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likes | 963 Views
經濟學教學與課程之研究探討. 蔡群立 成功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 內容大綱. 一、提升經濟學教學與學習成效的方法 二、經濟學教科書之分析 三、成功大學 -- 經濟學科競試分析 四、介紹 --MIT 開放式課程網頁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五、綜合座談 -- 教學與課程之重要議題. 一、提升經濟學教學與學習成效的方法. 自 1950 年代起, National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NCE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AEA)
E N D
經濟學教學與課程之研究探討 蔡群立 成功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
內容大綱 • 一、提升經濟學教學與學習成效的方法 • 二、經濟學教科書之分析 • 三、成功大學--經濟學科競試分析 • 四、介紹--MIT開放式課程網頁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 五、綜合座談--教學與課程之重要議題
一、提升經濟學教學與學習成效的方法 • 自1950年代起, • National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NCEE) •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AEA) -----開始改進經濟學基礎教學計畫 -----促進教學方法的創新 • 如何提升經濟學教學與學習的方法? -----透過國外文獻 探討提升經濟學課程教學與學習效果的方法。 • 主要資料來源: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學生的學習需求 vs.老師的教學供給 • 要提升經濟學教學與學習成效 -----了解學生想要什麼、而老師給了什麼? • “chalk and talk” (三一/一張嘴巴、一枝粉筆、一面黑板)是教授經濟學時最常見的方法 • 但許多研究指出該法無法激發學生對學習經濟學的興趣。 • 學生不喜歡傳統 “chalk and talk”的枯燥乏味的上課方式 (Jensen and Owen,2003; Hawtrey,2007)
No “chalk and talk”!--多元的教學法 • 1.合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 & Cooperative learning) -----學生分組合作完成一個任務或一個計畫 -----所要尋找的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共識,不限定單一標準答案。 -----Cooperative learning是合作學習的一種 -----由教師指派任務、使學生分組、互助尋找正確的答案。 • 2.體驗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 -----又稱為情境學習(situational learning) -----與主動式學習(active learning)的概念常被互換使用。
No “chalk and talk”!--多元的教學法(續) • 合作學習 • 合作學習具有四個特徵: (Tinzmann et al., 1990) • 1.教師與學生之間共享知識 -----教師擁有與教學相關的重要知識與技能,提供資訊給學生。 • 2.教師與學生分享權威 -----在課程中加入學生的興趣及目標。 -----鼓勵學生分享與合作、創意與批判思考及對話。
3.教師為調解者 -----協助學生將新資訊、經驗、其他領域的連結,監控學生學習的責任較大。 • 4.學生為異質分組 -----學生的觀點、經驗與背景都不同,每個人都能從他人身上學習。 • 實施成效: • 小組合作優於個人獨立學習 ----- Moore (1998)經過三年的實驗,學生全給予正面反應 -----分組合作的方式比個人獨立學習更有趣也更有幫助。
有助於讓學生花更多時間在經濟學課程上。 (Moore, 1998; Johnston et al., 2000) • 學期成績 -----小組的合作能夠幫助提升學期考試成績,達到較佳的學習效果。( Johnston, 1997; Brooks and Khandker, 2002; Yamarik, 2007) -----即使對考試成績無顯著幫助,亦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Johnston et al., 2000 )
合作學習實施成效: • 能吸引學生選修更多經濟學課程及進而主修經濟學(Jensen and Owen, 2001)。 • 合作學習與主動學習法的結合,讓學生分組透過模擬對經濟原理有更深的認識 (Schmidt, 2003) 。 • 隨著網路與群組分享軟體的普及與進步,分組的學習將會更豐富有效 (Manning and Riordan, 2000 ;Schmidt, 2003) 。
為什麼合作學習的效果會優於傳統授課? -----Yamarik(2007)提出三個可能的原因。 • 1.合作學習提升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 -----合作分組的班級較勇於發問,集體請教授課老師,會引發學生尋求更多的課外指導。 • 2. 學生以小組學習的方式來準備考試,較喜歡組織讀書會,且帶給小組之間更和諧的關係。 • 3.小組之間的討論會激發更多對教材的興趣 -----學生可透過組員合作更認識教材及學習內容。
No “chalk and talk”!--多元的教學法(續) • 體驗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 • Dewey(1938) 提倡「做中學 」(“learn-by-doing”)的教學模型後,許多學校開始重視體驗學習教學方式。 • 2002年Nobel Prize經濟學獎得主Vernon Smith -----得獎原因在於提出實驗教學法之貢獻(相對於傳統經濟學教學法的成效而言) ----- “for having establishe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s a tool in empirical economic analysis.”
