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likes | 867 Views
第十讲 当代中东跨国性热点问题. 主讲:孙德刚 博士后,副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年 5 月 16 日. 当代中东跨国性热点问题. 一、中东库尔德问题 二、巴勒斯坦问题 三、西撒哈拉问题 四、海湾岛屿争端问题 五、塞浦路斯问题 六、中东恐怖主义问题 (详见孙第七讲). 一、中东库尔德人分布图. 中东库尔德人历史. 库尔德人是中东最古老民族之一,是仅次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的中东第四大主体民族,至今已有 4000 多年历史。
E N D
第十讲 当代中东跨国性热点问题 主讲:孙德刚 博士后,副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年5月16日
当代中东跨国性热点问题 • 一、中东库尔德问题 • 二、巴勒斯坦问题 • 三、西撒哈拉问题 • 四、海湾岛屿争端问题 • 五、塞浦路斯问题 • 六、中东恐怖主义问题 (详见孙第七讲)
中东库尔德人历史 • 库尔德人是中东最古老民族之一,是仅次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的中东第四大主体民族,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 • 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多为山地和高原,对外封闭,经济文化不发达,主要从事畜牧业。现今不少地方仍处于原始部落的自然经济状态,文盲率高达90%,属于逊尼派穆斯林。
中东库尔德人历史 • 1639年,奥斯曼帝国与伊朗萨非王朝签订《席林堡条约》,规定库尔德斯坦大部归奥斯曼帝国,另外一部分约2万平方公里归伊朗。从此, 库尔德斯坦被一分为二。 • 1914年“一战”爆发,奥斯曼帝国战败,沦为英、法等国的半殖民地。 • 1923年7月,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前三个月, 凯末尔与协约国在瑞士签定《洛桑条约》。《洛桑条约》正式将奥斯曼苏丹统治下的库尔德斯坦分割给土耳其、英属伊拉克和法属叙利亚。该条约是历史上对库尔德斯坦的第三次正式分割,原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库尔德斯坦被一分为三:西库尔德斯坦被划归叙利亚,摩苏尔等南库尔德斯坦归伊拉克,其它约 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土耳其。
当前库尔德人口分布 • 1.库尔德是中东人口最多、有民族而无国家的族群。 • 2. 世界上库尔德总人口约3000万,其中俄罗斯大约有30-100万,西欧和中欧约20万。 • 3. 在中东,库尔德人口的分布为:土耳其1000-1500万;伊朗500-600万;伊拉克350万;叙利亚100万;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7-8万。
如何应对库尔德问题 • 中东伊斯兰国家在应对库尔德问题上主要表现为三种模式,即土耳其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军事打压模式;叙利亚和伊朗的民族融合模式;伊拉克新政府的联邦政治模式。
土耳其库尔德人 • 1. 土耳其对国内库尔德人一度否认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是个独立的民族,认为土耳其只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 2. 1969年,部分库尔德人成立了马克思革命东部训练组织(Marxist Revolutionary Eastern Hearth Organization),试图通过武装斗争的形式谋求库尔德民族独立。 • 3.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PKK,下称库工党)自称是全体库尔德人的利益代表。自1978年11月27日成立之日起,库工党就将谋求民族自治、同土耳其建立联邦制国家、乃至建立独立的“库尔德斯坦”作为自己的终极政治目标。
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PKK) • 1、它拥有“科学的意识形态”作指导思想,即教条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 2、它拥有较为健全的组织结构; • 3、它拥有纪律严明的军队; • 4、它具有复杂的国际背景,涉及中东许多国家——伊拉克、叙利亚和伊朗。 • 5、库工党不仅在国内声势浩大,而且在伊拉克北部、叙利亚、黎巴嫩、伊朗和欧洲等地区均设有办事处 。
土耳其政府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 1. 政府加大对新一代库尔德年轻人的教育,使他们逐步融入土耳其主流社会,淡化库尔德民族身份认同; • 2. 政府对库尔德分裂势力采取严厉的打压措施,迫使大批库尔德人移民西部和北部城市; • 3. 在库工党尚未羽翼丰满之际,以先发制人的手段阻止其发动恐怖袭击
