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郑州大学体育系 制作人 : 王跃 ( 教授 ). 该章节重点讲述了催眠状态的检查方法,催眠状态的检查,是判断接受催眠治疗者进入催眠程度的一种手法,是学习催眠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操作技法 催眠的唤醒方法,即催眠状态的解除方法,该章节重点讲解了七种不同的催眠唤醒方法。.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一、什么是瑜伽 瑜伽起源于 2000 多年前的古代印度。瑜伽 (yoga) 一词源于梵文 Yui 意为 “ 结合 ” 。 二、瑜伽的理论

Download Presentation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郑州大学体育系 制作人:王跃(教授)

  2. 该章节重点讲述了催眠状态的检查方法,催眠状态的检查,是判断接受催眠治疗者进入催眠程度的一种手法,是学习催眠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操作技法该章节重点讲述了催眠状态的检查方法,催眠状态的检查,是判断接受催眠治疗者进入催眠程度的一种手法,是学习催眠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操作技法 催眠的唤醒方法,即催眠状态的解除方法,该章节重点讲解了七种不同的催眠唤醒方法。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3. 一、什么是瑜伽 瑜伽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代印度。瑜伽(yoga)一词源于梵文Yui意为“结合”。 二、瑜伽的理论 瑜伽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自我”的创、造物,物质的东西也好,精神的东西也好,都是这个“自我”派生出来的。人有三个身体,即肉体,阿斯多拉尔体、考查尔体。 这三体都是“自我”的载体;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具有“自我”, 但一般人的“自我”是不活动的,以“蛇力”的形式潜伏在人的脊椎的下部。只有当蛇力觉醒,沿着脊椎内的斯修姆纳·纳弟(纳弟:瑜伽专用词,相当于中医的经络。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

  4.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 • 斯修姆纳是最重要的纳弟)上升,经过六个伽克拉(伽克拉:瑜伽专用词,阿斯多拉尔体的神经中枢),最终同脑内的萨哈斯拉拉·伽克拉结合的时候,“自我”才得到升华,完全脱离感官的干扰,与宇宙合一,进入绝对安宁状态而达 到“解脱”。这又叫做“自我实现’。这就是“结合”的意思。为了实现这个结合,瑜伽规定了各种训练法,如道德的修炼、肉体的净化法、体位法、呼吸法、松弛法、自然饮食法以及瞑想法等。瑜伽认为,只有具备了必要的条件,才能催动潜伏在人体内的蛇力并使之活动上升 • 这些条件主要有: • ①具有高尚的品德;②净化纳弟;③培育并能控制普拉纳能量(普拉纳:瑜伽专用词,相当于中国气功的“气”)。

  5. 而只有通过上述的各种训练法,才能创造出这些条件。如:道德的修炼,是瑜伽训练的精神准备,它提高人的道德水平;肉体净化法和体位法使纳弟得到净化,锻炼松弛法和呼吸法能培育和控制普拉纳能量(体位法也能使普拉纳能量产生);自然的饮食法能净化身心;瞑想法能引导觉醒了的蛇力上升前进(见图16-1)。而只有通过上述的各种训练法,才能创造出这些条件。如:道德的修炼,是瑜伽训练的精神准备,它提高人的道德水平;肉体净化法和体位法使纳弟得到净化,锻炼松弛法和呼吸法能培育和控制普拉纳能量(体位法也能使普拉纳能量产生);自然的饮食法能净化身心;瞑想法能引导觉醒了的蛇力上升前进(见图16-1)。 图16-1 练习瑜伽的姿式之一说明:此图来源于张惠兰撰写的《瑜伽与气功冥想》一书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

  6.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 • 三、瑜珈的流派 • 瑜伽有不同的流派,哈泰瑜伽(Hatha yoga)属健身瑜伽,能防治疾病,长寿难老。赖耶瑜伽(Laya,yoga)注重保持整个人体的平衡和偕。禅那瑜伽(Dhyana yoga)。着重发挥意念的主导作用,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思想意识。罗遮瑜伽(Raja yoga)则致力于心灵的开发,调动内在的智慧和功能。无论什么流派,其宗旨大同小异,都是为了在寂静心境下的专一思维,以达到身心和偕,在梵文的经典中有这样的记载:“瑜伽为了使人的灵魂达到最辉煌的境界,排除一切障碍,以驱除内心的不安”。表明瑜伽的真髓在于通过追求内心的平衡以达到身心和偕。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学习瑜伽的人们,实际上把瑜伽看作是通过呼吸、意念和姿势等训练,以达到保健强身的一整套自我身心的锻炼方法。

