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304 Views
《 红楼梦 》 第五回 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词说的是谁吗?. 香菱. 香菱学诗. 曹雪芹. 学习目标. 一、理清香菱学诗的过程,并且体会诗 句用词的精当。 二、通过对香菱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 分析,把握香菱的苦志和勤奋。 三、从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培养大家勤学苦练的学习精神。. 简介香菱身世.
E N D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词说的是谁吗?《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词说的是谁吗? 香菱
香菱学诗 曹雪芹
学习目标 • 一、理清香菱学诗的过程,并且体会诗 句用词的精当。 • 二、通过对香菱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 分析,把握香菱的苦志和勤奋。 • 三、从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培养大家勤学苦练的学习精神。
简介香菱身世 香菱是《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个美丽、善良但又受尽摧残的苦命女子。本名英莲,出身乡宦家庭,三岁即被人拐走,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诗的愿望,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最终香菱在薛蟠处受尽摧残和凌辱后,含冤而逝。
香菱学诗过程 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 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 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这属于对香菱的 正面描写 作用: 表现她学诗的专注投入,乃至痴迷的境界
对香菱的侧面描写 “……越发成个呆子了。” (宝钗) “这个人定要疯了!” (宝钗) “可真是个诗魔了。” (宝钗) “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钗) 侧面描写作用: 进一步突出香菱学诗的投入与专注
香菱写的第一稿: 月挂中天夜色寒, 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 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 晴彩辉煌映画栏。 香菱作的第一稿只是说月儿美丽又明亮,可供观赏,意思浅显,无余味可寻,“诗人助兴”二句却如黛玉所说“措词不雅”。
香菱写的第二稿: 非银非水映窗寒, 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 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 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 余容犹可隔帘看。 香菱的第二稿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香菱写的第三稿: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第三稿是成功的。首联写月光及月的形态;颔联写月下之景;颈联写思念亲友之情,表达了作者的孤单感觉;尾联归结全诗主旨,表明想跟父母团聚的愿望。诗中也有了自我形象,于是望月而生“魄自寒”之念,月下之景几乎无一不引起她的故乡之思和自伤身世的凄凉之意,耐人寻味。众姐妹说这首诗“心巧有意趣”,决非溢美之词。
小 结 课文对香菱学诗进行了细致的描绘,首先积极主动拜师求教,可谓乐学;同时香菱也非常善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品读、理解和感悟;在写诗过程中专注投入,乃至痴迷的境界,从不灰心,苦心锤炼,终于创作出一首好诗。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有什么样的启示呢?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虚心求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