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 光緒34年12月(西元1908年)七腳川事件日人統治下迫遷七腳川的阿美族人一部份暫居於荖溪河畔,日人設立花蓮木材會社,築鐵道,運輸林場木材,池南社位於鯉魚山西麓,當時孩童入學均須跋山涉水至壽豐就讀。※ 民國30年,為使孩童能就近讀書,初期建校就在荖溪河畔(今池南村六鄰58號民宅以東平地),家長義務勞動方式,搭建了二間茅草蘆葦竹編結構的教室,提供師生上課約二年餘。※ 民國32年年7月17日因颱風山洪暴發,砂石大瀉,池南社及運輸木材鐵路全廢,教室被沖失無法上課。※ 民國35年3月29日,接收日人滿朗山(即現在重光地區)所設的滿朗番童教育所,更名為文蘭國民學校,縣府派吳喜和先生代理校長,班級只有二班,學生共五十六人。※ 民國35年5月2日,縣府派呂玉田先生為校長。
※ 民國35年8月30日,因學生人數太少,歸併入銅門國校,改為文蘭分校。※ 民國36年6月20日,由於該區村民遷居山下,校舍亦隨之移建於荖溪平地(今池南村六鄰58號民宅以東平地)。※ 民國37年8月,校舍被颱風吹毀,乃沿溪蓋茅舍兩間暫充教室。※ 民國38年8月19日,恐溪水上漲成災,為安全計,在地方士紳的大力協助下解決校地問題,才覓得地勢較高的鯉魚潭台地,乃遷移校址於池南村鯉魚潭畔(今池南村二鄰環潭南路十八號上方台地)上課。※ 民國39年6月8日,學生人數日增,為因應實際需要,於宮彎山麓(即花蓮縣秀林鄉米亞丸1號現址)建辦公室一間、木架之茅草教室二間。※ 民國40年2月1日奉令獨立,校名沿用花蓮縣秀林鄉文蘭國民學校,由陳仲湘先生為獨立後之首任校長。
※ 民國40年4月,發起斗米建校運動,開闢運動場。※ 民國41年6月22日,建木造教室三間、教員宿舍一棟(三間)、廁所一座,並拓展運動場地及砌築石堤。※ 民國43年10月,修建辦公室及教室各一間。※ 民國47年7月2日,裝設點燈,校邊社區亦同時趁便接線,因而周邊夜間大放光明。※ 民國47年7月強烈颱風溫妮橫掃花蓮,木造教室及廁所無一倖免,乃發動家長及全體師生,日夜趕工搭建茅草屋頂木造的臨時教室。並奉令增設銅蘭分校及重光分班。※ 民國47年9月,奉令增設銅蘭分校及重光分校。※ 民國48年9月,獲省府運用美援專款興建鋼骨水泥平頂之標準教室五間落成啟用。
※ 民國50年7月,獲省府撥付增班專款興建三間標準教室落成(含銅蘭分校一間)。※ 民國50年9月1日,銅蘭分校正式獨立為銅蘭國校。※ 民國54年9月,省衛教會核定本校辦理學童營養午餐之供應。※ 民國55年1月,省民政廳核定本校辦理山地社區營養改善教育國校。※ 民國56年1月16日,為感謝玉山神學院師生來校協助開闢廚房用地,在操場舉行「感恩同樂會」。※ 民國56年1月17日,給水設備及洗手檯工程竣工,首次試放自來水。※ 民國56年9月,省衛教會撥款興建標準廚房一間,並主辦東北區營養教育研討會。※ 民國57年8月,改制為花蓮縣秀林鄉文蘭國民小學。
※ 民國57年10月31日,首任校長奉調信義,派羅錦松先生為第二任校長接掌校務。※ 民國59年9月1日,重光分班升格為重光分校,編製三班。並完成新建教室四間,廁所二棟。※ 民國73年8月1日,派張是欽先生為第三任校長。※ 民國82年2月,分發校護,協助辦理學童健康、衛生相關事宜。※ 83學年度獲教育廳補助20萬元經費整修本校魚池、40萬元補助分校操場整修及裝設護網工程、補助本校95萬元改善教學軟體設備工程,以及完成本校及分校廁所改建工程。※ 民國84年2月,張是欽校長退休,由李勝賓主任暫代校長,繼續推動校務。※ 民國84年2月25日,派楊印聲先生為第四任校長接掌校務。
※ 民國84年1月獲教育廳補助貳仟伍百萬元校園整體規劃經費。※ 民國86年10月2日,學生人數逐步減少,重光分校學生回本校合班上課,並獲配發壹部中型交通車接送重光社區學童上下學。※ 86學年度完成交通車、蘭馨館、教師宿舍、溜冰場、滑梯、校門道路、滾輪小木屋、網繩吊橋等設施工程。※ 87年5月26日成立海洋鄉土教材展示館(魚類、貝類、礦石)。※ 87年6月26日獲教育廳補助大區域幼稚園教室新建工程肆佰陸拾貳萬元。※ 86學年度獲教育部補助360萬元購置交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