  7.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 • 四、对瑜珈的医学试验 • 瑜咖的修行是一种独特的身体训练方法。据说瑜伽修行者能够表演出超人的身体机能,例如: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随意改变脉搏次数,屏住呼吸长达好几个小时;好些天不吃不喝等等。 • 印度乌台浦尔土邦医科学校的医生对瑜伽进行过一次位叫萨蒂雅穆尔蒂的瑜伽“活埋”了整整八个昼夜。试验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先挖一个墓穴,不置任何食物,只放5公斤蒸馏水进去。据瑜伽说,这水不是为了饮用,而是为了湿润空气的。试验结束时,水还剩下一半。穴内温度在摄氏24℃到33℃之间。经过八个昼夜之后,墓穴被打开,瑜伽仍然和一开始试验时的姿势一样地坐在那里,但全身处于木僵状态,对周围的变化反应迟钝。体温大大降低,只有34.8℃,而开始试验时是37.2℃。刚打开封土时,瑜伽全身剧烈颤抖,持续2小时后,体温才能恢复正常。在试验期间,瑜伽体重降低了4.5公斤,血糖有所上升。

  8.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 • 在瑜伽接受试验的八昼夜期间,心电图一直观察着,只有几次很短的间断。心电图的记录是出人意料的:“活埋”2小时之后,心跳逐渐加快;第一天晚上达到每分钟250次。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傍晚时,心电图突然出现了一条直线。在医学上,心电图出现直线意味着死亡。 • 医生们全面检查了仪器,证明一切正常,没有问题。“瑜伽死了!”惊恐的医生们决定立即停止试验,扒出瑜伽。但瑜伽的助手认为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他说:瑜伽还活着,只是心脏停止了跳动……于是,试验接着进行下去。心电图继续描着一条直线。一直到第八天,在预定结束试验之前半小时,心电图又开始出现曲线,心跳记录是每分钟142次。

  9.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 • 1961年,新德里的医生们观察了3个自称能够停止心跳的瑜伽练习者。观察结果证实瑜伽的脉搏、血压、心音都停止了,只有心电图呈现出正常的曲线。X线透视发现心脏直径变小了。这证明心脏由于体积微缩,活动已变得极其微弱。 • 瑜伽练习者控制心脏活动的过程初探有两个瑜伽练习者的表演过程是:他们先深深地吸气,然后闭住气,用力扩张喉肌、胸肌和腹肌。医生们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急剧提高腹压,从而大大减少静脉血进入心脏的流量。从而使心室充血不是,心脏活动大大减弱,体积逐渐变小,以致从体表摸不到脉搏,量不出血压,也听不到心音了。 • 瑜伽探取的方式是剧烈收缩胃部,把胃提到横膈以上。这种方式可以加强迷走神经的紧张程度,从而使心脏活动减弱。

  10. 美国有一位心理生理学者为了搞清瑜伽在训练过程中的心理生理变化,曾去印度作了实地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瑜伽修行者的呼吸次数可以减少到每分钟4一5次(正常人呼吸次数为每分钟18一20次),当横膈膜大大下降,腹腔内压上升时,X线照片显示出其心脏可以停止跳动。脉搏图象则表明,在停正呼吸时,胸腔内压上升,脉搏跳动可以停止数秒钟。美国有一位心理生理学者为了搞清瑜伽在训练过程中的心理生理变化,曾去印度作了实地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瑜伽修行者的呼吸次数可以减少到每分钟4一5次(正常人呼吸次数为每分钟18一20次),当横膈膜大大下降,腹腔内压上升时,X线照片显示出其心脏可以停止跳动。脉搏图象则表明,在停正呼吸时,胸腔内压上升,脉搏跳动可以停止数秒钟。 并且还观察到末梢血管的血液循环变得通畅,皮肤电阻减少(见图16-2)。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 图16-2练习瑜伽者和正常人的呼吸、皮肤电阻脉搏的比较

  11.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 • 以上瑜伽所表演的所有变化都是自律神经机能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即使想要有意识地加以改变也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 五、瑜珈练习与身心统一 • 古代印度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自然而然地懂得并利用了自我暗示的现象及其原理。所谓瑜伽修行法,主要就是运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对肉体课以苛刻的大量训练,以求得内心精神的自由,达到心身一体的境界。 • 瑜伽采用自我暗示方法,能按自己的愿望进入持续的深度催眠状态。这时瑜伽的脑电图和正常人安静闭目时的脑电图变化基本相同。动物冬眠时或人类处在睡眠状态下有时可以看到一些特别的脑电图,但在瑜伽修行者则没有这种变化。

  12.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瑜伽与催眠的运用 • 在修行过程中,从外部给予瑜伽以声音及疼痛的刺激,也没有使其脑电图发生新的变化。并且,瑜伽本人也没有察觉到那些来自外部的刺激。以上结果表明瑜伽已经达到了心身一体的境界,人体已经成为没有内外区别的统一体。 • 在生理上,瑜伽的训练能使人任意改变他躯体某一部分组织的抵抗力,能使局部或全身处于麻木状态。此外,瑜伽还能发掘人的智力、记忆能力等方面的潜能。婆罗门教徒早在几千年前就运用瑜伽,训练青年僧徒。经过训练的僧徒,能把整部吠陀经默记下来。吠陀经虽只四卷,但经文浩繁,仅第三卷即有单词193826个。瑜伽的训练告诉我们,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实现心身的统一以及自由地操纵肉体和精神是有可能的。瑜伽修行法的本质是自我暗示,因此瑜伽实际上就是一种古代的自我催眠法。

