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760 Views
Ch2 管理思想的演進. 學習目標. 瞭解科學管理理論劃時代的貢獻. 學習 Weber 科層組織理論的精義. 熟悉 Fayol 的十四項管理原則. 認識 Simon 的有限理性以及滿意準則. 瞭解行為管理理論興起的時代意義. 明白環境因素對管理學發展的影響. 卓越的企業家─ Henry Ford. 1980~. 近代管理理論. 1960~. 新進理論時期. 1920~1960. 修正理論時期. 1900~1930. 傳統理論時期. 管理學的演進 (1/3). 管理學的演進 (2/3). 古典管理理論 科學管理
E N D
Ch2 管理思想的演進 管理學:整合觀點與創新思維3/e.中山大學企管系 著.前程文化 出版
學習目標 • 瞭解科學管理理論劃時代的貢獻 • 學習Weber科層組織理論的精義 • 熟悉Fayol的十四項管理原則 • 認識Simon的有限理性以及滿意準則 • 瞭解行為管理理論興起的時代意義 • 明白環境因素對管理學發展的影響
1980~ 近代管理理論 1960~ 新進理論時期 1920~1960 修正理論時期 1900~1930 傳統理論時期 管理學的演進 (1/3)
管理學的演進 (2/3) • 古典管理理論 • 科學管理 • 如何讓人員與任務配合以提高工作效率 • 行政管理 • 希望找到能導致高效率的組織管理原則 • 行為管理理論 • 探討管理與控制員工的方法,以增進員工的績效
管理學的演進 (3/3) • 計量科學理論與方法 • 協助經營者對組織績效進行衡量與控管 • 開放系統理論與權變理論 • 重視外在環境問題
傳統理論時期 1900~1930 行政管理理論 科學管理理論 Max Weber 科層組織 Frederick Taylor Henri Fayol 行政管理原則 Frank & Lillian Gilbreth Herbert Simon 管理行為 理論 Henry Gantt
科學管理理論 (1/3) • Frederick W. Taylor 採用實務主義 • 強調工作分析與工作再設計
科學管理理論 (2/3) • Taylor 用科學方法分析個別工作者的工作表現,以便發現最小投入得到最大產出的方法 • Taylor 提出 • 為每一工作細節與步驟發展出標準流程 • 用科學方法選拔、訓練、教育員工 • 管理者與員工真誠合作,依科學原則處理事務 • 管理者與員工要分攤工作與責任
科學管理理論 (3/3) • Frank Gilbreth夫婦共同研究工作設計,將手部的基本動作有系統地分類為十七項動素,有效減少了工人不必要的動作 • Henry Gantt 設計出一種規劃與控制的條狀圖,稱為甘特圖,表示工作計畫預定進度及目前進度,促使管理者隨時 檢討改進
行政管理理論 • Weber 的科層組織理論 • Fayol 的行政理論
Weber 的科層組織理論 (1/3) • Max Weber 提出 • 從威權觀念出發 • 將威權區分為 • 傳統威權 • 由古老傳統、法令衍生的信念而產生的職權 • 理性法定威權 • 基於法律及規範所賦予的職權 • 魅力型威權 • 基於信仰與個人特質所形成的職權
Weber 的科層組織理論 (2/3) • 只有在理性法定威權體系下,Weber 心目中的理想型科層制度才會出現
Weber的科層組織理論 (3/3)-p.47 • 理想的科層組織制度具備下列特性 • 組織成員間固定分工 • 層層節制的權力層級體系 • 遵從正式的法律與規範 • 組織內職位應按人員專長進行正式遴選 • 永業化的傾向 • 工作報酬有明文規定
Fayol的行政理論 (1/2) p.48 • Henri Fayol在《一般管理和工業管理》一書,將企業的工作分為六種 • 技術(生產) • 商業(交易) • 財務 • 保安(財產及員工的保護) • 會計(成本與統計) • 管理
Fayol 的行政理論 (2/2) • Fayol 進一步將管理工作分為 • 規劃、組織、命令、協調與控制等五類 • Fayol 歸納出十四項管理原則,說明企業經營管理成功之道
管理行為理論 • Simon • Follett 的領導理論
Simon 的管理行為理論 (1/2) • 決策的基本命題 • 有限理性 • Simon 認為經濟學家所謂的純理性決策或追求最佳效果的決策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 滿意準則 • 管理者從事決策是以滿意爲宗旨,以簡單爲原則,而不是追求純理性和最佳化決策
Simon 的管理行為理論 (2/2) • 一個「行政人」的概念 • 「行政人」也追求自利,通常願意採取一個適當的或滿意的方案,而非最佳的解決方案
修正理論時期 1920~1960 行為管理理論 管理科學理論 領導理論 Mary Parker Follett 霍桑實驗 Elton Mayo 合作系統理論 Chester Barnard X理論與Y理論 Douglas McGregor 計量管理理論 Robert McNamara Charles Thornton
Follett 的領導理論 • 強調人的重要性甚於機械技術,認為組織可從個人或團體的觀點來分析 • 對權力的觀念認為必須改變為伙伴關係,每個人應以職位合作的精神為基礎,做出個人貢獻 • 管理者應靠自己的經驗與知識來領導部屬,而非全然依賴職位的權力
Elton Mayo霍桑研究 p.54 • 霍桑實驗原始假設認為,工作現場的實體環境會影響產出水準,工作場所的照明設施會影響產出量 • 研究人員發現了工人在工作時的感受是另一個影響產出水準的因素 • 霍桑研究的重要性在於讓人們瞭解到工作中的人性因素 (What???)
