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923 Views
10. 9. 8. 7. 6. 5. 4. 3. 2. 1. 0. 水 調 歌 頭. 蘇軾. 寫作背景. 詞序中所說的“丙辰”年,為宋神宗熙寧九年,也就是公元 1076 年,這以前,於熙寧四年,蘇軾因不滿王安石的新法,被排擠到杭州做地方官,後來,他的父親蘇洵以及母親、妻子相繼去世,弟弟蘇轍又遠在齊州做官,齊州是現在的山東省濟南市。. 為了能和弟弟子由住得近一點兒,蘇軾離開山清水秀的杭州,到密州做知州。密州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諸城縣。誰知,千里迢迢地由南到北,仍不能與弟弟蘇轍會面。 蘇軾寫這首 《 水調歌頭 》 時,與弟弟已經有多年沒能見面了。.
E N D
10 9 8 7 6 5 4 3 2 1 0
水 調 歌 頭 蘇軾
詞序中所說的“丙辰”年,為宋神宗熙寧九年,也就是公元1076年,這以前,於熙寧四年,蘇軾因不滿王安石的新法,被排擠到杭州做地方官,後來,他的父親蘇洵以及母親、妻子相繼去世,弟弟蘇轍又遠在齊州做官,齊州是現在的山東省濟南市。 詞序中所說的“丙辰”年,為宋神宗熙寧九年,也就是公元1076年,這以前,於熙寧四年,蘇軾因不滿王安石的新法,被排擠到杭州做地方官,後來,他的父親蘇洵以及母親、妻子相繼去世,弟弟蘇轍又遠在齊州做官,齊州是現在的山東省濟南市。
為了能和弟弟子由住得近一點兒,蘇軾離開山清水秀的杭州,到密州做知州。密州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諸城縣。誰知,千里迢迢地由南到北,仍不能與弟弟蘇轍會面。 為了能和弟弟子由住得近一點兒,蘇軾離開山清水秀的杭州,到密州做知州。密州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諸城縣。誰知,千里迢迢地由南到北,仍不能與弟弟蘇轍會面。 蘇軾寫這首《水調歌頭》時,與弟弟已經有多年沒能見面了。
政治上的坎坷以及家庭中的不幸,對蘇軾的打擊是很大的;但他能以曠達的眼光看待這些人生的磨難。中秋之夜,對著天上的一輪明月,他慷慨而歌,創作出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 政治上的坎坷以及家庭中的不幸,對蘇軾的打擊是很大的;但他能以曠達的眼光看待這些人生的磨難。中秋之夜,對著天上的一輪明月,他慷慨而歌,創作出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
作者 蘇軾(1037-1101)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 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
水 調 歌 頭 蘇軾 詞句解釋
同學請朗讀本詞開始部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同學請思考紅色詞語的意義: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全句解說: 我端著酒杯,仰望著中秋的那一輪明月,禁不住向青天詢問起來:明月啊,你是什麼時候有的呵!不知月亮裏的廣寒宮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是不是和人間一樣,也有中秋節? 宮闕:宮殿。闕, 粵音缺,皇宮門前兩邊的望樓。後來用作皇帝居處的代稱。 ?
同學請朗讀: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同學請思考紅色詞語的意義: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 全句解說: 我本來是個下凡的神仙,現在想乘著清風回到天上去,但又擔心那些華麗的樓宇在高高的天宮裏,我經受不了那兒的寒冷。想想月中的嫦娥,跳起舞來,只有孤零零的清影相伴相隨,多麼冷清,多麼寂寞,哪兒像人間這麼熱鬧,這麼溫暖? 瓊樓玉宇:用美玉砌成的樓台房屋。這裏指傳說中的月宮。瓊,美玉。 ? 不勝寒:勝,粵音升,這裏解忍受。不勝寒意即忍受不了月宮上寒冷的氣候。
同學請朗讀: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同學請思考紅色詞語的意義: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轉,這裏是指月光的移轉。朱閣,朱紅色的樓閣 全句解說: 天上的明月在夜空中運行著,繞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斜照進雕花的窗戶,照著我這個因為思念遠方的弟弟而睡不著覺的人。明月呵,明月,你不該有什麼怨恨,但為什麼老是要在人們離別的時候圓起來呢? ? ? 低,這裏指月光低斜地照射。綺,本指有斜紋的絲織品,引申為華麗之意。戶,窗戶。 ? (月亮)不應(對人們)有甚麼怨恨吧?
