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727 Views
20140514 上海華東師大演講. 從民族學、民俗學到社會學 —— 大夏大學校友陳國鈞教授 的人生經歷與學術成果 主講 : 洪淑苓 台灣大學台文所教授∕所長. 一、陳國鈞生平簡介. 陳國鈞先生, 1915 年生,浙江省人,大夏大學法 學士。 在 李澤霖先生的指導下,師生二人合作,從事西南苗族社會 研究,著 有 《 貴州苗夷社會研究 》 等書 。 1949 年 ,隨國民政府到台灣 ,擔任花蓮中學光復後第三屆校長,任期自 1949 年 7 月到任 1954 年 2 月 。.
E N D
20140514上海華東師大演講 從民族學、民俗學到社會學 ——大夏大學校友陳國鈞教授 的人生經歷與學術成果 • 主講 : 洪淑苓 • 台灣大學台文所教授∕所長
一、陳國鈞生平簡介 • 陳國鈞先生,1915年生,浙江省人,大夏大學法學士。 • 在李澤霖先生的指導下,師生二人合作,從事西南苗族社會研究,著有《貴州苗夷社會研究》等書。 • 1949年,隨國民政府到台灣,擔任花蓮中學光復後第三屆校長,任期自1949年7月到任1954年2月。
其後,轉任中興法商學院社會學系教師,亦曾在東海大學、東吳大學等校兼課,(推測)直到退休。1988年,74歲,仍為自己的書作序。其後,轉任中興法商學院社會學系教師,亦曾在東海大學、東吳大學等校兼課,(推測)直到退休。1988年,74歲,仍為自己的書作序。 • 1966年春,曾前往荷蘭海牙社會研究院研究,歷時九月,通過考試,獲研究員文憑而歸。 • 在台灣期間,從事台灣原住民(山地人)的調查研究,後亦專攻社會學,著作甚多,如《蘭嶼雅美族》、《台灣土著社會研究》(一)、(二)等。
二、陳國鈞的苗族社會調查研究 • (一)背景與工作成果 • 陳國鈞〈大夏大學社會研究部工作述要〉(《貴州苗夷社會研究》附錄) • 校長張伯群先生「即揭櫫『提高學術研究』,在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春季,設立「社會經濟調查室」,1939年更名為「社會研究部」,從事貴州社會調查研究暨建設事業。
「社會經濟調查室」 • 1.發行刊物,假「貴州旬報」副刊發刊,出版「社會旬刊」,出版1-40期,因報社被炸毀而停刊。 • 2.調查貴州省鄉土教材,編成報告十四卷呈教育部,凡四十萬言。 • 3.對社區、勞工、人口結構進行調查與研究。 • 4.貴州各縣風俗迷信調查與研究。 • 5.編印史地社會論文摘要。
「社會研究部」 • 1.出版刊物《社會研究》,假貴州日報副刊刊行,1930年2月創刊,已出版至55期,從未間斷。 • 2.黔省苗夷概況調查,歷時八月,包含安順、定番、鑪山等處的調查,撰寫成三份報告呈內政部,每份20萬言。 • 3.黔省各縣苗夷民俗資料蒐集調查,歷時半年,將調查成果繳送省教育廳民俗研究會該會。 • 4. 黔省各縣苗夷社會調查,黔省政府於1940年春主辦邊遠農村工作宣傳團,受託派助理研究員兩名隨團調查,歷時五月完成。
5.黔省東南區苗夷生活調查,1940年派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共二人,計調查部勻、八寨、三合、荔波、邵江等十餘縣,主要調查黑苗、生苗、侗家、水家等四種,歷時十三月,至1941年4月底結束,資料仍在整理。5.黔省東南區苗夷生活調查,1940年派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共二人,計調查部勻、八寨、三合、荔波、邵江等十餘縣,主要調查黑苗、生苗、侗家、水家等四種,歷時十三月,至1941年4月底結束,資料仍在整理。 • 6.北盤江流城苗夷族調查 • 7.黔省各種語言調查 • 8.攝製「苗胞影薈」 • 9.出版叢刊:《民族學論文集》第一輯、《鑪山黑苗的生活》、《貞豐仲家語字彙》、《城寧大花苗語字彙》、《安顏苗夷的生活》等,共五冊。
