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6

運輸經濟學

運輸經濟學. 第二章 經濟問題與經濟概念. 經濟學. ◎ 什麼是經濟學?. ◎ 經濟就是生活,經濟學研究人類的日常生活事務 (by 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 ◎ Why 生活問題就是經濟問題? Because 資源之 稀少性 ( scarcity) 。 ◎經濟行為就是在有限資源中所進行之各種 選擇行為 。 ◎經濟學是研究如何以有限資源滿足慾望的 社會科學 。. ◎ 為什麼要學經濟學?. 諾貝爾獎:物理、化學、生醫、文學、和平、 經濟. ◎ 經濟學幫助我們了解個人行為, 人際 互動與社會分工,並且滿足好奇。

jpatters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運輸經濟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運輸經濟學 第二章 經濟問題與經濟概念

  2. 經濟學

  3. ◎ 什麼是經濟學? ◎經濟就是生活,經濟學研究人類的日常生活事務 (by 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Why生活問題就是經濟問題? Because資源之稀少性(scarcity)。 ◎經濟行為就是在有限資源中所進行之各種選擇行為。 ◎經濟學是研究如何以有限資源滿足慾望的社會科學。

  4. ◎ 為什麼要學經濟學? 諾貝爾獎:物理、化學、生醫、文學、和平、經濟 ◎經濟學幫助我們了解個人行為,人際互動與社會分工,並且滿足好奇。 ◎人類是因為分工合作、專業生產、市場交易而成為萬物之靈。 ◎經濟學是社會科學領域中唯一的諾貝爾獎。

  5. ◎機會成本與生產可能線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s) ◎有所「得」必有「失」,「失」是「得」的機會成本。無機會成本之事物皆非經濟問題。 ◎機會成本是資源在其他用途中的最高價值。 ◎請回答以下問題。

  6. 【問答1】「貧窮」與「稀少」有何不同? 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糧食,是不是糧食就不「稀少」了? 「稀少」是指資源不能無限制的供人使用,或為獲得某種物品一定要犧牲其他物品之意。 「貧窮」 則是指生活水準未達某種基本標準。 「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糧食」,不表示糧食沒有稀少的問題;除非人們已得到他們想要的糧食,且不以犧牲任何東西為代價。換言之,只要人們必須犧牲其他東西才可獲得糧食,則縱使糧食生產過量,它仍然是「稀少」的。

  7. 【問答2】有一個世界打字比賽冠軍的人,卻在他經營的公司請打字比他差的人幫他打字。你認為他的行為有沒有道理?為什麼?【問答2】有一個世界打字比賽冠軍的人,卻在他經營的公司請打字比他差的人幫他打字。你認為他的行為有沒有道理?為什麼? 有道理。因為打字冠軍的人,如果把打字的時間用在處理公司業務,當營業獲利大時,則他把時間用來打字就「得不償失」或「因小失大」了。換言之,這時他把時間用來打字的機會成本,是策畫公司業務的利得;而策畫公司業務的時間成本,只是打字所節省的雇員薪資 。

  8. 【問答3】阿毛固定在星期六下午擺三小時地攤,通常可以淨賺1,000元。這天出門前阿珠來訪, 阿毛陪她逛街看電影, 剛好把擺地攤的三小時用掉,還花了計程車費200元、電影票400元,另外則吃了阿珠買的零食100元。對阿毛而言,他陪女朋友出遊的機會成本多少? 從阿毛的觀點,出遊的機會成本包括他的各種資源投入的機會成本總和:時間與金錢成本。因此,機會成本為1, 600元 (=1, 000+200+400)。阿珠提供的零食100元不計在成本內;阿毛從中得利,應與他陪阿珠的滿足合併而成「收益」 面。 (1)1,000元 (4)1,500元 (2)1,700元 (5) 其他 (3)1,600元 (6)女友無價

  9. 資源可以生產兩類產品 1 ◎ 生產可能線的構成(Production PossibilityCurve) 資源固定 2 生產技術固定 3 所有資源已充分利用 4 生產技術已作最有效利用 5 ◎生產可能線是指在已知五個條件下,兩物的最大產量組合: ◎請參下頁表1與圖1之例子。

