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1.19k Views
失眠的原因和防治. 正常睡眠分期. 根据 EEG EOG EMG 表现: 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 (REM 睡眠或称为快波睡眠 ). 睡眠机制. 脑贫血学说 *白天紧张活动,脑血流增加 *晚上处于安静,脑血流减少 *血流不足 睡眠本能学说 睡眠因子学说 睡眠中枢学说. 睡眠的生理作用. 促进脑功能的发育; 巩固记忆; 促进体力,精力的恢复; 促进生长,延缓衰老; 增强免疫功能;. 睡眠时间长短有没有正常值?.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睡眠时间. 马 2 小时;
E N D
正常睡眠分期 根据EEG EOG EMG表现: • 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 •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 (REM睡眠或称为快波睡眠)
睡眠机制 • 脑贫血学说 *白天紧张活动,脑血流增加 *晚上处于安静,脑血流减少 *血流不足 • 睡眠本能学说 • 睡眠因子学说 • 睡眠中枢学说
睡眠的生理作用 • 促进脑功能的发育; • 巩固记忆; • 促进体力,精力的恢复; • 促进生长,延缓衰老; • 增强免疫功能;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睡眠时间 • 马 2 小时; • 牛 大象 羊 3 小时; • 猪 兔 8 小时; • 海豚 左右大脑交替使用 • 鼠 猫 14 小时
人类不同年龄的睡眠时间 • 婴儿 24 小时 • 幼儿 9-12 小时 • 学童 9-10 小时 • 成年人 7-9 小时 • 老人 5-7 小时
不同人的四种睡眠形态 • 由于每个人性格、职业或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睡眠类型。 • 早睡早起型这是最标准有健康的生活形态。 • 2. 早睡晚起型即使身子已经躺在床上,但却很难入睡,或处于浅睡状态。
3. 晚睡早起型这类型的人,就寝时间很晚,身体很疲惫,所以较易入睡,一旦入睡便进入深睡眠的状态。但早上需要工作,而会处于浅睡眠,较易觉醒。 • 4. 晚睡晚起型这类型的人,不到凌晨三、四点不睡觉,白天要过了中午才起床。起床后许久精神必定还不好,脑筋模糊,事事提不起劲,活动能力低。要到黄昏以后才会好转。
我们究竟需要多少睡眠量? • 充足的睡眠量指第二天不觉得思睡. • 如果思睡影响了日常的生活,那您需要更多的睡眠。 • 一些人需要增加睡眠量,另外一些人可能需要减少. • 不同生命阶段需要不同的睡眠需求. • 睡眠形态改变,但是睡眠需求量不变.
失眠的定义 • 是睡眠的发生或(和)维持发生障碍 • 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 • 白日产生一系列睡眠不足的临床症状
失眠的表现形式 • 失眠是一个临床主诉 • 能够被多导睡眠图记录和鉴别 • 具体表现形式 包括: • 难以入睡 • 从睡眠中频繁觉醒 • 早醒 • 睡眠时间短 • “非恢复性睡眠”
失眠的类型 • 一过性失眠 • 平时睡眠良好者出现失眠持续1个月,通常由于睡眠的环境条件的改变 • 短期失眠 • 睡眠困难3-6个月 • 常伴有紧张刺激因素如情绪障碍或潜在的疾病. • 慢性失眠 • 睡眠困难超过6个月
失眠的原因 • 躯体原因 • 任何的导致疼痛,身体不适,焦虑或抑郁的疾病 • 睡眠呼吸暂停发作 (缺少呼吸) • 上呼吸道“可塌陷部分”肌张力消失 • 常见于肥胖者 • 周期性腿动 (PLMS) • 腿肌颤搐每20-40秒发生一次 • 病人常被唤醒
失眠原因(2) • 心理原因 • 急性境遇焦虑 • 婚姻不和睦或亲人生病离世等 • 心理障碍 • 总是努力入睡导致入睡更困难 • 反复在床上不能入睡导致“条件反射性”失眠 • 白天补偿睡眠补足,导致晚间睡眠困难
失眠的原因 (3) • 精神原因 • 75% 的精神疾病患者有过睡眠困难 • 精神障碍和药物或酒精滥用 • 疾病和疼痛
失眠的原因 (4) • 药物和酒精 • 环境 • 生理节律
那些人易患失眠症? • 女性自己报告的睡眠问题比男性多 • 失眠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主要指严重/慢性失眠)。但年龄20-40岁之间的人,睡眠问题的性别因素不明显。 调查表明老年人睡眠困难的发病率是65岁以下成年人的发病率的1.5倍。
睡眠障碍现状 • 一高三低: • 患病率高 • 就诊率低 • 确诊率低 • 治疗有效率低 • 危害性大
失眠的危害性大 危害健康危害家庭 危害社会
危害健康 • 躯体疲劳 • 认知功能下降 • 免疫功能减退 • 诱发躯体与精神疾病 • 降低生活质量
失眠患者有更多记忆问题 % 经常发生 + % 有时发生 P≤0.01 Sleep in America. The Gallup Organization Inc; 1991.