Barnard 的合作系統理論 (1/2) • 組織是用以協調各項活動的一種制度 • 將組織看作一個需要人與人相互合作的社會系統,經理人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引導與激勵部屬努力以赴 • 人員合作是組織成功的要素,強調促成個人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Barnard 的合作系統理論 (2/2) • 權威接受論 • 權威來自屬下接受的意願 • 經理人的命令只有符合下列條件時才會被接受: • 屬下瞭解命令的內容 • 屬下相信此命令與組織目標一致 • 屬下相信此命令不違背其個人的利益 • 屬下有能力執行此項命令
McGregor X理論對人性的假設 p.55 • 具有好逸惡勞的天性,盡可能規避工作 • 缺乏進取心,不喜歡負責,寧願被別人指導 • 具有反抗改變的天性 • 大多是為金錢及地位的報酬而工作 • 天性以自我為中心,對組織的需要漠不關心 • 郭台銘「管理動物論」 富士康道歉
Y理論對人性的假設 • 一個人用於工作上心力與體力的消耗,正如同遊戲與休息一樣的自然 • 以外力控制或懲罰威脅,並非使人們朝向組織目標而努力的方法 • 對目標的承諾是對成就動機的一種獎勵 • 在適當情況下,不僅接受責任,並且要求責任 • 多數人均具有相當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以解決組織的問題 解放辦公空間,激發Google創意活水
管理科學理論 • 管理科學 • 以科學方法來解決管理問題 • 計量方法的研究成了當紅學問,例如,計畫評核術、線性規劃等 • 計量學派主張運用數學符號與方程式來處理各種管理問題,從建立模式著手,將已知條件置入模式中求取最佳解答
開放系統 理論 組織環境 理論 一般系統 理論 權變理論 新進理論時期 1960~
組織環境理論—開放系統理論 (1/2) • 開放系統理論認為組織和環境之動態關係是交互影響的 • 組織自外界接受各種輸入,加以轉變後輸出
組織環境理論—開放系統理論 (2/2) • 開放系統理論模型的主要概念及假設: • 體系是由穩定和可預測的行為模式或互動行為,及其後果所構成 • 每個體系皆有其特殊目標,須從環境輸入各種物質和非物質資源;並對環境提供貢獻,其間過程是為轉變 • 互動行為在可觀察的範圍內,彼此關係較為密切,超過此範圍則較為疏遠
權變理論 (1/2) • Burns 與 Stalker • 權變理論認為世界上沒有「一種最好的方法」可解決所有的問題,管理概念須針對現實面隨時修正 • 目前被認為最重要且最常被引用的權變項目有 • 組織規模、工作技術、環境的可預測性、個人差異
權變理論 (2/2) • 兩種組織管理方式 • 機械式管理系統 • 強調效率,適合於例行性高的組織 • 有機式管理系統 • 強調彈性與創新 • 在安定環境中應採機械式管理;在創新環境裡,以有機式管理較有效
近代管理理論1980~ 資源基礎理論 知識管理 學習型組織
資源基礎理論 • Jay Barney • 企業組織為許多資產與能力的集合體,沒有兩家企業會完全相同 • 建立企業競爭優勢,內部資源比外部產業結構更重要 • 企業系統的投入面,企業能獲得並善用重要資源,就能擁有並長期維持競爭優勢 • 任何資源只要是稀罕的、有價值的、難以模仿的、可加善用的,就能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知識管理 • 知識可分 外顯知識與內隱知識兩種 • 資訊科技發達,使得外顯知識的處理與傳播技術日新月異 • 通訊科技的方便也促進內隱知識較易分享 • 建立一個學習型組織 • 在組織內形成一種促進知識管理的文化,讓每一位組織成員都能適時適地取得可以把工作做好的知識
精選案例 問題研討 • Peter Drucker一生著作不斷,見解精闢,這種非凡的能力是怎樣孕育出來的? • 在Peter Drucker的許多管理學著作中,您認為哪一個學說或主張影響最為深遠? • 簡單的Drucker式問句,卻普受讚揚,認為是智慧的結晶,理由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