  10. 「失」去稻米是「得」到蔬菜的機會成本─圖1。 (8個農人與10甲地投入一年生產)

  11. ◎邊際是指最後變動的那一個單位,其所對應之成本,就是邊際機會成本─如表1。◎邊際是指最後變動的那一個單位,其所對應之成本,就是邊際機會成本─如表1。 表1 蔬菜(邊際)機會成本的計算

  12. 【問答 4】試計算表1中米的邊際機會成本。 • 米的邊際機會成本,是米每增產一單位時,須放棄多少蔬菜。由於米每次變動量不是一單位,故計算米的邊際機會成本,要用蔬菜的減量除以米的變動量。例如,米從零單位到10單位時,蔬菜要減產一單位,故此時米的邊際機會成本是1單位蔬菜除以10單位米=0.1單位蔬菜;餘如下列所示。下表中也可以看出,米的成本也一樣會隨產量增加(從下往上看),而有遞增現象。 ◎經濟學裡的成本,就是機會成本,亦就是邊際機會成本,又稱經濟成本。

  13. ◎ 成本遞增法則(Law of Increasing Cost) ◎成本遞增法則是一個普遍的自然現象,圖1與表1顯示稻米產量將隨著蔬菜產量之逐一增加而「加速減少」。 ◎邊際機會成本遞增,斜率愈陡,因而使得PPC線向外凸出。

  14. A圖線上的點如b或d,表示滿足生產可能線的所有假設條件;線內的點如f,則表示未充分運用現有資源或生產技術;線外的生產組合點如g,則是目前的生產條件下所做不到的。A圖線上的點如b或d,表示滿足生產可能線的所有假設條件;線內的點如f,則表示未充分運用現有資源或生產技術;線外的生產組合點如g,則是目前的生產條件下所做不到的。 B圖表示只要非農產品生產技術提升,我們就可以從a點移到c點,同時享受更多的非農產品與農產品。 ◎ 經濟成長 ◎以農產品與非農產品之生產可能線來說明線內與線外之點的含義─圖2A ◎經濟成長表現在生產可能線的外移─圖2B

  15. 【問答5】圖2B裡只有非農產品技術提升造成的PPC右移,為何可以同時生產出較多的非農產品與較多的農產品(例如由圖中之a點移到c點)?【問答5】圖2B裡只有非農產品技術提升造成的PPC右移,為何可以同時生產出較多的非農產品與較多的農產品(例如由圖中之a點移到c點)? 因為要素有多種用途,因此,雖然只有「非農產品」的技術提升,但可以在提升非農產品產量後,移轉一部份要素去生產農產品,而使兩種產品同時增產。

  16. ◎ 比較利益法則(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王老五與趙小二之例 ◎王老五與趙小二之工作成果比較─ 如下表

  17. ◎生產力較高的產品有絕對利益,即建木屋與磚屋之絕對利益者皆為王老五◎生產力較高的產品有絕對利益,即建木屋與磚屋之絕對利益者皆為王老五

  18. ◎機會成本低的產品有生產的比較利益,故建木屋之比較利益者為王老五,但建磚屋之比較利益者為趙小二。◎機會成本低的產品有生產的比較利益,故建木屋之比較利益者為王老五,但建磚屋之比較利益者為趙小二。 ◎只要根據比較利益法則,決定「專業生產」之產品分工,則雙方皆可獲利。

  19. ◎王老五與趙小二的分工合作,有很多種不同的互利方式,表3是阿毛在固定總產量下的應用,我們如何再做進一步之應用,使總產量維持在22棟,甚至更多?(計時3分鐘)◎王老五與趙小二的分工合作,有很多種不同的互利方式,表3是阿毛在固定總產量下的應用,我們如何再做進一步之應用,使總產量維持在22棟,甚至更多?(計時3分鐘) 王老五趙小二 月數 棟數 月數 棟數 總棟數 木屋 5.75 23 0 0 23 磚屋 5.75 11.5 11.5 11.5 23 月數 11.5 11.5 按一下 就開始倒數了 結論:23 > 22, 11.5 < 12, 對於勞資雙方各蒙其利。