  13. 第十六章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第二节 中国的禅定与催眠的运用 • 一、什么是禅定 • 禅坐(禅定)是佛教修行方法之一,“禅”是梵文Dhyan(禅那)的略称,“定”是其意义的旁译,故此名梵汉并举。顾名思义,佛教的禅定起源于印度古代的禅那瑜伽修行法,两者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 在中国佛教派别中,有一派谓之“禅宗”,以专门修练一禅定为主。禅定就是“安静而止息杂虑”的意思,通过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心身一体的境界,即成禅定。

  14.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中国的禅定与催眠的运用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中国的禅定与催眠的运用 • 二、禅坐中的调身、调气、调心与身心统一 •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进行暝想醒悟的姿势,即是标准的禅定姿势。禅定的具体方法包括调身,调息、调心这三个方面。 • 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臀下置一圆座垫,盘腿而坐,将左足放在右腿上,右足放在左腿上。挺直上身,下颌稍稍内收,两手交互放在脐下部位。两目微张,似开非开,视线落在眼前一米左右的地方,此谓之调身。 • 然后以鼻呼吸为原则,安静地、慢慢地进行反复呼吸,一般常采用丹田呼吸法,即以腹式呼吸代替胸式呼吸,将吸入之气用意念送至丹田部位,再予以排出。还可以用数息的方法帮助调整呼吸而达到入静。此谓之调息(见图16-3)。

  15. 在调息的过程中,排除杂念,心专一境,使内心平定安静下来,数息的目的即主要是通过将注意力集中于默数呼吸之中,杂念得以驱逐,从而易于进入精神统一的状态。此谓之调心。在调息的过程中,排除杂念,心专一境,使内心平定安静下来,数息的目的即主要是通过将注意力集中于默数呼吸之中,杂念得以驱逐,从而易于进入精神统一的状态。此谓之调心。 一般说来,调身,调息不过是手段和方法而已,调心才是禅定的真正目的所在。默坐专念,心境清静寂定到一定的程度后,便可进入“身心如一”的绝妙境界。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中国的禅定与催眠的运用 图16-3 中国禅定(禅坐)姿式之一

  16.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中国的禅定与催眠的运用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中国的禅定与催眠的运用 • 在禅定过程中,尽管对外界的声音刺激有所感知,但这些刺激并不能引起多余的联想。心中只有白色的东西或黑色的东西,渐渐地,黑白的界限变得愈来愈模糊,最后成为一色的幕雾。在这种背景下,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肉体和心灵没有区别,融为一体的“真我”,从而醒悟到自己的本性,这便是“天地如一”、“身心如一”的“彻悟”境界。 • 当然,要对“身心如一”作出具体详尽的描述是很困难的。正如禅宗所说:“才涉唇吻,便落意思”。若要达到真正的理解,只有靠自力本愿,靠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的修练才能“作用见性”。 • 不过,对佛僧禅定过程中脑电图的研究发现,当禅僧到达“身心如一”的境界时,脑电图上可以出现振幅较大,接近于大脑抑制时的波型,这种波型与瑜伽修行中及自我催眠训练中的波型是基本相同的(见图16-4)。

  17. “天地如一”“身心如一”决不是一句空话,决不是一种普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有其生理变化机制的,与自我催眠状态有着明显的一致之处。禅定与自律训练法比较而言,前者是宗教上的一种修行方法,而后者是一种医学上的精神疗法。除此之外,两者基本上是相通的,即都是自发进行的训练法;两者在训练过程中的脑电图变化是相似的,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持身心平衡以增进健康。“天地如一”“身心如一”决不是一句空话,决不是一种普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有其生理变化机制的,与自我催眠状态有着明显的一致之处。禅定与自律训练法比较而言,前者是宗教上的一种修行方法,而后者是一种医学上的精神疗法。除此之外,两者基本上是相通的,即都是自发进行的训练法;两者在训练过程中的脑电图变化是相似的,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持身心平衡以增进健康。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中国的禅定与催眠的运用 事实上,与瑜伽修行一样,禅定修行的基本原理也是运用自我暗示,通过制御肉体而达到制御心灵的目的。 图16-4 坐禅和自我催眠中的 脑波(两者均显示典型的波)

  18. 一、中国气功 气功的故乡在中国,古代称之为“导行”,大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上,医、儒、道、佛四家在气功方面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形成了不少流派。不论什么流派,一般可以分为静功、动功两大类。静功包括坐、卧、站等姿式,用“调息”、“意守”等方法,如放松功,内养功等。动功为柔和而有节奏的肢体活动和自我按摩,自我拍击等方法。此外还有动静相兼的功法。。 静功和动功都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锻炼身体、防病治病的功效。动功比较接近于体育锻炼,静功是中华气功中比较特殊的内容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19.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二、气功、瑜伽、禅定与自我催眠 • 静功与古代的瑜伽、禅定以及近代的自律训练法有许多类似之处,基本上可以归类于自我催眠法,是自我催眠法的一种。不妨将静功与自我催眠法作一大体上的比较:在训练方法上,两者都讲究“调身”“调息”“调心”。 • 即要求采取一定的姿势,全身放松,调整呼吸,运用意念活动(亦即自我暗示)排除杂念,所谓“以一念代万念”,达到入静(自我催眠)的状态。 • 在意识状态上,当达到入静或催眠状态时,两者都是似睡非睡,介于觉醒与睡眠之间,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都有“意识领域的狭窄”与“意识作用的淡化”等特征性现象。 • 在主观感觉上,两者都会在身体某个局部甚或全身逐渐出现与自我暗示内容相适应的一些感觉变化。觉醒后都有一种身心轻快舒畅的感觉效应。

