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likes | 1.04k Views
第七章 地图符号. §7.1 地图符号的实质和分类 一、地图符号的实质及发展状况 地图符号本身是一种物质的对象(图形),它用来代指抽象的概念,并且这种代指是以约定关系为基础的。 原始地图:制图物体 形象画; 现代地图:制图物体 抽象符号 地图 符号(表现定位、质量和数量 特征). 二、地图符号的分类 1. 按其视点位置将地图分为: - 侧视符号 : - 正视符号 2. 按地图符号与比例尺的关系分为:
E N D
第七章 地图符号 §7.1 地图符号的实质和分类 一、地图符号的实质及发展状况 地图符号本身是一种物质的对象(图形),它用来代指抽象的概念,并且这种代指是以约定关系为基础的。 原始地图:制图物体 形象画; 现代地图:制图物体 抽象符号 地图 符号(表现定位、质量和数量 特征)
二、地图符号的分类 1.按其视点位置将地图分为: - 侧视符号: - 正视符号 2.按地图符号与比例尺的关系分为: - 依比例尺符号: 面状要素 - 不依比例尺符号: 点状要素 - 半依比例尺符号: 线状要素
3.按符号表示的地理尺度分为: - 定性符号 - 等级符号 - 定量符号
4.按符号表现的制图对象的几何特征分为: (1)点状符号 : 地图所代指的概念可以认为是位于空间的点。 如:控制点、居民点、矿产地等。 特点: (1)符号大小与比例无关; (2)定位特征。
(2)线状符号 地图符号所代指的概念可认为是位于空间的线。 特点:(1)符号长度与比例尺发生关系; (2)定位:精确和概略 如:河流、岸线、道路、航线等
(3)面状符号 地图符号所代指的概念可以认为是位于空间的面。 特点:(1)符号的范围与比例发生关系; (2)定位:确切和概略定位 如:水部范围、森林范围、土地利用分类范围、 动植物和矿藏资源分布范围等。
5.按符号的形状特征分为: (1)几何符号 基本几何图形构成的较为简单的记性符号。 (2)艺术符号 - 象形符号:(形象符号) - 透视符号: (3)组合符号:
形象符号:可以望文生义,不借助图例即能阅读。主要变量是形状和色相。作为一组图例的尺寸变量不能有很大的差别。形象符号:可以望文生义,不借助图例即能阅读。主要变量是形状和色相。作为一组图例的尺寸变量不能有很大的差别。 几何符号:基本不与数据的属性相关联。主要变量是形状、色相、网纹。网纹填充符号不能太小。 组合符号:形状变量的叠加,有利于形成地物类别的系列化。
(4)图表符号 主要是反映对象数量特征概念的定量符号。 如:统计图表
(5)文字符号: 文字本身是一种符号,地图上的文字具备了地图的空间特征。 (6)色域符号: 面积颜色可看成是色域符号。
§7.2 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及其对 事物特征的描述 一、符号的视觉变量(基本图形变量) 能引起视觉差别的图形和色彩变化因素称为“视觉变量”或“图形变量”。 最早研究视觉变量的是法国人贝尔廷(J.Bertin,巴黎大学图形实验室)。总结出一套图形符号的变化规律,各国地图学家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提了地图符号的种种视觉变量。
(一)基本视觉变量 从制图使用的角度看,视觉变量包括 形状、尺寸、方向、明度、密度、颜色、结构和位置。 如图7-1所示:
①形状 产生符号视觉差异的最主要特征。 -点状符号:符号的外形。 有规则: 不规则: 几何图形 艺术符号 -线状符号: 构成线的那些点的(像元)的形状, 不是线的外部轮廓。 如:境界、等深线 -面积符号: 无形状变化。
②尺寸: 描述数量特征 最有效的 变量之一。 - 顺序量表 - 间隔量表 - 比率量表 -点状符号:指符号的整体大小。 -线状符号:构成它的点尺寸改变,线宽改变。 -面积符号:尺寸与面积符号范围轮廓无关。
③方向 指点状符号或线状符号的构成元素的方向,面状符号本身无方向变化,内部点、线填充有方向变化。 适用于长形或线状的符号
④明度(亮度) 符号色彩调子的相对明暗程度。 明度包含顺序,能用来显示数据集的顺序状况。 如:分级
⑤密度 指在保持符号表面平均明度不变的条件改变像素的尺寸和数量。
⑥结构 符号内部像素组织方式的变化。 ⑦颜色 指色相和饱和度的变化。
⑧位置 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是由坐标决定,是一种被动因素,但专题图中无定位符号位置会产生视觉的差异感。 如:定位图表、注记等
(二)视觉变量的扩展 1. 发生时长: 指符号形象从屏幕上从出现到消失所经历的时间。地图设计中,发生时长主要用于表现动态现象的延续过程。 2.变化速率: 描述符号状态改变的速度。可以反映同一图象在方向、明度、颜色等方面的变化速度,也可反映图象在尺寸、形状或空间位置上的变化速度。
3.变化次序: 时间是有序的,以类似于二维空间中的前后、邻接关系的方式建立时间段之后的先后、相邻拓扑关系。 4. 节奏: 是对符号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描述。 如图7-2所示
二、视觉变量能形成的图形知觉效果 1. 整体感和差异感 整体感:“联合感受”,某些像素和图形是独 立于另外一些像素和图形的整体。 如:地形图同类要素之间的整体感。 河流、地貌 差异感:“选择性感受”。某种要素图形突出 于平面上,目标突出与背景。 如图7-3所示
2. 等级感 观察对象时,能迅速而明显地区分出几个 等级的效果。如图7-4所示 产生等级感的视觉变量: 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等级感。 尺寸、明度 颜色、结构、密度 图7-4
图形尺寸 3. 数量感 指读图时从图形中获得数量(具体差值) 的感受效果。 产生数量感的最有效的变量: 如图7-5所示
4. 质量感 将观察对象区分出不同类别,使读者产生不同质的感受效果。 产生质量差异的最有效变量: 如地形图中, 河流:蓝色 地貌:棕色 形状、颜色(色相)、结构
箭头 5.动态感 读者从图形中获得一种运动的视觉效果。 表示动态感的习惯用法: 等渐变形成动态。 如图7-6所示 尺寸、明度、方向、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