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856 Views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 刘慧清 博士 guilin100@tom.com 2006 年 4 月. 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的简称,英文直译是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to foreigners 。因为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所以它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 中心内容是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和阐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主要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
E N D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 刘慧清 博士 guilin100@tom.com 2006年4月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的简称,英文直译是the teaching of Chinese to foreigners。因为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所以它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 • 中心内容是教学理论。 • 教学理论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和阐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 •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主要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理论是一种应用理论。 • 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
口语教学的地位 • 口语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 首先,它是一门基础课; • 其次,它是留学生从课本知识到具体的实际运用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强烈的实践意义 。
语言的交际功能 • 口语和书面语都能够进行交际,但是日常使用更多的是口头的交际,因为更快、更直接,且能够及时沟通、反馈。 • 如日常对话、聊天、座谈、打电话,都是口头交际的表现形式。
调查数据 • 在250多名初中级学生中间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问卷调查,约95%的留学生将“汉语会话”列为他们最希望拥有的技能;约75%的留学生将“口语”列为他们最需要加强的技能。 • 但是根据统计,仅有46%的学生明确表示“很喜欢口语课”,33%的学生表示“会在口语课上积极发言”。
信息交换模式 • “传递——接收”是信息交换的模式。 • 接收比传递难度低。即听懂、看懂比会说、会写相对容易。听、读的技能比说、写的技能容易掌握。
传统型教学模式 • “传统型”基本上以“听说法”中的“刺激——反应”的模式作为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 • “传统型”教学模式反映的是“呈现--练习--输出”这一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 • 紧密围绕所选择的口语教材,其基本操作过程为:学习——回答——纠错——总结。 • “跟随原则”,即以比主干课(阅读课)慢1—2课的速度,跟随其后进行辅助与扩充训练。 • 用模仿、重复和记忆等方式学习,对词汇、语法、句型进行反复操练,以便强化记忆。 • 学生以受动者的姿态被动接收信息,完成语言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实践的单向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的弱点 • 对教材的依赖性过于突出,极易受到教材优劣的影响。 • 教学模式过于稳定。 • 教学手段的匮乏。
新的口语教学模式 • 既汲取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成份,又避免传统观念和方法中缺陷。这种口语教学模式应该是一次观念上的革新,是一种经过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论证的教学法——互动型教学模式。
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 • “传统型”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施动型” 的。教师和课文是课堂教学的主导,由“施动者(教师)”将课本知识传播给“受动者(学生)”,“受动者”仅仅处于静止的接收状态,按照既定的提示与要求进行合乎规范的反馈。 • “互动型”将双方放置在一个平等而开放的循环系统中,如当“施动者”首先提供一条信息后,“受动者”改变其静止的接收状态,即在进行消化、思考、选择、创造等诸多环节之后再用口头表达或者身体语言进行反馈,其状态是参与性的、投入的,再进行有选择的接收以及有根据的联想和创造。
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 教材的支柱作用有所降低。 • 大课堂观念的树立。 • 重视教师个体的教学艺术及技巧。 • 教学模式的自由组合。 • 重视学生在口语学习中的心理周期。
口语教学“八式”(1) • 师生对话式:即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照课文原句,教师与学生集体对话;另一种是教师与学生单独对话,这种形式的对话,主题不变,但脱离课文的原句型而换另一种说法提问,提问的难易程度视学生水平而定,程度高者难些,程度差者则易。
口语教学“八式”(2) • 一帮一式:即两个学生一起进行对话练习。这种形式在教师熟知本班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的情况下进行时效果最佳。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三组:A 组为优良生,B组为较差生,C组为中等生,C组又可分为中上和中下两小组。在会话时,C组中每个中上生和每个中下生分别搭配在一起成一对;而A组每人与B组每人则分别搭配在一起成为一对。这样每一对都可以好帮差,既调动了好学生的积极性,又帮助和促进了较差生,达到好中差齐进步的目的。
