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80 Views
考核报告. 羊八井 “ 芯 ” 探测器(YAC)及强子作用模型的检验. 报告人: 邵 静 导师 : 张学尧. Outline. * 硬件方面 * 数据分析方面. AS. Pb. 7 r.l. Iron. YAC-II. Scint. Box. YAC-I. MD. AS gamma 新联合实验 (Tibet-III + YAC + MD ). YAC-II array ( 2011.1 ). Tibet-AS (~37000 m 2 ) : 空气簇射的大小,以及入射粒子的方向 YAC-I ( ~10 m 2 )
E N D
考核报告 羊八井“芯”探测器(YAC)及强子作用模型的检验 报告人: 邵 静 导师: 张学尧
Outline *硬件方面 *数据分析方面
AS Pb 7 r.l. Iron YAC-II Scint. Box YAC-I MD AS gamma 新联合实验(Tibet-III + YAC + MD) YAC-II array (2011.1) • Tibet-AS (~37000 m2) :空气簇射的大小,以及入射粒子的方向 • YAC-I( ~10 m2) • YAC-II ( ~500 m2 ) :宇宙线轴芯区的特征参量 • Tibet-MD ( 5000 m2 ) :高能µ 的数目 YAC-I array (2009.04.01)
硬件方面 1、参与了在YAC-I探测器基础上,对YAC-II探测器进行开发的工作。并且组装测试了第一台YAC-II探测器。2、完成280个光电倍增管的性能测试,包括光电倍增管的输出随高压的线性,和随入射光量的线性。3、把124台YAC所用到的248个光电倍增管进行配对,保证PMT工作在线性工作范围并且ADC量程足够的前提下,每台探测器测量的粒子数范围为1~10**6 个粒子。 4、2011年1月在西藏羊八井和其它成员一起参与空气簇射轴芯探测器二期工程(YAC-II)124台探测器的调试和组装,并成功开始收集数据。
保温材料 Plastic scintillators (4cm×50×1cm, 20pcs) 50cm 80cm WLSF 中间100台YAC-II探测器的构造 中间100台YAC-II探测器的安装 外围24台YAC探测器的构造 外围24台YAC在羊八井的摆放
数据分析方面 • 1.完成了YAC-I中16台芯探测器相关的计算机蒙特卡罗模拟,对YAC-I的原始实验数据进行重建; • 2.利用YAC-I与Tibet-III各自的GPS记录的时间信息,将YAC-I和Tibet-III的数据进行对应,得到YAC高能轴芯事例伴随的空气簇射大小(能量)、方向等信息; • 3.利用YAC-I的数据对几十TeV能区强相互作用模型进行检验。 利用YAC-I+Tibet-III的数据对200-2000TeV能区强相互作用模型进行检验;
数据分析计算机模拟条件 • 使用Corsika6.204进行大气簇射的模拟。 • 探测器模拟 Epics8.64 • 成分模型:Non-Linear Acceleration model (NLA) Heavy Dominant model (HD) • 强相互作用模型:QGSJET-II、SIBYLL2.1 • ,天顶角: ,方位角 • 跟踪次级粒子直到羊八井高度(4300m),光子、 电子能量跟踪到300MeV • 投点面积,低能时从阵列往外扩15m,高能时从阵列 往外扩25m
数据分析 YAC-I实验数据重建 • 对实验数据进行噪声处理。 • 选取可用的实验数据。最后在2009.05.01-2010.2.23时间段内选取了 • 780个文件,活时间为169.95天。 • 进行离线标定来修正high gain PMT增益随时间的漂移。 • 拟合high-low相关,得到high gain PMT 与low gain PMT 的关系。 • 最终得到16台探测器一致的带电粒子数的谱。 3. + 4. 4. 5.
YAC-I探测器观测到的一些物理量: • Nb: 着火探测器探测到的带电粒子数 • sumNb: 各台着火探测器探测到的带电粒子数总和 • (非弹性截面) • Nhit: 着火探测器的个数 • Nbtop: 最大的Nb值(非弹性界面) • <R>: 平均横向分布( PT横运动量)
几十TeV能区强相互作用模型的检验 实验样本选择条件: (1) Data set 1: Nb>=200, Nhit=3, sumNb>=3500(35TeV) (2) Data set 2: Nb>=200, Nhit=4, sumNb>=1700(70TeV) (3) Data set 3: Nb>=200, Nhit=5, sumNb>=2200(90TeV) 样本中p+He占的比例
几十TeV能区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 流强的比较
本工作中用到的宇宙线成分模型 考虑到MC中的成分模型HD或NLA,均采用比 CREAM最新实测He谱略低的He谱(约低40%)。如果改进MC中的He谱,则SIBYLL数据会略高于YAC-I数据,QGSJET2会比SIBYLL2.1靠近YAC-I的实验结果。
260TeV 1800TeV 200-2000TeV能区强子作用模型的验证 当YAC-I探测到一个事例时,Tibet-III同时也记录下来一个事例。广延大气 簇射阵列与YAC-I的数据是通过时间来对应的。接下来的结果是分析YAC-I和 广延大气簇射阵列的数据得到的。 实验样本选择条件: (1) Data set 1: Nb>=200, Nhit>=6, Nbtop>1500, 1e5<=Ne<5e5; (2) Data set 2: Nb>=200 ,Nhit>=6, Nbtop>1500, Ne>=5e5. 样本中p+He占的比例
260TeV能区强相互作用模型的验证 260TeV 260TeV能区,与几十TeV的 三个样本的结论是相同的。 260TeV
1800TeV 1800TeV能区强相互作用模型的验证 1800TeV 在能量1800TeV这一能区,也做了 谱形和绝对强度的比较。由于此样本 中P+He只占~50%,较重成分的 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较大,即这个 样本存在“成分-作用模型的二异性” 的问题。 因此还需进一步分析。
下一步 1.将利用新修正的宇宙线成分模型再次对QGSJET-II、SIBYLL2.1和更多的 强相互作用模型 (DPMJET、EPOS)进行验证。 2.并且在高能区利用ANN把P+He的成分提高,进行相互作用模型的验证. 即将给出投稿论文。
High gain PMT Low gain PMT
2. 闪烁体探测器标定举例 利用BEPC束流对YAC-II探测器进行标定 3个目标:闪烁体探测器的线性,PMT、闪烁体是否饱和 YAC-II闪烁体探测器在1~5*106MIPs 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 BEPC: BeijingElectron-Positron Collider
标度律破坏: 指的是随着入射粒子的能量增加,Feynman X 的谱形斜率有很大变化。
研究方案:利用124台空气簇射轴芯探测器YAC-II,与Tibet-III和MD的联合运行,经过三年取数,求得50TeV-10PeV高精度的原初质子和氦核的单一成分能谱.研究方案:利用124台空气簇射轴芯探测器YAC-II,与Tibet-III和MD的联合运行,经过三年取数,求得50TeV-10PeV高精度的原初质子和氦核的单一成分能谱. • F(proton)=a*(x**-1.95)*e(-x/0.025)*x**2.5 • F(proton)=a*(x**-1.95)*e(-x/0.05)*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