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754 Views
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 中共信阳市委党校 崔俊敏. 提 纲. 一、 《 决定 》 的特点 二、 《 决定 》 对经济、政府、社会治理的布署 三、 《 决定 》 对全面深化改革两大保障的布署. 一、 《 决定 》 的特点. 全面: 5+2 的战略布署 5— 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 文化体制、生态文明体制 2— 军队建设、党的建设. 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 时间表:到 2020 年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 革取得决定性成果。.
E N D
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 中共信阳市委党校 崔俊敏
提 纲 一、《决定》的特点 二、《决定》对经济、政府、社会治理的布署 三、《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两大保障的布署
一、《决定》的特点 • 全面:5+2的战略布署 5—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 文化体制、生态文明体制 2—军队建设、党的建设 • 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 • 时间表:到2020年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 革取得决定性成果。
改革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 • 第一,内涵全面 • 第二,制度趋于成熟 • 第三,主体多元 • 第四,方式法治
国家治理的核心:权力治理 • 国家治理的目标: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2013央视生活大调查 • 百姓心目中美丽中国最重要的要素前三位分别是:社会安定(52%),公平正义(38%),经济发展(36%)。
二、《决定》对经济、政府、 社会治理改革的布署 • 新一界政府改革核心 ——强化市场、放松管制、改善公平
(一)经济体制改革 • 十八大报告: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 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 • 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 • 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 • 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 • 作用。
我国对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 作用的认识历程 •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 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十八大提出,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 性作用 • 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 “克强经济学”核心: 不刺激、去杠杆、调结构 • “克强经济学”条件:上限CPI:3.5% • 下限GDP:7.5%
宏观经济目标 宏观经济常态 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过热,通货膨胀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过冷,通货紧缩 经济滞胀:经济下行,物价上涨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 • 宏观经济病态
对经济周期的认识 • 经济一定是有周期的,周期不像扁桃体可以随便摘除,而是像心脏一样,是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 ◆ ◆ ◆ 2013年2季度 2011 2012
到2020年我国潜在增长率测算——基准情形 ——改革情形 -11 -10 -9 -8 -7 -6 -5 1980 1984 1988 1992 1996 2000 2004 2008 2012 2016 2020
一个基本判断 • 中国经济从现在开始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时期。 • 中速是相对于过去的高增长速度 ; • 高速是相对于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而言。
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有三大因素:一是创新; 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规模经济。 • 《决定》提出: •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 • 资本的活力竟相迸发。
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 《决定》指出: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
《决定》: 公有制经济财产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据统计,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60%,就业贡献80%,新增就业贡献90%,税收贡献50%以上,基础设施投资60% 。 由“允许式”改革向“必须式”改革转变
国企必须改革 • 《决定》:一是所有国企都要上缴利润; 二是上缴利润到2020年要提高到30%。 • 《决定》:国有资本主要投向关系国家安全、 • 重大公共服务、重要前瞻性战略产业、 • 生态环境、重大技术研究
3、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体系必须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现代市场体系 消费品市场 商品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资本市场 技术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 劳动力市场 信息市场 房地产市场
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现状: • 商品市场: ——消费品市场成熟的市场;全国统一的生产资料市场基本形成,但在某些领域壁垒和障碍仍然存在。
生产要素市场:发育滞后 • 资本市场:发育严重不足 • 技术市场:市场化程度低 • 劳动力市场:人员流动自由,但社保不能联网 • 房地产市场:商品性市场政府干预过多
《决定》: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措施 •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 •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二)政府职能转变 • 经济调节 ——中央政府职能 • 市场监管 • 社会管理 • 公共服务 • 环境保护 地方政府职能
——中央政府主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中央政府主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什么是宏观经济政策? • 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 • 财政政策 • 货币政策 • 产业政策 • 收入分配政策 • 消费政策 松财政松货币、松财政紧货币 紧财政松货币、紧财政紧货币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 1、充分就业 • 2、经济增长 • 3、物价水平稳定 • 4、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原则 •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主要财政政策工具: 1、财政收入(税收) 2、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3、国债 4、政府投资
《决定》财税体制改革 •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 《决定》给予财政、财税体制这么高的地位,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财税是国家的收支活动。 • 财税体制是指围绕政府收支活动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 现代财政制度是指立法、事权、税制、税负 、预算、效率的系统布署。
财税体制 预算管理 财税体制 改革线索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决定》: ——财税体制改革原则:稳定税负、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地方政府主要职责: ——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和环境保护
《决定》: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
2002年全国有4300项行政审批,10年时间取消了2600项,到2012年有1700项。 新一届政府上台后,截止到目前又取消了334项,还有1366项。
政治体制改革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政治大革命;二是内部出现了大问题。政治体制改革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政治大革命;二是内部出现了大问题。 • 现在有三种人爱讲政改:一是愤青。对现实不满但又不知如何改变,寄希望于政改。二是学者(大学者)。三是作秀的人。
如何转变政府职能? • 《决定》: ——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权力清单制度。
权利与权力的不同 • 权利:是法律概念,其行使是一般主体,可以放弃和转让 • 权力:是政治概念,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 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 • 权利——法无禁止即可行;权力——法无明文规定不可行 • 权利——私人利益;权力——为维护公共利益
权利与权力的联系 • 一国最高权力来源于公民对自身部分权利的让渡。 • 公民可以用权利控制权力,另一方面,法定权利的实施、救济也离不开权力。 • 权力是保障权利必不可少的力量,另一方面为了切实保护权利必须限制权力。
权力分为两种类型: • 综合权力(决策权),放归议事机构,人大作用、政协作用 • 具体权力(执行权),放在行政机构,不是行政官员、行政 部门之手,放到行政机构运行的过程中,阳光、透明。
《决定》: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第一,建设法治国家 • 第二:实行权力清单 • 第三,纪委的双重负责制的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 • 第四,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 社会治理的组织架构: 《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