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猪皮肤疾病

北京三元禾丰牧业有限公司. 猪皮肤疾病. 高级畜牧师 张创贵 电子邮箱: chuanggui@sinoswine.com 手机:( 0 ) 13701119071. 皮肤的结构. 皮肤 —— 表皮层、真皮层 表皮层: 基底层(角质化细胞) 棘层(多边形细胞) 粒层(扁平细胞) 角质层(角质化细胞) 鼻另有透明层;身体各部位表皮层厚度不同. 皮肤的结构. 真皮层: 厚的皮下脂肪层(皮下组织,毛囊与汗腺的根部) 结缔组织组成的乳头层和网层(分布有神经、淋巴管及相关的表皮附件) 真皮层细胞由成纤维细胞、黑色素细胞、肥大细胞. 皮肤的功能.

ju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猪皮肤疾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北京三元禾丰牧业有限公司 猪皮肤疾病 高级畜牧师 张创贵 电子邮箱:chuanggui@sinoswine.com 手机:(0)13701119071

  2. 皮肤的结构 • 皮肤——表皮层、真皮层 • 表皮层: • 基底层(角质化细胞) • 棘层(多边形细胞) • 粒层(扁平细胞) • 角质层(角质化细胞) • 鼻另有透明层;身体各部位表皮层厚度不同

  3. 皮肤的结构 • 真皮层: • 厚的皮下脂肪层(皮下组织,毛囊与汗腺的根部) • 结缔组织组成的乳头层和网层(分布有神经、淋巴管及相关的表皮附件) • 真皮层细胞由成纤维细胞、黑色素细胞、肥大细胞

  4. 皮肤的功能 • 皮肤将外环境与内脏器官分隔开,同时也是两者联系的纽带。其功能: • 维持体液、电解质以及大分子物质; • 防御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微生物的损害或侵入; • 感受触觉、压觉、痛觉、痒觉以及温度变化。 • 皮肤通过体表被毛、调节皮肤血液供应以及汗腺的功能来维持体温。 • 在免疫调节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5. 皮肤病表现分类 • 仅限于皮肤发病:耳坏死、玫瑰糠疹和猪痘等 • 由全身性疾病引起:猪丹毒、猪瘟、皮炎/肾病综合征等

  6. 皮肤病病因分类 • 感染性 • 细菌性 • 病毒性 • 真菌性 • 寄生虫性 • 非感染性 • 环境性 • 营养性 • 遗传性 • 肿瘤性 • 杂病类

  7. 皮肤病检查诊断 皮肤病检查诊断程序 • 调查病史 • 临床检查: • 确定皮肤病变性质(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 确定皮肤异常类型(水泡或脓肿?水肿或红斑?) • 然后进行鉴别诊断,可采取皮肤刮取物检查,培养物检查,或活组织检查进行确诊 • 制定治疗、控制和预防方案。

  8. 皮肤病病史信息调查 • 管理类型及圈舍系统 • 特定环境状况 • 近期猪群移动状况 • 是否发生外伤 • 营养情况 • 品种信息

  9. 皮肤病病史信息调查 • 年龄 • 损害时间生物学阶段 • 其它临床征状 • 发病率 • 治疗反应

  10. 皮肤病临床检查内容 • 败血症和毒血症引起红斑或发绀,皮肤呈红色或紫色为特征,尤其见于身体末端皮肤,在白种猪多见。 • 皮肤呈多发性粉色至紫色隆起的,如荨麻疹,常见于丹毒、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饲料过敏或昆虫叮咬。 • 皮肤呈蓝色至黑色,并伴有坏死,提示有坏疽。仔猪耳、尾部坏死时皮肤也呈黑色。

  11. 皮肤病临床检查内容 • 皮肤苍白则常提示有肠瘤或胃溃疡等失血性疾病。 • 瘙痒引起磨擦,表明猪只可能感受染了疥螨或虱。如伴有经常性摇头,说明感染有耳螨,会导致耳血肿。患有慢性疥螨病时,动物会因严重磨擦出现脱毛和表皮脱落。 • 皮肤水肿表明动物患有全身性疾病,如低蛋白尿症、脉管炎、败血梭菌或大肠杆菌病(引起头部水肿)。

  12. 皮肤病临床检查内容 • 皮肤损害 • 原发性损害 • 继发性损害

  13. 皮肤病临床检查内容 • 原发性病变 • 斑点——直径小于1厘米的局限性扁平变色区; • 脓疱——具不同颜色质地的较硬皮肤隆起区,隆起性皮肤损伤,囊状或表皮样,呈白色、黄色、红色(出血性), • 斑块——直径大于0.5厘米的常隆起的浅表皮损害 • 水泡——界限分明的圆形损伤(小于1厘米),常含有浆液或炎症渗出液,苍白半透明 • 疹块——因水肿引起的局限性隆起,圆形、卵圆形的皮肤区域,呈白色或浅红色,常波及真皮。蝇、蚊叮咬后常形成疹块。

