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7

小麦育种学

小麦育种学. 小麦生产的重要意义 小麦是世界性的禾谷类作物,其种植面积,总产量和总贸易额均居各类作物之首,全世界约 35-40% 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 在中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位重要粮食作物。 小麦是一种适应性广,生育期间自然灾害相对较少,产量比较稳定,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冬、春季节增加复种,迅速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的作物。 小麦籽粒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以作为多种主食和副食加工原料,也是一种营养价值高,比较耐储藏的重要商品粮食。. 主要讲授内容. 第 1 节 小麦生产概况 第 2 节 小麦育种目标与策略 第 3 节 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Download Presentation

小麦育种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小麦育种学

  2. 小麦生产的重要意义 • 小麦是世界性的禾谷类作物,其种植面积,总产量和总贸易额均居各类作物之首,全世界约35-40%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 • 在中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位重要粮食作物。 • 小麦是一种适应性广,生育期间自然灾害相对较少,产量比较稳定,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冬、春季节增加复种,迅速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的作物。 • 小麦籽粒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以作为多种主食和副食加工原料,也是一种营养价值高,比较耐储藏的重要商品粮食。

  3. 主要讲授内容 • 第1节 小麦生产概况 • 第2节 小麦育种目标与策略 • 第3节 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 第4节 小麦育种的遗传学基础 • 第5节 小麦育种途径和方法 • 第6节 小麦主要目标性状的选育 • 第7节 小麦育种实验技术 • 第8节 小麦种子生产 • 第9节 研究动态与展望

  4. 第1节 小麦生产概况

  5. 1. 世界小麦生产状况

  6. 1)小麦几乎分布于世界五大洲的各个国家,FAO《生产年鉴》,1987-1989年,世界小麦收获面积为221846 kha,占谷物总面积的31.7%,小麦总产量为518495kt,占谷物总产量的30.5%,无论面积和总产量均居首位。

  7. 2)世界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前苏联、北美和欧洲。其中,前苏联、中国、美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和巴基斯坦面积最多;法国、美国、前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小麦面积较小,但单产水平却很高。从面积、总产、进出口贸易综合考虑,最重要的小麦生产国是中国、前苏联、美国、印度、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据1987-1989年统计,这7个国家小麦面积占世界的67.8%,小麦产量占65.8%。2)世界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前苏联、北美和欧洲。其中,前苏联、中国、美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和巴基斯坦面积最多;法国、美国、前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小麦面积较小,但单产水平却很高。从面积、总产、进出口贸易综合考虑,最重要的小麦生产国是中国、前苏联、美国、印度、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据1987-1989年统计,这7个国家小麦面积占世界的67.8%,小麦产量占65.8%。

  8. 3)世界每年小麦进出口额约为1亿吨左右。亚洲、非洲为净进口,其他洲为出口。1991年主要出口国为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共出口93469 kt,占世界总出口量120975.2kt的77.3%,主要进口国为前苏联、中国、意大利、埃及、日本,进口51735.9kt,占世界总进口量116726.4kt的44.3%。

  9. 2. 中国小麦生产状况

  10. 1)悠久的种植历史 • 河南省陕县东关庙底沟原始社会遗址的红烧土台上的麦类印痕,距今约7000年。 • 甘肃省东灰山原始社会遗址的文化灰土层中发现小麦炭化籽粒,距今约5000±159年。 • 安徽毫县钓鱼台新石器遗址发现大量炭化麦粒,距今约5000年。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剑川县均发现麦作遗迹。

  11. 从殷商时代,经过春秋战国、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代、明清,小麦遍及全中国。从殷商时代,经过春秋战国、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代、明清,小麦遍及全中国。

  12. 2)中国当今小麦分布 • 小麦是中国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作物。 • 从水平分布看,北从寒冷地带的黑龙江省漠河地区,南至热带的海南省,西至天山脚下,东至沿海各省及台湾省,都有小麦种植。 • 从垂直分布看,从低于海平面154m的新疆吐鲁番盆地,高到海拨4040m的西藏江孜地区,也都生长着小麦。 • 一年之中地里都有苗长,每个季节都可以有小麦播种和收获,

  13. 3)中国小麦主要产区 • 分布广,但产区比较集中,据1990年统计,种植面积>2000万亩的有河南(7174)、山东(6220)、河北(3762)、江苏(3598)、四川(3331)、安徽(3111)、黑龙江(2671)、陕西(2536)、甘肃(2187)、湖北(2028)等10个省,合计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79.8%。 • 小麦产量>3900kt的有山东(16614)、河南(16399)、江苏(9298)、河北(9276)、四川(7071)、安徽(5980)、黑龙江(5018)、陕西(4637)、湖北(3919)、新疆(3908)等10个省自治区,占全国总产量的83.6%。

