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3.23

3.23. 热烈祝贺. 义乌市举行纪念 世界气象日活动. “ 3.23”. “ 3.23”. P B H Q. 气象与邮票. 气象与邮票. — 科普知识 —. wuyousai. 《 气象 与 邮票 》 演示提要. 第一部分 话说气象 第二部分 气象与邮票 第三部分 新中国气象邮票. 第一部分 话说气象. 一、气象的概念. ☆ “ 气象 ” 一词在 《 辞海 》(79 年版 ) 中是这样解释的:气象是 “ 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光象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统称 ” 。

jui
Download Presentation

3.23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3.23 热烈祝贺 义乌市举行纪念 世界气象日活动 “3.23” “3.23” P B H Q

  2. 气象与邮票 气象与邮票 —科普知识— wuyousai

  3. 《气象与邮票》演示提要 • 第一部分 话说气象 • 第二部分 气象与邮票 • 第三部分新中国气象邮票

  4. 第一部分 话说气象

  5. 一、气象的概念 • ☆ “气象”一词在《辞海》(79年版)中是这样解释的:气象是“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光象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统称”。 • 每天早晨、中午、晚上不同时段,您打开电视机或收音机,就能听到气象台(站)发布的天气预报,气象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6. 二、气象与“借东风” • ☆我国古代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说的就是古代名相蜀国孔明利用了冬至日寒流南下后,高气压入海,长江中下游盛行东南风的机会,借助这股“东风”,火攻曹营,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我国著名的论述战争战术的《孙子兵法》,就把气象因素看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要素之一。

  7. 三、我国气象的业务体系 • 我国气象事业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建成由 • 气象综合探测 • 气象信息网络 • 基本气象信息分析加工预测 • 气象信息技术服务 的四大功能系统组成的现代化的气象业务体系。

  8. 四、义乌市气象事业 • 义乌市1958年11月,在稠城镇小东门庆云路201号(今工人西路111号)建立气象站,1959年1月1日起向全县发布天气预报,1990年6月升格为气象局; • 1981年5月1日在义乌市的东塘楼家坞、大陈王坑口、华溪东溪、黄山楼角、义亭雅宇、塔山陈村、尚阳古寺等处始建气象哨; • 气象工作为义乌市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防灾减灾和地方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9. 五、气象与人类 •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气象科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气象科学在现代工农业生产、国防和人民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人类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

  10. 第二部分气象与邮票

  11. 1.气象与农牧业生产 图1是乍得1970年 发行的一枚邮票, 反映出气象与农 牧业生产的关系。 ①

  12. 2.大气 • 地球周围聚集着大量的气态物质,这就是大气(图2,蒙古)。大气日夜不停地运动着,不仅随着地球转动,而且相对于地壳又有许多复杂的运动。 ②

  13. 3.气象专业符号 • 1962年巴西发行了一枚气象邮票,邮票上不仅有太阳、云、雨等图案,还有气象台记录气象资料的4个专业符号,依次代表雷暴、阵雨、沙尘暴、霾(图3)。 ③

  14. 4.观察天气现象 • 最初,人们是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依靠肉眼来观察天气现象的。云是最常见的天气现象,它的变化与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雨、雪、冰雹、闪电和龙卷风等,都是在云内形成的。

  15. 4-1 云层 • 产生降水的云多为低云,灰黑色的云层常会出现连续性降雨、降雪(图4,马尔代夫)。 ④

  16. 4-2 树枝摇动、波浪起伏 • 早期人类根据树枝摇动 (图5,基里巴斯)、波浪起伏(图6,格恩济)等现象来目测风的方向与风力的大小。 ⑥ ⑤

  17. 4-3肉眼观测 • 虽然现在人们已掌握了各种先进的观测气象的手段,但肉眼观测仍是人们常用的观测方法之一(图7,中国[T41《气象》(4-1)])。 ⑦

  18. 5.气象观测仪器 • 5-1 铜制相风乌 • 要想准确地预报天气变化,就要借助气象观测仪器。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汉代,就有了测风所用的铜制相风乌(图8,中国)。 图8

  19. 5-2 测风塔 • 公元前1世纪左右,古希腊人在雅典建立了测风塔,图9是希腊于1433年发行的邮票,图案为古测风塔上所雕刻的风神。 图9

  20. 5-3测风鸡、风向标 • 直至7世纪,欧 洲国家才开始使 用测风鸡测定风 向 (图10,芬兰), 比我国晚了1000 多年。图11是西 班牙发行的海鸥 形状的早期风向 标邮票。 图10 图11