  20. 第十六章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第三节 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在生理变化上,现代科学实验手段所能测知的脑电图、机体运动反射、血管反应和皮肤电反应、呼吸以及代谢机能等变化,在两者均有类似或相同之处。 • 在客观效果上,两者均能通过心理,生理机能变化的原理,起到身心轻松,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作用。 • 意念活动是一个心理学范畴的概念。在意念活动的作用下,可以使大脑皮质处于具有现实性的活动状态,出现类似真实情况下的反应。可见意念活动在本质上就是自我暗示。如同自我催眠离不开自我暗示一样, • 静功离不开意念活动,通过意念活动所 • 产生的心理、生理机能变化,就是静功 • 的本质所在。

  21.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三、气功中意念与暗示和自我催眠 • 静功中的意念活动通常有两种形式: • 第一种是“守内”——将注意力集中于体内某一部位。最常用的有“意守丹田”。根据休尔茨博士的研究结果,当一个人进入心身弛缓状态,(亦即入静或自我催眠状态)后,腹部产生温热感是身体最易出现的变化之一。由于腹部内藏许多脏器,该部温热的心理、生理机能变化必有助于增强脏腑功能而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由此可见,古人练功强调并采用“意守丹田”的做法,乃是出于实践的经验,决不是无缘无故的。

  22.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以意领气”的意念活动用于意气功、运气功中开三关、通任督,练大、小周天之类,常与“意守丹田”结合在一起使用。至于从头到脚依次以有关“放松”的意念活动而进行的放松功,则基本上与国外的松弛训练法没有什么两样了。 • 第二种是“守外”——注意力集中于体外某一情景,如联想风吹草动、碧海浩淼、星空月圆、随水荡漾等等。所联想的内容应该因需而取、依情而定。“守外”与“守内”的意念活动常结合在一起使用。 • 在练功过程中所产生的“内气”,与其说是一种“幻觉”或“错觉”,不如说是在自我暗示作用下产生的、有其生理变化作为物质基础的身体感觉变化。一旦产生了“内气”,使得练功者信服不已,反过来又强化了自我暗示的作用,最终可使机体建立一种条件反射,以至只要稍作暗示或遇到与引起反射的有关条件,便可轻而易举地产生出“内气”。

  23.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随着练功者“功力”的不断加强,这种情况的出现机会也就愈多。“内气”的产生有难易早晚之分,程度有显微轻重之别,这除了与练功者的训练方法及其经验有关外,还与暗示感受性的个体差异有很大的关系。 • 在练气功中,有一种“自发动功”的现象,也是自我暗示所引起的。练功者大多抱有健身或治病的目的,在练功之前,对此种气功必有所闻,进而必有所信。他们动了练功的念头,就说明他们开始相信此种功法的效力。这是由他者暗示走向自我暗示的第一步。 • 在练功时;在教员的言语反复暗示下,心里也不断地默念“要发功,要发功……,”不断地给自己施暗示,有意地使自己进入发功状态,于是渐渐进入催眠状态,如果周围已有人自发动功,也起到了暗示的作用。

  24.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自发动功的形式千姿百态。有的人在练功之前听说哪个部位有病,哪个部位的动作就比较多,于是心脏病者就按摩心前区,而肝病者就拍肝区“掏肝气”;肾脏病者就扭腰……有的人平时气恼憋闷在心,没有发泄的场合和机会,在这种催眠状态下;情不自禁地喊叫哭闹,大声叹息,狂奔乱跳,卧地打滚,尽情地发泄心中的郁闷、苦恼和愤懑,从而减轻、抒发、排遣了压抑在内心的坏情绪。暗示性强的人更易出现自发动功。 • 也许有人会问:在练功过程中并未运用自我暗示而体内仍会出现“内气”及“自发动功”,或者出现了一些与暗示内容不相适应的感觉、运动变化,这是什么道理呢? • 关于这个问题,也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解释:

  25.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第一,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大脑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来自身体的各种感觉,只不过这些感觉不是到达唤起本人意识的程度罢了。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催眠状态)后,精神意识对外界漠不关心,高度集中于自已身体内的某个部位,这时来自身体的部分感觉便有可能经催眠状态的“放大作用”而被意识所感知。 • 第二,如同已述,自我暗示按其有无主观目的来分,有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自我暗示。许多人是在书本或老师或其他练功者的指导下练习气功的,在练功之前即已从上述那儿知道了在练功的过程中会出现某些感觉、运动变化。书本、老师或其他练功者所介绍的这些知识和经验对练功者来说,实际上起着一种暗示的作用。这种暗示作为一种潜在的记忆被保存在大脑之中,在练功过程中起到了无意识自我暗

