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卢瑟福 卢瑟福简介 卢瑟福在物理方面的功绩 卢瑟福在化学发面的功绩
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1871年8月30日生于新西兰纳尔逊附近的泉林村.他在小学就对科学实验产生了兴趣.由于成绩优秀,学习期间曾获一系列奖学金.1894年从坎特布雷学院毕业时,以该校空前的数学和物理双第一名的成绩获硕士学位,还因无线电实验研究方面有成绩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一年.1895年考取大英博览会奖学金,进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开始时是以研究无线电为主,用自己的发射器和检波器实现了3.2 km的收发距离.卢瑟福对放射性的研究,最终指明了原子擅变的可能性,实现了中世纪以前炼金术士的梦想。 卢瑟福是20世纪初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19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一生发表论文约215篇,著作6种,培养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37年10月19日患肠阻塞并发症逝世。 卢瑟福为人正直,尽瘁科学,不阿权贵,他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为人类培养了许多第一流的专家,如玻尔、莫斯莱等。池逝世以后,每年人们都在10月19日为他进行悼念活动。 返回
1898年 卢瑟福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研究生毕业后,由J.J.汤姆生推荐,到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任物理学教授.除教学之外,他继续研究放射性. 1902年 卢瑟福与英国化学家索迪合作首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提出放射性是元素自发衰变现象,指出放射性和光谱实验表明,原子有一个很复杂的结构. 1903年5月 卢瑟福和索迪根据α射线和β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度,辨别出它们分别由带正、负电的粒子构成.指出放射性元素的原子衰变时释放荷电粒子而变成性质不同的新元素,列出了早期的镭、钍、铀的衰变图谱,确认α射线的能量占放射性元素辐射能量的99%以上,为他们后来以α射线作为研究原子结构的炮弹提供了根据. 进入 NEXT 返回
1905年 卢瑟福应用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及其半衰期,计算出太阳的寿命约为50亿年,开创了用放射性元素半衰期计算矿石、古物和天体年纪的先河. 1907年诺贝尔评审委员会授予卢瑟福诺贝尔化学奖。。” 1908年 卢瑟福测算出β射线的电荷.1913年,他提出α粒子的带电量和原子量,认为α粒子失去电荷后应变成氦原子.1913~1914年,他与人合作,测定γ射线的性质和波长,确认γ射线是一种比X射线频率更高的电磁辐射 。 1913~1914年 卢瑟福与人合作,测定γ射线的性质和波长,确认γ射线是一种比X射线频率更高的电磁辐射
卢瑟福在核化学方面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他用a粒子散射研究原子核时,发现对于轻元素来说,往往出现反常现象。他当时认为,可能是因为轻核的核电荷少斥力小,高速a粒子有可能克服斥力,打到轻核里面去,因而出现反常。后来他就按着这个想法深入进行研究。卢瑟福首先选用最强的放射源,当时叫镭C',实际上是204Po,对轻元素进行轰击。1919年,他在用a粒子轰击氮时,发现产生出一种新的、射程很长、质量更小的粒子,经研究证明,这种粒子是氢的原子核。卢瑟福把他发现的这种粒子命名为“质子”。在这一实验中,他不仅发现了质子,还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核反应:卢瑟福在核化学方面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他用a粒子散射研究原子核时,发现对于轻元素来说,往往出现反常现象。他当时认为,可能是因为轻核的核电荷少斥力小,高速a粒子有可能克服斥力,打到轻核里面去,因而出现反常。后来他就按着这个想法深入进行研究。卢瑟福首先选用最强的放射源,当时叫镭C',实际上是204Po,对轻元素进行轰击。1919年,他在用a粒子轰击氮时,发现产生出一种新的、射程很长、质量更小的粒子,经研究证明,这种粒子是氢的原子核。卢瑟福把他发现的这种粒子命名为“质子”。在这一实验中,他不仅发现了质子,还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核反应: 14N+4He——>17O+1H 返回
卢瑟福对放射性的研究,最终指明了原子擅变的可能性,实现了中世纪以前炼金术士的梦想。此外,卢瑟福还对天然核裂变现象做了理论上的探讨。他认为,天然放射性是基本原子的爆炸分裂造成的,在以天文数字计算的原子中,某处会突然发生爆裂,放出各种射线,而所留下来的部分就成了另外的原子。如果爆裂时射出的是一个a质点,则这种新元素的原子量比爆裂前将减少一个氦原子的原子量。在卢瑟福时代,只知道重原子的裂变,还不知道轻原子可以聚变,无论是裂变还是聚变部能放出能量。卢瑟福对放射性的研究,最终指明了原子擅变的可能性,实现了中世纪以前炼金术士的梦想。此外,卢瑟福还对天然核裂变现象做了理论上的探讨。他认为,天然放射性是基本原子的爆炸分裂造成的,在以天文数字计算的原子中,某处会突然发生爆裂,放出各种射线,而所留下来的部分就成了另外的原子。如果爆裂时射出的是一个a质点,则这种新元素的原子量比爆裂前将减少一个氦原子的原子量。在卢瑟福时代,只知道重原子的裂变,还不知道轻原子可以聚变,无论是裂变还是聚变部能放出能量。 返回
资料来源:www.google.com www.sina.com www.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