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likes | 964 Views
第三节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 我为什么是 女孩 ?. 生物界高等动物和某些高等植物都普遍存在雌雄性别的分化, 同样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 , 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的发育成雄性?. 我为什么是 男孩 ?. 一、染色体组型. 定义: 指将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 , 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体现了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 该怎样确定染色体组型呢?. 人类染色体组型. 男性. 女性. 你认为图中是什么分裂什么时期图?. 男性 染色体分组图. 常染色体. A. B.
E N D
第三节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
我为什么是女孩? 生物界高等动物和某些高等植物都普遍存在雌雄性别的分化,同样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的发育成雄性? 我为什么是男孩?
一、染色体组型 定义:指将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体现了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 该怎样确定染色体组型呢?
人类染色体组型 男性 女性 你认为图中是什么分裂什么时期图?
男性染色体分组图 常染色体 A B 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将人类染色体分组并编号。 男、女相同 (22对) C D E G F 性染色体 男、女不同 (1对) 女性染色体分组图 A B 对性别起决定作用 C 同源染色体配对 D E F G
染色体组型分析有什么意义? 每种生物,都有其自己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型代表了生物的种属特性。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对于探讨动、植物的起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机理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同生物有不同数目、不同形态和不同大小的染色体。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型。
二、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性别:是由染色体来决定的 常染色体 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染 色 体 1~22号 性染色体 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第23号 男性:XY 女性:XX 思考:豌豆有性染色体吗? 由染色体的差异决定性别的生物才具有性染色体。
蜜蜂的性别决定 蜂皇和雄蜂交配后雄蜂就死了,蜂皇得到了足够一生需要的精子。它产下的卵中,有少数是未受精的,这些卵发育成为雄蜂。他们的染色体数是n=16。而大多数是受精卵,则发育成雌蜂,它们的染色体数是n=32。 因此蜜蜂无性染色体。
玉米的性别决定 玉米是雌雄同株的。顶生的是雄花序,侧生的穗是雌花序。 但研究发现玉米的性别由两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当基因型为 B_T_时为正常株,即雌雄同株个体。当基因型为 BBT_时为雄株。当基因型为 B_tt 和 BBtt时为雄株。 因此玉米也无性染色体。
性 别 决 定的方式 XY型性别决定 ZW型性别决定
人类的染色体 22对 常染色体: 共23对 1对(XX或XY) 性染色体: ♀ 44(常)+XX(性) 体细胞: ♂ 44(常)+XY(性) 人类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精细胞: 22 +X 或22+Y 卵细胞: 22 +X
22对(常)+XY(性) 男♂ XY型性别决定 雌性: XX (同型性染色体) 雄性: XY (异型性染色体) 女♀ 22对(常)+XX(性)
为什么男女的比例是1:1 ? 讨论:人类的性别比例应该接近于多少? 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2000、11、1)
亲 代 配 子 22条+X 22条+Y 22条+X 受精卵 22对+XY 22对+XX 子 代 1 : 1 比 例 人的性别决定过程: 22对(常)+XX(性) 22对(常)+XY(性) 1 : 1
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是较为普遍的性别决定方式.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是较为普遍的性别决定方式. 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某些种类的两栖类、鱼类; 很多种类的昆虫(果蝇); 一些雌雄异株的植物(菠菜、大麻等.)
思考讨论 1、 X、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吗? 2、 位于性染色体上 的A、a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分离规律吗?
Y非同源区段 XY同源区段 Y染色体 X非同源区段 X染色体 注意:一般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ZW型性别决定 ZZ ZW W Z Z ZZ ZW ♂ ♀ × ZW型:鸟类、蛾蝶类 性染色体 ♂ zz 同型 zw ♀ ♀ ♂ 异型 1 : 1
性别决定的常见类型 ♀:常染色体 + 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 XY型 ♂:常染色体 + 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 ♀:常染色体 + 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 ZW型 ♂:常染色体 + 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 强调同型、异型,XY染色体大小关系随不同物种有区别
讨论:人类研究性别决定的目的是什么? 是要为人类的社会生产服务。如:奶牛业为要生产牛奶,就希望母牛产下的小牛都是母牛;种瓜的农民希望多开雌花以增加产量,等等。”
1.人的性别决定发生在( ) A.胎儿出生时 B.胎儿发育时 C.受精卵形成时 D.受精卵卵裂时 2.与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没有关系的是( ) A.母亲 B.外祖父 C.祖父 D.外祖母 3.下列各种细胞中,一定含有X染色体的是( ) A.人的精子 B.人的体细胞 C.生物的体细胞 D.生物的卵细胞 C C B
伴性遗传 概念: 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分类 伴X显性遗传 伴X遗传 伴X隐性遗传 伴Y遗传
美国生物学家: 摩尔根
果蝇的特点? ①个体小易饲养②繁殖速度快③有各种易于区分的性状等
(一) 实验现象 1/4 3/4 P × F1 红眼(雌、雄) F2 白眼(雄) 红眼(雌、雄) F2中红眼:白眼=3:1,说明了什么?