體驗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 • 特點:在課程中納入活潑、可參與的學習機會, -----使學生進行”data learning”後融入情境(proactive manner)透過歸納性推理或小組工作來表達意見。 • 體驗學習的實施效果優於傳統授課的原因1: •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持續學習 -----適合運用在原理課程 -----能避免學生過度重視正式學期考試的問題。(Hawtrey, 2007)
體驗學習的實施效果優於傳統授課的原因2: • 由於學生會只記得他們所聽過的其中一小部份,但會記得親身經歷過的絕大部分(Senge, 1990; Borg and Stranahan, 2002) -----透過課堂的實驗或遊戲可以加深學生對該主題的理解(Frank, 1997) -----學生的學習效果優於傳統授課的班級(Emerson and Taylor, 2004)
體驗學習的實施效果優於傳統授課的原因3: • 學生有背景與學習偏好的差異 -----使用多元方式有較高的機會吸引較多的學生學習 -----學生也認為體驗學習是重要、有效率的學習方法。( Jensen and Owen, 2003; Hawtrey, 2007) -----傳統的學習方式獲得極低評價,大眾媒體與課堂內報告,是最受歡迎的方式 。(Hawtrey, 2007)
課堂實驗的案例: -----學生藉由實際行為操作或選擇的過程,理解某個經濟學名詞或現實世界的經濟現象,例如: -----Sawler (2007):設定課堂小考的規則,讓學生了解 “network effect” 對消費者選擇的影響。 ----- Strow and Strow (2006):在課堂中設計拍賣遊戲,透過學生金錢競標的風險,認識 “rent-seeking”所帶來的潛在經濟無效率問題。 ----- Whiting (2006):模擬 FOMC Meeting,每位學生代表一位FOMC的投票成員,研究、撰寫經濟政策分析,參加會議討論,投票決定利率政策。 -----皆發現能產生良好的學習成效。
教學方式與學習偏好的配合--媒體的運用 • 媒體輔助教學也屬體驗學習的一環。 • 戲劇、詩詞、小說與音樂等,都是被建議用來加強大學經濟學介紹的方法。如: -----Watts(1998)介紹如何應用文學和戲劇,提升大學生對經濟學的理解。 -----Kish-Goodling(1998)應用莎士比亞著作「威尼斯商人」(Merchant of Venice)介紹貨幣經濟。 -----Tinari and Khandke(2000) 介紹如何運用歌曲歌詞於經濟學課程。 -----Sexton(2006)主張電影片段可以清楚描述經濟議題,可作為實際生活案例的補充,激發學生討論,有助於相關概念的記憶 。
如何結合媒體與學生的學習偏好? • 參考案例: Harter (2003)“Murder versus music: Giving students a choice in introductory economics,” Journal for Economic Educators 3, no.4, 2003, pp.1-20. • 要求學生繳交報告: -----使用經濟學謀殺推理小說寫一篇長論文 -----或聽流行音樂及依據歌詞寫四篇短文 • 問卷了解學生的學習偏好: -----視覺(visual )、聽覺(auditory)或活動的(kinetic) • 媒體種類選擇 + 學生學習偏好作業形式的選擇 • 教學方法與學生偏好結合 -----藉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習成效,有利於長期的繼續學習。
影響學習成效的因素 • 出席率 -----缺席對學生的經濟學學習產生負面干擾, -----較高的出席率對於考試成績有顯著的正向影響。(Durden and Ellis, 1995; Marburger, 2001; Krohn and O’Connor, 2005; Stanca, 2006) • 教師規定 “強制出席”對考試成績的影響 -----在學期初的考試無顯著差異, 但期中及期末考,未強制出席的班級答錯的比率上升 -----會降低缺席率,對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的效果也是顯著的(Marburger, 2006) 。
班級規模 • 一般認為小班教學的課程學生獲得較多關注,上課出席較規律, 師生互動多,發問或參與課堂討論時較自在, -----可帶給學生較好的學習效果。 • 班級人數與學生學習成效無關 -----因為若教授的授課方式不因班級規模改變,學生的學習成效也不會顯著提升。(Siegfrid and Kenndy, 1995, 1997; Hancock, 1996; Siegfried and Walstad, 1998) • 若修正美國的TUCE資料及評分標準(letter grade exam points) -----小班教學的學習成效較佳(Becker and Powers, 2001; Arias and Walker, 2004)