  20. 【問答6-1】用表2的資料,繪出王老五與趙小二的生產可能線並標出實際生產點(如a1、b1點)。現在假設王老五用12個月生產木屋,趙小二用12個月生產磚房,用a2與b2標示分工後的生產點。最後再以二棟磚房交換三棟木屋的比例,王老五用他生產的九棟木屋交換趙小二的六棟磚房,用a3與b3標示他們交換後個別擁有的數量。以圖證明a3與b3是在個人生產可能線外面。【問答6-1】用表2的資料,繪出王老五與趙小二的生產可能線並標出實際生產點(如a1、b1點)。現在假設王老五用12個月生產木屋,趙小二用12個月生產磚房,用a2與b2標示分工後的生產點。最後再以二棟磚房交換三棟木屋的比例,王老五用他生產的九棟木屋交換趙小二的六棟磚房,用a3與b3標示他們交換後個別擁有的數量。以圖證明a3與b3是在個人生產可能線外面。 現況:a1點位於A圖之(16,16),b1點位於B圖之(6,6)。 專業分工:a2點位於A圖之(48,0),b2點位於B圖之(0,12)。 專業分工後再交換:王老五消費39(=48-9)棟木屋與6棟磚屋,故a3點位於A圖之(39,6);趙小二消費9棟木屋與6(=12-6)棟磚屋,故b3點位於B圖之(9,6)。 由此可知a3 與b3 是在各人生產可能線的外面,透過專業分工後再交換,雙方都可突破生產可能線之限制。

  21. 【問答6-2】用表2的例子,繪出王老五與趙小二的生產可能線並標出實際生產點(如a1、b1點)。現在假設王老五用12個月生產木屋,趙小二用12個月生產磚房,用a2與b2標示分工後的生產點。接著王老五用他生產的二十棟木屋交換趙小二的十棟磚房,用a3與b3標示他們交換後個別擁有的數量。【問答6-2】用表2的例子,繪出王老五與趙小二的生產可能線並標出實際生產點(如a1、b1點)。現在假設王老五用12個月生產木屋,趙小二用12個月生產磚房,用a2與b2標示分工後的生產點。接著王老五用他生產的二十棟木屋交換趙小二的十棟磚房,用a3與b3標示他們交換後個別擁有的數量。 現況:a1點位於A圖之(16,16),b1點位於B圖之(6,6)。 專業分工: a2點位於A圖之(48,0),b2點位於B圖之(0,12)。 專業分工後再交換:王老五消費28(=48-20)棟木屋與10棟磚屋,故a3點位於A圖之(28,10);趙小二消費20棟木屋與2(=12-10)棟磚屋,故b3點位於B圖之(20,2)。 由此可知a3 在生產可能線上,b3在生產可能線外,形成趙小二經濟成長,但王老五維持原狀。 a3(28,10) b3(20,2)

  22. 【問答6-3】用表2的例子,繪出王老五與趙小二的生產可能線並標出實際生產點(如a1、b1點)。現在假設王老五用12個月生產木屋,趙小二用12個月生產磚房,用a2與b2標示分工後的生產點。接著王老五用他生產的二十四棟木屋交換趙小二的十棟磚房,用a3與b3標示他們交換後個別擁有的數量。【問答6-3】用表2的例子,繪出王老五與趙小二的生產可能線並標出實際生產點(如a1、b1點)。現在假設王老五用12個月生產木屋,趙小二用12個月生產磚房,用a2與b2標示分工後的生產點。接著王老五用他生產的二十四棟木屋交換趙小二的十棟磚房,用a3與b3標示他們交換後個別擁有的數量。 • 現況:a1點位於A圖之(16,16),b1點位於B圖之(6,6)。 • 專業分工: a2點位於A圖之(48,0),b2點位於B圖之(0,12)。 • 專業分工後再交換:王老五消費24(=48-24)棟木屋與10棟磚屋,故a3點位於A圖之(24,10);趙小二消費24棟木屋與2(=12-10)棟磚屋,故b3點位於B圖之(24,2)。 • 由此可知a3 在生產可能線內,b3在生產可能線外,形成趙小二經濟成長,但王老五經濟退步。 a3(24,10) b3(24,2)

