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84 Views
濒危语言的结构缺失和替换. 黄 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近 10 几年来,濒危语言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政府和学术界也加强了对包括少数民族语言社会地位、使用功能等方面变化的国家语言状况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目前对于濒危语言的判断标准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一般来说,语言濒危最直观的表现有两个,一是语言使用者的人数,二是语言使用者的年龄分布状况。. 从产生语言濒危的机制看,影响语言发展趋势的因素是复杂的, 《 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濒危语言的行动方案的提案 》 提出判定语言濒危程度的以下九条综合性的标准: ( 1 )两代间的语言传播。
E N D
濒危语言的结构缺失和替换 黄 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近10几年来,濒危语言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政府和学术界也加强了对包括少数民族语言社会地位、使用功能等方面变化的国家语言状况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近10几年来,濒危语言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政府和学术界也加强了对包括少数民族语言社会地位、使用功能等方面变化的国家语言状况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 目前对于濒危语言的判断标准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一般来说,语言濒危最直观的表现有两个,一是语言使用者的人数,二是语言使用者的年龄分布状况。
从产生语言濒危的机制看,影响语言发展趋势的因素是复杂的,《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濒危语言的行动方案的提案》提出判定语言濒危程度的以下九条综合性的标准:从产生语言濒危的机制看,影响语言发展趋势的因素是复杂的,《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濒危语言的行动方案的提案》提出判定语言濒危程度的以下九条综合性的标准: • (1)两代间的语言传播。 • (2)语言使用者的绝对人数。 • (3)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在整个人口中占的比例。 • (4)现存的一些主导语言中此语言的发展趋势。 • (5)此语言对新领域和媒体的反映。 • (6)有关语言教育和文学方面的材料。 • (7)政府及教学机构对此语言的态度和政策。 • (8)本族人对自己语言的看法态度。 • (9)文件的数量和质量。
另一方面,语言濒危内在的表现是语言结构本身的变化。另一方面,语言濒危内在的表现是语言结构本身的变化。 • 所谓濒危语言结构本身的变化是指,由于在语言相互接触过程中,某些固有的母语结构要素因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而逐渐缺失和被替换,以致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不能自如地用母语的材料和结构来表达所需要的表达的内容和目的。这种母语结构要素的缺失和替换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发生母语人从第一语言到第二语言的转用,最终导致母语的消亡。母语结构要素就像语言的肌体一样,缺失和替换以后一般是不可能恢复的。
本文拟根据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近两年来开展的6种我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中的两种语言——阿侬语和畲语的材料,说明观察分析濒危语言结构缺失和替换现象的研究方法。本文拟根据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近两年来开展的6种我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中的两种语言——阿侬语和畲语的材料,说明观察分析濒危语言结构缺失和替换现象的研究方法。 • 观察和分析语言结构缺失与替换最可靠的方法是跟踪调查的方法,但是实际上能够得到的追踪调查的实例是很少见的。在没有历史调查资料参照的情况下,语言缺失和替换现象还可以采用亲属语言的比较和语言普遍现象分布的方法。 • 语言比较的方法是通过和同系属语言相同结构项的比较,观察语言结构的保留或缺失的状况。 • 语言普遍现象的方法是根据语言结构标记的普遍性分布对比,观察语言结构的保留或缺失的状况。
