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506 Views
我国水泥标准化工作面临的 形势与任务. 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颜碧兰 2009 年 3 月. 主要内容. 一、水泥工业状况 二、水泥标准化工作状况 三、标准化工作对行业发展发挥作用和取 得的主要成绩 四、水泥标准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的完成情况. 一、水泥工业状况. 水泥产业发展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需求拉动型工业的特点。. 2008 年 1 ~ 12 月水泥产量 13.88 亿吨,同比去年增长 5.2%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 仍保持适度增长。. 一、水泥工业状况.
E N D
我国水泥标准化工作面临的 形势与任务 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颜碧兰 2009年3月
主要内容 一、水泥工业状况 二、水泥标准化工作状况 三、标准化工作对行业发展发挥作用和取 得的主要成绩 四、水泥标准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的完成情况
一、水泥工业状况 • 水泥产业发展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需求拉动型工业的特点。 2008年1~12月水泥产量 13.88亿吨,同比去年增长 5.2%,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 仍保持适度增长。
一、水泥工业状况 • 我国水泥生产技术从设计到装备制造都迅速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从2000年的109条发展到2007年底的797条,占水泥产能的60%。 其中,4000~6000t/d规模生产线的装备国产化程度高达90%以上。
一、水泥工业状况 • 水泥制造业是建材工业中的耗能大户。占建材行业 能源消耗总量的约75%,占全国能源消耗的7%。 • 2007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表 明水泥制造业年排放SO2约40万吨、NOx约170万吨、氟 化物约4000吨、粉尘约300万吨。
一、水泥工业状况 • 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指标与国际水平比较还有差距。节能减排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水泥标准化工作状况 • 我国1991年12月成立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它是 由水泥生产、科研、教学和使用部门的专家、工程技术人 员组成的全国性水泥标准化技术工作组织。负责水泥国家 和行业标准的技术归口。
二、水泥标准化工作状况 • 建立了从基础标准、检验方法标准、检验仪器设备 标准到产品标准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进入“十一五” 以来,针对水泥工业面临的形势,及时调整和完善标 准体系,期望标准化工作能够支撑水泥工业实现节能 减排。
二、水泥标准化工作状况 • 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的水泥国家标 准51项,行业标准56项。 其中等同、修改采用国际标准四项,采标率100%。
三、标准化工作对行业发展发挥作用和取得的主要成绩三、标准化工作对行业发展发挥作用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的发展演绎了我国水泥工业技术进步的历程。 ——不断提高我国水泥产品质量; ——为水泥生产利用工业废渣节能、降耗提供了依据; ——促进了水泥产业结构的调整; ——支撑了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推动了技术进步。
三、标准化工作对行业发展发挥作用和取得的主要成绩三、标准化工作对行业发展发挥作用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 建立了系列的特种水泥产品标准,促进了特种水泥 的应用。 ——GB10238《油井水泥》是固井用的油井水泥生产和使用 的重要依据,为保证石油开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支撑; ——GB200《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 硅酸盐水泥》是我国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工程用特种水泥质量 控制的依据,高质量的中热硅酸盐水泥为保证三峡大坝工程的 百年大计起了重要作用。
三、标准化工作对行业发展发挥作用和取得的主要成绩三、标准化工作对行业发展发挥作用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 我国在检验方法标准系列中制定了系列的物理检验 仪器标准,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从而保证了我国 水泥质量检验各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
四、水泥标准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指导思想 以科技成果为依托,建立健全标准评价体系,为建材 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支撑。 目 标 制定一批有利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 新产品应用的标准,进一步健全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标准体 系。 重点项目 略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 2007年~2008年颁布实施的标准 2007~2008年共颁布实施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7项。 其中:基础标准2项,产品标准3项、检验方法标准11项(包 括检验仪器设备标准1项)、节能减排标准2项、资源综合利用 标准4项。首次制定的标准5项。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 2007年~2008年颁布实施的标准 2007~2008年共颁布实施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7项。 其中:基础标准2项,产品标准3项、检验方法标准11项(包 括检验仪器设备标准1项)、节能减排标准2项、资源综合利用 标准4项。首次制定的标准5项。 其中影响较大的标准有: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1)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于2008年6月1日实 施。 