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86 Views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伊曼努尔 · 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德国哲学家、 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 德国古典哲学 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 1781 年)、“实践理性批判”( 1788 年)和“判断力批判”( 1790 年)。.
E N D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伊曼努尔·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德国哲学家、 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
哥尼斯堡现称加里寧格勒(又譯為柯尼斯堡),建城於1255年,是位於波羅的海海岸的俄羅斯海港城市。哥尼斯堡现称加里寧格勒(又譯為柯尼斯堡),建城於1255年,是位於波羅的海海岸的俄羅斯海港城市。 加里寧格勒省位於今日的波蘭北方、立陶宛西南,與俄羅斯本土並沒有連接,是個孤立在俄羅斯境外的特殊地區。面积215.7平方千米,人口430003人(在俄罗斯排名第42位)。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18 世纪在哥尼斯堡城 ( 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 ) 的普莱格尔河上有 7 座桥,将河中的两个岛和河岸连结。城中的居民经常沿河过桥散步,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一次走遍 7 座桥,而每座桥只许通过一次,最后仍回到起始地点。这就是七桥问题,一个著名的图论问题。
姓名: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出生: 1770年8月27日(德国斯图加特) 去世: 1831年11月14日(德国柏林) 学派/流派: 黑格尔主义 主要领域: 逻辑学、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形而上学、认识论、政治学
生平简介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 18岁时,他进入图宾根大学(符腾堡州的一所新教神学院)学习, 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1831年在德国柏林去世。
思想学说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此句出自《权利的哲学纲要》一书 • “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 “建筑是凝固的音符,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现,只不过第一次是正史,第二次是闹剧。
费尔巴哈(1804~1872) • 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肯定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辛形式,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但他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唯物主义依然是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 • 马克思理论的三大基石 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列宁 反映论 文学的党性原则 文学属于人民 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 •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南 二、中国特色 三、当代性 1、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 2、西方文论的挑战 3、新学科的挑战
恋母情结,又称俄底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通俗地讲是指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都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所谓“情结“是指情感上的一种包袱(人称mama boy).
原型论 荣格 • 新自然主义 • 结构主义 作业 请同学课后通过自学说明荣格的“原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