷了都是自己舔傷口。」 簡媜在30歲前不停開疆闢土,奮力燃燒,她說︰ 「30歲以前一定要把基礎打好,總不能過了30才在 整地、四處借圓鍬、鋤頭。」她形容那時候的身體狀 態「很精微,澎湃,不怕死,非常勇敢」。

  35. 一、個人條件與努力 • 功能論的觀點:每個人的天份與能力不同,階層體系的存在是必要也是合宜的。 • 個人所具備的才智以及努力,也是影響社會階層形成的因素。例如:「經營之神」王永慶、法國總統薩克奇

  36. 一、個人條件與努力 個人的先天條件 或許不盡相同 但是後天努力往往才是 決定性的因素

  37. 二、歷史過程因素— (一)資本主義使然 現代資本家階級是建立在資本主義 經濟的基礎上 中古歐洲貴族階級是建立在莊園 經濟的基礎上

  38. 二、歷史過程因素— (一)資本主義使然 1.國內社會階層化 (1)馬克斯認為社會階層是階級 之間的剝削所致,由經濟生 產關係所決定。 (2)資本主義發達後,階層的分化 、職業的分工與新職業的產生, 是形成現代社會階層的主因。 2. 國際社會階層化: 【殖民主義 】是造成近代社會階層 化的主要原因。

  39. ※補充:馬克思的歷史階段分期 階 級 鬥 爭

  40. 補充:馬克思(Karl Max) • 德國猶太人,是近代共產主義的精神領袖。最廣為人知的理論是 1.唯物史觀 2.階級鬥爭論 (影響社會學的衝突論) 3.剩餘價值說 代表作品: 【資本論】第一卷

  41. 1. 唯物史觀 1. 世界上一切歷史都是集中於物質,物質有變動,世界也隨之變動。 人類行為都是由物質的境遇所決定,故人類文明史,只可說是隨物質境遇的變遷史。 2.唯物史觀在實質上屬於經濟決定論。

  42. 2. 階級鬥爭 • 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發展到相當程度,被支配者便和 支配者開始對抗,於是生產關係發生了矛盾。結果由 被支配者經階級鬥爭取得支配權,使經濟結構發生變革。 • 馬克思認為不斷的進行階級鬥爭,才能不斷的推動歷史前進。 工具 生產力 技術 生產方式 支配者 生產關係 被支配者

  43. 3. 剩餘價值說 1. 資本家拿出一筆錢來購買設備、原料、勞動力, 用以生產商品;這批商品經過交換過程,又變成 另一筆錢。這筆錢大於原來拿出的那筆錢,其差 額名之為剩餘價值。 2. 剩餘價值起於生產過程,是從可變資本來的,亦 即從勞動力來的,應當歸於工人,而被資本家以 利潤的名義剥削去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