10.出版貴州苗夷研究叢刊,與貴州文通書局合作,已出版《貴州苗夷歌謠》、《貴州苗夷社會研究》《貴州苗夷影響》三種。10.出版貴州苗夷研究叢刊,與貴州文通書局合作,已出版《貴州苗夷歌謠》、《貴州苗夷社會研究》《貴州苗夷影響》三種。 • 11編述「社會研究部概況」 • 12徵集苗族各種文物,得一千多件。 • 13舉辦苗族文物展覽會 • 14設立苗夷文物陳列室 自1941年起,校內設立一實物陳列室。 • 15協助各級機關團體工作
未來的工作計劃 • 1.續完各種調查 • 2編纂貴州苗夷適用教材,應另編適用貴州苗夷生活懷舊之各種教材。 • 3兼辦貴州苗夷學校督導工作,因各縣距省會縣城遼遠,行政人員督導不易,故該研究室人員可就近就便代為督導。 • 4徵集貴州文物 • 5出版貴州苗夷研究刊物。
(二)相關著作舉例 • 1.陳國鈞等,《貴州苗夷社會研究》婁子匡,東方文化書局再版,列入「亞洲民俗•社會生活專刊」第46冊
吳澤霖、陳國鈞,《貴州安順縣苗民調查報告》,「西南民俗文獻」第19卷,駱小所主編,中國西南文獻委員會出版。吳澤霖、陳國鈞,《貴州安順縣苗民調查報告》,「西南民俗文獻」第19卷,駱小所主編,中國西南文獻委員會出版。
三、陳國鈞的台灣原住民調查研究 • (一)到台灣之後的生活 • 1.出任花蓮中學校長 • 花蓮中學光復後第三屆校長,任期自1949年7月到任1954年2月。 • 據葉日陞,《國立花蓮高級中學學校發展史之研究(1936~2002)》: • 一、深具使命感:因曾任蔣公侍衛,故其任期內,蔣公曾於民國39年(1950年)11月2日及40年(1951年)12月26日,兩度蒞校,並親題「為國育才」四字勖勉,這不但是蔣公對自己子弟兵的叮嚀,也是陳校長的使命,更是花中永恆的任務。
二、重視公民教育:因法學士,對品德操守、社會規範特別透徹,常說:「我不寄望每位同學將來都成學者專家,但至少是一個品德、操守一等的公民」。二、重視公民教育:因法學士,對品德操守、社會規範特別透徹,常說:「我不寄望每位同學將來都成學者專家,但至少是一個品德、操守一等的公民」。 • 三、作風平實:和師生打成一片,喜愛足球運動,並讓工友施阿勇參加校運,造就了後來施阿勇、徐天德、徐石山、曾俊傑等傑出國手,他領導的教師足球隊和學生足球隊對抗,是當時全校的大熱門。 • 四、關懷特殊學生:強調「培養優秀國民與人才,為國家社會所用」,在學校常利用課餘時間,走進教室與學生對談。
2.轉任中興法商學院社會系教授 • 陳國鈞辭去花蓮中學校長職務後,應即是轉任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社會系教職。 • 法商學院位在台北市合江街,前身為省立行政專科學校,1949年成立。 • 1955年成為省立法商學院,並首開夜間部大學課程。1961年與台灣省立中興大學合併,稱中興大學法商學院;2000年改制為國立臺北大學,舊址保留為台北校區。 • 該校素以法學、商學、行政等領域之教學研究著名,多數公務人員出自該校系所,可說是台灣社會培育法政人員的搖籃。
1966年春,陳國鈞獲內政部推薦,聯合國經費補助,前往荷蘭海牙社會研究院研究,獲研究員文憑而歸。他將這段時間的研究成果,撰成《荷蘭社會研究》一書。1966年春,陳國鈞獲內政部推薦,聯合國經費補助,前往荷蘭海牙社會研究院研究,獲研究員文憑而歸。他將這段時間的研究成果,撰成《荷蘭社會研究》一書。 • 陳國鈞在法商學院社會系任教,多次發表台灣原住民研究論文,都獲得國科會獎勵,可見其著作成果十分優秀。 • 後亦曾在台中東海大學社會系、東吳大學社會系兼課。 • 任教科目有文化人類學、勞工研究、鄉村社會、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等。
(二)相關著作舉例 A來台後,最早的兩本書 1.《蘭嶼雅美族》,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6年10月
