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 likes | 1.04k Views
10.1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10.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10.3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10.4 表面粗糙度 10.5 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 10.6 读零件图 10.7 零件图的测绘. 第 10 章 零件图. M14. 6.3. 65. φ60. φ32. 6.3. 1.6. 32. 2. 14. 12. 3.2. 45. 3.2. 45. 100. 6.3. 130. 技术要求. φ24. 1. 未注铸造圆角 R2 ~ R3. 2. 锐边倒角 1.5×45 °. 25. 28. 其余. 2-φ10. 材料.
E N D
10.1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10.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10.3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10.4 表面粗糙度 10.5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 10.6 读零件图 10.7零件图的测绘 第10章 零件图
M14 6.3 65 φ60 φ32 6.3 1.6 32 2 14 12 3.2 45 3.2 45 100 6.3 130 技术要求 φ24 1. 未注铸造圆角R2~R3 2.锐边倒角1.5×45° 25 28 其余 2-φ10 材料 比例 HT150 轴 承 图号 1 数量 φ22 制图 审核 1.作用: 表示单个零件的图形,称为零件图。零件图是制造零件和检验零件的依据,是 指导生产机器零件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10.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2.内容 • 图形 • 用一组恰当的图形,正确、完整、清晰地将零件 • 的结构表达出来。 (2)尺寸 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标注制造零件和检验 零件所须的全部尺寸。 (3)技术要求 制造、检验零件所要达到的要求,如表面粗糙度、尺 寸公差、形位公差、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等。 (4)标题栏 填写零件的名称、材料、比例、图号、绘图者等。
25 +0.018 +0.002 +0.002 +0.018 其余 A-B φ0.01 φ35 R1.5 φ35 40 7 1×45º 1.6 1.6 +0.023 +0.002 +0.023 +0.002 3.2 A B φ44 φ34 φ34 φ28 φ28 15 M12 1×45º 23 23 3.2 55 6.3 6.3 20 6.3 32 0 194 6.3 6.3 95 -0.3 400 +0.036 1:1 8 技术要求 -0.2 3×1 0 0 6.3 1.调质220~250HB; R0.5 24 3.2 2.未注圆角R1.5。 材料 比例 45 轴 1 数量 图号 制图 审核
A A A—A 10.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形状特征明显 1.主视图的选择 (1)形状特征原则:表达零件的主要形状和相对位置
例图(1)2.轴承 形状特征明显
A A A—A 例图(1)3.轴 形状特征明显
A A A—A (2)工作位置原则 工作位置明显 应表达零件在机器或部 件中的工作位置
A A A—A (3)加工位置原则 反映加工位置 反映零件在主要工序中的加工位置
A—A A A 例图(3)2.端盖 反映加工位置
A A—A旋转 A (4)自然安放位置原则 摇杆自然安放位置 零件的工作及加工位置不固定
A A—A旋转 A 自然安放位置
主视图的选择在注重上述 原则的同时,应注意其他 视图的表达,并尽量减少 其他视图中的虚线
(1)其他视图应该有针对性,有独立存在的意义,按(1)其他视图应该有针对性,有独立存在的意义,按 照表达完整性和便于看图的原则,补充主视图的不足。 2.其他视图的选择 主视图的确定不利其它视图的表达 舍去虚线 其它视图有针对性
A —A A A (2)注重视图中虚线的取舍 保留虚线 减少图形
长度基准 径向基准 长度基准 对称面 轴线 端面 2-φ 高度基准 底面 10.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1.零件图的尺寸基准 面基准:主要加工面、零件的结合面、 对称中心面、端面、轴肩。 线基准:孔轴的中心线、 对称中心线。
50 26 16 M10 φ22 φ15 18 70 26 φ40 φ60 52 φ100 70 设计基准:根据零件的结构和设计要求选定的基准。 (1)设计基准、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为便于加工和测量而选定的尺寸基准。 设计基准 设计基准 工艺基准
主要基准: 零件的设计基准 辅助基准:零件的工艺基准 (2)主要基准、辅助基准 长度方向 主要基准 宽度方向 主要基准 辅助基准 辅助基准 高度方向主要基准
2-φ 2-φ a a b b e e 60 90 90 ? 2.注意事项1 零件的重要尺寸应直接注出 正确 错误
组合标注 注意事项2 坐标标注 尺寸的标注形式 链式标注
A B C A C 注意事项3 ? 错误标注 不能注成封闭的尺寸链 正确标注
注意事项4 便于 测量 所标注尺寸应便于测量 不利 测量
注意事项5 便于加工 标注尺寸应便于加工 不便加工
其余 同工种加工的尺寸标注 不同加工面的尺寸标注 注意事项6 加工面 铣削加工 毛坯尺寸 加工尺寸 车削加工 非加工面
φ φ φ 注意事项7 按加工工艺(对和加工)标注直径尺寸
Ra 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粗糙度. 10.4表面粗糙度 1.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3)轮廓最大高度(Ry)
b c(f) a d e 基本符号:单独使用没有意义。 2.表面粗糙度的代(符)号 加工符号:表示表面粗糙度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 毛坯符号:表示表面粗糙度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 3.表面特征规定标注位置 a—粗糙度高度参数值,μm; b—加工方法; c—取样长度,mm; d—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e—加工余量,mm; f—粗糙度间距参数值,mm。
3.2 3.2 3.2 Ry 3.2 3.2 1.6 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最大允许值为3.2μm。 4.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标注示例及其意义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最大允许值为3.2μm。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最大允许值为3.2μm。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y的最大允许值为3.2μm。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最大允许值为3.2μm,最小允许值为1.6μm。