口语教学“八式”(3) • 样板式:即教师与好学生或好学生与好学生在全班进行会话示范,树立样板,以点带面。这样全体学生学有目标,心中明确,练有成效。
口语教学“八式”(4.1) • 小组交流式: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5人),教师规定1-2个题目,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对话。运用这种形式时,教师的分组也应做到好中差搭配。同时,教师必须轮流出现在每个小组中,听取学生的会话,及时纠正误音病句,因为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即使是学得好的学生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语病,如不及时予以纠正,学生不知错在何处,长久下去会形成难以改正的弊病。
口语教学“八式”(4.2) • 小组交流式:把学生分成几组,设计一个话题,让学生准备,然后每一组派出代表阐述各组的观点,最后老师点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 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情景,进行表演,这样组内的成员都尽量上台展示,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口语教学“八式”(5.1) • 开放式:即教师出几个题目,请学生自找对象进行会话练习。这种形式的好处是使学生达到三个“自己选择”:一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二是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题目;三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再请每组学生进行汇报表演。这样题目各异,内容丰富,既绚丽多采,又互相学习。开放式最好在学生学习汉语一、两个月以后运用效果较好。
口语教学“八式”(5.2) • 开放式:老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各自说出相关因素。例如,去海外学习的优点和缺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等;或找男朋友需要考虑的因素。
口语教学“八式”(5.3) • 去海外学习:学到该国的历史、文化,了解该国的饮食情况,看到该国的风景名胜,参观博物馆,看到当地人的生活,多一种人生体验;想家,饮食不习惯,气候不适应,经济压力等等。 • 找男朋友:耐心、浪漫、成功、忠诚、有钱、英俊、脾气好、温柔、体贴等等。
口语教学“八式”(6) • 表演式:即运用道具模仿真实生活进行表演会话。教学中,学生对这种形式很感兴趣,因为这是他(她)们真实生活的体验,在实际生活中即可以实用。例如:给妈妈打电话;去商店买东西;去饭馆吃饭;路遇;到宿舍找人等等。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既有实物,又身临其境,富有真实感。学生们极其投入的表演得到了交际语言的实际锻炼。
口语教学“八式”(7) • 录音式:即在课堂上将学生的对话或朗读用录音机录下来而后再放给学生自己听。学生听到自己说汉语的声音时情绪激动,气氛活跃。激动之余,教师指出其声调和语气或是语法的不当之处,并让学生将正确的重复1-2遍, 以形成正确的记忆,从而达到提高会话水平的目的。
口语教学“八式”(8) • 评分式:即对学生的对话和朗读评定准确的成绩。最初运用这种形式,是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评委由教师一人担任。在指出错误并由学生重复正确的答案后,教师按百分制打分。以后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和胆量的增大,逐渐过渡到让学生站到讲台前进行对话或朗读,由全体学生和教师共同担任评委。
口语课堂教学注意事项 • 三要、三不要 • 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哪种形式,不要像走马灯似的一天一个样,使学生感到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 要照顾到全体学生的练习,不要只专注少数尖子学生; • 要在每次活动结束时进行讲评,尤其要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学生,不要匆忙无结果地结束。
对教师的要求(1) • 语言学知识 。比如: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知识,也需要有古代汉语知识,最好还有一些方言知识等。 • 语言学理论知识 。语言学理论知识对语言学习具有指导作用。比如:学生在汉语声韵调训练时,单靠自觉模仿是不够的。当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时,教师如果给予必要的理论指点,能使学生自觉控制发音器官,进而自我练习和纠错,加速进程。
对教师的要求(2) • 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教学法知识 。教学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比如,每种教材适用哪些对象。怎样解释语言点,怎样把语言内容转化为技能,怎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把课上活泼,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怎样板书、提问等都离不开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教学法知识。
对教师的要求(3) • 文学和中国历史、地理、文化知识。教师的性情、气质、文化素养无形中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轮廓及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国历史、地理、主要名胜古迹、社会民俗知识、婚丧嫁娶、传统节日、宗教信仰、社会教育情况应熟悉,还应知道一般的世界、历史地理知识、当今形势。
