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235 Views
内部信息传递*. 内部信息传递,是指企业内部各管理 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 营管理信息的过程。 这一讲主要讲述以下 4 个问题 : 1. 实施内部信息传递的意义 2. 企业实行内部信息传递的风险 3. 内部报告的形成 4. 内部报告的使用. 1. 实施内部信息传递的意义. 为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 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 利用,根据 《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 ,财 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 五部门制定了 《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7 号-内部信息传递 》 。
E N D
内部信息传递* 内部信息传递,是指企业内部各管理 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 营管理信息的过程。 这一讲主要讲述以下4个问题: 1.实施内部信息传递的意义 2.企业实行内部信息传递的风险 3.内部报告的形成 4.内部报告的使用
1.实施内部信息传递的意义 为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 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 利用,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 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 五部门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 号-内部信息传递》。 企业内部信息传递,说白了就是内部报告。在应用指引讨论稿下发时,就称为内部报告。 要理解这一讲的内容,必须首先理解信息 传递对于企业有多么重要。
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对其实施管理与内部控制,都是靠信息流动与传递完成的。首先,决策层的指令要通过信息传递给执行部门与监督部门,由执行部门按指令执行,同时监督部门也按同一指令对执行部门进行监督;其次,执行部门执行情况如何?监督部门要把信息及时反馈到决策部门;然后,决策层要根据信息部门收集到的各种信息,结合监督部门反馈回来的信息,再下达修正指令,把信息传递给执行与监督部门;与此同时,各执行部门为了保持步调协调,还要横向沟通信息,达到相互配合,保证各生产经营环节衔接,按流程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对其实施管理与内部控制,都是靠信息流动与传递完成的。首先,决策层的指令要通过信息传递给执行部门与监督部门,由执行部门按指令执行,同时监督部门也按同一指令对执行部门进行监督;其次,执行部门执行情况如何?监督部门要把信息及时反馈到决策部门;然后,决策层要根据信息部门收集到的各种信息,结合监督部门反馈回来的信息,再下达修正指令,把信息传递给执行与监督部门;与此同时,各执行部门为了保持步调协调,还要横向沟通信息,达到相互配合,保证各生产经营环节衔接,按流程 运转。如果有一分钟信息不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就要失去秩序,处于混乱状态。可见,信息是管理的重要要素。
企业实行内部报告制度,也是信息传递的一种具体形式。企业实行内部报告制度,也是信息传递的一种具体形式。 内部报告控制是常见的内部控制方法,其标志性成果 就是在企业里建立起来一种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 传递各种业务信息,以加强内部管理的内部报告制度。 但现实情况是有些企业与单位不会运用这种控制方法, 或者应用时显得非常松散,随意。具体表现就是内部报告 制度缺乏系统性,不能形成制度化,难以满足企业管理向 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前进。 基于这种情况,财政部等五部门提出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第17号,将其列为内部控制必备内容和重要控制方法。
2.企业实行内部信息传递的风险 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 信息传递时,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1)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影响经营有序运行。 (2)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 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 落实。 (3)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 可能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 面临这些风险,企业应科学建立内部报告制度,明确规范格式、传递路线,落实责任制。
3.内部报告的形成 企业必须建立内部报告制度。 以经营快报的形式,规定不同层级内部报告的规范格 式、指标体系,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快报的内容和形 式应简扼明要,通俗易懂,强调及时性。定期的工作报告应 规范格式、内容完整、文字准确、重要问题有独到见解的分 析评价。 内部报告形式有多种,如书面报告、口头报告、视频会 议、音像制品、电子计算机多媒体显示和集上述形式为一体 的信息中心等。 下面讲述一下这些具体形式:
(1)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因为成本低,易于复制、携带,成为常见的形式,但其只适用于单方向传递信息,缺乏制作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沟通。 (2)口头介绍。 它是书面报告的补充形式,通常只适用于紧急情 况下或者碰面后的简化形式。 (3)视频会议。 需要贵重的设备和价格不菲的使用费,所以在大 型企业、重要工作中使用。特点是极其方便、没有 空间限制。
(4)音像制品。 只能单向传递信息,一般适用于提供一般信息,如培训、指导、操作规范等。 (5)计算机多媒体及信息中心。 由于微机普及,该方法具有强大数据处理功能,便捷的 服务能力,现在普遍适用。 企业选用何种方式进行内部报告,应根据经济实力和具 体情况,本着及时有效、节约、方便的原则进行。 内部报告的格式设计,也就是以什么形式出现在管理者 面前,一般有:文本格式、图表格式、数值或综合格式等。 (1)文本格式。 以文字叙述的方式传递信息,常用来说明不能量化的信 息,不能用数据表示的相互关系等。
(2)图表格式。 以图或者表格表示,通过书面或者电子计算机联网传递信息,视觉效果好,制作难度大。 (3)数字表格。 以数字的形式,描述一些能量化的信息。它反映的信息 多,生成容易,又被大多数人接受,所以成为企业里生产统 计、销售快报等快速报告采用。 (4)综合形式。 即以上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格式设计可以考虑信息接收者具体情况,区别字体、颜 色等,以突出重要性。主要考虑信息使用者理解、成本费用。
企业内部报告一般分为定期与不定期两种。 内部报告必须规定最迟上交时间。 有些需要汇总的内部报告,应指定专人负责,明确 报告时点。 公司董事会是重大事项信息管理机构,内部报告管理由董 事会秘书负责;经董事会授权董秘负责公司重大信息管理以 及对外披露协调工作,包括公司的定期报告和重要事项临时 报告。 内部管理信息传递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重要风 险信息可以直接报告最高层管理者。 企业应拓宽内部报告渠道,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鼓励 举报舞弊行为,应设立高层管理者信箱,方便报告。
4.内部报告的使用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会利用内部报告管 理和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协调各部门的运营进 度,严格绩效考评,及时发现风险预兆 ,千方百计实现企业目标。 对于内部报告反映的重大风险和突出 问题,应快速报告最高管理层,启动应 急预案。 内部报告涉及到企业秘密时,内部报 告义务人和其他知情者在信息公开披露
之前,应当将知情者控制到最小范围,并做好 知情者登记制度,防止公司机密泄露,防止股市 交易弊端,因内幕交易而使企业工作人员涉案。 董事会秘书负责回答社会公众和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及 新闻媒体的问询,对公司日常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以及披露 的管理与监督,履行董事会的职责。对瞒报、漏报,一些重 大事项报告失实的,公司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企业对于内部报告必须有评估制度,评估的重点是内部报 告的及时性、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