3.2 3.2 12.5 3.2 12.5 12.5 12.5 3.2 3.2 12.5 12.5 3.2 5.标注示例 数字及符号方向按规定标注 不同位置的符号按同一方向转动
其余 25 其余 3.2 12.5 M φ φ 0.4 3.2 = 1.6 1.6 50 = 3.2 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粗糙度的简化标注
6.3 其余 3.2 φ 1.6 φ 3.2 φ 12.5 6.3 连续表面及重复要素只标注一次 不连续的同一位置的表面粗糙度标注
6.3 0.8 6.3 φ Ry12.5 所有表面有相同粗糙度要求时可统一标注 同一表面具有不同的粗糙度要求时用尺寸标明 花键的粗糙度标注
6.3 M8×1-6h 6.3 1.6 Ry12.5 M8×1-6h 1.6 螺纹的粗糙度标注 齿轮工作面的粗糙度标注
在批量生产相同的零件中,无须挑选和修配便可装到机器上,并能满足机器的性能要求,零件的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在批量生产相同的零件中,无须挑选和修配便可装到机器上,并能满足机器的性能要求,零件的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 10.5 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 为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必须保证零件的尺寸、表面粗糙度、几何形状及零件上有关要素的相互位置等技术要求的一致性。就尺寸而言,允许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变动。这个范围,一是要求在使用和制造上合理、经济,再就是要求保证相互配合的尺寸之间形成一定的配合关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10.5.1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 1.尺寸术语 (1)尺寸 (2)基本尺寸 (3)实际尺寸 (4)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4)尺寸偏差 上偏差孔ES、轴es 下偏差孔EI、轴ei (5)尺寸公差
上偏差es=-0.025 上偏差ES=+0.039 +0.039 0 φ32 下偏差ei=-0.050 下偏差EI=0 -0.025 -0.050 32.039 32 31.975 31.950 φ32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ES EI + 零线 0 - 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本尺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i 2.尺寸公差带 孔公差带 (1)零线 (2)公差带 (3)公差带图 轴公差带
最小间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大间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大间隙 . . . . . . . . . . 最小间隙为零 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配合的孔和轴,其公差 带之间的关系称配合。 3.配合 含义:孔和轴的基本尺寸必须相同; 不同的公差带决定配和精确程度和松紧程度。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3.1间隙配合
es Ymin ei ES Ymax E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s Xmax EI Ymax ei 3.2过盈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3.3过渡配合 孔和轴的公差带相互交迭
4.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组成 (1)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20个等级:IT01、 IT0、IT1、…、IT18。 (2)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见下图) 是用于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是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3)公差带代号,如:h7,D6
A B 基本尺寸 C CD + D E EI J K EF M F N 基本偏差 0 FG G P H R ES - JS S T U V X Y Z ZA ZB (a)孔 ZC zc zb za z y x v u js + t ei s r g h p 基本偏差 fg n f 0 m ef k e j cd d - es c 基本尺寸 b (b)轴 a 基本偏差系列
+0.042 +0.025 +0.034 +0.026 0 +0.008 +0.009 0 -0.008 -0.009 -0.025 基本尺寸φ50 p6 m6 js6 g6 H7 (一)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准孔的下偏差为零,用代号H表示。 5.基准制 基准孔 过盈配合 过渡配合 过渡配合 间隙配合
+0.025 +0.008 0 +0.009 0 -0.020 -0.008 -0.012 -0.011 -0.004 -0.028 基本尺寸φ50 h5 N6 M6 JS7 G6 (二)基轴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准轴的上偏差为零,用代号h表示。 基准轴 过盈配合 过渡配合 过渡配合 间隙配合
+0.039 +0.039 φ50 φ50H8( ) φ50H8 0 0 -0.025 -0.025 φ50 φ50f7( ) φ50f7 -0.030 -0.030 重点 (1)在图样中的标注 6.公差的标注和识读 (2)公差带代号的识读
Φ50 H8/ f7 H8 Φ50 f7 (1)在图样中的标注 7.配合的标注和识读 重点 (2)公差带代号的识读
球面 圆锥面 平面 圆柱面 球心 轴线 点 0.06 0.02 A φ30 φ20 A 10.5.2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 1.基本术语 (1)要素 (2)理想要素 (3)实际要素 (4)单一要素 (5)关联要素 (6)基准要素 (7)被测要素 (8)关联实际要素
平行度 直线度 垂直度 平面度 倾斜度 圆 度 同轴度 对称度 圆柱度 位置度 线轮廓度 圆跳动 面轮廓度 全跳动 2.形位公差分类、项目及符号 (2)位置公差:零件的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允许的变动量。 (3)形位公差公差带:由要素确定的允许变动区域。 定向公差 形壮公差 位置公差 (1)形状公差:零件的实际形状对理想形状允许的变动量。 定位公差 跳动公差
基准字母 0.02 A A 形位公差代号和基准代号 公差值 形位公差符号 圆圈 指引线 基准符号 被测要素 基准要素 基准符号长约为1.8~2h,宽约为2b
0.1 0.06 0.01 B 0.008 φ B 形位公差标注示例1 被测、基准部位为平面(或线)的标注
0.025 B 0.01 A φ0.04 A B 形位公差标注示例2 被测、基准部位为轴线(中心面)的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