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加強交通安全教育 建立安全模範城市 主講人 陳子儀

加強交通安全教育 建立安全模範城市 主講人 陳子儀. ㄧ ﹑ 汽車與現實社會關係 二 ﹑ 各國學者、專家對道路交通事故之見解 三 ﹑ 道路交通事故狀況 四 ﹑ 回顧主題之始末與人類進展的生活足跡 五 ﹑ 概觀交通安全教育 六 ﹑ 結語. ㄧ ﹑ 汽車與現實社會關係 ( 一 ) 汽車對社會之貢獻 ( 二 ) 道路交通事故帶給社會之困擾 1. 道路交通事故對 “ 人 ” 的傷害 2. 道路交通事故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表 1 日本於 2000 年至 2010 年間道路交通事故之經濟損失概況.

Download Presentation

加強交通安全教育 建立安全模範城市 主講人 陳子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加強交通安全教育 建立安全模範城市 主講人 陳子儀 ㄧ﹑汽車與現實社會關係 二﹑各國學者、專家對道路交通事故之見解 三﹑道路交通事故狀況 四﹑回顧主題之始末與人類進展的生活足跡 五﹑概觀交通安全教育 六﹑結語

  2. ㄧ﹑汽車與現實社會關係 (一) 汽車對社會之貢獻 (二) 道路交通事故帶給社會之困擾 1. 道路交通事故對“人”的傷害 2. 道路交通事故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表1 日本於2000年至2010年間道路交通事故之經濟損失概況 資料來源:人與車,交通安全教育推進月刊誌 (財)全日本交通安全協會 歐美之情況也很類似。以歐美日為例推算,每一國家都有付出高額代價損失之情形,我國也不例外。

  3. 二﹑各國學者、專家對道路交通事故之見解 (一) 道路交通事故不是意外 英國伯明罕大學麥克.斯丹頓教授說「accident (意外)」被用於道路交通事故,但不是「意外」。交通事故的發生,都循著一定模式不斷反覆發生,是可以預防。 表2 我國各年死亡人數較高之前五項事故原因狀況 資料來源:係由筆者依警政署交通組A1統計資料整理製表 由表2來理解麥克教授所主張的論點。

  4. 二﹑各國學者、專家對道路交通事故之見解 (二) 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主因在人的因素 英國道路交通研究所作二次長時間研究,分析數千件交通事故原因獲得結果, 95%事故原因歸為人的因素,參看表3。 表3 英國道路交通研究所以道路交通三要素分析事故原因 資料取自IATSS Vol.19,No1,1993.3. P.18,Fig2 加以彙整

  5. 二﹑各國學者、專家對道路交通事故之見解 (三) 每當交通事故發生前都有迴避機會 日本交通事故總合分析中心,曾對1997年發生之300件交通事故案例所涉及的300位第一當事者,與225位第二當事者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該等525位駕駛人在事故發生之煞那前(駕駛操作程序的認知、判斷、操作過程疏忽)的人為過失特徵,如圖1。 A:第一當事者之人為重複過失狀況 B:第二當事者之人為重複過失狀況 圖1 人為過失之特徵 資料來源:ITARDA information No.33 由上圖所得結論,每件交通事故發生前,都會有2至3次迴避機會,卻因彼此間都未能適時掌握而導致事故。

  6. 二﹑各國學者、專家對道路交通事故之見解 (四) 溝通訊息產生間隙就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日本安全研究所星忠通所長指述,車撞車與人撞車都得視為人撞人的現象,計約佔75%。這是人與人之間的通訊(communication)產生了間隙(gap),因而引起的結果。 表4 我國2012年道路交通事故以事故型態分析統計 資料來源:係由筆者依警政署交通組A1統計資料整理製表

  7. 三﹑道路交通事故狀況 (ㄧ) 我國2012年道路交通事故之概況 依據警政署交通事故統計資料,我國2008與2012年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者之年齡分布狀況,經整理製表如表5。 表5 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者年齡分布狀況比較 資料來源:係由筆者依警政署交通組A1統計資料整理製表 表中所呈現16歲~24歲及65歲以上者,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較高之年齡層。

  8. 三﹑道路交通事故狀況 (二) 他國道路交通事故之情形 2012年日本道路交通事故負傷者之年齡層與事故狀態做對照比較如表6。 表6 日本2012年道路交通(年齡層與事故原因)之狀況 註:1.資料來源:取自日本警察廳交通局「H24年中交通事故之發生狀況」整理製表。 2.構成率(%):係在各狀態之年齡層的構成率。 3.△記號:各年齡層事故狀態負傷者較多者。 依表6顯示日本的交通事故特徵,有下列幾點: 1.全年負傷者較多的年齡層是30歲世代。2.各年齡層的駕乘汽車事故負傷者皆為 多。3.15歲以下及65歲以上的年齡層之騎自行車及步行者的交通事故負傷者較 多。4.16歲~24歲年齡層,則駕乘二輪車發生交通事故負傷情形有明顯的多。