一、语言跟踪调查的方法 • 孙宏开先生1983年、1999年和2003年曾三次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调查怒族自称阿侬的少数民族的语言。20年的时间,这种语言的结构特征发生了某些明显的变化,阿侬人总体上掌握傈僳语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自己的母语。 • (一)词汇的变化 • 1、外族语言借词的增长。20年间阿侬语中的汉语借词和傈僳语借词分别从5%和8%左右增至8%和17%。目前在阿侬语类似的借词和固有词并存并用的现象相当普遍。 • 2、母语词汇的消失。语言濒危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母语固有词数量的急剧减少,有时甚至还来不及借用其他语言的词汇来替代。
(二)语音的变化 • 1、卷舌半元音作后置辅音的复辅音消失,读成高元音i或介音j。 • 2、带前喉塞的复辅音,1983年和2003年调查同一说话人的前喉塞音已经脱落,大部分合并到不带前置喉塞的单辅音中。 • 3、卷舌塞音、鼻音和边音,母语使用不熟练者多半读成不卷舌的t、th、d、n、l。 • 4、舌叶和舌面前塞擦音,目前一部分词有自由变读。 • 5、部分词中的元音出现紧喉现象,有区别语法意义的作用,这一现象可能是受周围有丰富的紧喉元音的傈僳语和白语的影响。 • 6、同一个人的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无规律性的语音自由变读现象。例如使用频率很高的自成音节的舌根鼻音,!经常可以自由变读为o。 • 7、边音和边擦音是两个不同的音位,但在一部分动词或形容词中,可以自由变读。在部分词中,不送气的清塞音和塞擦音可以自由变读为送气音。
(三)语法的变化 • 1、加前缀或词根屈折表示动词使动的语法范畴,在1999年核对时,新的发音合作人不承认有这种说法。可见,动词使动范畴明显处在消失之中。 • 2、目前动词体现主语人称的前缀、后缀或词根屈折变化已经使用不严格,体现与宾语或其他句子成分的动词一致关系的现象已经完全消失。 • 3、各种语义格助词,一般母语使用较熟练的阿侬人使用比较严格,而母语讲得不十分好的阿侬人各种格助词或省略,或合并。
3、名词人称领属范畴的名词词头(与人称代词相关),母语使用比较熟练的少数阿侬人仍使用这一范畴,但大多数阿侬人口语中这种语法范畴已经消失,而直接用人称代词来表示领有。3、名词人称领属范畴的名词词头(与人称代词相关),母语使用比较熟练的少数阿侬人仍使用这一范畴,但大多数阿侬人口语中这种语法范畴已经消失,而直接用人称代词来表示领有。 • 4、数词系统的基数词位数越高越容易缺失,十位数以上基本上使用傈僳语,有的甚至个位数也干脆使用傈僳语。
二、语言比较的方法 • 畲语是一种中国使用人数最少的濒危语言之一,因为长期(至少600年)受汉语客家话影响,和同语族的苗语和瑶语相比,已经失去了许多母语的特征,消失的母语特征常为客家话所替代。 • (一)词汇比较 • 畲语几乎一半甚至更多的一般词汇已经借用客家话词。借用客家话词的原因主要是有些文化概念或概括性比较强的抽象概念没有现成的母语词,因此自然要向词汇更丰富的汉语借用。在核心词层次,母语词汇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因为核心词一般都是那些比较原始和常用的概念。诸苗瑶语具有对应关系的词在Swadesh100核心词的统计。
语言 100核心词(总共104词) • 黔东苗 77 • 湘西苗 65 • 川黔滇苗 75 • 滇东北苗 74 • 瑶 52 • 畲 57 • 平均 66.6 • 其中有苗瑶语的母语词,也有早期的汉语借词,而瑶语和畲语中早期的汉语借词要多于苗语,但是几乎没有客家话借词。
词 黔东苗 川黔滇苗 滇东北苗 瑶 畲 • 心 ê0u3 pleu3 tl0ey3 fim1 fun1 • 一 i1 i1 i1 iet7 i6 • 红 .o7 la1 lie3 si7 si6 • 喝 h97 hou7 hau7 hop7 h<6 • 死(殆) ta6 tua6 da6 tai6 tha6 • 站(戍) .hu3 6eu3 6ey3 sou3 su3 • 脖子(亢) —tl0a,1 tl0a'1 t.aN,1 ka1 • 狃(爪) ———8iu3 —