  23. 【問答7】如果甲、乙兩國原有的生產能力如下左表所示,請分析兩國各自的絕對利益、比較利益與應專業分工的產品。【問答7】如果甲、乙兩國原有的生產能力如下左表所示,請分析兩國各自的絕對利益、比較利益與應專業分工的產品。 由生產可能表中知道,甲國不論生產紡織品或武器,其投入相同資源的生產量均不如乙國,故乙國生產兩種產品都有「絕對利益」。 比較利益是決定於 「機會成本」 較低者,故須計算各自的機會成本。左表中,甲國生產紡織品雖無絕對利益,但每生產一匹布只要犧牲0.2支槍,比乙國之0.4支槍為少,故具有比較利益,應專業生產之;乙國則具有生產武器的比較利益(機會成本較低),故應分工專生產武器。

  24. 隨堂測驗 • 齊、秦兩國生產米與布的能力如下表所示。請問,生產米與布的絕對利益、比較利益是齊國或秦國? 1分鐘

  25. 秦國生產兩種產品都有絕對利益。 比較利益之分析如右 秦國具有生產米之比較利益,應專業生產之。 齊國具有生產布之比較利益,應專業生產之。

  26. 個體經濟學(microeconomics) • 研究個別行為者的決策及其相互作用,以及由此所決定的市場價格及資源配置。 ◎ 經濟行為流程圖 • 研究和整體經濟有關的變數之間的關係及政府政策,如物價膨脹與失業問題、國民所得與經濟成長、貨幣與財政政策。 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 經濟學之內容區分成以下兩種:

  27. ◎經濟流程圖(圖4)提供經濟分析之步驟,該圖將決策者區分成家戶與廠商,將市場區分成產品與要素,以反映經濟行為。◎經濟流程圖(圖4)提供經濟分析之步驟,該圖將決策者區分成家戶與廠商,將市場區分成產品與要素,以反映經濟行為。 A D B C 1.阿英月底領到薪水 3.陽明海運營業獲利70億 4.長榮海運到海大徵才 2.小九在超市櫃臺結帳530元

  28. 附錄

  29. 理論回顧與實務應用 • 1.人人生而平等,天生我才必有用 • 2.團隊中不可小看任何一個團員 • 3.相互合作創造雙贏 • 4.專業分工後再互相交換,可突破 個人生產可能,就是成長與進步 • 5.國際貿易的好處、人際關係的重要 Go To

  30. ◎機會成本低的產品有生產的比較利益,故建木屋之比較利益者為王老五,但建磚屋之比較利益者為趙小二。◎機會成本低的產品有生產的比較利益,故建木屋之比較利益者為王老五,但建磚屋之比較利益者為趙小二。 ◎只要根據比較利益法則,決定「專業生產」之產品分工,則雙方皆可獲利。 BACK

  31. BACK

  32. ◎ 比較利益法則(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王老五與趙小二之例 BACK ◎王老五與趙小二之工作成果比較─ 如下表

  33. 【問答6-1】用表2的資料,繪出王老五與趙小二的生產可能線並標出實際生產點(如a1、b1點)。現在假設王老五用12個月生產木屋,趙小二用12個月生產磚房,用a2與b2標示分工後的生產點。最後再以二棟磚房交換三棟木屋的比例,王老五用他生產的九棟木屋交換趙小二的六棟磚房,用a3與b3標示他們交換後個別擁有的數量。以圖證明a3與b3是在個人生產可能線外面。【問答6-1】用表2的資料,繪出王老五與趙小二的生產可能線並標出實際生產點(如a1、b1點)。現在假設王老五用12個月生產木屋,趙小二用12個月生產磚房,用a2與b2標示分工後的生產點。最後再以二棟磚房交換三棟木屋的比例,王老五用他生產的九棟木屋交換趙小二的六棟磚房,用a3與b3標示他們交換後個別擁有的數量。以圖證明a3與b3是在個人生產可能線外面。 現況:a1點位於A圖之(16,16),b1點位於B圖之(6,6)。 專業分工:a2點位於A圖之(48,0),b2點位於B圖之(0,12)。 專業分工後再交換:王老五消費39(=48-9)棟木屋與6棟磚屋,故a3點位於A圖之(39,6);趙小二消費9棟木屋與6(=12-6)棟磚屋,故b3點位於B圖之(9,6)。 由此可知a3 與b3 是在各人生產可能線的外面,透過專業分工後再交換,雙方都可突破生產可能線之限制。 BACK

