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 likes | 1.14k Views
第十 四 讲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公平的制衡器,社会稳定的安全阀,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 例证: 希望工程的希望之星. 1991 年,安徽金寨县 8 岁的农家女孩苏明娟以 “ 我要上学 ” 的一幅照片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 2002 年,她在社会的关照下高中毕业,考上了安徽大学。 希望工程是青基会于 1989 年发起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它以民间救助方式,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继续学业,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促进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希望工程 14 年来的成绩.
E N D
第十四讲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公平的制衡器,社会稳定的安全阀,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例证:希望工程的希望之星 • 1991年,安徽金寨县8岁的农家女孩苏明娟以“我要上学”的一幅照片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 • 2002年,她在社会的关照下高中毕业,考上了安徽大学。 • 希望工程是青基会于1989年发起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它以民间救助方式,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继续学业,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促进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希望工程14年来的成绩 • 截止2003年底,希望工程共资助了250多万名和苏明娟一样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用知识改变命运。 • 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22亿多元,改造和新建了9508所希望小学,使300多万名学生走进新校舍,11.3万多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大、中学生获得“希望之星”奖学金资助。 • 目前全国大约还有4000万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其中有3400多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初中生。 • 青基会 http://www.cydf.org.cn/xwgcxmjs.asp?cc=1&dd=11
本例说明了社会保障的如下要点: • 社会保障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其中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显示了社会的进步。 • 社会保障是一完整的体系。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社会保障资金多元化。它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变化,民间筹资成为一个重要来源。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1、社会保障制度的开端 ——1601年英国的“伊利莎白济贫法” • 各教区在政府的授权下,向本教区的居民及房地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 • 政府用济贫税救济流浪者、穷人和病人。 • 这表明,最初社保制度是从社会救济开始的。
2、社保制度的发展 ——1883年德国的“保险法” • 制订了“劳工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1884年)、“老年及残疾保险法”(1889年)三大立法。 • 1911年将三部法律合并, 另增《孤儿寡妇保险法》,成为著名的“社会保险法典”。社会保险制度由此产生。
3、现代社保制度的确立——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3、现代社保制度的确立——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 • 社会保障一词首次出现在立法文本中。 • 其社保内容分为老年、遗属、残疾、健康保险;失业保险;公共援助三大类型。 • 其中第一种类型参保人数达全体劳动者的90%,发挥了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核心内容的作用。
国家保险型 国家福利型 社会救济型 储蓄保险型 二、 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 以前苏联和改革前的中国为典型 以美、日、中欧国家为主体 以二战后的北欧国家为代表 以新加坡、香港为典型
1、“国家保险型”模式: 这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由政府包干的一种大而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其特点是: • 政府包干,主要采用行政手段推行; • 低工资、高补贴、高福利,低水平; • 表面公正,却存在所有制及城乡差异。
2. 国家福利型 • 国家成为社会保障义务的主要承担者。国家通过巨额公共支出,向全体国民实施普遍的社会保障待遇。其特点是: • 高额税收,在瑞典等北欧国家,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高达50%; • 实质上是让正在劳动的一代人承担了自己和前一代人的社会保障费用。
例证:照顾周全的瑞典高福利 • 人人有养老金,住房补贴、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教育补贴、小孩补贴、产假补贴; • 政府用在教育,医疗卫生、住房 等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上的开支为财政开支总支出的60~66%。 • 高福利使国民无须储蓄,导致积累资金减少,社会消费支出大大超过了生产的增长,达到GDP的2/3;庞大的公共开支造成了巨额的财政赤字。
3. “社会共济型”模式 • 由国家制定法规进行监督和宏观调控,社会保障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保险基金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共建。其特点是: • 强调市场的作用,以商业保险做重要补充; • 强调劳动者个人的责任,以雇主和劳动者缴费为主,国家财政只给予一定资助; • 保险基金采用现收现付方式,受就业率高低的影响。
例证:注重效率的美国的社保 • 以社会保险为主,项 目达300多种,涉及生老病残、衣食住行,工作学习各方面。 • 美国一贯反对“社会福利”,而力主“工作福利”,即不工作不给福利,福利按劳给付。 • 主要筹资手段是工薪税,由雇主和雇员各付一半,工薪税率,1950年只有1.5%,1994年达到6.2%。
发达国家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瑞士 加拿大 英国
4. “储蓄保险型”模式 • 国家强制性要求所有雇主、劳动者必须按照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障费用,形成公积金,用于社会保障。其特点是: • 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 采用个人帐户支付方式; • 对个人有激励作用,公积金存款越多,享受待遇越多。
例证: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 • 建于1955年,最初是为从业人员设立的养老储蓄基金,现已发展成可满足人们退休、购房、医疗保健及教育等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 从业人员每月向公积金缴纳的工资比例为6000新元, 55岁领取公积金存款时,必须留8万新元在退休户口中,以保障晚年的生活。 • 政府建立了中央公积金局,统一管理和使用公积金储蓄,还制定了《中央公积金法》,以保护公积金会员的合法权益,规范管理、使用公积金储蓄的行为。 • 该制度形成了“工作—积累—受益”的良性循环。
上述四种社会保险模式的分野,归结起来与下面一些主要因素密切相关:上述四种社会保险模式的分野,归结起来与下面一些主要因素密切相关: • 经济体制的差异 •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文化的差异 • 市场经济的风格差异
问题: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什么模式? 吸收了“社会共济型”中的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共同承担社保基金; 混合型的模式 借鉴了“储蓄保险型”中企业、劳动者按工资比例留存公积金的作法。
当今中国的社会保险(保障)制度模式 混合模式= 3/4强制投保模式 +1/4强制储蓄模式
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最大限度地向人民提供各种社会保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最大限度地向人民提供各种社会保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 国家保险模式→混合保险模式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福利 社会保险 社会优抚 社会救助 第二节 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 最高层次 主体层次 特殊层次 基础层次
1. 社会救助 申 请 我要 吃 低保 • 社会救助,是国家及社会对因自 然灾害、失业或其他原因造成最低 生活水平无法维持的社会成员进行的社会救济。 • 它是抵御社会风险的 “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社 会保障要实现的最低纲领及目标。 • 最低生活标准的确定随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区差异而定。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构建和发展方向 中国政府从国家发展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对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对受灾群众进行救济,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予以救助,提倡并鼓励开展各种社会互助活动。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999年政府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对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的,均可从当地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可按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救助。保障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水平、上年物价水平、生活消费物价指数、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水平所必须的费用、需要衔接的其他社会保障标准以及维持吃穿住等基本生存所需物品和未成年人义务教育费用等,同时还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本地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人数以及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地方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对财政确有困难的地区,中央财政给予支持。