(二)语音比较 • 1、全浊音清化。原始苗瑶语的全浊声母在大多数语言中已经清化,但是声调仍保持阳声调,其他苗瑶语的全浊音声母清化以后都发不送气清音,如*b>p、*dz>ts,惟有畲语的全浊声母发送气清音,如*b>ph、*dz>tsh,与客家话的全浊声母清化模式同。 • 汉语全浊音清化模式: 词 官话 吴方言 湘方言 客家方言 同 thu,2 do,2 t9n2 thu,2 洞 tu,4 do,4 t9n4 thu,4 独 tu2 doh7 t9u6 thuk6
苗瑶语全浊音清化模式: • 词 黔东苗 湘西苗 川黔滇苗 滇东北苗 瑶 畲 • 门 [u2 &u2 &o,2 dl(au2 t.;N,2 kh<,2 • 火 tu4 t94 teu4 dey4 tou4 th<4 • 孵 p96 pua6 ba6 pwo6 phu6 • 十 t.u8 ku8 kou8 g(au8 tsjop8 khj<6 • 畲语这种不同于其他同语族语言的音变模式只能用语言接触的影响和替换来解释。
但是畲语部分全浊声母词的清化也可发不送气音,这种音变现象应形成于接触客家话之前。但是畲语部分全浊声母词的清化也可发不送气音,这种音变现象应形成于接触客家话之前。 • 词 黔东苗 湘西苗 川黔滇苗 滇东北苗 瑶 畲 • 稻子 na2 n'2 mple2 ndl(i2 bjau2 pja2 • 鱼 z;4 m7'4 %t6e4 mb94 bjau4 pja4 • 鼻子 z;6 m796 %t6u6 mby6 bjuNi6 pju6 • 窄 ,i8 ,A8 $qai8 $G(ai8 hep8 kwei8
2、清鼻音边音声母浊化。原始苗瑶语的鼻音边音有清浊的对立,这种对立在现代方言中仍然保留,但是惟独畲语与汉语一样发成浊鼻音。2、清鼻音边音声母浊化。原始苗瑶语的鼻音边音有清浊的对立,这种对立在现代方言中仍然保留,但是惟独畲语与汉语一样发成浊鼻音。 • 词 黔东苗 湘西苗 川黔滇苗 滇东北苗 瑶 畲 • 藤子 —.i1 m0a,1 m0a'1 m0ei1 me1 • 日 n0h;1 n0he1 n0o1 n0u1 n0<i1 n<1 • 重 80ho,3 hei3 80a,3 80a'3 n0je3 ,ji3 • 月亮 l0ha5 l0hA5 l0i5 l0i5 >a5 ne5
3、鼻冠音声母的单音化。原始苗瑶语有鼻冠音和非鼻冠音声母的对立,现代方言中有脱落鼻冠音的趋势,畲语演变为与汉语相同的清塞音、塞擦音。 3、鼻冠音声母的单音化。原始苗瑶语有鼻冠音和非鼻冠音声母的对立,现代方言中有脱落鼻冠音的趋势,畲语演变为与汉语相同的清塞音、塞擦音。 • 词 黔东苗 湘西苗 川黔滇苗 滇东北苗 瑶 畲 • 树 t95 ntu5 nto,5 ntau5 dja,5 t<,5 • 啄 t.u7 8t.u7 8t.eu7 8t.ey7 dzo7 tju7 • 舌头 8i8 mjA8 mplai8 ndl(ai8 bjet8 pi8 • 嘴 8u2 8<2 8t.ou2 8dM(au2 dzuNi2 tj<2 • 辣 za8 m7ei8 %t6i8 mb('8 bjaNt8 pi8
4、塞音韵尾和入声调的变化。原始苗瑶语的塞音韵尾苗语支已脱落,瑶语基本保留(但多数-k韵尾脱落)。苗语和瑶语的古入声调现在仍保留7、8调。畲语的塞音韵尾都脱落,古入声调合并于第6调,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与客家话接触之前。 4、塞音韵尾和入声调的变化。原始苗瑶语的塞音韵尾苗语支已脱落,瑶语基本保留(但多数-k韵尾脱落)。苗语和瑶语的古入声调现在仍保留7、8调。畲语的塞音韵尾都脱落,古入声调合并于第6调,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与客家话接触之前。 • 词 黔东苗 湘西苗 川黔滇苗 滇东北苗 瑶 畲 • 喝 h97 hu7 hou7 hau7 hop7 h<6 • 荅(豆) —t98 tou8 dau8 top8 th<6 • 笑 [97 &o7 &o7 tl0o7 t.at7 ku6 • 辣 za8 m7ei8 %t6i8 mb('8 bjaNt8 pi6 • 舌头 8i8 mjA8 mplai8 ndl(ai8 bjet8 pi6
畲语中有塞音韵尾-t、-k的词全部为客家话借词,应该是借自某种无-p韵尾的客家话;而瑶语借汉语词的韵尾-k通常会脱落。畲语和瑶语中汉语借词的对比。畲语中有塞音韵尾-t、-k的词全部为客家话借词,应该是借自某种无-p韵尾的客家话;而瑶语借汉语词的韵尾-k通常会脱落。畲语和瑶语中汉语借词的对比。 • 词 畲语 瑶语 • 插 tshat7 tshjep7 • 鸽 kat7 kop7 • 擦 tshat7 dzaNt7 • 发 fat7 fat7 • 麦 mak8 m;8 • 白 phak7 p;8
(三)语法比较 • 原始苗瑶语在语法类型上属于比较典型的VO型语言,因此具有VO型语言的以下主要特点: • 1)修饰成分位于中心语之后; • 2)格标记不发达; • 3)体标记不发达; • 4)动词/形容词补语位于宾语之后; • 5)有丰富的修饰谓语的状貌词等。 畲语(及瑶语)因受汉语影响较深,上述苗瑶语语法特点较苗语变化明显。