同學請朗讀: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同學請思考紅色詞語的意義: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全句解說: 我轉念一想,忽然領悟了一個道理:在天地人世之間,人有離別時的悲哀,也有相聚時的歡樂;月亮有月初月末時的不圓,也有月中十五的團圓。既然人有離合、月有圓缺,自古就是這樣的,我何必在這兒徒自悲傷嘆息呢!只希望我們兄弟倆能夠彼此珍重,健康長壽,雖然相隔千里,但每到中秋,都能共賞天上的這輪明月,也就可以得到慰藉了。 全:完美無缺。 嬋娟:指月亮。 ?
本詞寫來揮灑自如,筆如轉環.同學們試從詞中找出一些別具特色的詞句:本詞寫來揮灑自如,筆如轉環.同學們試從詞中找出一些別具特色的詞句:
哪些詞句充滿了美麗的想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些詞句充滿了美麗的想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哪些詞句有細緻的刻畫?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些詞句有細緻的刻畫: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哪些詞句有深沉的哲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些詞句有深沉的哲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學習詞的基本體制: 詞牌 闋 詞序 小令/中調/長調
詞的基本體制:詞牌 每首詞都一個曲調的名稱,叫做「詞牌」。詞牌規定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本詞的詞牌是……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詞的基本體制:詞牌 每首詞都一個曲調的名稱,叫做「詞牌」。詞牌規定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本詞的詞牌是…… 《水調歌頭》
古人按照詞牌規定的聲韻去寫詞,叫做填詞.所以詞的內容和詞牌名稱沒有必然的關係.古人按照詞牌規定的聲韻去寫詞,叫做填詞.所以詞的內容和詞牌名稱沒有必然的關係. 《水調歌頭》這個詞牌創自隋唐間,為五言曲調,到五代有七字句,入宋開始演變為新詞。
詞的基本體制:闋 詞多數有分段,在音樂上叫做「闋」或「片」。闋與闋之間是樂曲的暫時休止,而非全曲的結束。本詞分為上下兩闋,上闋是哪一部分?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詞的基本體制:闋 本詞上闋共九句: 上闋借明月自喻孤高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上闋主題是甚麼?
詞的基本體制:闋 本詞下闋是哪一部分?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詞的基本體制:闋 下闋主題是甚麼?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下闋用明月襯托別情 本詞下闋十句:
詞的基本體制:詞序 詞序是由題目發展而來的。 本詞的詞序是哪一部分?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詞的基本體制:詞序 詞序是由題目發展而來的。 本詞的詞序是 詞序有甚麼作用?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詞序點明寫作的時間和背景。本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當時蘇軾被貶為密州(今山東諸城縣)太守,胞弟蘇轍(子由)任職於齊州(今山東濟南市),兩人已離別七年之久。本詞抒發了作者外放的寥落情懷,也表達了對胞弟的思念
詞的基本體制:小令、中調和長調 詞一般都篇幅較小:五十八字以下的叫「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的稱「中調」,九十一字以上的稱「長調」。本詞是一首……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詞的基本體制:小令、中調和長調 詞一般都篇幅較小:五十八字以下的叫「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的稱「中調」,九十一字以上的稱「長調」。本詞是一首…… 1234567890 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2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 3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 4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 5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 6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 7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 8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9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 0千里共嬋娟。 共95字 長調
這首詞通篇詠月,卻能處處結合人事,上闋借明月自喻孤高,下闋用圓月襯托別情,意境豁達,「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 」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難怪宋人胡仔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
樂曲欣賞 王菲「但願人長久」 . .. .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 . .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 . . . .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 . . . . . . . . . .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 . . . ..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 . . . . . . .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 . . .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 . . . . . . . . .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歡度中秋 請按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