  21. 5-4风向标与风杯5-5电子风速记录仪 • 现代测定风向和风速的仪器主要是风向标与风杯(图12,加拿大)。风向标的箭头指定风向,风杯测量风速。 • 图13为电子风速记录仪 (马尔代夫)。 图12 图13

  22. 5-6 测量气温的仪器 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发明测量湿度仪器的国家。西汉时期,人们就将羽毛和木炭放在天平两侧来测量大气湿度。图14是我国1979年发行的一枚邮票,票中小气象员正在察看温度表。 图14

  23. 5-7 干湿表 • 现在常用的湿度测量仪器是干湿表,它是由两只形状、大小完全--样的温度表构成,其中一只温度表的球部裹上湿纱布,利用两只温度表的不同温度值来测算大气湿度。图15是纳米比亚于1991年发行的邮票,票中右侧仪器支架上竖放的就是干湿表。 图15

  24. 5-8百叶箱 • 在气象观测场,我们经常能看到一排洁白的箱子,这就是用来安置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仪器的百叶箱(图16,阿富汗)。 图16

  25. 5-9气压表 气压计 雨量器 • 在一些国家发行的气象邮票上,还反映了不少气象测量仪器,如测量大气的气压表(图17,阿尔及利亚)和气压计(图18,越南);测量雨量的雨量器(图19,安哥拉)。 图17 图18 图19

  26. 5-10测量太阳辐射仪器 • 测量太阳辐射的聚焦式日照计(图20,纳米比亚)和绝对日射表(图21,安哥拉)等。 图20 图21

  27. 6.大气探测 • 自从1783年法国的蒙哥尔费兄弟制作的热气球升空成功以来,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科学气球为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大气探测中,气象气球至今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探测工具(图22,中国)。 图22

  28. 6-1载人气球 图23 • 携带气象仪器的载人气球耗资巨大,人员还有生命危险,所以后来改用无人气球(图23,纳米比亚)。1893年法国首次施放了探空气球,把自记气象仪器带上16千米高空。

  29. 6-2 无线电探空仪 •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特别是1928年第一个无线电探空仪在德国诞生后,利用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进行高空探测已经成为气象台的常规观测项目(图24,匈牙利;图25,格林纳达)。 图24 图25

  30. 7.气象雷达 • 气象雷达一般由天线(图26,中国)、发射系统、接收系统(图28,中非)和显示系统(图27,格林纳达)组成。发射系统每隔一定时间, 通过天线向空间发射出一股短促的电磁波。 图26 • 图28 图27

  31. 8气象卫星 • 8-1 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号 •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先进的空间技术很快被引人气象科学领域。1960年,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号(图29,马尔代夫),开辟了从宇宙观测大气的新时代。 图29

  32. 8-2美国"云雨"号气象卫星 • 气象卫星是专门用于从外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它长期邀游在成千上万米的高空,全球风云一览无遗。许多地面上难以发现的天气现象,气象卫星都可以观测到。它能获得海洋、高原、沙漠、极地等地区的气象信息, 为人类填补了资 料上的空白。图 30中非发行的美 国“ 云雨”号气象 卫星邮票。 图 30

  33. 8-3日本"葵花"号气象卫星 • 现在,有l00多颗气象卫星在围绕地球运转,日夜监视全球的天气变化,为每天的天气预报和气象科学研究服务。1984年 日本发行"天气预报100年"纪念刚票,表现了日本的"葵花"号气象卫星(图31)。 图31

  34. 9 自动气象观测 •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建立大量气象台站的同时,还设立了许多无人自动气象观测站解决了在高山峻岭、沙漠海岛、林海雪原等气候条件极端恶劣、交通运输极端困难的地方无法建立常规气象站的问题,为全面提供气象资料、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做出了巨大贡献。图32是格林纳达于1973年发行的邮票,图案是一艘风暴自动观测船。 图32

  35. 10 国际气象合作 • 由于气象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不可分,气象情报的重要性已经被许多国家所重视。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和随之而来的商船运输需要世界各海域的可靠和定时的天气情报,这为开展国际气象合作提供了必要条件。

  36. 10-1 国际气象组织 • 1873年,一个非政府间的气象机构—国际气象组织在奥地利成立。1973年是国际气象组织成立一百周年,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纪念邮票(图33,多哥;图34,格林纳达)。 图33 图34

  37. 10-2-1 世界气象组织(一) •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世界范围内的合作,加速气象情报的交换和观测,推动气象学在航空、航海、农业和其它人类活动方面的应用,世界气象组织根据1947年9-10月在华盛顿市召开的国际气象组织(IMO)45国气象局长会议通过的世界气象组织公约规定,本公约由第三十份批准书式加入书交存后第30起生效。第三十份加入书由伊拉克于1950年2月21日提交,三十天后于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