圖形教學 • 許多經濟學原理的教科書運用了大量的圖形,例如 -----Mankiw (1997)年的第一版教科書中有197個圖形 -----Parkin (2000)第五版中包含了417個圖形 -----相對的,Taussig (1924)第三版的內容僅包涵12個圖形。 • 探討圖形對於提升經濟學原理學習的效果 ----- Becker and Watts (2001) 圖形對原理與中級課程顯得格外重要。 -----但教師的敎學方法 是否以圖形授課與經濟學成績無顯著的差異。 (Cohn et al., 2001)
數學程度 • 普遍認為數學基礎較佳的學生,能在經濟學科目獲得較佳的學習成績。 -----許多研究也能呼應此結論。 (Durden and Ellis, 1995; Williams et al., 1992; Benjamin & Fuss, 1994; Ballard & Johnson, 2004) • 但再區分不同類型的經濟學課程後,則發現所需要的數學技巧各有不同。 -----Becker and Watts (2001)研究發現 -----微積分對經濟學課程的學習無關,尤其於原理課程更顯著的不相關 -----代數對統計、計量課程尤其重要。
性別 • 不同性別的學習興趣有明顯的差異 -----女性對經濟學有較低的興趣 (Feiner and Roberts, 1995) • 性別與成績的關係 -----經濟學課程中實施測驗,發現女性有較差的表現(Anderson et al, 1994; Ballard and Johnson, 2004; Krohn and O’Connor, 2005) -----Swope and Schmitt (2006)經濟系女學生的整體GPA並未低於男性,少數民族的男學生成績則明顯較差。
學習背景 • Ballard and Johnson (2004) 對「個體經濟學原理」課程的研究 -----學生過去的經濟學相關學習背景,對於學習成效有顯著影響 • 前一年度GPA成績愈高者,有較佳的學習成績 • 過去曾俢習總體經濟原理的學生,顯著獲得較佳的成績 -----過去俢習個體經濟原理,則無顯著影響 • 曾俢習微積分者,對學習成績有顯著且正面的影響
學生的努力程度 • 研讀時間 -----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沒有定論 -----研讀時間與成績無關:Park and Kerr (1990) -----研讀時數對學習成效有負面的影響:Didia and Hasnat (1998)、 Krohn and O’Connor (2005) ----- 每週研讀時數愈長,可得到較好的成績: Douglas and Sulock (1995)、Ballard and Johnson (2004) • 工作時間 -----每週花費於支薪工作的時間,與學習成績有顯著的負面關係 (Ballard and Johnson, 2004)
如何讓更多人學習經濟學? • 方法:開設 “跨學科教學”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的課程。 • 許多經濟學課程被設定為經濟系的必修課程 -----並非所有學生皆有能力選修。 • 根據Siegfried (2000),美國大學畢業生僅有40% 接觸過經濟學相關課程。 • 經濟學概論可結合跨學科領域之內容,增加學生選修的吸引力 -----為經濟學原理課程提供了一種替代、互補或二者兼具的延伸課程 。 (Caviglia-Harris, 2003) • 優點: -----讓學生了解經濟學的重要性、及與其他領域的聯繫 。 -----兼具人文與科學,可以吸引更多人學習經濟學。
二、經濟學教科書之分析--經濟學原理 • 1990年代後期,經濟學原理教科書銷售量最高的前十名(根據作者姓氏字母排列) • 資料來源:Hoaas & Madigan(1999) • Baumol and Blinder: Economics, Principles and Policy, 6th edition, 1994. • Byrns and Stone: Economics, 6th edition, 1995. • Case and Fair: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4th edition, 1996. • Mansfield: Economics, Principles, Problems, Decisions, 7th edition. • McConnell and Brue: Economics, Principles, Problems, and Policies, 13th edition, 1996. • McEachern: Economics,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3rd edition, 1994. • Miller: Economics Today, 8th edition, 1996. • Parkin: Economics, 3rd edition, 1996. • Samuelson and Nordhaus: Economics, 15th edition, 1995. • Schiller: The Economy Today, 6th edition, 1994.