土耳其政府的胡萝卜政策 • 1965年,土耳其西北部库尔德人口比例在为1.2%,1990年增至6.09%。 • 90年代初大约50万人居住在伊斯坦布尔,成为世界上库尔德人口最密集的城市。 • 政府为保持库尔德人居住区的社会稳定,还建立了民兵组织。 • 1990年,土耳其库尔德人聚居区有2.4万民兵;1995年,民兵的数量增加至5.5万人。
库尔德工人党的发展 • 土耳其境内的库工党大约有5千名成员,他们经过良好训练,并得到了15000名境外库尔德武装分子(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与伊拉克边界处以及在黎巴嫩训练营中)和大约200万库尔德同情者的支持。
1983年5月,在伊拉克的默许下,土耳其政府出动了8000-10000人军队袭击了伊拉克北部的库工党武装,政府军深入到伊境内25英里展开清剿行动,并抓获了数百名库工党武装分子。
1990年12月,库工党主席奥贾兰宣布在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聚居区召开第四次国民大会。此次大会是自1978年以来库工党第一次在库尔德人聚居区举行。考虑到安全因素,奥贾兰本人仍留在叙利亚,并未参加此届国民大会,但他却任命了九人特别预备委员会成员,还派出了自己的弟弟奥斯曼·奥贾兰(Osman Ocalan)和亲信贝义克(Cemil Bayik)出席会议 。
1992年10月23日,土耳其集合了5000人军队,开始对伊拉克北部的库工党武装发动打击。 • 大约5000名库工党游击队在此次先发制人打击中得以肃清,其中1000人被打死,1500人向土耳其政府军投降,剩余库工党残余势力不得不向伊朗转移。 • 10月29日,土耳其政府报告称,土耳其军队在20英里长的边界上,深入伊拉克北部10英里,控制了伊北部62平方英里的地区,粉碎了库工党游击队 。
1998年10月1日,土耳其向叙利亚施压,要求叙政府驱逐奥贾兰,并停止向库工党武装提供庇护。当天,土耳其军队在土叙边界上集结了约6万人军队。 • 叙利亚政府于当年10月被迫驱逐奥贾兰,并同土耳其签订了《阿达纳协定》(Adana Agreement),规定叙利亚将停止支持土耳其民族分裂势力,认定土耳其库工党为恐怖组织,关闭该组织在叙训练营,逮捕该组织成员,禁止库工党武装在黎巴嫩的活动。 • 第二年,奥贾兰在肯尼亚落网,并被土耳其判处终身监禁 。
2007年10月22日,土耳其派出数千人军队,再次深入伊拉克北部,清剿位于伊拉克的库工党分裂势力。2007年10月22日,土耳其派出数千人军队,再次深入伊拉克北部,清剿位于伊拉克的库工党分裂势力。 • 2008年4月,土耳其政府军又采取行动,共打死100多名库工党武装分子; • 2008年10月3日,库尔德工人党武装人员从伊拉克北部向哈卡里省的一座土耳其安全部队军营开火,造成15名土军士兵死亡。 • 2008年10月-2009年3月,土耳其向伊拉克北部库工党分子发动第十五次大规模袭击,打死、打伤库工党游击队375人。 • 引起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的反对,也引起美国、欧盟和国际舆论的不安。
美国的立场 • 美国在中东库尔德问题上执行的是双重标准。同样是反对当局者的统治,伊拉克库尔德人的独立诉求是合法的,因为他们反对的是美国的敌人——萨达姆,因而受到美国的支持;土耳其库工党的行动却是非法的,因为他们反对的是美国的盟友——土耳其,因而受到美国的谴责。 • 美国和欧洲盟友官方均视库工党为恐怖组织,且都拒绝向该党主席奥贾兰提供政治避难。
伊拉克库尔德人 • 人口350万。 •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库民党和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乘势向萨达姆政府军宣战,结果遭毒气袭击 。 • 1988年两伊实现停火后,形势发生逆转。海湾战争结束后,库尔德人于1991年3月乘机再次起事,但遭到政府镇压, 上百万难民背井离乡。 • 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下,库尔德人于1992年4 月在库尔德“安全区”建立了自治政府。西方国家为了遏制萨达姆,于1992 年8 月又在伊北部北纬36度线以北设立了禁飞区。
当前伊拉克库尔德人 • 1. 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组成联邦政府 • 2. 总统塔拉巴尼为库尔德人 • 3. 伊拉克三派围绕基尔库克油田的归属问题矛盾重重 • 4. 未来伊拉克库尔德人独立的可能性非常小 • A. 经济落后 • B. 土耳其反对 • C. 西方不支持,担心引起连锁反应
国际冲突 • 坦克——测量国家边界的仪器。 • 国际冲突——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学派的三种解读。
古代: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和谐共存 • 阿拉伯人,犹太人都是闪米特人。今天生活在中东北非的大部份居民,不过就是阿拉伯化 的古代闪米特人的后裔。 闪米特是中东印欧人的语言、文化的一个的分支。闪米特这一语族的定义却很明确。 公元前2500年,闪米特人以务农为生,比如古阿卡德人,迦 南人和亚摩利人,他们均生活在现在的以色列。 • 近代西方列强的分而治之政策与阿拉伯世界的“破碎化”。 • 阿以冲突的根源:西方的殖民统治?