2.《台灣東部山地民族》, 台北:興豐印刷廠,1957年?月
B.1959起,連續七年從事台灣土著社會研究,獲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補助,並出版書籍B.1959起,連續七年從事台灣土著社會研究,獲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補助,並出版書籍 • 1.《台灣土著社會婚喪制度》,台北:幼獅書店,1961.9 • 含「台灣土著社會婚姻制度」、「台灣土著社會喪葬制度」 • 2.《台灣土著社會生育習俗》,台北:幼獅書店,1963.10 • 3.《台灣土著社會成年禮習俗》,台北:幼獅書店1963.10 • 4.《台灣土著社會始祖制度》,台北:幼獅書店,1964.10 • 5.《台灣土著社會研究》(一)、(二),台北:東方文化書局,1974年冬 • ✽6.《文化人類學》,台北:三民書局,1977年7月出版,1974年9月,中興法商學院初版。序云: 教學多年,皆教人類學,自1973年,配合教育部頒定社會系課綱,改授”文化人類學”。
《台灣土著社會研究》(一)、(二),台北:東方文化書局,1974年冬出版。陳國鈞,自序(1973.6.1)云:《台灣土著社會研究》(一)、(二),台北:東方文化書局,1974年冬出版。陳國鈞,自序(1973.6.1)云: • 憶自民國二十六年,抗日戰爭開始,我隨著母校—大夏大學,由上海到達西南邊疆的貴州,便受吳澤霖師的指導從事邊疆民族的調查研究工作。……達六年之久。 • 回顧從事民族社會的調查研究工作,先後達三十餘年,唯一引以為自慰者,即是對此研究一直樂而不倦。 • 最近五、六年來,由於實際需要,偏向社會福利方面的研究,但一直耿耿於懷的,就是以前有關民族社會方面的所有資料,雖然發表的多,卻因不善於保存,大多散失。至今僅有台灣的一部分資料而已,而其中出版的幾本書,也早已售罄,總覺得有重加整理和合印的必要。 • 去年,泰國朱拉隆功大學舉行大學學術博覽會,展出各國邊疆民族資料及照片,當教育部轉來此項通知後,便提供自己在台出版的幾種,因而更促使我要把它們合印一冊的決心。 • 這本書內共九個長篇……
四、學術研究轉折: 從民族學、民 俗學到社會學 • (一)荷蘭經驗的推動 • 1966年,受推薦進入荷蘭海牙社會研究院研究,獲得文憑。當時內政部得聯合國資助,社會福利部門遴選社會學者與社會工作者出國進修,先後達50人之多。而陳國鈞申請前往荷蘭,當時台灣與荷蘭無邦交,但欲學習荷蘭之小國富強政策,所以獲選派送,他也成為該院第一個來自台灣的研究人員。陳國鈞的荷蘭經驗應是推動他日後轉向社會學,特別是勞工問題、社會福利制度的教學與研究的重要因素。
(二)相關著作舉例 • 1.《荷蘭社會研究》,台北: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出版,1969年1月。 • 十七篇文章,55幅圖片。偏重社會、勞工問題,如 • 1.荷蘭社會概述4荷蘭社會福利設施中幾種特殊服務6荷蘭的社會保險8荷蘭的勞工福利10荷蘭的就業服務13海牙的社會研究院14荷蘭的博物館15荷蘭國立來登民族學博物館16鹿特丹港及其碼頭工人
2.《勞工問題》,台北:三民書局,1964年初版,1992年8月三修訂四版2.《勞工問題》,台北:三民書局,1964年初版,1992年8月三修訂四版 • 3.《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台北:三民書局,1980年7月初版 • 4.《勞工政策與勞工行政》,台北:三民書局,1988年5月初版
五、延伸探討: 從婁子匡、陳國鈞看渡台之民俗學者的貢獻 • 1.婁子匡渡台後的民俗學研究 • 2.陳國鈞、婁子匡等的學術貢獻 • 3.結論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