对教师的要求(4) • 正确贯彻领会、运用课堂教学原则和方法,精讲多练,加强技能训练;纠正、辨别学生发音、声调、词汇、语法方面的错误。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1) • 在传统口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只能借助书本和黑板,来进行完全脱离真实语境的口语教学,从语言输入和输出这两个语言习得的重要过程来看,这种教学手段都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也没有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习者有利口语习得的积极因素。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2) • 在现代化的口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丰富的技术手段和强大的功能来实现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充分体现“认知建构主义”这一语言教学理论的观点,真正实践“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这一教学理念,并完全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3) • 多媒体环境下的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加强学习者真实语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利于多媒体手段输入(1) • 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课堂上, 可以增加视听结合的手段,使汉语信息的输入从视觉、听觉等多通道进入,以声像结合的面貌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创造出一个生动逼真的语言环境。在接受这种输入材料时,其真实的声音、直观的画面使学习者更倾向于直接建构汉语与语境的关系,让学习者直接进入用汉语思维的环境,避免思维上通过“心译”来建构语言同语境的关系这一跨度,达到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利于多媒体手段输入(2) • 例如,在教授词语时,多媒体课堂可以通过直观而生动的方法教会学生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如通过展示图片或动画了解词义,通过一定的语境图片和例句使学生了解词语的使用情境。 • 在涉及到文化方面的交际内容时,可通过真实的声音、图像、动画结合的方式输入给学生。
利于多媒体手段输入(3) • 采用视听输入的手段可以灵活多样,可根据需要点击按钮,选择边听边看图像,也可以不看图像单独来听,还可以边听边显示主屏上的文本。 • 可以先慢听, 边听边模仿重复,然后以正常语速来听,边听边说等等,方式可以灵活变通,视具体情况和需要而定。
利于多媒体手段输入(4) • 这种方式符合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中“可理解的输入”这一说法,Rod Ellis和S.Krashen都曾经强调提出过这一概念。 • 学习者接受的输入材料必须是可被学习者理解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还应略高于学习者当前的水平。 • 视听结合的这种手段恰好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辅助他们理解输入材料的直接语境。
听和说的关系 • 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都是听说结合的,听先于说,听是说的前提,如果听不懂对方的话,交际就失去了意义而无法进行下去,因而听的输入不可忽略。 通过视听结合的输入方式,还可以培养学习者观察和理解语言的社会语境,培养学习者在具体的语境下灵活应变,在适当的场合选择恰当的语体。
利于多媒体手段输出(1) •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者Merrill Swain 指出,“输出练习对于语言习得大有裨益” 。 • 教师的关键作用在于如何选择输出练习的方式, 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输出的练习,以切实提高学生用汉语思维和交际的能力,从而掌握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技能。 • 多媒体强大的信息管理技术、灵活的交互手段恰好能够在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口语输出练习上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
利于多媒体手段输出(2) • 借助多媒体设备,可显示录像或动画画面,抹掉声音,让学生给画面人物配音。其方式多样,可以将其中一个角色的声音抹去,让学生通过为之配音来扮演这一角色,即与画面其余人物对话,也可将所有角色的声音全抹,请多个学生配音。这一过程中,可利用即时录音技术,录下学生的发音, 然后与真实的原版配音相对比。可以单独请学生进行,表演给大家听,也可使全体学生都进行练习。
利于多媒体手段输出(3) • 多媒体课堂上可以通过图像、影视、动画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设计制作出真实的交际环境,让学生边看画面边把自己想象成画面中的角色来根据具体情景进行口语输出。可以通过互相合作的方式进行口语会话练习,或者使学生个体输出, 即以人机对话的形式,与画面上的人物进行对话,让学生走入真实的交际语境。
多媒体课堂教学手段的优势 • 提供真实的交际语境,有利于交际性练习的进行。 • 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得以体现。 • 可实现协同式学习。
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 • 随着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训练模式必将走入多媒体课堂。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习者创立真三维、全立体的仿真环境。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平衡感、力感、痛感等,通过特制的仪器,如头盔显示器、或数据手套等设备,学习者就可以完全进入计算机产生的三维空间现实中,在此虚拟空间可以遇到事先安排的各种情境,其临场感、可信度完全可以同现实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