截至2006年6月,全国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数为2228万人,月人均领取75元。(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999年政府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对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的,均可从当地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可按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救助。保障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水平、上年物价水平、生活消费物价指数、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水平所必须的费用、需要衔接的其他社会保障标准以及维持吃穿住等基本生存所需物品和未成年人义务教育费用等,同时还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本地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人数以及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地方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对财政确有困难的地区,中央财政给予支持。截至2006年6月,全国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数为2228万人,月人均领取75元。
(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2003年8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该办法按照“自愿受助、无偿援助”的原则,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给予关爱性的救助管理,根据受助人员的不同情况和需求,给予食宿、医疗、通讯、返乡及接送等方面的救助服务。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建有救助管理站979个,当年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23万多人。(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2003年8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该办法按照“自愿受助、无偿援助”的原则,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给予关爱性的救助管理,根据受助人员的不同情况和需求,给予食宿、医疗、通讯、返乡及接送等方面的救助服务。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建有救助管理站979个,当年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23万多人。
(四)社会互助 国家鼓励并支持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扶弱济困活动,推动社会捐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经常性的捐助工作机构、工作网点和仓储设施,随时接受各种社会捐赠。2005年底,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小城市共有社会捐赠接收站点3.1万个。1996年至2003年,累计接受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50多亿元,衣被15.6亿件,得到援助的灾民、贫困群众达4亿多人次。基层政府通过兴办社区服务业,为贫困对象提供照顾和服务。中国各级工会组织每年开展对困难职工家庭的“送温暖”活动。从1994年到2006年初,共筹集慰问款221.1亿元,走访慰问困难职工6677.8万户(次)。 中国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开展互助保障活动。2005年底,全国工会系统兴办职工互助保障组织1.8万个,参保人员793万人;开办职工互助保障的工会组织1938个,参加人员1525万人,累计有650余万人次获得了待遇给付。
各地制定低保标准的主要依据 • 维持居民最低生活需求所需要的物品的种类和数量; • 生活必需品所需要费用; • 市场综合物价指数,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指数; • 居民的平均收入和消费水平; • 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收入状况; • 其它社会保障标准。
全国城镇居民领取低保人数(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单位:万人 2235 2054 1123 701 526 332 192
问题分析:社会救助中的权利与义务 • 社会救助不存在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关系,只要申请达到社会救济的要求,就可申请救济,这是社会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的重要区别; • 社会救助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无条件帮助,它是人类道德的显示,是对人的最基本权利 ——生存权的保障; • 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 社会保险 • 社会保险的特点 其一,覆盖了人口群体中最多,也 是最重要的部分——劳动者; 其二,承担的风险最大,它承担了劳动者生 命周期的主要风险——生、老、病、死及失 业; 其三,占用的社会保障基金最多; 其四,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因此在世 界各国普遍采用法律强制性措施来保证其实 施。
养老 保险 社会保险 失业 保险 医疗 保险 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 工伤 保险 伤残 保险 生育 保险 死亡 保险
例证:我国各项保险参保人数 15506 14756 14285 13618 12486 10902 10031 10566 10182 10108 7928 9100 7650 4552 (单位:万人) 2065
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逐年上升 440 312 190 单位:万人 109 58
2008年底,全国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1891万人、 12400万人、31822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1826万人)、13787万人和9254万人。安徽省截至2008年底,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20.3万人、373.1万人、528.8万人、292.9万人和237.5万人。以固镇县为例,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由制度建立初的4764人、368人、3659人、3004人和3312人增加到2008年的1.8万人、1.3万人、1.44万人、8019人和 4997人。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和发展方向 我国在2000年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本世纪30年代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我国政府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金筹集模式,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改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中国政府统一了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企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性职工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且个人缴费满15年的,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相当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5%左右,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的1/120。国家参照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职工工资增长情况,对基本养老金水平进行调整。(一)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改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中国政府统一了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企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性职工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且个人缴费满15年的,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相当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5%左右,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的1/120。国家参照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职工工资增长情况,对基本养老金水平进行调整。
2005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对下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办法作出了规定。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比例为本人工资的约8%-11%)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180) 。
━━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最初只覆盖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及其职工。1999年,中国把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规定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2002年,中国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截至2005年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7444万人.━━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最初只覆盖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及其职工。1999年,中国把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规定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2002年,中国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截至2005年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7444万人.
