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297 Views
选修 3-3 与高考. 兰州市教科所 黄晖 2012.3.28. 一、近几年 3-3 考题分析. 1. 选择题. 2008 年: (1) ( 6 分)如图所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气缸和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活塞上方存有少量液体。将一细管插入液体,由于虹吸现象,活塞上方液体逐渐流出。在此过程中,大气压强与外界的温度保持不变。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选项前的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 A.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逐渐增大 B. 单位时间气体分子对活塞撞击的次数增多
E N D
选修3-3与高考 兰州市教科所 黄晖 2012.3.28
1.选择题 2008年: (1)(6分)如图所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气缸和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活塞上方存有少量液体。将一细管插入液体,由于虹吸现象,活塞上方液体逐渐流出。在此过程中,大气压强与外界的温度保持不变。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选项前的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逐渐增大 B.单位时间气体分子对活塞撞击的次数增多 C.单位时间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保持不变 D.气体对外界做功等于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考查知识点:气体的等温变化,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热力学第一定律
2009年: (1)(5分)带有活塞的汽缸内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气体开始处于状态a,然后经过过程ab到达状态b或经过过程ac到状态c,b、c状态温度相同,如V-T图所示。设气体在状态b和状态c的压强分别为Pb、和PC ,在过程ab和ac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ab和Qac,则(填入选项前的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 A. Pb >Pc,Qab>Qac B. Pb >Pc,Qab<Qac C. Pb <Pc,Qab>Qac D. Pb <Pc,Qab<Qac 考点:气体的等容、等压变化及图像,热力学第一定律
2010年: (1)(5分)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 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 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性质
2011年: (1)(6分)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若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都不变,其内能也一定不变 B.若气体的内能不变,其状态也一定不变 C.若气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断升高,其压强也一定不断增大 D.气体温度每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 E.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考点:气体状态变化,热力学第一定律
规律: 从近4年的高考选择题可以看出,题目基本出在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容、等压变化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上。偶尔涉及分子动理论和固体液体的性质,也都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不会有太难的内容。选择题的总体难度基本与原来的考试相当。
2.计算题 2007年: 如图所示,两个可导热的气缸竖直放置,它们的底部都由一细管连通(忽略细管的容积)。两气缸各有一个活塞,质量分别为m1和m2,活塞与气缸无摩擦。活塞的下方为理想气体,上方为真空。当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两活塞位于同一高度h。(已知m1=3m,m2=2m) ⑴在两活塞上同时各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求气体再次达到平衡后两活塞的高度差(假定环境温度始终保持为T0)。 ⑵在达到上一问的终态后,环境温度由T0缓慢上升到T,试问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对活塞做了多少功?气体是吸收还是放出了热量?(假定在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两物块均不会碰到气缸顶部)。 考点:气体等温变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状态参量的分析 ( 难点:在两个活塞上各加一质量为m的物块后,右活塞降至气缸底部,所有气体都在左气缸中。)
2008年: (2)(9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可导热的气缸内,活塞相对于底部的高度为h,可沿气缸无摩擦地滑动。取一小盒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上。沙子倒完时,活塞下降了h/4。再取相同质量的一小盒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上。外界天气的压强和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求此次沙子倒完时活塞距气缸底部的高度。 考点:气体的等温变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
2009年: (2)(10分)图中系统由左右连个侧壁绝热、底部、截面均为S的容器组成。左容器足够高,上端敞开,右容器上端由导热材料封闭。两个容器的下端由可忽略容积的细管连通。 容器内两个绝热的活塞A、B下方封有氮气,B上方封有氢气。大气的压强p0,温度为T0=273K,两连个活塞因自身重量对下方气体产生的附加压强均为0.1 p0。系统平衡时,各气体柱的高度如图所示。现将系统的底部浸入恒温热水槽中,再次平衡时A上升了一定的高度。用外力将A缓慢推回第一次平衡时的位置并固定,第三次达到平衡后,氢气柱高度为0.8h。氮气和氢气均可视为理想气体。求 (i)第二次平衡时氮气的体积; (ii)水的温度。 考点:气体的等温变化,两部分气体状态变化,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010年: (2)(10分)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的某种液体;一长为的粗细均匀的小瓶底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现用活塞将气缸封闭(图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温度均保持不变。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重力加速度为。 考点:气体的等温变化,状态参量分析
2011年: (2)(9分)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长L1=66cm的水银柱,中间封有长L2=6.6cm的空气柱,上部有长L3=44cm的水银柱,此时水银面恰好与管口平齐。已知大气压强为Po=76cmHg。如果使玻璃管绕低端在竖直平面内缓慢地转动一周,求在开口向下和转回到原来位置时管中空气柱的长度。封入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在转动过程中没有发生漏气。 考点:气体的等温变化,状态参量分析
规律: 3-3大题基本上是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以等温变化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对气体在不同状态下的状态参量的分析,尤其是压强的分析。
二、教学建议 1. 针对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选择题主要涉及分子动理论、气体、固体液体的性质和热力学定律,教学中应以知识的识记为主,要求学生能准确复述相关概念和规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要求学生会分析等温、等容、等压、绝热过程中气体内能、做功及吸放热情况。除此外不需要过深挖掘。热力学第二定律虽然在近四年中没有涉及,但由于其与节能、环保、低碳等热门话题联系紧密,很可能在今后涉及,所以不可掉以轻心,基本的理论要求学生要掌握,但不宜讲得太深。
教学中注意题目的梯度 : *刚接触时题目以较为直接的状态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先确定初末状态、再寻找参量的习惯上; *3-3结束时可将综合题的难度稍有提升,解决一些简单的多过程问题,注意训练学生用不同的脚标区分不同状态的参量; *高三复习时题目难度再上一个台阶,增加两部分气体多过程状态分析的题目,注意训练学生合理选择研究对象,对不同对象用不同的参量表示方法,寻找各部分气体状态参量间的关系的等。
气体的计算题在以前就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一部分内容,现在仍旧是,只有概念清楚、过程明确、表达准确才能最终解答正确,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尽量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物理过程的分析入手,使学生逐步掌握此类问题的分析方法,进而由浅入深的掌握习题的解答。气体的计算题在以前就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一部分内容,现在仍旧是,只有概念清楚、过程明确、表达准确才能最终解答正确,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尽量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物理过程的分析入手,使学生逐步掌握此类问题的分析方法,进而由浅入深的掌握习题的解答。
考题预测 • 由于明年是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新课程高考,考虑到像咱们甘肃省这样的省份的具体情况,我们猜测试题的难度应该不会太难,最起码应该与往年持平。所以老师们在教学中切忌讲的过难、过深,以免浪费时间,挫伤学生们的自信心,影响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