  9. 三﹑道路交通事故狀況 (三) 違規與交通事故傷害之關係 由日本警察廳交通局之資料中,發現ㄧ項較特殊又驚人的數據,即是「違規與交通事故死傷關係」之統計分析,以騎自行車及行人部分為例,說明如下: 1. 騎自行車者(第一、二當事者)之情形 表7 日本2012年騎自行車(第一、二當事者)之違規與年齡層別死傷者之關係 註:1.資料來源取自日本警察廳交通局「H24年中之交通事故之發生狀況」P14。 2.「安全駕駛義務」乙項包括有1.轉向操作,2.煞車操作,3.未注意前方,4.未注意動靜,5.未確認安全,6.其他等。 其中死傷數顯著多的是第5項(未確認安全),佔該項數之59.9%,其次是第4項(未注意動靜),佔28.4%。

  10. 三﹑道路交通事故狀況 (三) 違規與交通事故傷害之關係 2. 步行者(第一、二當事者)之情形 表8 日本2012年步行者之違規與年齡層別死傷者之關係 註:1.資料來源取自日本警察廳交通局「H24年中交通事故之發生狀況」P16。 2.「違反通行」包括有1.走左側,2.走車道,3.其他等。 3.「違規穿越」包括有1.走穿越道外,2.斜向穿越,3.從停駐車間穿越,4.從行駛中車間穿越,5.從禁止穿越處穿越等。

  11. 三﹑道路交通事故狀況 (三) 違規與交通事故傷害之關係 由表7得知,(1)死傷人數較多而且各年齡層違規事項皆相同者,A.違反安全駕駛義務者,佔39.2%。B.違反交岔路口安全通行者,佔10.3%。 (2)就年齡層別之違規而死傷人數較顯著的是15歲以下之違反未停再開,佔10.3%)。 值得注意並應關心者是沒有違規行為,卻遭受交通事故而死傷者,佔36.3%。 由表8得知,死傷人數較多而且各年齡層違規事項皆相同者,係違規穿越道路,佔13.6%。年齡層別之違規較凸顯者是15歲以下之突然衝出道路,佔32.0%。 值得注意並應關心者,係步行中沒有違規行為,卻受到交通事故波及的死傷者,佔67.0%。 由此可見,遵守交通法令並不是確保安全之不二法則,必須尚具備有用路人的知識與技能才是重要。

  12. 四﹑回顧主題之始末與人類進展的生活足跡 (ㄧ) 危險與安全間求社會發展之矛盾問題 ◎道路交通對人類社會有極大的貢獻,同時其背後跟隨而來的是帶給人類很大傷 害與損失之代價。 ◎其他文獻記載,有人類存在以來,人們都為生活環境中的危險所煩惱,不斷設 法排除,以求平安生存。 但現代的人們卻不斷的製造危險(如:汽車、核能……等)並接納它。當受到嚴 重傷害,遭遇毀滅性破壞時,再用數倍的精力去探討因應對策。 ◎這是人類社會追求進步過程中之矛盾循環。 (二) 對道路交通事故之見解 文中對道路交通事故之見解︰◎道路交通事故非意外。◎道路交通事故原因絕大多數是人為因素(包括人為過失、安全知識與技能等)。◎每一件道路交通事故,都有2~3次的迴避機會。◎掌握事故原因,是可以預防事故發生。 (三) 改善道路交通事故之對策 道路交通安全對策有3E。假設,道路交通事故其發生之主要原因是人為過失,欠缺知識與技能(skill),其改善對策應屬3E中之Education為首,較易見效。

  13. 五﹑概觀交通安全教育 國外頗多學者都認為交通安全教育為生命教育,亦是生涯教育,教育內容包含有汽車工學、都市工學、交通心理學、急救醫學及法學等之綜合科學的知識及技能,但絕非深奧學問。 英國學者K. W. JOLLY教授指陳,交通安全教育為教授相關基本知識、技能、價值觀等。教學領域很廣泛,認為教師需要規範資格等為必要之主張。亦提及教學法的重要性,以及教材、教具、輔助教材、預備教育等關鍵問題。

  14. 六﹑結語 盼望能借鏡英國、德國及日本等國家,建立有良好秩序與順暢的 交通環境及安全美麗的城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