━━探索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中国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不同于企业的离退休养老制度。2003年,机关事业单位有离休人员67万人,退休人员931万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部分地区开始探索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进行离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改革试点。2003年底,参加社会统筹试点职工1199万人,离退休人员258万人。━━探索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中国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不同于企业的离退休养老制度。2003年,机关事业单位有离休人员67万人,退休人员931万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部分地区开始探索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进行离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改革试点。2003年底,参加社会统筹试点职工1199万人,离退休人员258万人。
━━开展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2001年,中国政府开始进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主要包括: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实现部分基金积累,探索基金保值增值办法;改革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将基础养老金水平与职工参保缴费年限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职工参保缴费十五年后每多缴费一年增发一定比例的基础养老金;统一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办法,缴费基数统一为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统一为20%。在辽宁省进行试点的基础上,2004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吉林、黑龙江两省。2005年底国务院在吉林、黑龙江两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工作基本结束,两省完成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养老金计发办法调整顺利,个人账户做实规模超过5%。━━开展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2001年,中国政府开始进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主要包括: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实现部分基金积累,探索基金保值增值办法;改革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将基础养老金水平与职工参保缴费年限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职工参保缴费十五年后每多缴费一年增发一定比例的基础养老金;统一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办法,缴费基数统一为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统一为20%。在辽宁省进行试点的基础上,2004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吉林、黑龙江两省。2005年底国务院在吉林、黑龙江两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工作基本结束,两省完成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养老金计发办法调整顺利,个人账户做实规模超过5%。
(二)多渠道筹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退休人员不断增多的背景下,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为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中国政府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企业缴费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的8%缴费。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18%左右缴费。2005年,全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征缴收入总额为5040亿元。(二)多渠道筹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退休人员不断增多的背景下,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为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中国政府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企业缴费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的8%缴费。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18%左右缴费。2005年,全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征缴收入总额为5040亿元。
━━增加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国家规定,各级政府都要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力度,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2005年养老保险基金中,全年中央财政共补贴545亿元,其中用于补贴东北做实个人账户约65亿元,用于补贴其他省市养老金发放缺口约480亿元。━━增加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国家规定,各级政府都要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力度,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2005年养老保险基金中,全年中央财政共补贴545亿元,其中用于补贴东北做实个人账户约65亿元,用于补贴其他省市养老金发放缺口约480亿元。 ━━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2000年,中国政府决定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包括: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投资收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实行市场化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重要财力储备,2005年底已积累资金2000多亿元。
(三)推进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 中国企业过去要负担本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和人员管理工作。为保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减轻企业社会事务负担,政府积极推进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2005年底,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已有90%的企业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三)推进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 中国企业过去要负担本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和人员管理工作。为保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减轻企业社会事务负担,政府积极推进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2005年底,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已有90%的企业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 为全面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水平,适应劳动力转移流动中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需要,中国政府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金保工程”,目标是实现社会保障信息的全国计算机联网运行。目前已初步实现养老保险信息的中央和省级的联网。
(四)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在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企业年金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6%),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管理和运营。2005年,已有近900万人参加了企业年金计划。此外,国家还鼓励开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将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将符合条件的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健全省级养老保险调剂基金,在完善市级统筹基础上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四)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在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企业年金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6%),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管理和运营。2005年,已有近900万人参加了企业年金计划。此外,国家还鼓励开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将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将符合条件的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健全省级养老保险调剂基金,在完善市级统筹基础上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构建和发展方向 中国政府在推动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和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保障职工失业后的基本生活,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并轨。2005年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10648万人,全年共为362万失业人员提供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待遇。
(一)规范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中国政府于1999年颁布《失业保险条例》,使失业保险制度更加规范和完善。━━参保范围和缴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必须参加失业保险。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统筹地区的失业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失业保险调剂金调剂、地方财政补贴。━━享受条件。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一)规范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中国政府于1999年颁布《失业保险条例》,使失业保险制度更加规范和完善。━━参保范围和缴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必须参加失业保险。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统筹地区的失业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失业保险调剂金调剂、地方财政补贴。━━享受条件。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