  34. 需求、供給與均衡

  35. ◎ 需求 圖1 豬肉需求表 需求量與價格之間關係所繪的線,叫做需求線 ◎ 需求的意義 ◎需求(demand)指的是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與價格(price)之間的價量關係─圖1。

  36. ◎需求量:其他條件(所得、偏好、其他物價)不變時,對應於某一個價格,在一定期間內,消費者願意且能夠購買之商品數量。◎需求量:其他條件(所得、偏好、其他物價)不變時,對應於某一個價格,在一定期間內,消費者願意且能夠購買之商品數量。

  37. ◎ 需求法則(law of demand) ◎ 需求法則(law of demand) ◎需求法則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物品的需求量與價格間反向變動的關係;需求線呈現負斜率。 ◎需求法則就是價格效果,可再細分成所得效果(income effect)與替代效果(substitute effect)﹔所得效果就是購買力效果,替代效果是指購買力維持不變下的相對價格效果。

  38. ◎ 需求法則的例外 ◎需求法則兩個例外﹕ 富人消費之炫耀性物品(conspicuous goods)和窮人消費之季芬物品(Giffen goods),兩者皆為正斜率之需求線﹔但這些例外只可能發生在個人行為,市場上難得一見。

  39. ◎市場需求線 ◎市場需求線是個人需求線的水平加總─圖2

  40. ◎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 ◎需求量的變動指的是同一條需求線上「點」的移動(圖3中a →b),肇因於價格變動因素﹔ 需求的變動是整條需求線的移動(圖3中a→c),肇因於非本身價格變動因素(例:所得增加或廣告效果)。 圖3 需求與需求量的變動 在同一條需求線上的價格變動,如在D線上Pa下降為Pb,所引起數量由Qa增為Qb就是「需求量的變動」。 需求線的左右移動,稱之為「需求的變動」,如D移至D1或D2。

  41. 【問答1】需求與需求量有何不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需」,與經濟學上的「需求」及「需求量」如何區別?【問答1】需求與需求量有何不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需」,與經濟學上的「需求」及「需求量」如何區別? Ans: 「需求」和「需求量」的不同,請見前節的說明。「各取所需」的「需」,並未含有價格的觀念在內。而經濟學上的「需求」或 「需求量」的概念,都涉及價格的概念。換一個角度來看,經濟學上的「需求」,是指人們在所得與價格限制下,有能力購買的有效需求,各取所需的「需」通常是指免費取得時想要的數量。

  42. 【問答2】指出下列推理的錯誤:「需求增加,價格抬高;價格上漲,需求減少」。 Ans: 正確的說法,是後半段要改成 : 「價格上漲,需求『量』減少」

  43. 所得 (1) ◎ 改變需求的因素 相關物品之價格 (2) 嗜好 (3) 對未來之預期 (4) 消費者人數 (5) ◎需求變動(需求線移動)之因素:

  44. (1) 所得: 所得增加所引起的所得效果,會增加一般物品的需求, 這些物品稱為正常財(正常物品)(normal goods, 圖3中D→D1)﹔ 那些反而減少需求者,稱為劣等財(劣等物品) (inferior goods, 圖3中D→D2)。 c D1 Qc

  45. 【問答3】什麼是「正常物品」?什麼是「劣等物品」?有沒有可能同一樣東西既是正常物品,又是劣等物品?為什麼?【問答3】什麼是「正常物品」?什麼是「劣等物品」?有沒有可能同一樣東西既是正常物品,又是劣等物品?為什麼? Ans: 正常物品與劣等物品的意義,請見前頁的說明。同一樣東西,有可能既是正常物品,又是劣等物品。因為是否為正常或劣等物品,因人而異,故摩托車對甲是正常物品,對乙可能是劣等物品。此外,甲在窮困時對摩托車的需求是正常物品,當他發財以後,可能視它為劣等物品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