  14. 皮肤病临床检查内容 • 继发性病变 • 鳞屑或鳞片——异常角质化和脱皮现象。 • 皮脂溢性皮炎——鳞屑与皮脂汗液混合使皮肤呈现油腻的或油样外观。 • 痂——由粘附于正常皮肤表面的浆液、皮脂及皮肤碎片混合而成。 • 角化过度症——角质层增厚 • 糜烂(及于表皮) • 溃疡(及于表皮和真皮) • 脱毛——剧烈抓搔引起 • 蜀黍红疹项圈——是破裂的脓疱向外周扩散,形成一个附着在这个项圈内缘的鳞屑环。

  15. 猪皮肤病病因分类 类别 疾 病 感染性 细菌性 渗出性皮炎、链球菌病、耳坏死、螺旋体病、面部坏死、脓肿、丹毒、巴氏杆菌病、乳腺炎、水肿病、炭疽、恶性水肿 病毒性 猪痘、猪水疱病、水疱性口炎、水疱疹、猪细小病毒病、自发性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 真菌性 小孢子菌病、毛癣菌病、皮肤念珠菌病 寄生虫性 疥螨病、蠕螨病、虱、蚤、蚊、蝇

  16. 非感染性 环境性 晒斑、光敏反应、皮肤坏死、粘液囊炎、硬皮病、跛行及脚病变 营养性 角质化不全、脂肪酸缺乏、碘缺乏、核黄素缺乏、泛酸缺乏、生物素缺乏、维生素A、C、E缺乏 遗传性 玫瑰糠疹、增生性皮炎、上皮增殖不全 肿瘤性 黑色素瘤、横纹肌瘤、淋巴管瘤、乳头状瘤、纤维瘤、血管瘤、汗腺瘤、息肉 杂病 皮炎/肾病综合症 猪皮肤病病因分类

  17. 猪皮肤病举例 • 细菌性: • 仔猪渗出性皮炎 • 耳坏死 • 病毒性:猪痘 • 寄生虫类:疥螨病 • 营养性:猪角化不全 • 先天/遗传性:玫瑰糠疹 • 杂病类:皮炎/肾病综合症

  18. 仔猪渗出性皮炎 • 渗出性皮炎是一种扩散性的真皮炎,波及全身体表。 • 急性型常侵害哺乳仔猪,慢性多见于较大的猪、断奶猪。 • 渗出性皮炎由猪葡萄球菌引起,这种菌可产生热敏感性表皮脱落毒素。 • 营养、卫生、免疫、皮肤擦伤、猪变种疥螨感染等均可影响此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

  19. 仔猪渗出性皮炎 • 眼的周围,鼻、唇和耳后皮肤呈红褐色斑点 • 斑点变大,发展为水泡或脓疱 • 皮脂和浆液相互混合形成油性渗出物,皮肤变得潮湿、油腻 • 红斑覆盖全身,皮肤表面的渗出物变厚,结痂,伴有恶臭味产生 • 脚部冠状带和足跟常出现糜烂

  20. 仔猪渗出性皮炎 • 治疗:发病早期,通过胃肠道外途径给予抗生素能有效缓解病情,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泰乐菌素、TMP增效磺胺和庆大霉素 • 患处局部治疗或全身使用洗必泰碘附和氯胺等抗菌性溶液或皮肤消毒剂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 应用阿莫西林、土霉素或TMP增效磺胺拌料或饮水给药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

  21. 耳坏死 • 耳坏死(烂耳病)是1—10周龄仔猪发生的一种综合征 • 特征是耳的任何部位出现坏死 • 小猪好发于耳尖和耳廓后缘周围 • 育肥猪则为耳基底部坏死 • 许多猪只同时发病 • 本病通常整栏暴发,感染率高达80%。

  22. 耳坏死 • 病因 • 皮肤损伤后,首先由葡萄球菌感染患处,然后是致病性更强的链球菌和螺旋体,导致坏死和溃疡 • 混群猪相互咬伤是一个常见的诱因 • 耳部疥螨感染,动物不安引起的自残性外伤,使耳出现病变

  23. 耳坏死 • 耳部病变程度不一 • 轻者耳尖、耳廓边缘、耳廓基底部表层皮炎(斑块) • 重者渗出性炎症、溃疡和坏死 • 坏死区皮肤干燥、结痂、卷曲 • 最终耳部分或全耳脱落 • 患猪可能还有食欲不振、倦怠、不愿活动、发热等症状,偶见死亡。