近代阿以冲突简史 • 1880: 欧洲出现犹太复国主义(Zionist) • 1900: 犹太人开始向英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移民 • 1948: 以色列建国,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 1956: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 1967: 以色列袭击叙利亚、埃及和约旦,第三次中东战争 爆发 • 1973: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 1982: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 • 1987: 加沙地区爆发第一次起义( Intifada ) • 1993 巴以签订《奥斯陆协议》 • 2000: 第二次巴勒斯坦人起义爆发 • 2002: 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启动 • 2010: 巴以、黎以和叙以和平进程遥遥无期
中东和平进程的障碍 • 叙以和平进程:戈兰高地 • 黎以和平进程:与叙以和平进程相捆绑 • 巴以和平进程 • 1)边境线 :2部分巴勒斯坦——加沙和约旦河西岸? • 2)犹太人定居点 • 3)巴勒斯坦难民 • 4)耶路撒冷归属 • 5)创伤性事件与受害者心理 • 6)美国战略重心不在巴以和平进程上
中国与阿以冲突 • 1. 战略机遇论——伊斯兰国家是中国的缓冲 地带 • 2. 能源安全论——伊斯兰国家是中国主要能源供应国 • 3. 形象塑造论——中国参与中东和平进程有助于塑造中国大国形象
三、当代中东的西撒哈拉问题 • 西撒哈拉(简称西撒),面积26.6万平方公里,人口10万,阿拉伯穆斯林,位于非洲西北部,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和阿尔及利亚接壤,历史上曾是西班牙殖民地。 • 1975年,西班牙宣布撤离西撒哈拉,并同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分别签署分治协议,阿尔及利亚支持的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随后也对西撒哈拉提出领土要求,三方为此曾多次发生武装冲突。 • 1979年,毛里塔尼亚宣布放弃对西撒哈拉的领土主权。而摩洛哥与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的武装冲突一直持续至1991年。目前,摩洛哥控制着西撒哈拉约四分之三的地区。
2007年4月,摩洛哥推出“西撒哈拉自治计划”,希望以此重启西撒问题和谈进程。根据这一计划,西撒哈拉将在摩洛哥主权范围内实行高度自治,摩中央政府控制西撒哈拉外交与安全,遭解放阵线反对。2007年4月,摩洛哥推出“西撒哈拉自治计划”,希望以此重启西撒问题和谈进程。根据这一计划,西撒哈拉将在摩洛哥主权范围内实行高度自治,摩中央政府控制西撒哈拉外交与安全,遭解放阵线反对。 • 2009年4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871号决议,将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任期从即日起延长1年。 • 2010年2月10-11日,西撒哈拉问题有关各方已同意在美国纽约州举行非正式谈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西撒哈拉问题特使克里斯托弗·罗斯主持了此次谈判,西撒哈拉地区冲突方——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以及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的代表出席。
2007年9月17日,中国的赵京民少将在西撒哈拉首府拉尤恩正式就任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军事部队指挥官,成为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首位中国司令。2007年9月17日,中国的赵京民少将在西撒哈拉首府拉尤恩正式就任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军事部队指挥官,成为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首位中国司令。
四、当代海湾的领土争端 • 1. 巴林与卡塔尔 • 2. 沙特与巴林 • 3. 卡塔尔与沙特 • 4. 沙特与阿曼 • 5. 伊朗与阿联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