  14. 3. 中国小麦生产的发展特点

  15. 1) 面积变化 • 50年代初,不足3.3亿亩 • 1953-1957,稳定4亿亩 • 1957-1973始终<4亿亩 • 1974年,开始回升,保持在4.2-4.4亿 • 1990年,达4.6亿,为历史最大面积。 • 建议:面积应稳定在4.2-4.4亿亩。

  16. 2)单产水平提高 • 1949年,43 kg/mu • 1951年,50 kg/mu • 1971年,85 kg/mu • 1981年,141 kg/mu • 1990年,215 kg/mu 单产提高原因(良种、肥料、管理)

  17. 3)总产增加,但仍满足不了国内需要,特别是优质小麦供应不足,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相当数量的小麦。3)总产增加,但仍满足不了国内需要,特别是优质小麦供应不足,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相当数量的小麦。 • 据FAO统计,1983-1985,中国平均每年净进口小麦10800kt,占世界小麦进口总量的10.8%,1986-1988,逐年进口分为7600kt,9700kt和16000kt,占世界进口量的9.1%,10.8%和15.5%,中国已成为仅次于前苏联的小麦第二进口大国。

  18. 4. 小麦生产发展战略 • 1)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增 加总产量 • 2)中低产地区和麦田的改造 • 3)南方小麦的开发 • 4)改良和提高小麦品质 • 5)建立高产优质高效技术体系

  19. 5. WTO与中国小麦生产 • WTO简介(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对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 • 对策

  20. 第2节 小麦育种目标与策略

  21. 1. 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 1)要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 • 2)要有可行性,在综合改进基础上,突出重点 • 3)要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 4)要设计出品种性状的具体指标

  22. 2. 中国小麦种植区划 • 1)小麦区域划分的依据 • 地理地域(气候区域)、品种特性(冬春性,籽粒特性等)、栽培环境(平原丘陵、雨养、灌溉等)。 • 小麦种植区域的划分是根据环境、耕作制度、品种、栽培特点等对小麦生长发育的综合影响而进行的区划,也是最直接服务于生产决策的综合区划。

  23. 影响小麦种植区域形成的因素,涉及气候、土壤、熟制、品种、播期与熟期、栽培特点以及病虫害情况等,而以气候、土壤条件与品种特性为主线,其他则为从属因素,在气候条件中,温度与雨量是最主导的因素,如冬、春麦的分布决定于越冬期间的温度,熟制受积温和降水多少的制约,而品种冬春性又与温度和光照的变化息息相关。影响小麦种植区域形成的因素,涉及气候、土壤、熟制、品种、播期与熟期、栽培特点以及病虫害情况等,而以气候、土壤条件与品种特性为主线,其他则为从属因素,在气候条件中,温度与雨量是最主导的因素,如冬、春麦的分布决定于越冬期间的温度,熟制受积温和降水多少的制约,而品种冬春性又与温度和光照的变化息息相关。

  24. 黄超武和吴兆苏(1988)将全国麦区划分为3个麦区,即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10个生态区和相应的10个小麦生态类型。黄超武和吴兆苏(1988)将全国麦区划分为3个麦区,即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10个生态区和相应的10个小麦生态类型。

  25. 华北北部晚熟冬麦区 • 黄淮平原中熟冬麦区 • 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熟秋播半春性麦区 • 四川盆地早熟秋播半春性麦区 • 云贵高原早熟秋播半春性麦区 • 华南山丘早熟秋播春麦区 • 东北平原早熟春麦区 • 北部中熟春麦区 • 新疆冬春麦兼种区(南疆) • 新疆冬春麦兼种区(北疆) • 青藏高原春麦区(青海)

  26. 10个生态区的主要生态条件 • 华北北部晚熟冬麦区 温度(℃):年平均9-12,绝对低温-20~-30, 小麦成熟期22 光照:13h 生长期雨量:100~200mm 主要自然灾害:冻害,干旱,成熟期干热风 主要病害:条锈重,叶锈 栽培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 生长期:260~280天 播种期:9月中,下旬

  27. (黄土高原类型)华北北部晚熟冬麦区 冬 春 性:强冬性-冬性 光照反应:敏感 植 株:分蘖力强,茎秆弱,穗小 种 子:灌溉期短,种子小,硬质,多白皮, 休眠期短 成 熟 期:早熟 抗 倒 伏:抗倒伏 抗 逆 性:耐寒,耐旱性强,抗干热风 抗 病 性:高抗条锈,抗叶锈、白粉、病毒病 (陕北陇东)

