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2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 与教师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 与教师发展. 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广东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教育厅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专家 广东省教育厅中小学地方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规划课题评审专家 陈工凡 (特级教师). 一、 新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一)新课程要义介绍. 新课程是相对于旧课程而言的,其与旧 课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 ,课程体系的变化( 由一纲一本变为一 标多本;由单一课程体系变为三级课程体系 ) 第二 ,课程内容和特点的变化( 1 、留给老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 与教师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与教师发展 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广东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教育厅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专家 广东省教育厅中小学地方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规划课题评审专家 陈工凡(特级教师)

  2. 一、 新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3. (一)新课程要义介绍 新课程是相对于旧课程而言的,其与旧 课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课程体系的变化(由一纲一本变为一 标多本;由单一课程体系变为三级课程体系) 第二,课程内容和特点的变化(1、留给老 师的空间增大,结论性的东西减少,动手的要求 增加;2、增加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社 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内容;3、部分学科设置综 合性课程)

  4. 第三,课程目标的变化 第四,课程理念的变化(这是新课程与旧课程 的最本质的不同) **六个关注: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 发展;关注师生关系的变化**;关注教学行为的创 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关注学生的终身发;** 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注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 第五,考试评价的变化(纸质、过程、综合素 质、社会等)

  5.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第一,强调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着力 培养良好能力,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一定效果) 第二,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 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 择性(基本没达到初衷)

  6. 第三,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 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经验(部分做到) 第四,将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列入课程目 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 能力(部分做到)

  7. 第五,致力于教学评价的改革,努力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功能(做得很不够)

  8. (二)全国及茂名新课程改革实 验的进展情况 2001年,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开始起步 2002年:茂名市区和化州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实验 2003年:全市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实验 2004年:全市进入高中教育阶段实验 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修订结束,开始 新一轮培训 2014年以后: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完毕

  9. (三)新课程改革的主要 困难和问题 第一,理念的更新 第二,新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四,评价方法的革命 第五,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第六,经济方面的困难

  10. (四)课程标准的制定及新变化 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 (以小学语文为例)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实施)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1.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 (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二)阅读

  12. (三)写话 (四)口语交际 (五)综合性学习 第二学段(3-4年级) (略) 第三学段(5-6年级) (略)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含编写教材建议和教学建议)

  1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以前实施) 一、前言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提示 四、课外活动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14.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第一,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表述更严谨、更 准确、更科学、更新颖、更有时代性 第二,课程目标的设定有质的突破 第三,落实课程的建议更具体 第四,结构、体例上有创新 第五,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要求更宽泛,更 具体(落实到知识点,并设计活动案例)

  15. 3、课程标准的修订 2009年开始,教育部启动课程标准修订工 程,其大方向是: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对传统文化 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使课程更好地反映我国实 际、时代发展要求和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

  16. 例:小学部分学科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语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 透,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更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时代性,强调语言文字的 学习和应用,不过分强调课文内容的分析而强调从整体上 把握课文。 数学: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上,由原来的双基(基础 知识、基本技能)改为四基要求(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 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注重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英语: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 文性双重性质,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对 各项技能教学的目的、技能要求以及主要活动都给予了分 级描述,强调学习过程,倡导体验参与。提倡除“任务型 教学外”更多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在单词要求上有所降低。

  17. 二、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

  18.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常规

  19. 教学常规是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保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教学常规是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保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

  20. 1、 新课程对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 ①教学常规必须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6个关注) ②教学常规必须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约束力 ③教学常规必须给教师相应的自主(自控) 空间 ④教学常规必须对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作出明确规定 ⑤教学常规的制定与实施必须符合(体现)本地区 (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

  21. 2、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常规的主要构成要件 要件之一:教学计划(26)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学科组工作计划 年级备课组计划、个人计划

  22. 学校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1、确定本学年或本学期各年级的教学目 标、任务,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进度。 2、提出完成任务的措施和要求。 3、确定教育理论学习的内容、形式与要求。 4、确立教改方向,确定教改课题与实验教 师人选,提出教改要求。

  23. 5、确定期中、期末考试阅卷要求,以及复 习的内容与要求。 6、确定教师业务进修的目标,提出业务进 修的要求。 7、确立校本教材开发项目,确定校本教材 开发教师人选,提出校本教材开发要求。

  24. 教研组(备课组)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1、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突出学科特 点,确定各年级的具体教学目标、任务,以及教 学内容、教学进度,提出具体的措施与要求。 2、确定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组织形式及 时间安排。

  25. 3、落实教改课题、教改内容、教改人员, 制定教改实施方案。 4、确定各种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及时 间安排。 5、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及教学中应 注意的问题。

  26. 个人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p35) 1、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使用、教学 大纲或课程标准执行情况的分析。 2、根据上级业务部门制定的“教学工作意 见”以及学校、教研组教学计划的要求,确定 本学年(或本学期)所任班级的教学目标、任 务。 3、分单元或章节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 对教材内容和实验内容提出增删或改进意见。

  27. 4、以单元或章节为单位拟定教学进度表。 5、提出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具 体措施。 6、确定本学期教育理论学习的内容、时 间,以及教研、教改课题与实施方案。 7、制定课外活动的计划。 8、学年(或学期)结束时写出教学、教研、 教改总结。