1、修饰成分的语序 • ka,31盆 t944木,pa,55花 .o53红(苗) pja4鱼 mj<,5网,kja,1黑 pui5猪(畲) • t.o55条 933河 no,35这(苗) ne3这 khj<3量词 nin2田(畲) • mu,4去 te2先(布努) mu,2你 ka2先 ,0,4去(畲) • ;44做 ;44nen35这样(苗) ne3这 a,2tu1样 <5做(畲)
2、格标记 • 畲语介词做格标记现象普遍,格成分常位于动词之前,可以使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这些都是原始苗瑶语所没有的语法现象。 • kF6在 a1fu,3河 tsji3洗 t<5脚 • ts<,3将 ta1m<6猫 thF6咬 tha4死 h<3了 • 原始形式应为: • thF6咬 ta1m<6猫 tha4死 h<3了 • pa1我们 kF6被 nu,4他 ki1骗 h<3了
3、体标记 • 原始苗瑶语动词没有体标记,畲语受汉语影响形成一些由普通动词虚化的情貌助词表示体意义。这种变化在其他苗瑶语中也存在,但是没有畲语变化的快。 • nu,4他 khwa,2打 th<4死 h<3了u1二 tha,4只 n<3me6老虎 • nu,4他 ,0,4去 kwa5过pet7kin3北京 • kF6在 khji2桥 khja,2k<3上头 sF3站 ti4着 • ka1pji3 ka1pji3走走(重叠) • ku5想 ku5想 m<6看(重叠加体标记)
4、动补结构 • 原始苗瑶语典型的动补结构为V+O+R(结果补语),这种结构在苗语中仍存在,如: • nen2他 8en6吃 n0aN,5饭 peu3饱 a3了(瑶) • mo,55你 na,55吃 ka35饭 t.u11完 a55pi11未(苗) • 但是在畲语中已经基本变为V +R(结果补语)+O,如: • nu,4他 khwa,2打 th<4死 h<3了 u1二 tha,4只 n<3me6老虎
5、状貌词 • 苗语支语言句子中的动词和形容词都有生动的表达形式,这种附在动词和形容词多音节的表达形式称状词或状貌词,例如: • ,i44看 pu33t.u33呆看貌 呆呆地看; • .o53红 ko33ljo33鲜红状 红艳艳 • lo11流 933m;33眼泪 ku11lju11流貌 眼泪汪汪 • .ha55写 tsen44lei44tsen44lei44快貌 很快很快地写 • 状貌词的生动表达式应该属于一种前词汇阶段的语言现象,因受汉语的深刻影响,这类状貌词的生动表达式在畲语和瑶语中已经基本固化为词汇形式或词缀形式。
三、语言普遍现象分布的方法 • 语言普遍现象是和语言发生学无关的超语言存在的现象,语言普遍现象是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变化的,因此可以通过语言结构稳定与变异的相对程度来观察语言结构的缺失与替换的情况。一般是把有对立关系的语言单位或特征描述为无标记项和有标记项,无标记项相对更稳定一些,而有标记项则相对容易发生变化。 • 以上述阿侬语和畲语的结构变异为例,可以看出凡出现结构缺失或替换的项目均为易变的有标记项,而母语仍然保留的项目通常为无标记结构项。
(一)词汇 • 词汇借用多发生在一般词汇而非核心词汇层,因为核心词表现的是比较原始和常用的概念,所以上述苗瑶语有对应关系的Swadesh的100核心词主要为母语固有词,几乎没有现代汉语的借词。
(二)语音 • 阿侬语、畲语语音结构的变异。 • 阿侬语无标记项 有标记项 缺失项 -j介音 -r复辅音 -r复辅音脱落 单辅音 P-复辅音 前喉塞音脱落 t、th、d &、&h、Y 卷舌音>非卷舌音无成音节辅音 成音节辅音 成音节辅音消失 边音 边擦音 自由变读 不送气音 送气音 自由变读 畲语无标记项 有标记项 缺失项 清塞音 浊塞音 全浊音清化 浊鼻音边音 清鼻音边音 清鼻音边音浊化 单辅音声母 鼻冠音声母 鼻冠音脱落 零韵尾 塞音韵尾 塞音韵尾脱落
(三)语法 • 阿侬语语法结构的变异。 • 阿侬语无标记项 有标记项 缺失项 V使动零形态 前缀或词根 屈折形态消失 V一致性零形态 词缀或词根屈折 形态消失 V和主语一致关系 V和宾/定语一致关系 后者消失格标记零形态 格标记助词 格标记助词简化人称领属零形态 人称领属加词头 词头消失 低位数词 高位数词 高位数词被替换
畲语语法结构的变化表现为: • 1)中心语+修饰语>修饰语+中心语; • 2)格标记不发达>格标记; • 3)体标记不发达>体标记; • 4)V+O+R(结果补语)>V+R(结果补语)+O; • 5)状貌词的生动形式>词汇化。 • 这种系列的变化实际上是正在逐渐失去典型的VO型语言的特征,而向非典型的VO型语言甚至OV型语言的类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