  28. 黄淮平原中熟冬麦区 温度(℃):年平均9-15,绝对低温-15~-20, 小麦成熟期22~24 光照:12~13h 生长期雨量:150~250mm 主要自然灾害:冻害,干旱,成熟期干热风 主要病害:条锈重,叶锈,赤霉 栽培制度:一年一熟,一年二熟 生长期:220~250天 播种期:9月下-10月上旬

  29. (黄淮平原类型)黄淮平原中熟冬麦区 冬 春 性:冬性-弱冬性 光照反应:中等-敏感 植 株:分蘖力较强,茎秆较弱,穗小 种 子:灌溉期短,种子中等,软质或半硬质, 红皮,休眠期长 成 熟 期:早熟 抗 倒 伏:抗倒伏 抗 逆 性:耐寒,耐旱,高抗干热风 抗 病 性:高抗条锈,抗叶锈、秆锈、赤霉、 叶枯、白粉、全蚀病(山东)

  30. 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熟秋播半春性麦区 温度(℃):年平均15-17,绝对低温-3~-15, 小麦成熟期20~22 光照:12h 生长期雨量:450~700mm 主要自然灾害:土壤湿害 主要病害:赤霉重,秆锈,叶锈,白粉,叶枯 栽培制度: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生长期:200~220天 播种期:10月中-11月上旬

  31. (长江中下游平原类型)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熟秋播半春性麦区(长江中下游平原类型)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熟秋播半春性麦区 冬 春 性:半春性-弱冬性 光照反应:迟钝 植 株:分蘖力中等,茎秆弱强,穗较大而密 种 子:灌溉期短,种子中等,软质或半硬质, 红皮,休眠期长 成 熟 期:特早熟,早熟 抗 倒 伏:抗倒伏 抗 逆 性:耐湿性强,抗穗发芽力强 抗 病 性:高抗赤霉、白粉、秆锈、叶锈、条锈

  32. 四川盆地早熟秋播半春性麦区 温度(℃):年平均17-19,绝对低温-2~-3, 小麦成熟期22 光照:11~12h 生长期雨量:300~400mm 主要自然灾害:土壤湿害 主要病害:赤霉,白粉,条锈,叶锈,秆锈 栽培制度: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生长期:180~190天 播种期:10月中-11月上旬

  33. (四川盆地类型) 四川盆地早熟秋播半春性麦区 冬 春 性:半春-春性 光照反应:迟钝 植 株:植株繁茂,叶长而宽,穗粗大 种 子:灌溉期较长,种子较大,粉质, 多红皮,休眠期长 成 熟 期:早熟 抗 倒 伏:抗倒伏 抗 逆 性:耐湿 抗 病 性:抗赤霉、白粉、秆锈、叶锈、条锈

  34. 云贵高原早熟秋播半春性麦区 温度(℃):年平均14-16,绝对低温2~-8, 小麦成熟期20 光照:11~12h 生长期雨量:300~500mm 主要自然灾害:干旱 主要病害:白粉,秆锈,叶锈,条锈,赤霉 栽培制度:一年两熟 生长期:190~200天 播种期:10月上,中下旬

  35. (云贵高原类型)云贵高原早熟秋播半春性麦区(云贵高原类型)云贵高原早熟秋播半春性麦区 冬 春 性:半春-弱冬性 光照反应:迟钝 植 株:分蘖力较强,茎秆弱 种 子:灌溉期较长,半硬或硬质,多 红皮,休眠期长 成 熟 期:早熟 抗 倒 伏:抗倒伏 抗 逆 性:耐旱 抗 病 性:抗赤霉、白粉、秆锈、条锈

  36. 华南山丘早熟秋播春麦区 温度(℃):年平均18-24,绝对低温0以上, 小麦成熟期17~18 光照:11h 生长期雨量:400~600mm 主要自然灾害: 主要病害:赤霉,叶锈,秆锈,白粉 栽培制度: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生长期:120~170天 播种期:10月上-11月上旬

  37. (华南山丘类型)华南山丘早熟秋播春麦区 冬 春 性:春性 光照反应:迟钝 植 株:分蘖力较弱,穗稀 种 子:灌溉期较长,种子较大,粉质或半硬质,红皮,休眠期长 成 熟 期:早熟 抗 倒 伏:抗倒伏 抗 逆 性: 抗 病 性:抗赤霉、白粉、秆锈、叶锈

  38. 东北平原早熟春麦区 温度(℃):年平均0-7,绝对低温-33~-47, 小麦成熟期22 光照:15h 生长期雨量:200~350mm 主要自然灾害:苗期干旱,成熟期雨涝 主要病害:秆锈,叶锈,赤霉,根腐普遍 栽培制度:一年一熟 生长期:90~120天 播种期:3月下-4月上旬