  28. 案例一: xx小学教学常规 为全面提高我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现制定《xx小学教学常规》,作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对教学质量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

  29. 一、教学计划要求 学科(备课)组、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 教材以及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具体的 教学计划。 (以下略)

  30. 二、备课要求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 础和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备课不 准上课。备课要做到“五有”:腹中有书,脑 中有纲,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 (以下略)

  31. 三、课堂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目标、要求的关键,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以下略) 四、作业批改要求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 要环节;批改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 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 部分。 (以下略)

  32. 五、课外辅导要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 是因材施教、培优辅差的有效措施。 (以下略) 六、复习与考试 (略)

  33. 七、听课评课要求 听课、评课可以促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合 作和互相学习,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学习他 人教学经验,对比查找教学差异,提高教师自 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以下略) 八、教研与科研要求 (略)

  34. 案例二: XX学期学科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指导思想 (略) 二、工作目标(略) 三、中心工作(略) 四、主要措施(略)

  35. 案例三: XX学期XX学科(个人)教学计划 科 目:语文 ;年级(班)三年级 5班, 一、指导思想 : 二、教材重难点(按单元填写) 三、方法与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使学生 学会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探 究式学习的习惯,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6. 2、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探 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会质疑。 3、在进行知识传授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充 分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 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4、其他(如进度安排、测验、考试安排、 作业设计设想、课外活动安排等等)

  37. 要件之二:备课(个人) 备什么? (5备)

  38. a、备课标、备教材 第一,钻研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明确学科性 质和地位;明确学科教学总目标和所教年级的具体 要求;明确学科教材的内容、特点、教学原则、教 学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熟悉教材,注意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 把握重点和难点,用好教材所有能用的内容。 第三,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和技能 培养要点。 第四,科学处理教材。

  39. b、备学生 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水平,关 注个体差异,预见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可能出现 的问题,要贴近学生实际,遵照学生的认知规 律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科学引导学生探究的实 施方案。

  40. c、备教法 第一,如何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 点、认知特点出发,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 要求,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设计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的最佳教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课堂教学的教育环境。

  41. 第二,如何恰当、准确、合理地使用教 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第三,如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第四,如何加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合 作意识的训练 第五,如何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42. d、备学法 不仅要让学生 “学会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 生“会学”、“爱学”、“乐学”。在创新中学习,在 学习中发展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树 立学习信心。学法指导应做到层次多元,形式 灵活,手段先进,态度亲和。 e、备细节(尽可能考虑一切可能性)***

  43. 怎么备?

  44. a、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过程设计 教具学具 板书设计 课堂反馈设计和课后练习设计 教学反思

  45. b、教学反思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 思。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 生的结果进行剖析、解读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 理论与实际的沟通。 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 的优点、不足与失败以及改进设想、学生学习中 的闪光点等。因此,反思既是教学行为的反思, 也是学习行为的反思。 反思可以是每课后的自省,也可以是教学札记。

  46. 案例(教学札记)): 近几天,我一直被语文课上出现的事情困扰 着。在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山泉流过的地方》 一课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时,为了激起学生对这位 山区女教师献身精神的敬仰之情,我和往常一样 让读书最好的李晓光先给全班示范朗读。他读得 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同学们忍不住为他鼓起 掌来。但我接着问谁还愿意读时,本以为会小手 如林,却没想到一个应声的也没有。尽管我一再 鼓励,也没有谁打破最后的沉默。这个局面是我 始料不及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47. 昨天,我偶尔读到了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感悟 文章《一鸟入林,百鸟压声》,茅塞顿开。 于老师说:“从教学论观点看,教学是一个过 程,是一个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由不懂到懂,由不 会到会的认知过程。正常的教学应展示这一个过 程,而不是展示一个结果。”是啊,我在这堂课上 就只重视了尖子生的读书效果,却忽略了其他学 生的学习过程。这验证了于老师闪着智慧的感悟。

  48. 对于老师佩服之余,我又想到了很多。人们 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儿童发展是一个过程, 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比较,就无法判定他们发展的 状况,这说明“比较”是重要的。但作为教师,我 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比较只是一种手段,如 何通过比较促进儿童的不断发展才是真正目的。 所以,“和谁比”、“比什么”、“怎么比”是首先应 该明确的。

  49. 在我的语文课上,我是让学生先和别人比, 再和自己比,结果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他 们失去了信心。相反,于老师总是让学生先和自 己比,后和别人比。“先和自己比”,学生就容易 发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充满求知 的信心;“后和别人比”,他们就会很快发现自己 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这种做法是不是有点 像“百鸟朝凤”?百鸟鸣叫之后,技压群雄的凤凰 最后再一展歌喉,这多么和谐啊!倘若凤凰先高 歌一曲,哪只鸟儿还会再不知好歹地接着唱呢!

  50. 于是,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我改变了过去的 做法,也来了一个“百鸟朝凤”。果然,一度寂静 的课堂,现在又热闹起来了…… 曾几何时,教师太重视自己的感受,却忽视 了学生的自尊;曾几何时,教师太在意自己的形 象,却疏远了学生的感情;曾几何时,孩子们一 双双求知的眼睛逐渐暗谈、迷惘。面对着一个个 “师本”理念环境下服服帖帖的孩子们,好长一段 时间我竟曾经有十足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