对于儿童的影响 失眠等:影响发育 遗尿等:心理障碍、社交障碍
失眠导致药物滥用 • 酒精成瘾 • 兴奋剂滥用 • 传统安眠药依赖
失眠 (n=240) 无失眠 (n=739) 3.5年内的发生率% 失眠与精神问题 Breslau et al. Biol Psychiatry. 1996.
危害家庭和睦 • 引发家庭矛盾 • 夫妻生活不和谐 • 影响生活质量
危 害 社 会 • 生产力:缺勤率升高 • 事故发生率升高 • 工作质量与效率:下降 • 经济:医疗资源消耗增多
(n = 588) P < 0.03 100 80 60 40 20 0 41.4% 过去4周内工作缺勤的百分比 % 29% 无睡眠障碍者 睡眠障碍者 睡眠障碍和缺勤 Kuppermann M. et al. J Gen Intern Med, 1995;10:25-32
危 害 社 会 • 生产力:缺勤率升高 • 事故发生率升高 • 工作质量与效率:下降 • 经济:医疗资源消耗增多
开车时有时/经常有睡意 百分比 睡眠质量
慢性失眠 (n=288) 精神压力大+ (n=1005) 无慢性失眠 或精神压力 (n=3457) 12个月严重事故失眠患者vs.其它高危人群 * * * * Adjusted for age and gender. + Psychic distress is a validated psychiatric measure signaling a need for treatment. Balter and Uhlenhuth, 1992
危 害 社 会 • 生产力:缺勤率升高 • 事故发生率升高 • 工作质量与效率:下降 • 经济:医疗资源消耗增多
白天完成本职工作能力受到影响 100 90 80 70 60 50 P £ 0.05 85% %优秀 %良好 78% 69% 无失眠 偶尔失眠 慢性失眠 评估你在白天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 Gallup, 1990
危 害 社 会 • 生产力:缺勤率升高 • 事故发生率升高 • 工作质量与效率:下降 • 经济:医疗资源消耗增多
失眠症的直接花费 • 美国1995年的统计 (Walsh et al.): $ 13,926,000,000 • 法国1995年的统计 (Leger et al.): $ 2, 067,000,000
失眠的 诊断与治疗
失眠诊断 • 病史:因夸大病情而不可靠 • 客观方法:多导睡眠图可客观量化地判断失眠
失眠的治疗 病因治疗,驱除诱发因素 预防从一过性或短期失眠发展成慢性失眠 手段: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 • 指出并纠正长期存在、但意识不到的、对失眠的错误观念、情绪和行为,建立信心,战胜疾病 • 正确认识夸大症状和心理因素对白日症状的影响 • 正确认识作梦问题: 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 分析既往疗效欠佳原因 如:单纯依赖药物、失眠与焦虑互为因果等
行为疗法 • 建立一套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 掌握一套自我松弛方法 • 避免“不眠 ”与“卧床”形成条件反射 • 建立正常的觉醒-睡眠节律 • 控制睡眠时间,保证有效睡眠,再逐 渐增加睡眠时间
睡眠卫生 • 有规律的就寝和起床时间 • 减少呆在床上的时间,除非是睡觉;尤其不在床上阅读或看电视; • 卧室不要放钟; • 分散注意力; • 睡眠前避免咖啡、烟酒;
睡眠卫生 •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 培养业余爱好,丰富生活 • 寝室环境舒适:气温适当、通风良好、被褥整洁
催眠药研究发展史 1860年:水合氯醛 1870年:溴化剂 1880年:副醛 1900年:巴比妥类 1960年:苯二氮卓类 1980年: 环吡咯酮类(zolpiclone) 咪唑吡啶类( zolpidem,stilnox)
理想催眠药的要求 • 迅速导眠 • 无残留效应 • 不影响记忆和呼吸功能 • 不与酒精或其他药物相互起作用 • 无依赖性 • 对睡眠结构无影响
催眠药应用的时代特征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