  26.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示的作用。因为练功者相信当练功到达一定的程度时,体内“理应”会发生某些感觉或运动变化的。 • 第三,由于练功者大多抱着治病健身的目的,而练功中的某些感觉、运动变化出现与否又普遍地被看作为是否掌握气功及气功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因此练功者常会不自觉地处于一种期待身体出现某些感觉及运动变化的心理状态。随着练功的深入展开精神统一的入静状态又使得暗示感受性大为提高。正是在这种期待,这种催眠状态中暗示感受性得到提高的前提下,一方面有助于使潜藏在大脑中的记忆与知识起到一种无意识自我暗示的作用,另方面也使身体容易受到一些不相关的无意识自我暗示的作用。 • 由此可见,尽管练功者没有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诱导而仍会出现“内气”或“自发动功”,主要是源于无意识自我暗示作用的结果。

  27.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基于上述,就不难理解练功过程中出现的所谓“入魔走火”现象了。“入魔走火”又称“出偏”,其表现不一,颇为多见,同样是自我暗示在起作用的结果。有关练功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的“道听途说”,可以起到一种暗示作用而导致“出偏”。气功的“出偏”被归咎于“练功不得法”,其实质也就是“暗示不得法”的缘故,古人之所以强调意念活动应“似守非守”、“若有若无”、“有聚有散”,道理即在于此。部分练功者由于对自我暗示现象缺乏了解,一旦得到“内气”的实感后,又惊又恐,方寸大乱,一味固守意念活动而不知予以及时的调整与放松,以致“内气”活动一发而不可收拾,导致“出偏”。尤其是一些具有癔症倾向个性的人,由于暗示感受性十分亢进,更易产生“幻想性幻觉”。部分练功者的“出偏”现象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加以控制,这也是“出偏”基于暗示的一个反证。

  28.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四、练功中的机体变化与自我催眠 • 在练功的入静状态中,练功者的机体可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膝反射活动减弱,手臂容积曲线趋于平稳,手指皮肤温度升高,条件性的及非条件性的血管反射减弱,呼吸减慢,耗氧与二氧化碳排出率明显降低,平均肺气泡氧浓度增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人体代谢率较练功前的基础代谢率明显减少。 • 以上一系列生理变化的机制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①骨髂肌放松;②交感神经中枢紧张性降低;③代谢率降低,机体能量消耗减少;④大脑皮质活动趋向于抑制。气功入静状态中的这些生理变化与自我催眠状态中的生理变化是基本一致的,其中尤以脑电图的变化最能说明问题。

  29.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正常成年人在清醒时的脑电图很少有θ波,就每个具体的人而言,其α节律变动的范围也极小。因而不论是脑电图的α节律每秒钟减慢1~2次,或者是出现逐渐增多的θ节律,都应认为是显著的变化。而在瑜伽、禅定以及自律训练法等自我催眠状态中,虽然其脑电图变化多少有些不同,但一般都有明显类似于气功中的振幅增大,节律减慢的α波和θ波等特征性变化。 • 通过以上论证,可知气功中的静功就是一种自我催眠法,是我国古代早已有的一种自我催眠法。自己练功到了一定程度,据说可以将这种功发射出来,使人感知而用于治病,称之为“外功”。据科学仪器测探,气功师发放的“外气”是有物质基础的,表现为红外辐射,静电、磁波,还有某种物质的“微粒流”或“人体场”。气功还能诱导出特异功能。

  30.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五、“气功”表演中的催眠与暗示现象 • 作者曾作过如下实验,得到的结果是,有一次我请一位朋友冒充气功师对一个普通正常男性健康者发放“外气”,在发功前暗示对方,一旦“外气”发放出来,你会感到右手手背有一种发热、发麻的感觉。经过一番“装模作样”的发功之后,对方回说确有发热、发麻的感觉。那位朋友对气功一窍不通,所谓手背发热、发麻的感觉变化显然是暗示在起作用,同时两手做开合。时时给予一定的暗示也会找到发热、发麻和两有之间有一股张力的感觉。 • 1990年某著名气功大师应邀来上海,在上海体育馆内做“带功报告”,票价每张6元,近2万张票子竟在两三个小时之内被抢购一空。偌大的体育馆内,发功便全

  31.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场“感应”,有人进入睡眠状态,有人喊哭笑,有人捶胸顿是,有人自称感觉轻松,有一人手舞是蹈一番之后突然猝死(癫痫病接受催眠治疗者,脑肿瘤手术后),还有许多人没有感觉等等。 • 经过反复研究天师的录音讲话内容,结合部分听众的反应表现来看,大师所带之功究竟有何神力是另外一回事,总而言之,上海体育似乎已是引发了类似集体催眠的现象。 • 催眠的本质是暗示。带功报告”这一题目本身即具有两层强烈的暗示作用:一是起到了威望暗示的作用(详见下述),二是“带功报告”起到了诱导暗示的作用。 • “带功报告”会慎重地要求听众做到“似听非听”,这是有其用心的,与催眠诱导的原则是相一致的。