通过取消普通硅酸盐水泥中32.5强度等级以及增加普通 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的允许掺量,从而对水泥企业烧成的熟 料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复合硅酸盐水泥 中混合材料的种类以及增加Cl-限量的要求,提高了水泥的质 量要求,从而为延长建筑物寿命提供了保障。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2)GB12780-2007《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于2008年6 月1日实施。 将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规定了三类能耗限额指标, 包括现有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新建企业单位产品能 耗限额准入值和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其中,现有企 业能耗限额限定值指标和新建企业能耗限额准入值指标是强制 性要求。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3)GB/T21372-2008《硅酸盐水泥熟料》于2008年8月1日实 施。 该标准的修订充分体现了标准促进水泥工业有效利用资源 、能源的原则,引导和鼓励水泥企业生产高品质熟料,限制低 品质熟料的生产和交易,该标准的实施将为水泥产业的技术升 级提供有效支撑。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4)GB/T21371-2008《用于水泥中的工业副产石膏》于2008 年8月1日实施。 该标准为首次制定,国内外没有同类标准。该标准是通过 限制工业副产石膏对水泥性能影响程度来进行控制。该标准的 实施对水泥生产科学、规范利用工业副产石膏将起到积极的作 用。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5)JC/T1083-2008《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和 JC/T1086-2008《水泥氯离子扩散系数检验方法》均于2008年 12月1日实施。 该两项标准为首次制定,目的为评价水泥性能对混凝土工 作性和耐久性的影响提供方法和依据,引导水泥生产企业关注 水泥应用情况,进一步提升水泥的品质。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 2008年通过审议的标准 2008年共审议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18项。 其中:基础标准1项,产品标准5项、检验方法标准14项(包 括检验仪器设备标准1项)、节能减排标准2项、资源综合利用 标准2项。首次制定的标准7项。 其中影响较大的标准有: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1)GB/T×××《水泥生产原料中废渣掺加量的测定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用化学分析法和现场实测法测定水泥生产原 料中废渣用量的测定方法。在有争议时,以化学分析法为准。 适用于水泥生产原料中废渣用量的测定。 (2)JC/T452《通用水泥质量等级》 此次标准修订将通用硅酸盐水泥优等品和一等品的3天和 28天抗压强度和终凝时间指标提高。增加了氯离子含量小于 0.06%的指标和等级判断原则,标准的实施将为水泥产品实 行“优质优价”提供依据。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3)GB/T×××《镁渣硅酸盐水泥》 定义:镁渣是冶炼金属镁时产生的以硅酸盐水泥矿物为主要 成分的工业废渣。 以硅酸盐水泥熟料、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镁渣等混合 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镁渣硅酸盐水泥,代 号P·M。 组成: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3)GB/T×××《镁渣硅酸盐水泥》 技术要求: 镁渣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与复合硅酸盐水泥、矿渣 硅酸盐水泥等不同之处为:水泥沸煮安定性合格改为水泥 压蒸安定性小于0.50%。并且规定必须水泥压蒸安定性 合格后方可出厂。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3)JC/T×××《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 定义:以含少量无水硫铝酸钙的硅酸盐水泥熟料, 与规定的混 合材料和适量石膏, 共同磨细制成的具有早强微膨胀性 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 代号S.M.P.。 组成: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3)JC/T×××《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 技术要求: 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与复合硅酸盐水 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不同之处为:SO3含量为不大于 6.0%;3天抗压强度指标高2~4MPa;增加了线膨胀率 指标,即1d不小于0.05%;7d不小于0.10%;28d不 大于0.60%。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 已列入计划的标准 目前列入计划并在制修订过程中的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 准1项。 其中:基础标准1项,产品标准2项、检验方法标准1项、节 能减排标准8项、资源综合利用标准1项。首次制定的标准7 项。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 已列入计划的标准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 已列入计划的标准
五、水泥标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 结语 “十一五”期间水泥工业的标准化工作基本遵循了面向国家、行业、企业及市场需求的原则,紧紧围绕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密切关注水泥技术创新的最新动态,通过标准的制修订,一方面使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规范化和标准化,另一方面促使企业采用可以推广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推动水泥工业的升级改造和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