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 3对:Ⅱ Ⅱ,ⅢⅢ,Ⅳ Ⅳ 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性染色体 雌性同型:XX 雄性异型:XY
提出假设 假设一: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Y染色体上。 假设二: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在Y染色体上, 而X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假设三: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二) 经过推理、想象提出假说: 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控制白眼的基因(w)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雌果蝇种类: 红眼(XWXW) 红眼(XWXw) 白眼(XWXW) 雄果蝇种类: 红眼(XWY) 白眼(XwY)
(三)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XwY P XWXW × XW Xw Y 配子 × F1 XWXw XWY XW Y XWY(雄) F2 XW XWXW(雌) 3/4红眼(雌、雄) 1/4白眼(雄) XWXw(雌) XwY(雄) Xw
红眼(雌、雄) 白眼(雌、雄) 各占1/4 各占1/4 (四) 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 F1 × XWXw XwY
(五) 实验验证 摩尔根等人亲自做了该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白眼 红眼 红眼 白眼 雌 雌 雄 雄 126 132 120 115 与理论推测一致,完全符合假说,假说完全正确! ——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六) 得出结论 摩尔根通过实验,将一个特定的基因(控制白眼的基因w)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 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恭喜你,你的视觉正常! 据统计: 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7%, 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0.5%。
红绿色盲症 症 状: 色觉障碍,红绿不分 发现者: 道尔顿 道尔顿
色盲症的发现 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 道尔顿在圣诞节前夕买了一件礼物----一双“棕灰色”的袜子,送给妈妈。妈妈却说: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我怎么穿呢? 道尔顿发现,只有弟弟与自己看法相同,其他人全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 道尔顿经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症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后人为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道尔顿症。 J.Dalton 1766--1844
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分析 男患者 女性 伴X隐性遗传病 1、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2、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
伴 性 遗 传 之 伴 X 隐 性 遗 传 + b X+ Xb Y 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它与它的等位基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
伴 性 遗 传 之 伴 X 隐 性 遗 传 + + + b b b + b 色觉基因型 X+Xb X+X+ XbXb X+Y XbY
伴 性 遗 传 之 伴 X 隐 性 遗 传 婚配方式 X+X+ × X+Y X+X+ × XbY (一) (四) 女性正常与男性正常 女性正常与男性色盲 X+Xb × X+Y X+Xb × XbY (二) (五) 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正常 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 (三) XbXb × X+Y XbXb × XbY (六) 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 女性色盲与男性色盲
Y X+ Xb X+ X+X+ XbY X+Y X+Xb ㈠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后的遗传现象 这对夫妇生一个色盲男孩概率是 再生一个男孩是色盲的概率是 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亲代 X+Xb X+Y 配子 子代 1\2 女性正常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男性色盲 1\4 1 : 1 : 1 : 1
Y X+ Xb XbY X+Xb ㈡色盲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后的遗传现象 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亲代 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 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XbXb X+Y 配子 子代 女性携带者 男性色盲 1 : 1
㈢正常女性与色盲男性结婚后的遗传现象 Y Xb X+ X+Y X+Xb 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 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 女性正常 男性色盲 不能传给儿子。 亲代 X+X+ XbY 配子 子代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1 : 1
Y Xb Xb X+ X+Xb XbY X+Y XbXb ㈣女性携带者与色盲男性结婚后的遗传现象 女性携带者 色盲男性 亲代 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X+Xb XbY 配子 子代 女性携带者 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男性色盲 1 : 1 : 1 : 1
伴 性 遗 传 之 伴 X 隐 性 遗 传 b b b b b b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 X X b X b b b b b b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红绿色盲遗传家族系谱图 + X Y + b X X X+Y + + + + b 隔代或交叉遗传 X X X X X Y 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此种遗传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交叉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1、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通过它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3、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都是患者, (即“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4、男性正常,其母、女儿全都正常
资料: 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种病患者的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因此在造成轻微创伤时,也会流血不止。 19世纪,英国皇室中流传着一种非常危险的遗传病。这种病被人们称为“皇家病”或“皇族病”。患者常因轻微损伤就出血不止或因体内出血夭折,很难活到成年。这就是血友病。 这种病之所以在皇族流传,是因为他们为了亲上加亲、门当户对、为保持尊贵血统而进行近亲婚配造成的。
? 患者已经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这对夫妇能生出健康的子女吗? 某血友病家系谱 X+Xh X+Y XhY X+Y X+Xh 血友病遗传系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