  32.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因为如果接受催眠治疗者的好奇心过强,过于将注意力集中于每一个暗示,对暗示的内容加以批判地接受时,就会影响其催眠诱导的作用。“似听非听”实质上就是要求听众解除精神上的紧张与不安,全身放松,进入一种轻度的恍恍惚惚的被动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外向的意识作用减少,精神向内集中,这时在暗示的诱导下,很容易出现机体的催眠反应。加之报告刽长达六、七个小时,长时间的聆听又强化了上述精神状态。作者在参加一次“安利”的传销课时,几千人的场面也是由低级讲传销的好处(收入)到中级最后到高级传销员,大谈人们最关心的收入问题,不断的从低级暗示到中高级暗示所致。 • 就催眠法而言,接受催眠治疗者对催眠技术人员有无感情上的交流和信赖是影响催眠效果的关键之一。

  33.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同诉诸理性的劝导不同,暗示是使之不加批判地接受观念的方法,如若接受催眠治疗者对催眠技术人员没有感情上的信任感,便不会接受其暗示。报告中的内容是符合这一原则的。报告中有些话是针对练功者说的,有些话是针对非练功者说的,有些话是针对善良者说的,有些话是针对抱有“罪恶感”或内心不安者或心情郁闷者说的,有些话是针对已经出现“自发动功”者说的,有些话是针对尚未“自发动功”者说的。总之,谈话的内容照顾到了前来听报告者的方方面面,且又反复强调练功要以道德为本,这很容易最大范围地引起广大听众的共鸣,一尽量使报告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造成彼此在感情上的交流与信赖,为催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至于报告中所谈到的有关练功具体方法的内容,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种直接的催眠诱导暗示了。

  34.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听众中有不少人是练功者,听到这些熟悉的练功方法,便会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一旦场内有人大喊大叫,自发动功、或出现了与报告内容相应的“感应”时,报告者会立即不失时机地提醒其他听众注意这种反应。由于许多人不明暗示诱导催眠的道理,于是对“带功报告”的“功力”深信不疑,折服不已,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 • 自我暗示(暗示只有被接受并转变为自我暗示才能起作用)的作用,结果使得场内出现“感应”的人愈来愈多。对于尚未出现“感应”的,报告者会暗示其打消顾虑、不妨可以不加抑制地“自发动功”起来;对于已经或者将要出现“感应”的,报告者会暗示其不要顾虑周围的情况而出现或任其“自发动功”下去……在报告语言暗示和旁人“感应”行为暗示的双重作用下,致使场内的“感应”高潮迭起,经久不衰。

  35. 第十六章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第三节 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好地达到他们的目的。这些因素对于提高催眠效应是一种自觉而积极的配合。由于听众的具体目的不同,具体情况不同,平时所练功种不同,对“带功报告”的理解不同,暗示感受性不同,这样就导致出现了不同的“感应”模式。 • (三)暗示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暗示者对暗示者的信赖程度。 • 接受催眠治疗者对催眠技术人员的态度会对催眠的感受程度发生很大的影响,接受催眠治疗者对催眠技术人员持尊敬甚至崇拜的态度,被催眠性就会显著提高。来自有名人物的暗示称“威望暗示”,效果当然非同寻常。知名度很高的有着较大威望与声誉的气功大师,他被人们誉为“天府神医”,流传着许多有关气功治病的神奇事迹,练功者更是对其“久仰大名,如雷灌耳”,他的语言作为威望暗示强烈地影响着听众。

  36.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六、当暗示具备某些条件时,催眠作用会增强 • (一)宗教性的兴奋极易使一些虔诚的信徒陷入催眠状态。气功虽然不是宗教,但是由于近年对其神效的宣传影响,使不少人对气功无限崇拜,如痴如醉,其狂热信仰的程度不亚于宗教的热情。这一点从“近2万张票竟在两三个小时之内被抢购一空”,可以看出来,在这种背景下,对气功师的言谈极易在无意间作为催眠暗示来接受。 • (二)如果暗示的目的是符合被暗示者利益的,由于能唤起其共鸣和配合,导致接受暗示的心理因素变大。在奔气功而去的听众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怀着强身保健、延年益寿、防治疾病的目的,热衷于或相信气功锻炼的人,由于大师的报告符合他们的利益所在,使得他们的心理处在易于接受暗示的状态之中。有些人甚至期待自己出现“感应”,以为这样能够更

  37.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何况其具有让人“毫无抵触”地“自愿”地接受暗示的报告技巧,有很大的感化力量。顺便提一提,严新大师的语言很有特色和魅力,一位记者在采访后写道:“那天我坐在记者席上,最深的感觉是严新的声音非常入耳、舒服,好像有人送到你耳边似的。会议结束,走到大街上,我有一种顿觉轻松的感觉”。在体育馆内的漫长报告不仅没使听众疲倦、厌烦,反而有“听后轻松”的感觉,这与他报告的技巧和语音的魅力是不无关系的。 • (四)当被暗示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上,暗示更能发挥效力。 • 出于对气功的信仰,出于练气功的目的和利益,出于对气功大师的尊敬及其语言的吸引,都有助于使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气功大师的气功讲述(暗示)上。此外,上海体育馆的圆形环状席位与一般影剧院、大礼堂有所不同,气功大师处在所有观众和听众的中心,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所有席位的注意力。

