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51 Views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 诗文创作. 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文创作 第二节 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等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文创作. 欧阳修( 1007-1072 ).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风。.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古文运动. 欧阳修的革新理论: 一,文道关系上有新的认识 : 1 ,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2 ,欧阳修认为文道并重,认为 “ 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威文者辉光 ” 。此外,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E N D
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文创作 • 第二节 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等的诗文创作
欧阳修(1007-1072) •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风。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古文运动 欧阳修的革新理论: • 一,文道关系上有新的认识:1,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2,欧阳修认为文道并重,认为“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威文者辉光”。此外,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 二,学习韩愈文章文从字顺的一面,对其奇险深奥则弃而不取。
三,“诗穷而后工”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格作品。欧阳修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1,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2,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三,“诗穷而后工”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格作品。欧阳修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1,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2,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
古文运动 • 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到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 这一运动在中唐由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但它的成功却在北宋。 • 北宋的古文运动是以复古为号召的文学革新运动,在欧阳修、王安石和三苏的大力倡导下,继承了韩柳的成就,使古文成为文学主流,蔚为风气。 • 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散文,就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就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体现了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 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欧阳修的文 • 一,政论文。内容多以国事民生为之,多剖析时弊,奏陈方策,析理透辟,议论剀切。如《朋党论》。 • 二,史论文。《新五代史》体现了轻天命而重人事的历史观,其目的在于通过评论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为治国者提出鉴戒。《伶官传序》是史论中的名篇。“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记叙文。《醉翁亭记》是写景与抒情巧妙融合的杰构。散中带骈,骈散相间,精整雅丽而富有回环唱叹之致。三,记叙文。《醉翁亭记》是写景与抒情巧妙融合的杰构。散中带骈,骈散相间,精整雅丽而富有回环唱叹之致。 • 四,墓志碑文。较多,以写朝廷名臣和文章知友的篇章最为出色,如《徂徕石先生墓志铭》、《尹师鲁墓志铭》等称述得体,深刻含蓄又从容委婉。
五,序跋和笔记。 此外,欧阳修的《秋声赋》是宋代散文赋的前导。
六一风神 • 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神,欧阳修并不刻意选择人物、场景以及按照某种寓意的逻辑来组织内容,只是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从寻常的叙事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他的散文一般具有笔触多情的特点,常着眼于感情的抒发。另外,文章结构层次声的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等的诗文创作 苏梅: • 指北宋初期的诗人苏舜钦和梅尧臣,两人的诗作开宋诗之先,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苏舜钦的诗风豪放雄肆,喜以诗歌痛快淋漓地反映时政,抒发强烈的政治感慨,然而推敲、剪裁的功夫略显不足,宋诗畅尽而伤直露的特点在苏诗中已见端倪。
梅尧臣的诗的题材走向是写日常生活琐事,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开拓精神,为宋诗开辟了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在艺术风格上,他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梅诗的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都具有宋诗开风气之先的意义。梅尧臣的诗的题材走向是写日常生活琐事,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开拓精神,为宋诗开辟了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在艺术风格上,他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梅诗的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都具有宋诗开风气之先的意义。
王荆公体: • 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以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但进入老年后,他的诗作雅丽精绝,既有清新闲适之作,又有沉郁悲壮之作,主要体裁是绝句。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颇处,也有生硬奇绝处,为江西诗派的先驱。
思考题 • 一,名词解释: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苏梅、王荆公体 六一风神 • 二,简答题:请说说欧阳修散文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