  39. (东北平原类型)东北平原早熟麦区 冬 春 性:春性 光照反应:敏感 植 株:茎秆细弱,穗较小而稀 种 子:灌溉期短,种子小到中等,红皮, 休眠期中等 成 熟 期:早熟 抗 倒 伏:抗倒伏 抗 逆 性:苗期耐旱,成熟期抗雨涝 抗 病 性:抗根腐、秆锈、叶锈、条锈、赤霉

  40. 北部中熟春麦区 温度(℃):年平均6-9,绝对低温-22~-36, 小麦成熟期18 光照:15h 生长期雨量:100~250mm 主要自然灾害:干旱 主要病害:秆锈 栽培制度:一年一熟 生长期:100~130天 播种期:3月上中旬

  41. (甘蒙高原类型)北部中熟春麦区 冬 春 性:春性 光照反应:敏感 植 株:穗较小,结实性差 种 子:灌溉期长,种子较大,半硬到硬质,白皮。 成 熟 期:早熟 抗 倒 伏:抗倒伏 抗 逆 性:耐旱,抗干旱风,不易落粒 抗 病 性:抗秆锈、麦秆蝇

  42. 新疆冬春麦兼种区(北疆) 温度(℃):年平均4~8,绝对低温-28~-40, 小麦成熟期17~18 光照:14~1h 生长期雨量:100~150mm 主要自然灾害:盐碱,干热风,干旱,冬害(冬麦) 主要病害:条锈,叶锈,雪霉 栽培制度:一年两熟 生长期:300~320天(冬麦),110-130(春麦) 播种期:9月中,下旬(冬麦),3月上,中旬(春麦)

  43. 新疆冬春麦兼种区(南疆) 温度(℃):年平均10,绝对低温-20~-28, 小麦成熟期22~24 光照:13~14h 生长期雨量:50mm 主要自然灾害:盐碱,干旱,冬害(冬麦) 主要病害:条锈,叶锈,雪霉 栽培制度:一年一熟 生长期:270~300天(冬麦),100-130(春麦) 播种期:9月中,下旬(冬麦),3月上,中旬(春麦)

  44. (新疆盆地类型)新疆冬春麦兼种区 冬 春 性:强冬性-冬性 光照反应:敏感 植 株:穗较大,冬麦分蘖力强 种 子:种子大,半硬质到硬质,红皮或白皮 休眠期短 成 熟 期:早熟 抗 倒 伏:抗倒伏 抗 逆 性:耐盐碱,抗干热风(北疆), 不易落粒(南疆),冬麦耐寒力很强 抗 病 性:抗雪腐、条锈、叶锈

  45. 青藏高原春麦区(西藏) 温度(℃):年平均5-10,绝对低温-15~-20, 小麦成熟期16~18 光照:12~13h 生长期雨量:5月以后为雨季 主要自然灾害: 主要病害:条锈,叶锈 栽培制度:一年一熟 生长期:120~160天(春麦),290~300天(冬麦) 播种期:9月下旬(冬麦),4月下旬(春麦)

  46. 青藏高原春麦区(青海) 温度(℃):年平均3-4,绝对低温-30, 小麦成熟期- 光照:- 生长期雨量:100mm以下 主要自然灾害: 主要病害:条锈,叶锈 栽培制度:一年一熟 生长期:130~150天(春麦) 播种期:3月下旬(春麦)

  47. (青藏高原类型)青藏高原春麦区 冬 春 性:春性 光照反应:敏感 植 株:穗较密,结实性好 种 子:灌浆期长,种子大到特大,红皮 抗 逆 性: 成 熟 期:早熟 抗 倒 伏:抗倒伏 抗 逆 性:抗干旱风,不易脱粒 抗 病 性:抗条锈、叶锈

  48. 主要育种目标 • 北方冬麦区:冬季寒冷、降雨量偏少,小麦生育后期常遇干旱和干热风为害,条锈病是主要病害,近年来白粉病日趋严重,赤霉病、叶枯病和纹枯病、根腐病对部分地区的小麦造成危害,因而小麦品种应具有越冬性好、早熟、高产、抗旱和抗倒、抗条锈、白粉病及其它一些病害。

  49. 南方冬麦区(云贵高原部分地区除外),高温、多雨、土壤温度高、收获时正逢雨季,易发生穗发芽。赤霉病和白粉病为主要病害,部分地区条、叶、秆锈流行为害,所以要求品种早熟、抗倒伏和耐湿性强、抗穗发芽、抗赤霉病、白粉病及其它一些病害。南方冬麦区(云贵高原部分地区除外),高温、多雨、土壤温度高、收获时正逢雨季,易发生穗发芽。赤霉病和白粉病为主要病害,部分地区条、叶、秆锈流行为害,所以要求品种早熟、抗倒伏和耐湿性强、抗穗发芽、抗赤霉病、白粉病及其它一些病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