  38.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再加之上述听众、讲演者、环境方面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暗示力大为提高,发生催眠现象是不是为怪的。 • 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特定条件下,催眠的现象是可以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正当某大师名扬上海之际,上海气功师打电话给康复杂志社:“我要向你们揭示一个事实:带功报告其实并不带功,它不是一种功法,而是一种方法,请你们看看我的录象带就明白了”。 • 研究后认为他们认为自己在讲课中并没有发功,场内之所以出现自发动功现象,是综合暗示、导引、迎合人的大脑特性等六七种方法的结果。任何人只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特定的场合用特定的语言进行暗示,都能收到类似效果。

  39.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五)在集体性的场合,被暗示性会显著得到提高,称为集团暗示或集体暗示。 • 况且在体育馆内,圆形环状席位使近二万名听众、观众能够彼此相见相闻,如果有一部分人先行被暗示诱导进入催眠状态,对其他的人来说也能起到一种暗示作用,遂使催眠暗示的效果大为增强。圆形环状席位对加强场内“感应”的气氛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人愈多,就愈易发生催眠观象。 • 本来,一方是作“带功报告”,一方是聆听“带功报告”,并不是在搞什么催眠。但是,在讲着讲着、听着听着的过程中,大师的语言起了一种催眠暗示的作用,诱导部分听众进入了催眠状态。换言之,报告者也许是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催眠技术人员的作用,而部分听众则捞演着接受催眠治疗者的角色。

  40.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七、“双盲”实验才能证实气功的“神效” • 大师晚上10:00 进行远距离发功,请大家注意接收信息。过后,果然有许多人反映收到了信息。事实上当晚根本没有发功,而是去参加舞会——这就是暗示的作用。 • 气功中的静功相当于是一种自我催眠法;气功师发放“外气”,也存在着催眠暗示的现象。问题是,这种“外气”作用的本质究竟就是催眠暗示的作用呢?还是还具有催眠暗示以外的更为神奇的作用呢? • 要证明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就“带功报告”来说,令将二万名听众请进体育馆内,请大师在一片漆黑之中不声不响地带功发功,而观众既看不见,听不到、又不知道是谁在干什么。在这种科学的“双盲”实验条件下,如果场内仍会出现各种“感应”的话,那么这些感应的出现才能完全排除催眠暗示的效应而全部归功于气功“外气”的神奇威力.

  41.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如果气功师强调一定要在众目睽睽的形式下,以报告的方法才能使气功的“外气”作用于人体,那就不能排除催眠暗示的心理作用掺和在其间,那就应该允许怀疑这种“外气”的神秘功效。因为催眠暗示虽然可以发挥出神奇的威力,但其本身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我们需要作出判断——要么气功的“外气”就是一种催眠暗示的作用,要么它的确具有非同寻常的“神效”。 • 八、我国学者对气功与催眠的不同认识 • 我国学者朱志康2001年在《现代养生》一书中,发表了气功与催眠一文中论述到: 许多怀疑或反对气功的人认为,气功实际上就是催眠的一种,也是通过暗示、控制思维而产生效果。他们往往以某些气功师的所谓带功讲课为例。在他们看来,经络、循经感传、内气、外气等,都是不存在的。

  42.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而另一些人,主要是那些气功崇拜、爱好或修炼者,则认为气功与催眠毫不相干,气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尚未被认识的人体生命现象。通过对“气”这种特殊的生命物质的修炼掌握,产生平衡阴阳、增强体质的奇特效果。虽然气功和催眠有不同的发源和文化背景,但它们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简单地否认或夸大这种联系都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对这种关系本质的了解。 • 气功与催眠的联系,是以大脑思维皮层的活动为中介。气功的“气”(或称真气、元气)虽然在身体的各条经络中运行,但它的产生、存在、感知、调节却有赖于大脑皮层的活动。对这种大脑神经活动的概括,就称之为“意念”。意念可以说是一切气功修炼的核心,各种气功的姿势或动作,都是按照意念而编排。

  43.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尽管不同气功各有一套意念之说,但从本质上看,它们都是一种持续存在的心理定势,是在大脑皮层反复兴奋的一组神经元网络。这种意念的形成、保持和对思维及整个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与催眠有着很大联系。 • 催眠源自印度,中世纪盛行于欧洲,曾是占星术的一部分,带有浓厚的迷信、神秘色彩。因此它与气功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催眠的理论和方法各有不同,是非曲直各有评说,但它能产生使人进入似睡非睡的状态,却是一种客观事实。催眠有他人催眠和自我催眠之分,相对而言,他人催眠与气功师的诱导练功相近,自我催眠与练功者自行修炼相近。关于催眠的本质,现代科学尚未有明确结论。催眠状态并非睡眠状态,生理测定表明,处于催眠状态的人,其各项生理指标,并无差异。