  24. 耳坏死治疗 •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注射,至少连用4—5天有效 • 配合局部皮肤消毒(碘酊、碘附、洗必泰)治疗,效果更好 • 控制环境卫生,消除诱因(咬耳、争斗)对本病是必须的。

  25. 猪 痘 • 猪痘是一种典型的痘病毒感染,触染性脓疱病、虱源性皮炎 • 主要发生于青年猪 • 全身症状无或很轻,感染部位通常限于腹部或咽喉 • 病变处病毒含量很多 • 直接接触传染,皮肤有外伤易感 • 虱和血吸虫是猪群内重要的传播媒介

  26. 猪 痘 • 红斑处形成斑点,出现丘疹,发展为水泡。后形成脓疱,脓疱破裂,结痂 • 部位主要见于身体侧面、腹壁和股内侧,偶而出现在背部、面部和乳房。 • 与水疱性疾病区别:水疱性疾病病情严重,侵害部位主要集中在鼻、唇、舌、腭、蹄冠和蹄 • 猪痘病情相对较轻,在粘膜表面罕见疱疹。

  27. 猪 痘 • 治疗和预防 • 使用抗生素以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 改善猪群健康,保持良好卫生条件 • 消灭猪虱

  28. 疥螨病 • 猪最常见的寄生虫性皮肤病,它是重要皮肤病之一 • 病原为猪的疥螨及其变种 • 营养不良、管理不善、卫生差的猪群更易发病,冬春季节常发 • 本病影响增重,降低饲料转化率(10%),造成经济损失

  29. 疥螨病临床症状 • 感染3周后,耳、眼、鼻周围形成小痂片、斑块,逐渐大面积痂片 • 早期感染会引起搔痒,皮肤过敏会使搔痒加剧 • 慢性病例:过度角质化,皮肤增厚,皱褶。 • 成年猪的耳的内表面、颈部周围、四肢下部,尤其后踝关节处形成灰色、松动的厚痂,常伴有大量脱毛。 疥癣病

  30. 疥螨病 • 检查方法 • 取耳朵内侧痂皮 • 将痂皮置于黑纸上几分钟,轻击或轻吹 • 疥螨掉在黑纸上,用放大镜观察 • 治疗 • 可使用各种杀螨剂。 • 建议使用伊维菌素、胖可求等饲料添加或肌注治疗和预防。

  31. 猪角化不全 • 一种生长猪营养性代谢紊乱症。 • 特征为无搔痒、结痂性全身性皮炎。 • 病因复杂:锌、必须脂肪酸缺乏,钙、植酸以及其它影响锌吸收的螯合剂含量过高。

  32. 猪角化不全 • 斑点和丘疹病变首先出现在腹部皮肤、股中部、腿远端。 • 形成鳞屑。 • 形成较厚的硬痂片。 • 典型特征:出现痂片和深裂。 • 影响睾丸发育。

  33. 猪角化不全 • 诊断 • 饲料检查是否长期缺乏锌 • 饲料中添加锌和必需脂肪酸是否有疗效 • 治疗和防制 • 每吨饲料中添加2千克的锌盐。脂肪酸添加量提高1%。钙的比例不能超过去1%。

  34. 玫瑰糠疹 • 常见于培育猪舍(3—14周龄猪群) • 发生率很低 • 没有其他感染,会自行消失 • 病因不明,具遗传性

  35. 玫瑰糠疹 • 断奶后仔猪偶见皮肤上出现褐色圈状皮疹 • 最初以腹部、股内侧多见,后至腹壁两侧,圈圈相连,略隆起于皮肤,圈内皮肤接近正常,偶有皮屑。 • 无搔痒症状,没有其他异常。

  36. 玫瑰糠疹处置 • 此病不予治疗,可自愈。 • 为防继发感染,可连续注射青、链霉素4—5天。 • 改善农场的卫生条件,杜绝饲喂霉变饲料,或在饲料中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可减少该病发生。 • 淘汰所产仔猪患有本病的母猪。

  37. 皮炎/肾病综合症 • 本病特征:皮肤病变,体重减轻,四肢水肿,脉管炎,肾小球肾炎。 • 多发于20—65千克的育肥猪群。 • 防制:由于本病原因不清,防制本病很困难。

  38. 皮炎/肾病综合症

  39. 皮炎/肾病综合症 • 最显著的变化是皮肤病变,体重迅速减轻,精神沉郁。 • 皮肤病形式多样,从大的红斑、斑点、出血性丘疹,到深褐色至黑色坏死的厚痂。 • 主要见于耳、面部、肢下部、猪体后部、公猪阴囊,母猪外阴。 • 其它临床症状有腹部和四肢皮下水肿,腿的下部显著肿胀,关节肿胀常见。

  40. 谢谢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