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70 Views
中小学教师如何从事课题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洪明 教授 Tel: 13178115081 Email: hongming@fjnu.edu.cn. 一、课题研究概述. (一)什么是课题和课题研究 课题是研究或讨论的问题或亟待解决的事项。.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与课题相关的若干概念. ( 1 )课题与问题 ( 2 )课题与项目 ( 3 )课题与研究. 1. 课题的类型. ( 1 )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 2 )历史性课题与现实性课题
E N D
中小学教师如何从事课题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洪明 教授 Tel: 13178115081 Email: hongming@fjnu.edu.cn
一、课题研究概述 • (一)什么是课题和课题研究 • 课题是研究或讨论的问题或亟待解决的事项。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与课题相关的若干概念 • (1)课题与问题 • (2)课题与项目 • (3)课题与研究
1.课题的类型 • (1)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 (2)历史性课题与现实性课题 • (3)综合性课题和单一性课题 • (4)实验性课题与描述性课题 • (5)新开、结转、委托、自选课题、专项课题
2.课题的级别 • 国家级——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社科基金课题、青年基金课题) • 部级——教育人文社科;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一般规划课题、青年课题) • 省级——省科技厅教育AB类课题;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社科课题;省普教室课题 • 县市级课题 • 校级课题 • 自选课题
(二)中小学教师为何进行课题研究 • 1.对教师职业性质的新认识 • 2.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教学提出的要求 •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 4.教师发挥潜能和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三)中小学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特点 • 1.问题即课题 • 2.教学即研究 • 3.教师群体即研究共同体 • 4.成果即成长
(四)教师从事课题研究面临的问题 • 1.缺少研究意识 • 2.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欲研无暇”) • 3.将课题研究神秘化(“欲研不敢 ”) • 4.无奈感(“欲研不敢 ”) • 5.头痛感(“欲研不能 ”) • 6.形式主义 • 7.功利主义
二、如何选题 • (一)选题的方法 • 1.在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中寻找课题 • 2.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及政策中寻找课题 • 3.从教改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中寻找课题
4.从各类《课题指南》中选题 • 5. 从学术讨论和争鸣问题中选择课题 • 6. 从大问题中寻找小问题 • 7.移植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选题
(二)选题应当注意的问题 • 1.选题不宜过大 • “中国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研究”
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实验 • 愉悦情感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 小学生科学课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习惯调查 • 小学生考试‘怯场’心理研究
2.研究要有可行性 • 3.课题名称要规范
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
“集中识字,口语突破” • “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妥的课题名称表述: • 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 • 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
三、如何论证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已有研究综述 (三)基本概念界定 (四)研究的内容与计划 (五)预期的研究结果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调查法 • (三)实验法 • (四)经验总结法 • (五)叙事研究法 • (六)行动研究法 • (七)案例研究法
行动研究案例 • 姜老师任教高一年两个班的数学课,其中一个班的中考教学平均分在全年班五个班中排名第五。姜老师决心要改变这个班数学差的现状。他一方面改进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加大作业量,除了课本上的习题一律全做外,还要做区里发的大练习本。一学期结束后,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仍排年级第五。他深感个成绩与学生做作业所付出的心力相比,相差甚远。于是他决定用行动研究法来提高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为此,他打算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对作业加以改进。其做法是:
界定问题:他阅读有关学习理论及有关学习作业改革实验的文献资料,请市教科所研究人员指导,经认真研究,确定以改进数学作业的量和质,提高练习效果作为研究课题。 • 文献探讨:确定研究课题后,他广泛深入地收集有关改进数学作业练习的各种资料,从中获知数学作业的目的、形式、作业量与练习效果的关系等相关理论。 • 拟订计划:根据文献及对问题的分析,确定高一( 1)班(中考数学平均分最低班)为实验班。借用观察法、实验法等教育科研方法进行数学作业练习的研究。教学内容为高一第二学期的代数和立体几何的全部知识。
收集资料:姜老师根据研究设计,收集和整理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意见,发现学生对数学作业兴趣低落,练习效果不佳,原因是重复练习多,缺乏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且题型单调。 • 建立假设: 根据分析研究,姜老师推出行动假设——对数学作业进行结构调整,即每次作业中模仿性练习题和创造性练习题的比例为 7:3或8:2可以提高数学作业的练习效果。
实施行动:根据行动方案,姜老师开始进行改进数学作业的实验。他观察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时间和作业正确率,发现中等以下学生完成创造性练习题有一定困难,于是不断调整创造性练习题的难度,使多数学生能通过创造性思考解答出创造性练习题实施行动:根据行动方案,姜老师开始进行改进数学作业的实验。他观察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时间和作业正确率,发现中等以下学生完成创造性练习题有一定困难,于是不断调整创造性练习题的难度,使多数学生能通过创造性思考解答出创造性练习题
评价效果:在实验过程中,该班学生数学成绩逐渐上升。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年级统一考试,位于年级第二,差异非常显著。这表明实验确有成效。最后撰写了研究报告,总结了成功的经验
案例研究:“当幼教师的教学遇上科学” • 王老师是一所幼儿园的资深幼教师,教学已十六年了,今年45 岁单身的她,平日就很认真准备每一次的教学,再加上常常参加进修与研习,所以教学对她来说不但得心应手,园长和同事也都非常肯定王老师,认为她的教学很有理念,王老师也常和同事们讨论有关教学的课程,希望能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教学专业以及自我突破。
三、也有老师提到有关科学的教学内容可以直接参考国小课本,如自然、生活与科技等。但这种方式,让王老师担心科学教学变成在教科学知识,可能容易抹煞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四、让王老师不解的是,包括教育部曾出版分送各园的幼儿园科学教学资源手册内亦都编写好教案,却为何没有教师使用呢?也有学者出版的书籍,但似乎无法吸引幼教师参考运用。 王老师后来陆续参加了一些研习,研读相关的实证研究,她自己也归纳出一些要进行科学教学的想法,就是在幼儿所能理解
这个故事是在说什么? • 王老师的教学现况为何? • 王老师教学遇到哪些困境? • 您对王老师教学有何看法? • 您如何协助王老师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 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选题论证;设计方案;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结果分析;鉴定推广
六、如何结题 • (一)结题报告 • 结题报告一般是由四个部分构成: • 1.概况 • 2.方法 • 3.结果 • 4.评价
(二)结题附属材料 • 1.原始资料。调查表、测查表、论文改动记录、教师教研笔记、统计分析原始表。 • 2.物化成果。论文、大会交流稿、著述(出版的论文集、教师发表的论文、教材、教师发表的教案、评课集,专著(集中主题,有自己的观点))、研究报告、专题报告、教材。
附属材料也可以按如下划分: • 依据性资料:著作、论文、法规文件、现状与调查数据。 • 计划性资料:方案、计划、开题报告、子课题方案、实施意见。 • 基础性资料:研究人员已有成果、研究保障(工作量制度)、研究的条件。 • 专题性资料:专题报告、专项总结、专项调查、专项讨论、专项测查。
过程性资料:管理手册、教案、课堂实录、课后分析、观察记录、典型事例、反思记录。 • 实效性资料:考试题与考试成绩、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实物教具、获奖证书。 • 总结性资料:阶段总结、中期报告、研究报告(成果)、工作报告(实施)、调查、测查报告、论文著述。 • 影象资料:照片、展版、光盘、录象带、磁带。
(三)结题形式 • 1.自动结题(了解式) • 2.专家评议(请几个人评议,不给评审意见,可以给证书) • 3.专家通讯式(集体与个人)材料结题 • 4.专家会议式(现场结题) • 5.结题会议程(由下达课题任务单位主持评审)
(四)课题研究成果中容易犯错的几个写作规范问题(四)课题研究成果中容易犯错的几个写作规范问题 • (1)标题层级和序号 • 一、…(一级标题) • (一)……(二级标题) • 1.……(三级标题) • (1)……(四级标题) • ①……(五级标题)
(2)注释与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在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未列出参考文献表。著录格式一般为: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如: 书: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8-59. 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8-59页 论文: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