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707 Views
第三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从下列古籍中感悟先秦中国古代商业的状况. 1. 神农氏作 ……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 易经 • 系辞 》 2. 殷人 “ 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 。 —— 《 尚书 • 酒诰 》 3.<< 诗经 >>: “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 周朝: “ 工商食官 ” 4. 卫国 大商人子贡, “ 结驷连骑,束 帛 之 币 ,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 。 —— 《 战国策 》. 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物物交换. 商朝善于经商. 周朝商业发展,由官府垄断.
E N D
从下列古籍中感悟先秦中国古代商业的状况 • 1. 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 2.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尚书•酒诰》 • 3.<<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周朝:“工商食官” • 4.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 • ——《战国策》 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物物交换 商朝善于经商 周朝商业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打破官府商业垄断 表现:货币种类多;城市多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朝时:“商人”的出现 2、春秋战国时:商业繁荣 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3、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比较艰难 4、秦汉至隋唐: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商人已富贵矣” 5、隋唐时期: (原因、表现) 6、宋元: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7、明清:城镇商业繁荣,“商帮”出现
城市的由来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北宋汴京城 • 唐朝长安城
西市 东市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二十。。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引自《中国商业简史》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课文和地图册,说明北宋东京与唐长安城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宋代的市: 宋代以前的市: 1、打破市和坊的限制、 1、在城中特定位置、 市和坊严格分开 2、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 2、受官府严格控制, 3、有时间控制 3、打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早市)
四大商业名镇 • 广东佛山镇 • 江西景德镇 • 湖北汉口镇 • 河南朱仙镇
城市的发展: 古代的大都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政治中心 军事重镇 商业中心 繁荣的南方大都会:扬州、成都等 为什么会在南方出现这些繁荣的大都会?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以及南方经济的发展
归纳中国古代城镇发展的特点: (1)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 产性和商业性。 (2)政府对的限制逐渐放松,但“重农抑 商”政策没变。 (3)政治和经济格局变更影响城市商业 活动。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开通海陆两条丝绸之路 广州成为主要的贸易港口 与十几个国家进行贸易 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中国对外贸易萎缩 1、概况
汉代的陆路丝绸之路 和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 2、朝贡贸易 外国“朝贡”方物,明朝政府“赐赉”礼品等方式进行的,素有“厚往薄来” 特征,明朝政府对朝贡使者均是“以礼待之”,即使“私货来,皆倍偿其价”。 传播中国文化,宣扬国威,扩大在海外的影响,树立大国形象。
材料1 3、特点 我国古代贸易,可以以唐朝为界分两段:汉至唐,主要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西亚、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交往;唐朝至明朝,海路对外交往占据主导地位,这与北方的战乱和经济重心南移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有很大的关联。 (1)先陆路贸易,再海上贸易。
材料2 (2)以友好为主。
材料3 (3)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课堂探究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起源早,并且在不断的发展。 2、货币种类不断丰富。 3.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商业和商人地位低下。 4、商人群体出现,城市商业经济不断发展。 5、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相辅相成。 6、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 (1)商业活动的场所的变化:城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明清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形成新兴的市镇; (2)交易内容的变化:土特产品和统治者所需的奢侈品 ——为一般人民所需的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大小商品; (3)交易媒介的变化:最原始的形态是物物交换,不存在交易的媒介——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变为货币——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商品涉及领域:流通领域——明清时才逐渐与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 (5)商人组织的变化:与宗族亲缘组织重合——作为地缘组织的会馆。
课堂练习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0届高三年级模块测试) 1、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这里的“集”在宋代最有可能是( ) A.城市 B.都市 C.草市 D.夜市 C
课堂练习 (苏州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2、右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 出现了农村集市 B 坊市分置 C 边境贸易繁荣 D 商业市镇兴盛 D
课堂练习 ( 2010年福建高考) 3、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课堂练习 (浙江省嘉兴市2010年高考二模卷) 4、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 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官府对杭城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 D、杭城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D
知识迁移 战国时期齐国的一名商人刀闲,听说秦国的丝绸价格很高,于是带着一批丝绸货物跋山涉水,千里迢迢,逃过军队的封锁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秦国,心想可以大赚一笔,但谁知秦国的尺寸比齐国的大,所以尽管是高价出卖,仍然没有赚到钱,只是拿到了本钱,本想在秦国继续做生意,但是秦国政府又严格限制商人的活动,对商人征收沉重的赋税,最后返回齐国时,已经身无分文。 思考: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因素影响商业的发展 ? 影响因素: 政治:国家是否统一、政局是否稳定 经济: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②货币及货币制度是否完备 ③政府的政策和法令 ④国内外交通是否便利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做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做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陶朱公范蠡 商业的祖师——范蠡
涿郡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永 608年 济 渠 通 济 渠 洛阳 605年 长安 邗 605年 沟 江都 江 南 610年 河 余杭
原因 表现 唐三彩钱柜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2、大运河的开凿 3、政局稳定 4、政策开明
这是北宋发行的纸币“交子”. 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当时通用的铁钱携带极不方便,于是商人们发行一种类似存款收据的“交子”,代替铁钱流通使用,这种“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信用货币。宋仁宗时“交子”收归官办。由政府发行,交子就成了国家发行的纸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的大量发行、流通,为宋代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方便了人民的贸易和市场繁荣 这是南宋发行的纸币“会子”. 南宋发行纸币最初是起源于民间。绍兴年间,南宋政府为了应付铜钱短缺的局面,于1160年在杭州设立了“行在会子务”,正式在东南名路发行“会子”,面额分一贯、二贯、三贯三等,后来又增印了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三种票面,与铜钱同时流通。纸币的使用,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归纳宋元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 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济 政策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交通 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金融 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繁华的清代京城前门市街 皇都胜迹图(明)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1、商业城镇的兴起。 2、农副产品商品化大量进入市场。 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越来越大,白银广泛使用 4、形成许多区域性商帮。(徽商和晋商)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的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掀开了中国金融史的光辉一页。尽管日升昌小小的院落无法与现代银行的摩天大楼相比,日升昌仅有的分号也无法与当代覆盖全国的金融网点相比,但我们可以从日升昌看到当代银行的影子;从日升昌领略到中华民族的商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