從上述十本經濟學原理教科書,計算引用次數最多的16位經濟學家。從上述十本經濟學原理教科書,計算引用次數最多的16位經濟學家。 • 引用次數多寡可得知對當代經濟學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者及其論點。 • 計算方法:根據頁數引用次數作為判定基準。 資料來源:Hoaas & Madigan(1999)
美國與台灣各大學經濟學原理教科書 • 美國的大學: 19所,共計46門「經濟學」課程。 -----包括Brandeis University, Brown University,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uke University, Georgetown Universit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inceton University, Rice University, Tufts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of Virginia,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 台灣的大學: 19所,共計65門「經濟學原理」課程。 -----包括中山大學、中央大學、中正大學、中原大學、中興大學、文化大學、世新大學、台北大學、台灣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東吳大學、長庚大學、政治大學、淡江大學、清華大學、實踐大學、輔仁大學、銘傳大學。
Parkin: Economics(8e) Mankiw: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4e) 經濟學原理教科書比較
Parkin: Economics 之介紹: • 1990/1/E – 2008/8/E • 一本優秀的教科書應該全面系統地反映本學科的基本概況。 -----內容應該有一個嚴密而且邏輯性強的體系結構 -----能概括出本學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論,並反映出本學科的最新進展。 • Parkin的《經濟學》具備上述特點 -----涵蓋了基礎經濟學的全部內容,在同類教科書中是最詳盡的。
Parkin: Economics • 編寫的思考重點是以學生為中心 -----要幫助學習者開發 “經濟學的思維方法”, -----以理解市場經濟如何運行,並深度思考如何使經濟運行得更好。 • 具嚴謹的理論體系 -----適當的地方不會避開數學公式的運用。 • 特點:1000多幅彩色插圖 ----- Parkin 將 Samuelson 講解經濟學的方法進一步發揚光大 -----將經濟學的核心原理及現實中的經濟問題,生動、簡潔地展示出來。
Mankiw:Principles of Economics之介紹: • 1998/1/E – 2008/4/E • 1998年在美國出版時締造了兩項金氏世界記錄: -----一是書籍尚未完稿時,創下經濟學著作版權賣價的記錄(250萬美元); -----二是暢銷速度與數量之紀錄,出版後三個月內,已被美國約350所大學選用為經濟學教科書。 -----目前已被哈佛、耶魯、史丹佛大學等美國六百餘所大學用作經濟學原理課程的教材。
Mankiw:Principles of Economics • 這本教科書的最大特點是其“學生導向” -----作者要寫的是一本學生喜歡看的經濟學教科書, 強調學生學習經濟學時感興趣的題材, -----展現了 “經濟學學生的入門教科書” 的定位。 • 強調經濟學原理的應用和政策分析,而不是正式的經濟學模型。 -----在大部分章節都提供了案例, -----儘量減少數學的運用。
Mankiw:Principles of Economics • 書中提供了大量的“新聞摘要”,使讀者懂得什麼是生活中的經濟學。 • Mankiw曾擔任總統的經濟顧問 -----因此全書充滿務實和實用的觀點,瞭解人們想透過經濟學去操控什麼。 • 最大缺點是太美國生活化 -----美國讀者會覺得經濟學無所不在 -----若非美國讀者,則會覺得與自己生活有距離。
綜合比較 一、編寫目標 • Parkin:學習「經濟學的思維方法」,講求深度思考 • Mankiw:學生喜歡看的經濟學入門教科書 二、內容特色 • Parkin:具嚴謹的理論體系、運用數學分析、 大量彩色圖形說明 • Mankiw:強調經濟學原理應用和政策分析、 少用數學分析、 大量案例和新聞摘要說明、 是最具情節性的經濟學教科書
綜合比較(續) 三、內容深度 • 與Mankiw的《經濟學原理》相比,Parkin的《經濟學》的內容更為全面和深入。 • 假設Mankiw的書適於非財經專業和一般讀者,則Parkin的書更適於財經專業和想對經濟學有更多瞭解的讀者。 四、內容準確度 • Mankiw 《經濟學原理》的目標是能夠讓讀者親近經濟學,因此在內容準確度上並未嚴格要求, • Parkin的《經濟學》目標在於使讀者深入思考經濟學的運用,特別強調邏輯與準確度。