  44.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当然,气功中的意念与催眠中的意念有不同之处。区别在于是否对个体的自我系统产生控制性影响。气功的意念一般是关注自身的感受,包括功法所要求的呼吸节奏、动作姿势等,有意识地抑制非相关性意念,即排除杂念。或者以某种意念(往往是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假定性信念)来对抗性地去除杂念。如果功法中的意念,含有对个体自我系统的控制趋势,就与催眠更为相似,那就会有潜在的危险性。 • 不管是否影响个体自我系统,意念的神经生理意义却是一样的,也就是在大脑皮层形成某种可持续兴奋的神经元网络。要形成这样一个兴奋灶,需要降低,甚至麻痹其它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兴奋性。练功和催眠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就有这样的效果。在周围平淡无奇环境下,突出某一注意点,就会使思维活动以此为主题展开。

  45.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被催眠的人不能感受周围的刺激,不会产生自主的动作,但能接受催眠师的指令,按催眠师的要求行为,甚至会产生正常清醒状态难以坚持的动作。在这种奇特的意识状态中,感觉应该是存在的,思维对行为的控制也是存在的,否则难以接受催眠师的指令并付诸行动。但感觉和行为对催眠师的依赖,说明此时的意识状态的不完整,缺乏自我。自我的角色被催眠师暂时代替了。 • 催眠师要在被催眠技术人员的意识中取代他的自我,必然要在他的大脑皮层形成一种心理定势,一组可持续反复兴奋的神经元网络,影响或控制原来的自我系统。这种神经元网络兴奋灶也就是一种意念,一种与催眠师有关或相沟通的意念。因此,催眠的本质在于使大脑形成一种心理定势,一种意念,以影响或控制原来的自我系统。这样一种技术就是催眠技术。

  46.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如果这个注意点以感觉和肢体活动为中心,就会沟通肢体局部的高能聚集与大脑皮层活动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思维意识对局部高能聚集的控制。这样一个发展方向即为气功。 • 如果这个注意点是单调重复的刺激,就会麻痹控制自我系统,意念转换为对指导者的依赖,感觉思维以指导者的语言或动作为中心而展开。这样一个发展方向即为催眠。因此,在气功和催眠的初始阶段,存在一个共同的过程,就是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可反复兴奋的神经元网络——意念。气功门派众多,有的门派所提倡的意念只涉及动作程序和姿势,与自我无关。有的门派所坚持的意念,或在意念形成过程中,可以影响自我系统的完整性,这就与催眠相差无几了。那些所谓的带功讲课,往往就有催眠的效果。

  47.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大脑皮层的意念一旦形成,就会使意念相关的皮层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兴奋性增强,敏锐地感觉对应部位的外界和内部的各种细微变化,从而“捕捉”到在经络线上存在的与周围相异的能量级差,以及因这种能量级差所造成的对各种感受器的刺激,并通过皮层运动神经对局部肌肉的细微调节,使这种高能的存在突现出来。这种可调节的感受,也就是气感。 •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所谓的生物高能,并不等于物理学中的高能,正常肌肉所能产生的能量总是有限的,要是真的发生原子裂变那样的高能.生物细胞就会难以承受。所以这里的生物高能是指自发性肌电释放所形成的、聚集在肌肉或肌群几何中心的能量集结。这种集结不应该发生在肌细胞内,因为每个肌细胞是个独立的单位,有着相对稳定的膜内外电位差。

  48.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所以,气功与催眠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只是程度随不同功法而异。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气功是一门学科,催眠是一种技术,在气功,这门学科中,可以不同程度地使用催眠方法。 • 不过,气功与催眠的目的很不相同。催眠的技术目标在于对思维意识的控制。而气功的技术目的则是要个体的自我能感受并控制发生在肢体局部的生物高能的聚集流动。如果练功的结果,不是感觉到气的运行,并自主地调节这种气感,而是追随指导者的意识思维,依赖指导者的指令才能得到某种感觉,那么,这就已经不是什么气功,而是一种变相的催眠。 • 气功的关键在于气感,一种不依赖于他人,能自主感觉运行的气感。气感是如何产生的?发生在大脑皮层的意念如何与肢体局部的高能聚集相沟通呢?

  49. 瑜伽、气功与催眠的运用气功与催眠的运用 • 所以能量应该聚集在细胞之间的间隙。虽然它没有物理高能所具有的性质,但对生物体来讲,这种能量集结已经是以影响生物大分子的理化性能。气功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能够调节全身免疫、神经等功能,强身祛病。而催眠实际上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不过它更侧重于对心理问题的调节。著名的精神分析大师弗罗伊德就是从学习催眠开始的,从而创立精神分析学这一二十世纪的重要学说。 • 通过比较气功与催眠之间的关系,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气功是运用催眠技术对经络——生物高能聚集现象的发掘和利用。当然,这样一种观点,还仅仅是一种假说。要使它成为一个可靠的理论,还需要边实验边证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