  38. 10-2-2 世界气象组织(二) • 目前,世界气象组织已从1950年3月23日公约生效时的30个会员发展到目前185个会员(其中国家会员179;地区会员6个,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

  39. 世界气象组织的宗旨 1、 促进设置站网方面的国际合作,以进行气象、水文以及与气象有关的地球物理观测,促进设置     和维持各种中心以提供气象和与气象有关的服务;2、 促进建立和维持气象及有关情报快速交换系统;3、 促进气象及有关观测的标准化,确保以统一的规格出版观测和统计资料;4、 推进气象学应用于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5、 促进业务水文活动,增进气象与水文部门间和密切合作;6、 鼓励气象及有关领域内的研究和培训,帮助协调研究和培训中的国际性问题。  10-2-3 世界气象组织(三)

  40. 11 世界气象日 3.23 • 为了纪念这一重大事件,世界气象组织宣布 3月23日为“世界气象日”。 • 近十几年来,在义乌市气象局、气象学会的组织下,每年3月23日都要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 图35是乌克兰2000年发行的纪念世界气象组织成立50周年邮票。 图35

  41. 11-1 历年世界气象日活动主题(1) • 1961年 气象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 1962年 气象应用于农业和粮食生产 • 1963年 运输与气象 • 1964年 气象—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 1965年 国际气象合作 • 1966年 世界天气监视网 • 1967年 天与水 • 1968年 气象与农业 • 1969年 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 1970年 气象教育与训练

  42. 11-2 历年世界气象日活动主题(2) • 1971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 1972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 1973年 气象国际合作一百年 • 1974年 气象与旅游 • 1975年 气象与电信 • 1976年 气象与粮食生产 • 1977年 天气与水 • 1978年 气象与今后的研究 • 1979年 气象与能源 • 1980年 人类和气候变化

  43. 11-3 历年世界气象日活动主题(3) • 1981年 作为一种发展手段的世界天气监视网 • 1982年 从太空观测天气 • 1983年 气象观测员 • 1984年 气象为农业服务 • 1985年 气象与公共安全 • 1986年 气候变化、干旱与沙漠化 • 1987年 气象—国际合作的一个典范 • 1988年 气象与宣传媒介 • 1989年 气象为航空服务 • 1990年 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轻自然灾害服务

  44. 11-4 历年世界气象日活动主题(4) • 1991年 地球的大气 • 1992年 天气和气候为稳定发展服务 • 1993年 气象与技术转让 • 1994年 观测天气和气候 • 1995年 公众天气服务 • 1996年 气象为体育发展服务 • 1997年 天气与城市水问题 • 1998年 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 • 1999年 天气、气候与健康

  45. 11-4 历年世界气象日活动主题(5) • 2000年 世界气象组织—50年服务 • 2001年 天气、气候和水的志愿者 • 2002年 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 2003年我们未来的气候 • 2004年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 • 2005年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 2006年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 2007年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 2008年观测我们的星球 共创美好的未来

  46. 第三部分新中国气象邮票

  47. 1 特24《气象》 • 特24《气象》 1958年8月25日发行,由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家(已故)孙传哲设计,齿孔度数p14,邮票尺寸规格22.5×30.5mm,整版枚数120(12×10)枚,北京人民印刷厂印制,发行量800万枚;全套3枚,每枚面值均为8分,总面值0.24元。这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气象邮票。

  48. 1-1 《古代气象仪相风铜乌》 • 第一枚3-1(136)《古代气象仪相风铜乌》,相(音Xiáng)风铜乌又名相风乌、铜乌。我国早在汉代,就有了铜制的“鸟形”风向器,即“相风乌”。后汉或魏晋人所著《三辅黄图·台榭》中记载:“长安宫南有 灵台,高十五仞…… 有相风铜乌,遇风乃动”。唐代骆宾王《咏雪》中写道:“影乱铜乌吹,……”

  49. 1-2 《气象观测》 • 第二枚3-2(137)《气象观测》,图为探空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情况。通常探空气球内灌入适量的氢气或氦气后,能升空30~40km,可探测高空气压、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

  50. 1-3 《气象服务》 • 第三枚3-3(138)《气象服务》(下图右),图为港口信号塔,塔上悬挂着一个台风注意信号,其意为本港及附近地区在48小时内将有台风(或热带风暴),请各类船只注意。背景是一张天气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