綜合比較(續) 五、學派觀點的整合 • Mankiw的《經濟學原理》內容具有理論派別的性質,學派整合的部分較弱。 -----例如,他認為失業是由市場摩擦和高工資造成的,這是某一學派的觀點。 • Parkin的《經濟學》中很少出現以一種原因定論經濟現象的發生與結果。 • 以整合性質而言,Parkin的論述方法較為全面。
歐洲大學教科書選用之分析--兼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歐洲大學教科書選用之分析--兼論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 • Manfred Gartner(2001) -----針對歐洲共計33所大學[1]經濟學課程之學習計畫、課程大綱、以及教科書的分析。 • 將經濟學的教學內容區分為 -----核心領域:經濟學原理、總體經濟學、個體經濟學 -----其他領域:經濟史、思想史、制度、經濟政策或公共財政。 • [1]學校的選擇,首先將語言限制在英國、法語國家、德語國家、荷蘭及西班牙,再選擇各國經濟系入學人數最多的大學。包括了the universities of Vienna (Universitat and Wirtschaftsuniversitit), Innsbruck, Graz, Amsterdam, Louvain (Catholic University), Lille, Marseille, Montpellier, Hamburg, Bochum, Bonn, Mannheim, Munich. Berlin (Free University), Frankfurt, Erlangen-Nuremberg, Munster, Santiago de Compostella. Sevilla, Granada, Zaragoza, Madrid Complutense, Malaga, Basel, Lausanne, St. Gallen, Zurich, Manchester, Bristol, Warwick,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he University College of London。
教學時數比例 -----英國、法國、德國及瑞士等國,有80%的時間花費在核心課程 -----奧地利、西班牙核心課程的時間比例明顯較低 -----西班牙更有超過50%的時間比例花費在非核心領域的課程。 • 資料來源:Manfred Gartner(2001)
歐洲大學中等個體經濟學之敎學內容分析 資料來源: Manfred Gartner(2001)
歐洲大學中等總體經濟學教科書選用之分析 • 歐洲大學中等總體經濟學課程的教科書,採用比率最高的前十名: 資料來源:Manfred Gartner(2001)
歐洲大學中等個體經濟學教科書選用之分析 • 歐洲大學中等個體經濟學課程的教科書,採用比率最高的前十名:
綜合分析 • 個體經濟學的同質性較高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的市佔率高達40%,沒有其他顯性的競爭者 • 總體經濟學教科書市場競爭及異質性明顯較大 • 沒有單一教科書主導 -----有五本教科書顯現出激烈的競爭,市佔率介於10-18%, • 各本教科書提供了教師不同的選擇, ----- Dornbusch et al.、Mankiw 及 Blanchard 是以凱因斯學派為根基的總體經濟學, ----- Barro及Grilli的教科書則是以個體為基礎。 • Burda and Wyplosz (1997)可能是最全面、二類主張兼具的一本教材。
三、成功大學經濟學科競試分析 背景簡介 • 為引導學生重視基礎學科、厚植學術基礎,並提高學生對經濟學觀念的重視,成大根據「國立成功大學學生基礎學科競試辦法」舉辦「基礎學科競試」,要求凡開設經濟學(原理)之班級自由參加,全校共計有八個班級。 • 95學年、本校第六次經濟學競試於96年5月26日舉辦,由經濟學系主持命題試務。 • 競試提供單一試卷,且皆以英文命題,試題內容大致涵蓋第一學期經濟學之個體經濟學,以及第二學期經濟學之總體經濟學前三分之二,題目型態包括30題選擇題(每題2分)與2題問答題(每題各20分)。 • 該次應考學生人數為618人,實際到考人數為518人,到考率達84%。
經濟學科競試分析--分析項目 • 學生學習效果整體分析與比較 (一)競試成績分配 (二)題型與主題分析 (三)本班生及非本班生的成績表現 (四)不同學院學習成效比較 • 問卷分析 -----變異數分析與 t 檢定 -----1.學生基本背景2. 上學期成績3. 學習過程 • 結論與建議
成績區間 0 1~9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99 100 經濟學科競試分析--學生學習效果整體分析與比較 (一)競試成績分配列出各得分區間的學生人數後,發現學生的成績普遍偏低 95學年經濟學競試成績分配圖(實際參加競試人數:518人)