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621 Views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主讲: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龚志武. 第一篇 课程导论. 【 学习目标 】. 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 了解: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化进程和影响教育技术形成的三个主要方面 理解: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教育技术概述. 一、 AECT 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 educational technology 教学技术: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 教育技术”在英国和加拿大比较流行 “教学技术”在美国得到广泛使用 “教育技术”和“教学技术”可交替使用 “教育技术”和“教学技术”被认为是同义的.
E N D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主讲: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龚志武
【学习目标】 • 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 • 了解: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化进程和影响教育技术形成的三个主要方面 • 理解: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重要意义
一、AECT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 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教育技术”在英国和加拿大比较流行 “教学技术”在美国得到广泛使用 “教育技术”和“教学技术”可交替使用 “教育技术”和“教学技术”被认为是同义的
1963年的第一个正式定义 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对 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包括: (1)研究在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图像 信息和非表征性信息的独特的相对的优缺点; (2)在教育环境中利用人员和设备将信息结构化、 系统化。这些任务包括对整个教学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应用。
1970年定义 “教学技术”是一种根据特定目标来设计、 实施与评价整个教与学过程的系统方法。 它以对人的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为基础, 综合运用人力、物力资源,以达到更 有效的教学目的。
1972年定义 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 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 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 以利于人类学习。
1977年定义 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 的方法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 有机的过程,涉及人员、程序、 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方面, 与人类的学习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1994年定义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 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977定义vs1994定义 • 77定义把教育技术看作是先进技术手段与方法的应用,没有把它看作是一门独立的有自身理论体系的学科; • 94定义则把教育技术看作是指导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各种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即认为教育技术已形成了一套用于指导优化学习过程的各种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体系,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1977定义vs1994定义(续) • 77定义着眼点于实际应用;94定义认为教育技术是研究如何优化学习过程的理论与实践,其着眼点既重实际应用又重理论研究。 • 94定义用比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概念取代比较笼统、抽象的人类学习概念,对于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开发 应用 设计 理论 实践 评价 管理
1977定义vs1994定义(续) • 1994年定义描述的教育技术的5个领域之间的联系是非线性的,比1977年定义所规定的“系统化”的线性模式前进了一步,体现了整体化的方法。这种非线性的领域模型指出了教育整体改革过程中应考虑的各方面因素,起到了一种启发的作用,而不规定按某一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技术,因而更好地体现了系统思想。
二、教育技术定义在中国的扩展 • 强调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和信息技术的支持; • 把研究对象由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扩展为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 • 强调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优化教与学。
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 •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电化教育开始了从多媒体教学设计向信息化教育转化的历程。电化教育定义为“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南国农,1998)
三、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 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 • 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 教育科学中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四、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 • 1978年开始,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高等院校开设电化教育专业。 •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 截至2002年,近100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本科专业,近30所高等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续) •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在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教育技术的第一个博士点。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具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教育技术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多层次、多方向的学科专业体系。
视觉教学 视听教学 视听传播 教育技术 程序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教育应用 早期的系统观 教学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与开发 一、教育技术的历史演化进程
媒体教学技术 • 从直观教学到视听传播 • 实现个别化教学的教学技术 • 程序教学 • 教学系统设计方法
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 教育技术学 理论基础 系统论 教学论
说了什么 (say What) 讯息 通过 什么 渠道 (in Which channel) 媒介 对谁 (to Whom) 接受者 产生 什么 效果 (with Which effect) 效果 传播理论 谁 (Who) 传播者 拉斯韦尔五W公式
干扰 • 香侬·韦弗模式
第一类经验是“直接经验”或“做的经验”; 第二类经验是可以通过视听手段而获得的“替代经验”; 第三类经验是间接和“抽象经验”。 视听理论: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抽象 替代 做 戴尔“经验之塔”
系统方法的一般过程 修改与推广 鉴定需求 (需求分析) 设计方案 (系统分析) 选择策略 (优化分析) 评价方案 (效益分析) 实施方案 (运行分析)
学习理论 • 行为主义:斯金纳 • 认知理论:加涅 • 建构主义:皮亚杰 • 人本主义:马斯洛
教学理论 • 布鲁纳的教学论 • 奥苏贝尔的教学论 • 加涅的教学论 • 罗杰斯的教学论 • 基于现代认知建构理论的教学论
信息社会教育面临的挑战 • 在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信息社会推动社会变革的同时,要求教育观念、教育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化。 • 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必须实施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将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 “校校通”工程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 “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 • 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 全国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培训教育工程
教学过程要素的转变 • 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学习资源的选择者、开发者和设计者。 • 学生地位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 • 教学内容的转变:传统课本知识+能力的培养训练+情操的培养; • 媒体作用的转变,由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教师角色的转变 • 从强调教学活动的设计转变为强调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设计,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支持角色将更为突出。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着重开展研究型的学习、基于实际问题的学习、协作型的学习,使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活动设计更加灵活和弹性。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 2000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制定了“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 2005年教育部批准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相继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 全国已经在100多所高校成立了专门的教育技术培训中心,针对教师进行培训。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 6个维度能力素质:基本操作与概念,规划、设计学习环境并体验,教学、学习与课程,运用技术促进评价,运用技术促进绩效和专业实践,社会、道德、法律与人文要求。 • 4个维度能力素质: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
【学习任务】 通过GOOGLE搜索引擎,采用至少三种不同 的关键词查询的方式搜索“教育技术定义”, 分别记录对应的搜索项。结合自己的教学 实践,谈谈你对教育技术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